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所承载的重要使命,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要领的确立,结束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问题近一个世纪的纷争,目前,语文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太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人格培养的严重缺失,有人戏称之为“有知识无文化”。语文教学要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实现以育人为本,就要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开始。去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语文教师理念的更新
1、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但语言与文化教育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语文教育不仅承担着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能力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语文教学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应以读、写、听、说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种信息符号的输入和输出等信息型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看,语文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如:愚公移山的精神,古典小说的精妙,四大发明的辉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无不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可以说,这些民族语文字是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端正认识,克服对“人文素质”的偏见和误解
一是过分强化非理性精神,以之取代人文精神。二是把人文精神曲解为伦理精神,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政治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忽视语文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把人文精神当做文人精神,文人精神历来是捍卫知识分子人格和尊严的武器,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知识分子出于对人文精神特别敏感,大胆参与了对语文教学的审视与批判,而对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脱离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际,以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要超越工具性与人文性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摆脱对人文精神的偏见和误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来探索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建设。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
这对熏陶学生人文素质也是关键的因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形成“知识传授法”与“行为引导法”、“审美体验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型的“知识传授法”,最大的优点是传授知识,具有系统性,最大的缺点是对学生的精神无法关照,即是系统知识的掌握远远压倒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思想品格和经典美文往往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教条,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方法是重知识而轻人文的。教育要培养出完整的人,给学生带来思想陶冶和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行为引导,审美体验结合起业。那就忌讳说教方法,可在课上用人格范例来引导,在课下通过人格实践来引导。通过导学、导行、导心,达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些就要靠审美体验来达到,养成从体验中认识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建构他们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等人文素质。
三、学生学法上的转变
首先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接受学习法”和“研究学习法”两翼齐飞的学习模式。
1、接受学习法,是中学生普遍依赖于记忆,重复模仿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掌握知识比较快捷,同时可以应付升学,达到终极目标,但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既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又缺乏探索知识的愿望,造成的极端结果,就是:“高分低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接受学习法,同时也应重视研究学习法。
2、“研究学习法”就是以研究问题为手段,以兴趣为学习推动力,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方法,从更广义上讲,人文素质也是一种能力,即潜在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弋尔曼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情感因素,这种情感素质就是人的情绪控制,自我认识,认识他人,人际交往等能力,美国有句俗话:“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因此,掌握“研究学习法”也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语文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虚拟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来确定学习内容,学生自己查找,搜集信息,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既获得知识,又获得乐趣。具体地说:“研究学习法”本质上是兴趣学习,自主学习,也是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视野拓展了,想像力、思辨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人文修养也加强了,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总之,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要的是要从学法上来突破,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总之,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素质靠熏陶,要实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活动也是复杂多变的,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因素,以学生为本进行语文教学,这种人本教育的理念是:教会学生做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并帮助学生开发这些潜力变为现实的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科学的教育,也是人文的教育,不仅是能力的教育,也是人格的教育,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贴心人,真正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做人放在首位的学校教育思想。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学生健康人格的建立乃至人类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因此,人的教育,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紧迫,回归人文传统,宣扬人道主义,发现人文价值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期待着“人文素质”这朵奇葩能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出徇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西洛中学)
一、语文教师理念的更新
1、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但语言与文化教育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语文教育不仅承担着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能力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语文教学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应以读、写、听、说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种信息符号的输入和输出等信息型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看,语文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如:愚公移山的精神,古典小说的精妙,四大发明的辉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无不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可以说,这些民族语文字是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端正认识,克服对“人文素质”的偏见和误解
一是过分强化非理性精神,以之取代人文精神。二是把人文精神曲解为伦理精神,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政治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忽视语文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把人文精神当做文人精神,文人精神历来是捍卫知识分子人格和尊严的武器,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知识分子出于对人文精神特别敏感,大胆参与了对语文教学的审视与批判,而对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脱离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际,以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要超越工具性与人文性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摆脱对人文精神的偏见和误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来探索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建设。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
这对熏陶学生人文素质也是关键的因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形成“知识传授法”与“行为引导法”、“审美体验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型的“知识传授法”,最大的优点是传授知识,具有系统性,最大的缺点是对学生的精神无法关照,即是系统知识的掌握远远压倒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思想品格和经典美文往往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教条,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方法是重知识而轻人文的。教育要培养出完整的人,给学生带来思想陶冶和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把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行为引导,审美体验结合起业。那就忌讳说教方法,可在课上用人格范例来引导,在课下通过人格实践来引导。通过导学、导行、导心,达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些就要靠审美体验来达到,养成从体验中认识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建构他们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等人文素质。
三、学生学法上的转变
首先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接受学习法”和“研究学习法”两翼齐飞的学习模式。
1、接受学习法,是中学生普遍依赖于记忆,重复模仿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掌握知识比较快捷,同时可以应付升学,达到终极目标,但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既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又缺乏探索知识的愿望,造成的极端结果,就是:“高分低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接受学习法,同时也应重视研究学习法。
2、“研究学习法”就是以研究问题为手段,以兴趣为学习推动力,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方法,从更广义上讲,人文素质也是一种能力,即潜在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弋尔曼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情感因素,这种情感素质就是人的情绪控制,自我认识,认识他人,人际交往等能力,美国有句俗话:“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因此,掌握“研究学习法”也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语文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虚拟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来确定学习内容,学生自己查找,搜集信息,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既获得知识,又获得乐趣。具体地说:“研究学习法”本质上是兴趣学习,自主学习,也是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视野拓展了,想像力、思辨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人文修养也加强了,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总之,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要的是要从学法上来突破,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总之,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素质靠熏陶,要实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活动也是复杂多变的,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因素,以学生为本进行语文教学,这种人本教育的理念是:教会学生做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并帮助学生开发这些潜力变为现实的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科学的教育,也是人文的教育,不仅是能力的教育,也是人格的教育,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贴心人,真正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做人放在首位的学校教育思想。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学生健康人格的建立乃至人类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因此,人的教育,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紧迫,回归人文传统,宣扬人道主义,发现人文价值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期待着“人文素质”这朵奇葩能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出徇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西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