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大学生思想修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对于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实践;培养;育人;教学
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机制优化办法,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组织保障,强化社会合作,拓展实践基地,重视成果转化,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效果;强化社会合作,拓展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经费支持;转变学生思想态度,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的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成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统筹规划,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就业创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等相结合,构建高校社会实践全方位、立体式育人体系。
一、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指导力度
要充分的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就要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呈现出实践性强、内容多、内容杂、需求差异大等特点,如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种类型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高校应该研究的课题之一,如果合理的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及先进经验,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应该从社会实践公共课、社会实践选修课及社会实践指导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社会实践公共课设计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前,积累必要的知识是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但又不能因为参加社会实践而专门的学习一门专业课,将这些必备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不同的专题讲座,将所有实践都需要了解的专题讲座组合形成社会实践公共课,一般来讲社会实践需要开设的基本公共课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述专题、社会实践礼仪专题、社会实践安全专题、社会实践选题专题、公文写作专题等。通过社会实践公共课学习,将有利于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方向、确定社会实践主题、顺利完成社会实践、展现大学生素质。
(二)社会实践选修课设计
社会实践包含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不仅因教育背景不同造成的知识积累不同,既是同样教育背景下,实践的主题和方式不同,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也是形形色色、差异很大。在高校的课程设计中不可能将社会实践所需的问题——作为必修课进行传授,这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也无法承受这么多课程带来的学业压力。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通过社会实践选修课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学校结合实践育人工作的特点及学生教育背景、实践类型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将问卷设计、调研方法、统计方法、论文写作、文献研究、摄影技巧、摄像技巧、宣传策划乃至《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与时代主旋律紧密相关的内容设计成专题讲座,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建议开设专题课程。将这些专题讲座作为公选课在社会实践开展前学生自由选择需要、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为节约教学资源,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公选课讲座数量及开课条件。
二、完善组织保障,强化过程管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涉及到高校的众多部门,同时还具有实践周期长、实践主题繁多、实践地域分散等众多不利因素,只有完善组织制度保障体系,加强过程管理,才能保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一)健全组织保障
现今各高校中有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现在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高校团委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由教务处组织开展,实践报告及成果的初步评定则由各学院或思想政治教育课部来完成,同时还会涉及到学工部、计财处、科技处等等部分,很容易出现分工不明确、配合不默契、工作推诱等现象发生。
(二)加强过程管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活动周期长、项目繁杂、考核复杂的工作。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包含社会实践培训、实践材料准备策划、实践团队申报立项、授旗出征仪式、社会实践进行阶段、总结提升阶段、评比表彰阶段、成果分层次转化阶段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管理,做好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的进行。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全程指导、监督、敦促的主要力量,配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培养、激励对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教师队伍的组建和大学生社会实践随队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师、社会外聘教师等多层次、多学科专家教师担任,切实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实施,由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所负责的团队。
三、结束语
在高校、个人和家庭三个因素中,高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机制优化办法,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组织保障,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组织保障,加强社会合作,拓展实践基地,重视成果转化,并通过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务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4).
[2]林松涛,马昆,周蕾.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1).
【关键词】教育;实践;培养;育人;教学
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机制优化办法,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组织保障,强化社会合作,拓展实践基地,重视成果转化,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效果;强化社会合作,拓展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经费支持;转变学生思想态度,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的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成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统筹规划,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就业创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等相结合,构建高校社会实践全方位、立体式育人体系。
一、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指导力度
要充分的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就要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呈现出实践性强、内容多、内容杂、需求差异大等特点,如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种类型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高校应该研究的课题之一,如果合理的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及先进经验,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应该从社会实践公共课、社会实践选修课及社会实践指导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社会实践公共课设计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前,积累必要的知识是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但又不能因为参加社会实践而专门的学习一门专业课,将这些必备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不同的专题讲座,将所有实践都需要了解的专题讲座组合形成社会实践公共课,一般来讲社会实践需要开设的基本公共课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述专题、社会实践礼仪专题、社会实践安全专题、社会实践选题专题、公文写作专题等。通过社会实践公共课学习,将有利于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方向、确定社会实践主题、顺利完成社会实践、展现大学生素质。
(二)社会实践选修课设计
社会实践包含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不仅因教育背景不同造成的知识积累不同,既是同样教育背景下,实践的主题和方式不同,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也是形形色色、差异很大。在高校的课程设计中不可能将社会实践所需的问题——作为必修课进行传授,这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也无法承受这么多课程带来的学业压力。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通过社会实践选修课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学校结合实践育人工作的特点及学生教育背景、实践类型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将问卷设计、调研方法、统计方法、论文写作、文献研究、摄影技巧、摄像技巧、宣传策划乃至《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与时代主旋律紧密相关的内容设计成专题讲座,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建议开设专题课程。将这些专题讲座作为公选课在社会实践开展前学生自由选择需要、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为节约教学资源,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公选课讲座数量及开课条件。
二、完善组织保障,强化过程管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涉及到高校的众多部门,同时还具有实践周期长、实践主题繁多、实践地域分散等众多不利因素,只有完善组织制度保障体系,加强过程管理,才能保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一)健全组织保障
现今各高校中有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现在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高校团委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由教务处组织开展,实践报告及成果的初步评定则由各学院或思想政治教育课部来完成,同时还会涉及到学工部、计财处、科技处等等部分,很容易出现分工不明确、配合不默契、工作推诱等现象发生。
(二)加强过程管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活动周期长、项目繁杂、考核复杂的工作。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包含社会实践培训、实践材料准备策划、实践团队申报立项、授旗出征仪式、社会实践进行阶段、总结提升阶段、评比表彰阶段、成果分层次转化阶段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管理,做好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的进行。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全程指导、监督、敦促的主要力量,配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培养、激励对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教师队伍的组建和大学生社会实践随队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师、社会外聘教师等多层次、多学科专家教师担任,切实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实施,由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所负责的团队。
三、结束语
在高校、个人和家庭三个因素中,高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机制优化办法,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组织保障,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组织保障,加强社会合作,拓展实践基地,重视成果转化,并通过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务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4).
[2]林松涛,马昆,周蕾.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