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各种犯罪案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为适应实际需要,2005年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办了全国高校唯一的犯罪学本科专业,在研究生阶段还设置了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及测试等更为细致的方向。作为犯罪学专业研二的学生,我在治安、刑侦、技术等部门都实习过,理论结合应用,我正一步步进阶为一名新时代的“高精尖”警察。
十八般武艺都精通
犯罪学专业属于新型的学科交叉领域,以各种文理学科知识研究犯罪现象,分析犯罪原因,提出全面的犯罪对策。我本科读的是刑侦专业,我们班上还有来自法学、文学、犯罪学、治安、工商管理等各个专业的同学。我们学的知识包括犯罪學、社会学、心理学、刑法学等专业,还要研究许多当前的热点问题,例如环境犯罪。通过搞清楚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研究如何进行环境犯罪防控。
如今,仅凭智力、经验或推理来侦破的案件几乎已经不存在,很多作案人都是反侦查经验丰富的惯犯,在作案之后甚至会特意打扫现场。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学会耐心、仔细地勘查现场中嫌疑人可能接触过的物品、留下的痕迹,成为一名合格的刑事技术员。
研二时,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两个月的实习——公大与全国各地一流的司法鉴定中心都有合作关系,那里设有专门的DNA鉴定、指纹鉴定、微量物证分析、文件鉴定、模拟现场勘查等多个重点实验室。2017年4月,我来到大连市金州分局司法鉴定(刑事技术)中心实习。
进入鉴定中心实验室,到处可见最新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如送排风系统、紫外消毒系统、恒温控制系统,还有最先进的DNA实验区、痕迹检验区、痕迹显现区、物证室、痕迹固定区等等,它们能够对现场提取的所有痕迹物证进行检验和定性。
除了高科技设备,这儿的刑事科学鉴定技术也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我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各种刑侦技术,例如指纹提取中的刷显法、脚印提取中的静电吸附法,以及文件检验鉴定、DNA比对等。我心潮澎湃,在这里办案,简直可以媲美大名鼎鼎的美剧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犯罪现场勘查)嘛!
盗室寻痕
技术练习还不到一周,我就碰上了一起入室盗窃案件。
“小班,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你跟我一起过去!”李老师是痕迹检验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也是我这次实习的导师之一。我们到达后,只见门把手被砸开,右侧卧室里面的衣柜,书桌,炕上衣物等都被翻动,书房里书柜的玻璃被打碎,现场凌乱。
按李老师的要求,我在这次案件中负责指纹、足印等痕迹的寻找和取证。于是,我找到受害者,请他复述发现家中被盗现场的情况,并和其他老师一起初步复原犯罪现场。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出犯罪嫌疑人盗窃时进出的路线,按这条路线进行犯罪模拟,就可以初步推测什么地方可能被触碰到,可能用什么样的触摸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寻找指纹。
这时,棘手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受害者家里地面被毛毯覆盖,不具备提取鞋印和指纹的条件,而在其他地方,有可能出现指纹和脚印的地方都已被擦拭干净,并未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天气冷飕飕的,我的额头却开始冒出细汗。
这时,李老师让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案件发生经过复述给他听。在讲到书房里犯罪嫌疑人可能为掩盖行踪打碎玻璃柜用书弄乱现场这部分时,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既然书柜上没有找到指纹,有没有可能在打碎玻璃时把指纹留在玻璃上或者书籍上呢?话还没说完,我连忙跑去书房,在一堆杂乱的书籍下面先将打碎的玻璃整理出来,一片片仔细排查,果然在其中几片玻璃上找到了一些残缺的指纹和掌纹。然后,我又在几本书的书脊上找到了几枚不容易被发现的指纹碎片。
顿时,我感到这一片狼藉附近一定存在着许多有价值的线索。于是我搬来了科里的刑侦神器——多波段光源。它由多种单色光组成,光导管输出的均匀光束可以大大提高痕迹物证的反差,使各种痕迹更加清晰可见。很快,我在书柜门侧边和书堆底下发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擦痕以及衣物纤维。
费一番苦劲儿收集完各种痕迹后,我立即赶回分局的痕迹检验区。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了锁芯、衣物纤维等各种细微物质表面的痕迹。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分析、鉴定,我们确定了作案手段,分析出了作案人的个人行为特征。随后,我们又通过激光物证搜索系统、三维视频显现系统等设备,对手印、足迹等痕迹进行检验鉴定。
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要识别起来,运用的数据量相当大,因为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并不是简单的相等与不相等的问题,尤其这次采集到的大多是不完整的残纹,更需要借助先进的设备进行大量的模糊匹配计算。
系统通过对足迹的分析鉴定,可以判断出嫌疑人的身高、年龄、体重、走路姿势等,甚至可以据此分析出他在现场停留的时间、逃跑的方向。几天后,我们根据指纹辨识系统得出的结果,通过与指纹库的比对,最终锁定了嫌疑人,顺利侦破了案件。
这次办案,我深深体会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指纹,在很多时候为破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于是趁热打铁,我专门花时间研究起指纹来。
通过翻阅《现场勘查手册》《刑事技术文集》《痕迹检验学教程》等教材,我首先系统了解了关于指纹最基本的知识;然后,我开始“骚扰”在局里指纹比对功夫出了名的刘姐。刘姐一上来就丢给我许多印有密密麻麻指纹的资料,让我对上面标注的箕型纹、斗型纹等各种类别指纹的特征点看清楚,记明白,还会时不时地抽查提问。
为更快精进自己的技术,每次李老师出现场我都会跟着一起去,学到了诸如如何以嫌疑人的进出方式判断指纹位置、如何用磁粉刷显固定指纹等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看书看累了,我还会自告奋勇地要求写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绘制现场平面图等等,以“换换脑子”。半个多月后,我居然能一眼就找到一枚指纹上十多个特征点了,就连刘姐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意料之外的“蜘蛛侠”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犯罪学警察,除了掌握精细的操作,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见闻。一天早上,我们又接到一起盗窃案。一名女士报警称,家中被盗,嫌疑人还将厨房里的菜刀放到了客厅桌子上。 接警后,两位刑警带着我和技术部门迅速出警,现场询问和现场勘查同时进行。回来后,我们把各种材料进行汇总分析。这位女士的家住在二十多层,理论上只有两种可行方法上到该层,一是电梯,二是应急楼梯。
但从调取的监控视频来看,并未见到该幢楼的进出口有可疑人员来往,而且案发当日白天该女士在家,晚九点多钟睡觉,早六点左右起床,防盗门上并未发现可疑指纹,门锁也未见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嫌疑人是蜘蛛侠,还会飞檐走壁不成?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考虑到作案时間、地点,本地区人员流动情况、文化程度等因素,李老师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盗窃方式可能就是攀爬入室。听到这个结论,我感觉到匪夷所思:怎么会有人有如此功力攀爬这么高的楼房?之前,我坚持认为是熟人作案,还自作聪明地反复看了几遍监控视频,可依然没发现蛛丝马迹,只得悻悻作罢。
随后,警方根据李老师的推测,一方面通知巡警大队加大夜间的巡逻密度和对可疑人员的盘查,另一方面根据信息库查找类似案件,以寻求突破。
就在我们侦办此案的过程中,警队又接到另外两起案件,受害人同样住在高层,菜刀也放置在客厅。在其中一个受害人家中,我们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足迹,根据足印推断出其身高在170CM左右,且作案手法老练。综合分析后,警方得出结论:这几起案件应该是同一个人所为。他爬到高层后,从窗户进入。菜刀是作案人的一种习惯,他从厨房拿出菜刀后,如果遇到反抗就实施暴力,如果没有就留在客厅,偷完东西就走人。
进展到这儿,我才很不好意思地排除了当初“受害者家人作案”的想法。李老师告诉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能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主观猜测案情,要全方面考虑到多种可能情况。”
根据这一作案手法,警方断定三起案件为同一人所为,接着进行并案侦查(指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将判断为同一犯罪主体的系列案件联系起来,实行合并侦查的一种侦查措施)。最终,“蜘蛛侠”在又一次盗窃时被受害人及时发现,最终被警方抓获。
此后,“幽灵”不复出现,我破案看问题的思路也更加缜密了。
心理测试识凶手
公大犯罪学的心理测试技术(测谎)堪称“王牌”,已协助侦破重特大刑事案件一千多起。也因此,读研初期,我就啃下了厚厚一摞心理学专业书。虽然我还没机会处理过这种案件,但犯罪学专业丁老师曾告诉我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案子,令我印象深刻。
若干年前,阳泉市公安部专案组挂牌督办了一起杀人分尸重点大案,列出19名嫌疑人,但因缺乏直接的证据,同时侦查19人的难度又极大,该案侦破工作一直没有多少进展。后来,在凶手又开始杀人,且行为越来越走向极端时,警方向公大心理测试中心的专家求助,要求尽快从这19名嫌疑人中测出真凶。丁老师当即奔赴当地协助。
为了在嫌疑人的心理反应中找到蛛丝马迹,丁老师带领的心理测试小组开始针对犯罪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设计心理测试题目。翻阅全部案卷后,丁老师找到了一个极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一个老太太在路上捡到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双女鞋、一串钥匙和一个衬衫上的假领子。经受害者家人辨认,正是受害者的物品。这个细节,除发现者及受害者家属外,只有警方和凶手知道。测试题目便围绕这个细节展开。
最终,丁老师一共出了76道题,其中就包含“塑料袋里装的是钥匙吗”等问题,凶手若是撒谎,就会很容易被测谎仪发现。
几天后,第一轮测试开始。第一个走进测试间的嫌疑人杨某看起来像是个普通工人,但又不显得很粗鲁,一点都不张扬。此人刚一坐下,就对测试人员说,他的眼睛在进行电焊作业时被刺伤了。在他表示愿意接受测试后,他的反应开始被详细地记录与观察。
在测试中,他频繁吸鼻子,仪器显示他的呼吸图谱很不稳定。第二遍测试时,他又连连干咳。测试刚结束,他就吵着要回家,称有人找他干活,并答应下午再来接受测试。丁老师分析道:“此人并不紧张,刺伤眼睛也不会导致干咳和鼻子难受,可能是故意在装紧张。”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专家们发现,虽然杨某的部分反应不很明显,但在“塑料袋内的物品”等几个重要测试点上,都有对应反应,极有可能是系列杀人后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随后,其他18人先后接受了心理测试,在关键问题上都没有明显反应。
当天下午,杨某再次接受测试。第二轮测试时,杨某在几个重要测试点上有更明显反应。几轮测试后,心理测试小组成员和专案组对所有测试者的结果进行了仔细分析,初步将系列杀人案嫌疑人锁定为杨某。
为确保不遗漏犯罪嫌疑人,第二天,丁老师又对其他人进行了另一套题目的测试,排除了其他人的作案嫌疑。此时,警方已对杨某实施了严密监视。三天后,阳泉市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拘审。一周后,阳泉警方从杨某家中发现了20余把各种尖刀。三周后,杨某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据杨某交代,他认为周围的人都过得比自己好,社会对他不公平,因此动了杀机。丁老师把杨某的杀人动机归纳为“综合性报复社会的杀人动机”。
责任编辑:曹晓晨
十八般武艺都精通
犯罪学专业属于新型的学科交叉领域,以各种文理学科知识研究犯罪现象,分析犯罪原因,提出全面的犯罪对策。我本科读的是刑侦专业,我们班上还有来自法学、文学、犯罪学、治安、工商管理等各个专业的同学。我们学的知识包括犯罪學、社会学、心理学、刑法学等专业,还要研究许多当前的热点问题,例如环境犯罪。通过搞清楚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研究如何进行环境犯罪防控。
如今,仅凭智力、经验或推理来侦破的案件几乎已经不存在,很多作案人都是反侦查经验丰富的惯犯,在作案之后甚至会特意打扫现场。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学会耐心、仔细地勘查现场中嫌疑人可能接触过的物品、留下的痕迹,成为一名合格的刑事技术员。
研二时,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两个月的实习——公大与全国各地一流的司法鉴定中心都有合作关系,那里设有专门的DNA鉴定、指纹鉴定、微量物证分析、文件鉴定、模拟现场勘查等多个重点实验室。2017年4月,我来到大连市金州分局司法鉴定(刑事技术)中心实习。
进入鉴定中心实验室,到处可见最新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如送排风系统、紫外消毒系统、恒温控制系统,还有最先进的DNA实验区、痕迹检验区、痕迹显现区、物证室、痕迹固定区等等,它们能够对现场提取的所有痕迹物证进行检验和定性。
除了高科技设备,这儿的刑事科学鉴定技术也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我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各种刑侦技术,例如指纹提取中的刷显法、脚印提取中的静电吸附法,以及文件检验鉴定、DNA比对等。我心潮澎湃,在这里办案,简直可以媲美大名鼎鼎的美剧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犯罪现场勘查)嘛!
盗室寻痕
技术练习还不到一周,我就碰上了一起入室盗窃案件。
“小班,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你跟我一起过去!”李老师是痕迹检验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也是我这次实习的导师之一。我们到达后,只见门把手被砸开,右侧卧室里面的衣柜,书桌,炕上衣物等都被翻动,书房里书柜的玻璃被打碎,现场凌乱。
按李老师的要求,我在这次案件中负责指纹、足印等痕迹的寻找和取证。于是,我找到受害者,请他复述发现家中被盗现场的情况,并和其他老师一起初步复原犯罪现场。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出犯罪嫌疑人盗窃时进出的路线,按这条路线进行犯罪模拟,就可以初步推测什么地方可能被触碰到,可能用什么样的触摸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寻找指纹。
这时,棘手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受害者家里地面被毛毯覆盖,不具备提取鞋印和指纹的条件,而在其他地方,有可能出现指纹和脚印的地方都已被擦拭干净,并未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天气冷飕飕的,我的额头却开始冒出细汗。
这时,李老师让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案件发生经过复述给他听。在讲到书房里犯罪嫌疑人可能为掩盖行踪打碎玻璃柜用书弄乱现场这部分时,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既然书柜上没有找到指纹,有没有可能在打碎玻璃时把指纹留在玻璃上或者书籍上呢?话还没说完,我连忙跑去书房,在一堆杂乱的书籍下面先将打碎的玻璃整理出来,一片片仔细排查,果然在其中几片玻璃上找到了一些残缺的指纹和掌纹。然后,我又在几本书的书脊上找到了几枚不容易被发现的指纹碎片。
顿时,我感到这一片狼藉附近一定存在着许多有价值的线索。于是我搬来了科里的刑侦神器——多波段光源。它由多种单色光组成,光导管输出的均匀光束可以大大提高痕迹物证的反差,使各种痕迹更加清晰可见。很快,我在书柜门侧边和书堆底下发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擦痕以及衣物纤维。
费一番苦劲儿收集完各种痕迹后,我立即赶回分局的痕迹检验区。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了锁芯、衣物纤维等各种细微物质表面的痕迹。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分析、鉴定,我们确定了作案手段,分析出了作案人的个人行为特征。随后,我们又通过激光物证搜索系统、三维视频显现系统等设备,对手印、足迹等痕迹进行检验鉴定。
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要识别起来,运用的数据量相当大,因为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并不是简单的相等与不相等的问题,尤其这次采集到的大多是不完整的残纹,更需要借助先进的设备进行大量的模糊匹配计算。
系统通过对足迹的分析鉴定,可以判断出嫌疑人的身高、年龄、体重、走路姿势等,甚至可以据此分析出他在现场停留的时间、逃跑的方向。几天后,我们根据指纹辨识系统得出的结果,通过与指纹库的比对,最终锁定了嫌疑人,顺利侦破了案件。
这次办案,我深深体会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指纹,在很多时候为破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于是趁热打铁,我专门花时间研究起指纹来。
通过翻阅《现场勘查手册》《刑事技术文集》《痕迹检验学教程》等教材,我首先系统了解了关于指纹最基本的知识;然后,我开始“骚扰”在局里指纹比对功夫出了名的刘姐。刘姐一上来就丢给我许多印有密密麻麻指纹的资料,让我对上面标注的箕型纹、斗型纹等各种类别指纹的特征点看清楚,记明白,还会时不时地抽查提问。
为更快精进自己的技术,每次李老师出现场我都会跟着一起去,学到了诸如如何以嫌疑人的进出方式判断指纹位置、如何用磁粉刷显固定指纹等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看书看累了,我还会自告奋勇地要求写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绘制现场平面图等等,以“换换脑子”。半个多月后,我居然能一眼就找到一枚指纹上十多个特征点了,就连刘姐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意料之外的“蜘蛛侠”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犯罪学警察,除了掌握精细的操作,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见闻。一天早上,我们又接到一起盗窃案。一名女士报警称,家中被盗,嫌疑人还将厨房里的菜刀放到了客厅桌子上。 接警后,两位刑警带着我和技术部门迅速出警,现场询问和现场勘查同时进行。回来后,我们把各种材料进行汇总分析。这位女士的家住在二十多层,理论上只有两种可行方法上到该层,一是电梯,二是应急楼梯。
但从调取的监控视频来看,并未见到该幢楼的进出口有可疑人员来往,而且案发当日白天该女士在家,晚九点多钟睡觉,早六点左右起床,防盗门上并未发现可疑指纹,门锁也未见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嫌疑人是蜘蛛侠,还会飞檐走壁不成?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考虑到作案时間、地点,本地区人员流动情况、文化程度等因素,李老师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盗窃方式可能就是攀爬入室。听到这个结论,我感觉到匪夷所思:怎么会有人有如此功力攀爬这么高的楼房?之前,我坚持认为是熟人作案,还自作聪明地反复看了几遍监控视频,可依然没发现蛛丝马迹,只得悻悻作罢。
随后,警方根据李老师的推测,一方面通知巡警大队加大夜间的巡逻密度和对可疑人员的盘查,另一方面根据信息库查找类似案件,以寻求突破。
就在我们侦办此案的过程中,警队又接到另外两起案件,受害人同样住在高层,菜刀也放置在客厅。在其中一个受害人家中,我们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足迹,根据足印推断出其身高在170CM左右,且作案手法老练。综合分析后,警方得出结论:这几起案件应该是同一个人所为。他爬到高层后,从窗户进入。菜刀是作案人的一种习惯,他从厨房拿出菜刀后,如果遇到反抗就实施暴力,如果没有就留在客厅,偷完东西就走人。
进展到这儿,我才很不好意思地排除了当初“受害者家人作案”的想法。李老师告诉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能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主观猜测案情,要全方面考虑到多种可能情况。”
根据这一作案手法,警方断定三起案件为同一人所为,接着进行并案侦查(指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将判断为同一犯罪主体的系列案件联系起来,实行合并侦查的一种侦查措施)。最终,“蜘蛛侠”在又一次盗窃时被受害人及时发现,最终被警方抓获。
此后,“幽灵”不复出现,我破案看问题的思路也更加缜密了。
心理测试识凶手
公大犯罪学的心理测试技术(测谎)堪称“王牌”,已协助侦破重特大刑事案件一千多起。也因此,读研初期,我就啃下了厚厚一摞心理学专业书。虽然我还没机会处理过这种案件,但犯罪学专业丁老师曾告诉我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案子,令我印象深刻。
若干年前,阳泉市公安部专案组挂牌督办了一起杀人分尸重点大案,列出19名嫌疑人,但因缺乏直接的证据,同时侦查19人的难度又极大,该案侦破工作一直没有多少进展。后来,在凶手又开始杀人,且行为越来越走向极端时,警方向公大心理测试中心的专家求助,要求尽快从这19名嫌疑人中测出真凶。丁老师当即奔赴当地协助。
为了在嫌疑人的心理反应中找到蛛丝马迹,丁老师带领的心理测试小组开始针对犯罪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设计心理测试题目。翻阅全部案卷后,丁老师找到了一个极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一个老太太在路上捡到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双女鞋、一串钥匙和一个衬衫上的假领子。经受害者家人辨认,正是受害者的物品。这个细节,除发现者及受害者家属外,只有警方和凶手知道。测试题目便围绕这个细节展开。
最终,丁老师一共出了76道题,其中就包含“塑料袋里装的是钥匙吗”等问题,凶手若是撒谎,就会很容易被测谎仪发现。
几天后,第一轮测试开始。第一个走进测试间的嫌疑人杨某看起来像是个普通工人,但又不显得很粗鲁,一点都不张扬。此人刚一坐下,就对测试人员说,他的眼睛在进行电焊作业时被刺伤了。在他表示愿意接受测试后,他的反应开始被详细地记录与观察。
在测试中,他频繁吸鼻子,仪器显示他的呼吸图谱很不稳定。第二遍测试时,他又连连干咳。测试刚结束,他就吵着要回家,称有人找他干活,并答应下午再来接受测试。丁老师分析道:“此人并不紧张,刺伤眼睛也不会导致干咳和鼻子难受,可能是故意在装紧张。”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专家们发现,虽然杨某的部分反应不很明显,但在“塑料袋内的物品”等几个重要测试点上,都有对应反应,极有可能是系列杀人后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随后,其他18人先后接受了心理测试,在关键问题上都没有明显反应。
当天下午,杨某再次接受测试。第二轮测试时,杨某在几个重要测试点上有更明显反应。几轮测试后,心理测试小组成员和专案组对所有测试者的结果进行了仔细分析,初步将系列杀人案嫌疑人锁定为杨某。
为确保不遗漏犯罪嫌疑人,第二天,丁老师又对其他人进行了另一套题目的测试,排除了其他人的作案嫌疑。此时,警方已对杨某实施了严密监视。三天后,阳泉市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拘审。一周后,阳泉警方从杨某家中发现了20余把各种尖刀。三周后,杨某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据杨某交代,他认为周围的人都过得比自己好,社会对他不公平,因此动了杀机。丁老师把杨某的杀人动机归纳为“综合性报复社会的杀人动机”。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