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复杂的工作,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做好班级管理“加减法”,不仅有利于提升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能,而且能够使班级管理充溢人文关怀,成为一门令师生均感愉悦的艺术。
一、减少“职业倦怠”,增加“真情投入”。班主任工作琐碎辛苦、压力大,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一年年重复着近乎相同的事,难免产生职业倦怠。这种倦怠主要表现为对班级工作没有兴趣,对学生缺乏热情甚至冷漠应付。处在这种状态下,班主任很少有快乐和幸福感,也不会有创造的激情与灵感,班级发展必然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我每带一个班,都提醒自己用心关注每个学生,及时用相机记录下他们成长的轨迹。更重要的是,我深刻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需要用心关注和引领。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以“真情投入”为前提的班级管理,会很自然地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减少“越位干涉”,增加“放手意识”。传统的班级管理一直提倡所谓的“勤跟严管”,在这种模式下,班主任充当的是“保姆”和“警察”的角色,班级事务无论大小,班主任事必躬亲,常常越位干涉,结果学生都认为班级是班主任的,与己无关。其危害也显而易见:严重削弱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扼杀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遏制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要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班主任必须懂得“放手”,把班级真正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把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管理设计上。班级活动少按自己的意志指示,具体事务少凭自己的想法干涉。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机会真正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创新和发展,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并不断培养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三、减少“空洞说教”,增加“活动体验”。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习惯于不断对学生进行说教,讲“大道理”,结果学生对老师的说教过耳即忘,难以心领神会,更不可能转化为实际行动。长期的空洞说教让学生心生厌恶,疏远师生情感,班级管理也会走向班主任初衷的反面。杜威认为,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在做中学”、“知行合一”,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特定的活动和游戏,在活动与游戏之中进行学习、体验、分享、总结,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教育学生要乐观积极地看待事物、勇于承担责任时,我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学生每两人一组,先由甲乙两位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感觉最委屈、最受伤的一件事(务必使对方感觉到你确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说完向全班学生分享自己在述说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并且由班长把这些典型的心理体验写到黑板上方,结果全是诸如“愤怒”、“委屈”、“痛苦”、“抓狂”、“崩溃”等负面情绪;接着让他们向对方说出这件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务必使对方感觉到你确实受益和有责任),说完又让班长在黑板下方写下他们述说时的心理感受,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体验到的是“轻松”、“释然”、“没什么大不了”、“有点幸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两相对比,我因势利导:“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几乎相反的情感体验?”同学们畅所欲言,在积极的分享与交流中,明白了乐观的心态和积极承担的意识给人带来的益处。实际上,这样的体验式活动可以多组织,只要班主任肯花心思,善于借鉴,多以学生活动体验代替班主任的空洞说教,班级管理一定能取得实效,实现高效。
四、减少“冷漠制度”,增加“温情互动”。在班级管理中,制度必不可少,但制度过细过严,甚至冷漠刻板,就是一种“牺牲人文、扼杀个性、漠视文化的低层次、低俗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非但无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反而会让学生反感和抵触。良好的管理必然能“在管理与文化的博弈中恰到好处地谋求平衡”,必然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我每带一个班,都会在教室设置一个“爱心家园”,那是全班同学和我用红纸剪出的一个个小“爱心”围成的一个大“爱心”。我和同学们随时在上面用便利贴表达相互之间的期待、赞美、鼓励、祝福、建议等。比如一些大型活动前,我会写:“同学们,我一直相信你们是最棒的,期待你们的精彩亮相!”他们取得好成绩了,我会写:“我一直坚信你们是最优秀的,你们用努力证明了自己,我以你们为傲!”同学生病了,会有“记得吃药,注意锻炼,做个健康好孩子”的温馨祝福;考试失利了,会有“上帝让你跌倒,是知道你能很快站起来”的温暖鼓励;天冷了,会有“记得加衣服”的温馨提示;迟到了,也会有“XX,上周迟到有点多哦,再迟到,我去你家叫你了”的幽默提醒。以“爱心家园”为平台,师生温情互动,心灵碰撞,真情交融,班级怎会不健康和谐发展,这一切,绝非冰冷的制度所能办到的。
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必须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做好“加减法”。减去冷漠,减去空洞,减去专制,减去生硬,增加真情,增加互动,增加民主,增加温馨。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班级管理,打造富有内涵的、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班集体。
一、减少“职业倦怠”,增加“真情投入”。班主任工作琐碎辛苦、压力大,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一年年重复着近乎相同的事,难免产生职业倦怠。这种倦怠主要表现为对班级工作没有兴趣,对学生缺乏热情甚至冷漠应付。处在这种状态下,班主任很少有快乐和幸福感,也不会有创造的激情与灵感,班级发展必然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我每带一个班,都提醒自己用心关注每个学生,及时用相机记录下他们成长的轨迹。更重要的是,我深刻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需要用心关注和引领。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以“真情投入”为前提的班级管理,会很自然地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减少“越位干涉”,增加“放手意识”。传统的班级管理一直提倡所谓的“勤跟严管”,在这种模式下,班主任充当的是“保姆”和“警察”的角色,班级事务无论大小,班主任事必躬亲,常常越位干涉,结果学生都认为班级是班主任的,与己无关。其危害也显而易见:严重削弱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扼杀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遏制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要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班主任必须懂得“放手”,把班级真正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把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管理设计上。班级活动少按自己的意志指示,具体事务少凭自己的想法干涉。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机会真正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创新和发展,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并不断培养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三、减少“空洞说教”,增加“活动体验”。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习惯于不断对学生进行说教,讲“大道理”,结果学生对老师的说教过耳即忘,难以心领神会,更不可能转化为实际行动。长期的空洞说教让学生心生厌恶,疏远师生情感,班级管理也会走向班主任初衷的反面。杜威认为,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在做中学”、“知行合一”,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特定的活动和游戏,在活动与游戏之中进行学习、体验、分享、总结,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教育学生要乐观积极地看待事物、勇于承担责任时,我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学生每两人一组,先由甲乙两位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感觉最委屈、最受伤的一件事(务必使对方感觉到你确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说完向全班学生分享自己在述说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并且由班长把这些典型的心理体验写到黑板上方,结果全是诸如“愤怒”、“委屈”、“痛苦”、“抓狂”、“崩溃”等负面情绪;接着让他们向对方说出这件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务必使对方感觉到你确实受益和有责任),说完又让班长在黑板下方写下他们述说时的心理感受,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体验到的是“轻松”、“释然”、“没什么大不了”、“有点幸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两相对比,我因势利导:“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几乎相反的情感体验?”同学们畅所欲言,在积极的分享与交流中,明白了乐观的心态和积极承担的意识给人带来的益处。实际上,这样的体验式活动可以多组织,只要班主任肯花心思,善于借鉴,多以学生活动体验代替班主任的空洞说教,班级管理一定能取得实效,实现高效。
四、减少“冷漠制度”,增加“温情互动”。在班级管理中,制度必不可少,但制度过细过严,甚至冷漠刻板,就是一种“牺牲人文、扼杀个性、漠视文化的低层次、低俗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非但无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反而会让学生反感和抵触。良好的管理必然能“在管理与文化的博弈中恰到好处地谋求平衡”,必然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我每带一个班,都会在教室设置一个“爱心家园”,那是全班同学和我用红纸剪出的一个个小“爱心”围成的一个大“爱心”。我和同学们随时在上面用便利贴表达相互之间的期待、赞美、鼓励、祝福、建议等。比如一些大型活动前,我会写:“同学们,我一直相信你们是最棒的,期待你们的精彩亮相!”他们取得好成绩了,我会写:“我一直坚信你们是最优秀的,你们用努力证明了自己,我以你们为傲!”同学生病了,会有“记得吃药,注意锻炼,做个健康好孩子”的温馨祝福;考试失利了,会有“上帝让你跌倒,是知道你能很快站起来”的温暖鼓励;天冷了,会有“记得加衣服”的温馨提示;迟到了,也会有“XX,上周迟到有点多哦,再迟到,我去你家叫你了”的幽默提醒。以“爱心家园”为平台,师生温情互动,心灵碰撞,真情交融,班级怎会不健康和谐发展,这一切,绝非冰冷的制度所能办到的。
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必须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做好“加减法”。减去冷漠,减去空洞,减去专制,减去生硬,增加真情,增加互动,增加民主,增加温馨。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班级管理,打造富有内涵的、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