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 后进生的学习归因及转化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在努力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同时,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数学科学生成绩分化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因数学科基础原因而辍学,未能完成九年义务阶段的学习。中学数学科后进生的学习归因及转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下面我就这方面作些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一、中学数学后进生学习归因分析
  
  归因理论研究表明,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学生内部可控因素(如:自己的努力),易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相反,若归因于外部或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差、头脑笨),则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但是,许多中学数学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后进生的学习进行了不适当的归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归因意义认识不足
  对优生的偏爱,导致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只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对后进生学习归因的研究,听任后进生错误归因习惯的滋生与发展,使后进生厌学,甚至辍学。
  2、对后进生的学习归因缺少具体的归因指导
  一般地说,中学数学教师在后进生的作业、考试试卷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且不易见效。因此,对后进生不抱希望的思想不断滋生,对后进生的作业批改不是杠杠就是叉叉,更多的只关注结果,解题过程中有无错误,错因是什么,往往不屑一顾。
  3、对后进生学习上的微小进步重视不够
  更缺少主动捕捉后进生的微小进步,进行学习成功的归因,并去刺激后进生的学习愿望,坐失转化后进进生学习的机会。更有甚者,对后进生的学习进步不是表扬、鼓励,而是怀疑学生照抄作业。坐失转化后进生的良机。
  4、对后进生的学习失败进行错误归因
  把失败原因全部归因于学生,如:作业屡错,老师一味责备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甚至训斥学生为“笨蛋”。其实后进生中大多数学生智力并不低下。
  由于学习归因研究在许多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归因水平不高,后进生的学习缺少科学的归因方法,导致后进生自身不当归因现象也特别严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归因于学校教学水平与环境。有些后进生把自己教学成绩差归因于数学教师水平低、教得不好,或归因于班上学习环境差。不少后进生的家长也有这种认识,对后进生有一定的影响。
  2、归因于家庭环境不好。有的家庭请家教,不少后进生常为缺少这种条件而苦恼和自卑。
  3、归于自身智力因素。不少后进生常把学不好数学,归于自己逻辑推理能力差,没数学头脑。
  4、归因于数学科难学。“几何难,代数繁”的传统观念使后进生产生了数学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常把归因指向外部因素或不可探因素。前者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感到愧疚,后者常常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失去信心和希望。如果教师不给予正确的归因指导,那么后进生将彻底放弃进取。而且教师不正确的归因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也产生一些不良归因习惯。后进生的转化,离不开学习归因的教育。
  
  二、运用科学的归因方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美国著名的归因理论家韦纳曾经指出:“归因及由归因引起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变化,对个体后来的行为具有动力作用,能激发、增进或削弱某种行为”。所以,积极地对后进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使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归因习惯,并利用科学的归因使后进生产生情感变化和学习信心提高,推动后进生转化的实现。
  1、重视培养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非智力因素是人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一个人的感情、意志、性格、信念、理想、动机、兴趣、习惯等个性品质。而后进生往往缺乏非智力因素中的某些方面,而导致数学学习的困难。如果在后进生学习的归因中不首先从此着手考虑,那么很难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巨大的制约作用,它起着对智力因素提供动力的作用。如果后进生没有坚韧不拔,不怕艰难困苦的毅力,没有努力上进的意识,没有勤奋学习的决心,则只靠教师或同学的外部力量是不能收到转化效果的。
  2、弥补知识断层,扫除后进生的知识障碍
  根据数学科知识的特点,教材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前面的知识没弄懂,后续学习就会困难重重。如:数学概念是随着知识系统的发展而扩展的,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许多新概念都是在已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类比、推理而得出的。已学概念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新概念的理解和正确运用。如:小学数学中的分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没有弄清楚,就会给初中数学学习分式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造成一定的障碍,如果因式分解没有掌握好,则就会为以后学解方程或方程组,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学习函数等带来不少麻烦。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后进生的作业或考卷中解题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为他们补一些原来没有学好而新课学习又需要的旧知识。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重收集学生学习中的误解,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为后进生扫除学习的障碍。
  3、指导学法,扫除后进生学习方法上的障碍
  不少后进生学习上还是相当刻苦的,有的甚至比成绩好的同学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多,但学习效果总是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后进生学习失败的可控因素——学习方法进行归因分析和引导,找出学习方法上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和正确指导。比如:初一学生进校不久,由于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习方法简单,简单的模仿就能掌握所学知识。到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加深,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到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就严重了。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以上是出现两极分化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加入了几何知识的学习,思维训练增加逻辑推理这个学生原来涉足较少的新内容。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给后进生补知识上的缺漏,而且更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常提出,“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但由于后进生学习自觉性的相对缺乏和对感知的事物(数和形)抓不住关键和要点。所以,他们往往难以体会到上述要求的好处。在教学中,最好引导后进生从练习中找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课本,再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这样复习既有针对性又有迫切感,使后进生从中感受到复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他们进行复习后作业,提高后进生复习的自觉性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在学习失败归因的不断总结中,学习方法逐步得到完善,后进生学习数学的经验不断丰富,从而形成后进生学习上的良性循环,最后可达到转化的目的。
  4、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分别对待、不同要求,千万不能搞“一事同仁”。否则,会使本来就感数学难学的同学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本文主要讨论了数学科后进生在学习归因上的现状;教师在对这些同学学习归因上有哪些偏差;后进生的学习归因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怎样运用科学归因方法去促进后进生转化等作了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望读者指正。
  (作者单位:641322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化过程,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然而,我国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这就出现了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这种管理主义则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管理是必要和应该的,但是,把对班级的管理绝对化就不必要了,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班级活动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这里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谈些浅见。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语文课程的教育内涵,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
期刊
自从当了一名教师,逐渐发现自己啰嗦起来。这还不打紧,让人吃惊的是我当了班主任之后,变得婆婆妈妈,说话总是唠唠叨叨。原因何在?原来自己爱说教的缘故。张三迟到该狠狠批评,李四上课接嘴很不应该,王五作业未交有失学生身份……纪律一大堆,又来一团糟的清洁卫生,归根到底一句话:学生思想品德差。班会课上,大骂一气,骂了半天,老师在骂,学生在听,骂过之后屁事没得,下了课,还不是到教室外玩去,一切照旧。日子一久,班
期刊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备课、讲课,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巩固并不理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重教轻学”的结果。教学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结合,只注重一面而轻视另一面,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思想政治教学怎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
期刊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我立足于素质教育,进行积极探索,改变思想品德课“我教你学”、“我说你服”的传统模式,在其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还学生判断、选择、思考和创造的权力。课内外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现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平等对话,关爱学生    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平等对话
期刊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呢?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下面,就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情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大量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我们要时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都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中,良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创新”,便成为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根基。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情景 解决生活问题 创造性提问    小学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的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启发式教学中,良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创新”,便成为完成这一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把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放在了应用语言上。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就必须最大程度地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对此,教材中知识的呈现主要以情景对话为主,情景对话的编排贴近现实生活,便于日常交流,语言口语化,便于学生充分理解。主要包括:购物、问路、看病、约会、感谢、道歉、问候、介绍、告别、祝贺、打电话、就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秀生的培养也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课堂教学既要照顾大部分学生,又要照顾班内的优秀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此要有切实的考虑和周密的计划。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优秀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更有效地培养优秀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在自主探究、自主活动、自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综合课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起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的目标。  综合课内容简单,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好,课堂上教师怎样下手,有点无所适从。“无为有处有还无”,放手让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就无形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和能力一旦形成,必将会磨刀不误砍柴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沿着想学、会学、肯学、爱学的路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