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榜样教育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影响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可是,经过相关调查后发现,目前我国榜样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想要根号的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对于社会舆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还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关键词:榜样教育;对策研究
榜样教育在中国是通用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出于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于外界好奇探索的心理特征,结合各种各样的榜样定义形象,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产生模仿行为,因此此方法在中国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榜样教育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影响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小学生的成长是有利无弊的。因此,本文此次是专门研究分析了中国榜样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
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展开分析,此外特别注意本次是进行匿名问卷。选取了汕尾市实验小学作为本次调研的对象,总共法律五百份问卷,实际回收了47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了94%。最后发现了该实验小学的榜样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明显。
(一)榜样的选树与学生需求错位
在进行榜样教育的时候,对于榜样任务的选择往往是以下积累:一、教科书中出现的“领袖”“英雄”等正面人物形象;二、本班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三、师长形象,包括老师、父母等人物形象;四、影视明星等偶像类的人物形象。从调查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老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主要以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老师、同伴以及父母这三种人物形象作为小学生效仿的学习榜样,紧跟其后的是书中的伟人、英雄、科学家等形象,明星偶像的位置则更靠后一些。老师是学生心里地位最高的榜样形象,地位远超英雄、明星等。排名其次的是父母,排在末尾的是同伴。
(二)教育方法单一
榜样教育的核心在于老师,因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自我判断能力,所以对于老师传导的知识会全部接收,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老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以下作用。不过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雷锋作为学习榜样,还有一些学生把毛主席、习近平等国家领袖作为自己的榜样来学习。如果询问学生是如何得知这些榜样人物的光荣历史的话,他们很多都会回答是从老师那里听到,还有从课本中看到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课外书时了解到的,也有一些学生是在看影视剧的过程中了解的。如数据所示。由此可见,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的榜样教育的渠道比较少。
(三)榜样教育过于形式化
通过调查发现,在很多学校虽然都开展了榜样教育,但大多数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比如,对于雷锋精神的学习和领悟,都是在每年三月举办的学雷锋活动时候,学生们才会静下心来去感受。平时的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课本上来了解榜样人物的光荣事迹。我们调查了很多学生,了解他们对于榜样人物的熟悉度情况怎么样,最后发现,对于杨利伟的事迹很多学生知道的还是比较多的,经过多方询问才找到其中的原因,本校的二年级语文课本上有关于杨利伟事迹的介绍,在上课过程中会被老师经常提及,因此学生才对杨利伟的事迹较为熟知。但是,基本上除了教科书以及固定的大型节庆纪念日活动以外,学校很少安排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榜样教育的课程或活动,所以,就造成了认为榜样教育对自己多多少少有影响的学生没有达到百分比,而只有61%,剩下的学生觉得榜样教育对自己没什么意义。
二、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策略探讨
(一)选取榜样贴近生活
很多人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总会不自觉的认为,榜样示范必须只能是那些“全面”型的先进典型。但是却不知道,这些太过于完美的代表典型,用一些看起来很高狠全面标准塑造的榜样人物,实际上很难让小学生产生共鸣,也没有认同感,反而会很陌生,在其内心会认为这种“完人”离自己生活太过遥远,让他们很难对榜样形象产生效仿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与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生活的很幸福了,成长的空间也比较大,所以生活中的榜样会更加的接近他们,没有距离感,更容易产生共鸣,这些榜样不需要“高大全”,这些榜样可能就是生活中身边的小伙伴、邻居等各种普通人,只要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自身缺乏的良好品质都可以引以学习,都能够成为榜样。
(二)注重师长感染熏陶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如果父母和老师都能够严于律己,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那么慢慢的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比一些明显的榜样教育方式,这种随着生活而慢慢形成的影响会更为深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一种教育模式可以在孩子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实现它的教育目标,那么这种皎月方式的效果将会更加的好。”究其原因,随着生活中的点滴而慢慢形成的教育影響,是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教育的目的的,可以把教育者原本的目的很好的藏起来,让学生容易接受,不会排斥和反感,反而是在一种比较乐意、开心的状态下去学习和模仿,最后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创新奖励强化机制
在学生的道德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自己体验、感悟、选择和行动,同时自己也会参与其中,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在慢慢的学习和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的成长观念,没有任何一种教育会比这个有效果。所以,不管是榜样教育,或者其他方面的品德教育活动,都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只有孩子们愿意去做了,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德育的激励机制才能见成效。
总结:总而言之,榜样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学习到,或者效仿的,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最终激励他们向榜样学习,努力成为榜样。
参考文献:
[1] 王静宜. 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及教育引导研究[D]. 西南大学, 2019.
[2] 卢丹. 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生榜样教育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8.
[3] 葛志敏.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研究[D]. 喀什大学, 2020.
[4] 赵婕. 少年儿童榜样教育中的偶像崇拜问题研究[D]. 2019.
[5] 刘金昕. 当代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研究[D]. 2018.
[6] 舒雯婧. 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研究[D]. 2018.
(作者单位:汕尾市实验小学,广东 汕尾 516600)
关键词:榜样教育;对策研究
榜样教育在中国是通用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出于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于外界好奇探索的心理特征,结合各种各样的榜样定义形象,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产生模仿行为,因此此方法在中国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榜样教育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影响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小学生的成长是有利无弊的。因此,本文此次是专门研究分析了中国榜样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
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展开分析,此外特别注意本次是进行匿名问卷。选取了汕尾市实验小学作为本次调研的对象,总共法律五百份问卷,实际回收了47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了94%。最后发现了该实验小学的榜样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明显。
(一)榜样的选树与学生需求错位
在进行榜样教育的时候,对于榜样任务的选择往往是以下积累:一、教科书中出现的“领袖”“英雄”等正面人物形象;二、本班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三、师长形象,包括老师、父母等人物形象;四、影视明星等偶像类的人物形象。从调查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老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主要以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老师、同伴以及父母这三种人物形象作为小学生效仿的学习榜样,紧跟其后的是书中的伟人、英雄、科学家等形象,明星偶像的位置则更靠后一些。老师是学生心里地位最高的榜样形象,地位远超英雄、明星等。排名其次的是父母,排在末尾的是同伴。
(二)教育方法单一
榜样教育的核心在于老师,因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自我判断能力,所以对于老师传导的知识会全部接收,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老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以下作用。不过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雷锋作为学习榜样,还有一些学生把毛主席、习近平等国家领袖作为自己的榜样来学习。如果询问学生是如何得知这些榜样人物的光荣历史的话,他们很多都会回答是从老师那里听到,还有从课本中看到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课外书时了解到的,也有一些学生是在看影视剧的过程中了解的。如数据所示。由此可见,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的榜样教育的渠道比较少。
(三)榜样教育过于形式化
通过调查发现,在很多学校虽然都开展了榜样教育,但大多数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比如,对于雷锋精神的学习和领悟,都是在每年三月举办的学雷锋活动时候,学生们才会静下心来去感受。平时的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课本上来了解榜样人物的光荣事迹。我们调查了很多学生,了解他们对于榜样人物的熟悉度情况怎么样,最后发现,对于杨利伟的事迹很多学生知道的还是比较多的,经过多方询问才找到其中的原因,本校的二年级语文课本上有关于杨利伟事迹的介绍,在上课过程中会被老师经常提及,因此学生才对杨利伟的事迹较为熟知。但是,基本上除了教科书以及固定的大型节庆纪念日活动以外,学校很少安排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榜样教育的课程或活动,所以,就造成了认为榜样教育对自己多多少少有影响的学生没有达到百分比,而只有61%,剩下的学生觉得榜样教育对自己没什么意义。
二、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策略探讨
(一)选取榜样贴近生活
很多人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总会不自觉的认为,榜样示范必须只能是那些“全面”型的先进典型。但是却不知道,这些太过于完美的代表典型,用一些看起来很高狠全面标准塑造的榜样人物,实际上很难让小学生产生共鸣,也没有认同感,反而会很陌生,在其内心会认为这种“完人”离自己生活太过遥远,让他们很难对榜样形象产生效仿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与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生活的很幸福了,成长的空间也比较大,所以生活中的榜样会更加的接近他们,没有距离感,更容易产生共鸣,这些榜样不需要“高大全”,这些榜样可能就是生活中身边的小伙伴、邻居等各种普通人,只要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自身缺乏的良好品质都可以引以学习,都能够成为榜样。
(二)注重师长感染熏陶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如果父母和老师都能够严于律己,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那么慢慢的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比一些明显的榜样教育方式,这种随着生活而慢慢形成的影响会更为深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一种教育模式可以在孩子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实现它的教育目标,那么这种皎月方式的效果将会更加的好。”究其原因,随着生活中的点滴而慢慢形成的教育影響,是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教育的目的的,可以把教育者原本的目的很好的藏起来,让学生容易接受,不会排斥和反感,反而是在一种比较乐意、开心的状态下去学习和模仿,最后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创新奖励强化机制
在学生的道德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自己体验、感悟、选择和行动,同时自己也会参与其中,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在慢慢的学习和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的成长观念,没有任何一种教育会比这个有效果。所以,不管是榜样教育,或者其他方面的品德教育活动,都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只有孩子们愿意去做了,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德育的激励机制才能见成效。
总结:总而言之,榜样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学习到,或者效仿的,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最终激励他们向榜样学习,努力成为榜样。
参考文献:
[1] 王静宜. 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及教育引导研究[D]. 西南大学, 2019.
[2] 卢丹. 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生榜样教育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8.
[3] 葛志敏.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研究[D]. 喀什大学, 2020.
[4] 赵婕. 少年儿童榜样教育中的偶像崇拜问题研究[D]. 2019.
[5] 刘金昕. 当代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研究[D]. 2018.
[6] 舒雯婧. 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初中生榜样教育的现状研究[D]. 2018.
(作者单位:汕尾市实验小学,广东 汕尾 51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