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片放飞理想的沃土,无声中孕育着希望,黑暗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传承着普世的文明,播撒着爱的火种;这是一个幸福的世界,残障儿童在这里快乐的成长,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是石家庄市聋哑学校,创建于1957年, 1980年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聋哑中心校,2000年4月更名为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是一所集盲聋教育、学前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高中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特教学校。
自建校之日起,学校就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培养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至今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一代又一代石家庄特教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硬件条件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丁红兵校长提出了“仁爱”“团结”“敬业”“奉献”的石家庄特教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努力争创全国一流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一、改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为残疾孩子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购进无线调频语言训练系统、笔记本电脑、盲人打字机、电子白板等专用设备,装备了语训室、律动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美容美发室、裁剪室、缝纫车间、花房等功能教室和实训教室,教学设备在全国特校中达到一流水平。学校每年订阅2万余元的报纸、期刊,购买各类书籍充实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双休日向学生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校在有限空间内开辟了花坛、草坪和绿化带,种植了不同花期的植物,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还针对残障儿童身心特点,强化育人环境功能。在校园外墙上悬挂了校训、校徽、绘制了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宣传画,在教学楼内张贴了名人画像、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严谨治学、育残成才的文化主题;在楼道内放置了温馨提示标语等,处处彰显环境育人功能,实现了让校园的每面墙壁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育人的教育功能。
二、关注个体发展,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1999年,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现有4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2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学校还通过开展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心素质,为残障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学校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拒绝歧视,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孤独症患儿将近百万。每个孤独症者都是一个社会的个体。每个孤独症者的家庭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研究孤独症者教育、康复、治疗等重大问题上的进展,对于这些家庭有着重大意义。对孤独症者的关注,会牵动着整个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建全,应变“特惠”为“普惠”,让更多的孤独症家庭享受到切实的利益。我们要让那些接受过特殊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独立与尊严被保护起来,目的是让教育能更好地融入生活,达到康复与教学结合并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实际效果。按照石家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在市特教学校成立孤独症专业教育部的要求,我校于2012年9月开始做了相关的准备和调研工作。2013年9月,力争孤独症专业教育部挂牌成立并开始招生。在孤独症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学生特点,与石家庄市第八医院进行合作,加强师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建立医校双方共同检测、评估、安置的机制,建立医、校、家三方参与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机制,实现教育、医疗“一人一档”,尝试医、教结合的 “融合教育”模式。
三、实行扬长避短的教育原则
学校致力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优势项目,来弥补残疾学生感官、弱势项目的不足,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心地善良、勇敢正直、勤奋踏实等。学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为学生拓展了自强、自立的成功之路。
把好聋儿康复训练关。学校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心成立于1994年,承担着对石家庄地区的聋儿进行语言训练的任务,至今已有18年。康复中心遵循“以学生为本、 以言语康复为本”教学理念,采取集体训练、个别化康复、家庭康复紧密结合的形式,给聋儿以科学、全面、个性的康复指导,确保每一位听障儿童都能得到健康发展。18年来,已有200余名聋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有30名聋儿回到了正常小学读书,实现了聋而不哑。
发展职业教育。1982年,学校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职业初中,开办了服装专业,一大批毕业生从学校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在2004年开办了职业中专,主修专业课程有计算机与应用、美术与绘画等以满足学生升学需要;选修专业课程有服装与裁剪、园艺与花卉、工艺美术(木雕)、烹饪、国画、美容美发、美甲、绢花与插花等。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采取“校企联办”教育模式,通过校企互动、建立就业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如“春夏秋冬”爱心酒店是警民共建的校内实习基地,烹饪短期培训班的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学到烹饪技术;选修园艺专业学生,在校内花木大棚学习实践、到校外“银路园艺场”学习花卉种植技术和了解花卉市场行情、花卉营销模式。我校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等课程,教育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做好人生职业规划。通过主修专业课程和多种选修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形成了宽基础、重实践的职业技能演练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启发,在校学习期间就提前预设了就业的道路。 拓宽思路,成立盲部。2009年11月,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盲专业开始招生,填补了石家庄市盲教育的空白。现已招收3届31名学生。学校根据视障学生乐感好的特点,投入大量资金,购置钢琴、架子鼓、葫芦丝、竖笛等乐器。学校还开设各类特色课程,注重培养盲童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盲生在教师的悉心关怀教育下,学会了生活自理、学会了定向行走、学会了摸、读、扎、写,学会了唱歌、乐器演奏,等等。
注重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注重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成立舞蹈队、篮球队、器乐表演队等,培养学生特长,给残疾学生搭建起一个成才、就业的平台,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确立坚定的生活信念,并能够展翅飞翔。在这里造就出一批优秀的舞者,他们虽然无法感知音乐的美妙,但同样赢得了赞誉。我校舞蹈队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和健全人同台竞技,演出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5分19秒,却赢得了观众十几次掌声。最后,舞蹈《飞翔》以近乎完美的表演荣获舞蹈类一等奖。舞蹈队表演的《树·生命·阳光》、《春天有你更美丽》、《放飞希望》等十余个舞蹈多次在全国、省、市教育部门、残联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学生张雪、蔡丽丽被中残联艺术团聘用,随该团参加世界各地的巡演,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近年来,学校的文艺节目分别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盲、聋、培智学校文艺汇演中荣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在河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盲、聋、培智学校文艺汇演中荣获3个一等奖。我校同样造就了一批运动员,他们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河北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中,篮球赛成绩优异。其中有5名学生入选河北省聋人篮球队。此外,我校蓝球队还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
四、普及免费教育,惠及残疾家庭
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后,我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到了免费教育。从2012年开始,我校职业中专部的学生也不再收取学费。
学生身体残疾,导致多数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免学费、免住宿费政策的落实,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无比欣喜,他们非常感激国家和学校制定的好政策。学生张子梁说:“作为一个聋人,父母为我付出了许多。因为我,家里条件不好。 幸运的是现在我们享受到了‘两免一补’的好政策。我能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地学习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为此,我们要感谢国家、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还要感谢父母,是父母不怕辛苦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学校、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用知识改变命运。”一位职业中专的学生家长说:“有这样的孩子,我们也没指望他们成龙成风,能识字,有份工作就满足了。我们愿意让孩子接着上学,如果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年龄太小,我们不放心,也挣不到什么钱。如果能到职业中专再学点技术、长长出息,以后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现在免学费了,我们的负担轻了,真是太好了!”
免学费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身心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社会的关爱感动着学生们,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爱与责任。学生张琪说:“免学费政策的实施让我感动不已。感动的是,自己能够被关心。感激的是,国家和学校给予的无私帮助。在感激之余我感到一种莫名的责任,来自家庭和内心的责任。爸爸妈妈每日劳累的身影,奶奶的身体不好却仍忙里忙外,这些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学校、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学校领导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办学思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技术优势,对特殊儿童的认知缺陷进行补偿,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听障学生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听障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学校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扎实培训,优化队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学校通过4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工作。第一,全校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用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第二,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第三,通过网管员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促进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使全体教师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能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科整合;9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逐步实现了教师备课的(含教案、课件资源等)电子化。第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自我培训制作课件,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索。做到了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珍惜资源,合理应用。学校在电化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了56台电脑,打造了两个28人的学生机房。为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提供了保障,同时为115名教职工配备了人手一部笔记本电脑,为每一个教学班装备了多媒体设备。学校购置了4个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人机交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优势,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大屏幕功能很好地弥补了听障学生的生理缺陷,同时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工具。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打破借阅的常规,新建设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个16G的U盘,方便教师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开发资源,提高效益。一是组建特殊教育资源网,在提高校内外残障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共享教育优质资源,拓展教育教学的研修渠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学校各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可便于教师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二是组建电子教案网,便于教师用电子教案上课,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美妙的声、光、电等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三是组建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便于教师交流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55年岁月如歌,55年风雨如磐,55年绘就了石家庄特教独具风采的画卷。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以满腔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默默耕耘,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一朵朵残缺的花朵, 指引着残障学生走上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诠释了塑造心灵的特教事业,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残障孩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是石家庄市聋哑学校,创建于1957年, 1980年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聋哑中心校,2000年4月更名为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是一所集盲聋教育、学前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高中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特教学校。
自建校之日起,学校就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培养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至今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一代又一代石家庄特教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硬件条件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丁红兵校长提出了“仁爱”“团结”“敬业”“奉献”的石家庄特教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努力争创全国一流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一、改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为残疾孩子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购进无线调频语言训练系统、笔记本电脑、盲人打字机、电子白板等专用设备,装备了语训室、律动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美容美发室、裁剪室、缝纫车间、花房等功能教室和实训教室,教学设备在全国特校中达到一流水平。学校每年订阅2万余元的报纸、期刊,购买各类书籍充实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双休日向学生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校在有限空间内开辟了花坛、草坪和绿化带,种植了不同花期的植物,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还针对残障儿童身心特点,强化育人环境功能。在校园外墙上悬挂了校训、校徽、绘制了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宣传画,在教学楼内张贴了名人画像、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严谨治学、育残成才的文化主题;在楼道内放置了温馨提示标语等,处处彰显环境育人功能,实现了让校园的每面墙壁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育人的教育功能。
二、关注个体发展,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1999年,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现有4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2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学校还通过开展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心素质,为残障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学校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拒绝歧视,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孤独症患儿将近百万。每个孤独症者都是一个社会的个体。每个孤独症者的家庭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研究孤独症者教育、康复、治疗等重大问题上的进展,对于这些家庭有着重大意义。对孤独症者的关注,会牵动着整个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建全,应变“特惠”为“普惠”,让更多的孤独症家庭享受到切实的利益。我们要让那些接受过特殊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独立与尊严被保护起来,目的是让教育能更好地融入生活,达到康复与教学结合并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实际效果。按照石家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在市特教学校成立孤独症专业教育部的要求,我校于2012年9月开始做了相关的准备和调研工作。2013年9月,力争孤独症专业教育部挂牌成立并开始招生。在孤独症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学生特点,与石家庄市第八医院进行合作,加强师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建立医校双方共同检测、评估、安置的机制,建立医、校、家三方参与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机制,实现教育、医疗“一人一档”,尝试医、教结合的 “融合教育”模式。
三、实行扬长避短的教育原则
学校致力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优势项目,来弥补残疾学生感官、弱势项目的不足,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心地善良、勇敢正直、勤奋踏实等。学校教师的不懈努力,为学生拓展了自强、自立的成功之路。
把好聋儿康复训练关。学校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心成立于1994年,承担着对石家庄地区的聋儿进行语言训练的任务,至今已有18年。康复中心遵循“以学生为本、 以言语康复为本”教学理念,采取集体训练、个别化康复、家庭康复紧密结合的形式,给聋儿以科学、全面、个性的康复指导,确保每一位听障儿童都能得到健康发展。18年来,已有200余名聋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有30名聋儿回到了正常小学读书,实现了聋而不哑。
发展职业教育。1982年,学校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职业初中,开办了服装专业,一大批毕业生从学校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在2004年开办了职业中专,主修专业课程有计算机与应用、美术与绘画等以满足学生升学需要;选修专业课程有服装与裁剪、园艺与花卉、工艺美术(木雕)、烹饪、国画、美容美发、美甲、绢花与插花等。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采取“校企联办”教育模式,通过校企互动、建立就业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如“春夏秋冬”爱心酒店是警民共建的校内实习基地,烹饪短期培训班的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学到烹饪技术;选修园艺专业学生,在校内花木大棚学习实践、到校外“银路园艺场”学习花卉种植技术和了解花卉市场行情、花卉营销模式。我校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等课程,教育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做好人生职业规划。通过主修专业课程和多种选修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形成了宽基础、重实践的职业技能演练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启发,在校学习期间就提前预设了就业的道路。 拓宽思路,成立盲部。2009年11月,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盲专业开始招生,填补了石家庄市盲教育的空白。现已招收3届31名学生。学校根据视障学生乐感好的特点,投入大量资金,购置钢琴、架子鼓、葫芦丝、竖笛等乐器。学校还开设各类特色课程,注重培养盲童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盲生在教师的悉心关怀教育下,学会了生活自理、学会了定向行走、学会了摸、读、扎、写,学会了唱歌、乐器演奏,等等。
注重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注重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成立舞蹈队、篮球队、器乐表演队等,培养学生特长,给残疾学生搭建起一个成才、就业的平台,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确立坚定的生活信念,并能够展翅飞翔。在这里造就出一批优秀的舞者,他们虽然无法感知音乐的美妙,但同样赢得了赞誉。我校舞蹈队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和健全人同台竞技,演出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5分19秒,却赢得了观众十几次掌声。最后,舞蹈《飞翔》以近乎完美的表演荣获舞蹈类一等奖。舞蹈队表演的《树·生命·阳光》、《春天有你更美丽》、《放飞希望》等十余个舞蹈多次在全国、省、市教育部门、残联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学生张雪、蔡丽丽被中残联艺术团聘用,随该团参加世界各地的巡演,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近年来,学校的文艺节目分别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盲、聋、培智学校文艺汇演中荣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在河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盲、聋、培智学校文艺汇演中荣获3个一等奖。我校同样造就了一批运动员,他们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河北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中,篮球赛成绩优异。其中有5名学生入选河北省聋人篮球队。此外,我校蓝球队还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
四、普及免费教育,惠及残疾家庭
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后,我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到了免费教育。从2012年开始,我校职业中专部的学生也不再收取学费。
学生身体残疾,导致多数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免学费、免住宿费政策的落实,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无比欣喜,他们非常感激国家和学校制定的好政策。学生张子梁说:“作为一个聋人,父母为我付出了许多。因为我,家里条件不好。 幸运的是现在我们享受到了‘两免一补’的好政策。我能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地学习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为此,我们要感谢国家、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还要感谢父母,是父母不怕辛苦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学校、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用知识改变命运。”一位职业中专的学生家长说:“有这样的孩子,我们也没指望他们成龙成风,能识字,有份工作就满足了。我们愿意让孩子接着上学,如果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年龄太小,我们不放心,也挣不到什么钱。如果能到职业中专再学点技术、长长出息,以后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现在免学费了,我们的负担轻了,真是太好了!”
免学费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身心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社会的关爱感动着学生们,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爱与责任。学生张琪说:“免学费政策的实施让我感动不已。感动的是,自己能够被关心。感激的是,国家和学校给予的无私帮助。在感激之余我感到一种莫名的责任,来自家庭和内心的责任。爸爸妈妈每日劳累的身影,奶奶的身体不好却仍忙里忙外,这些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学校、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学校领导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办学思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技术优势,对特殊儿童的认知缺陷进行补偿,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听障学生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听障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学校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扎实培训,优化队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学校通过4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工作。第一,全校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用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第二,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第三,通过网管员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促进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使全体教师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能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科整合;9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逐步实现了教师备课的(含教案、课件资源等)电子化。第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自我培训制作课件,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索。做到了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珍惜资源,合理应用。学校在电化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了56台电脑,打造了两个28人的学生机房。为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提供了保障,同时为115名教职工配备了人手一部笔记本电脑,为每一个教学班装备了多媒体设备。学校购置了4个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人机交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优势,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大屏幕功能很好地弥补了听障学生的生理缺陷,同时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工具。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打破借阅的常规,新建设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个16G的U盘,方便教师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开发资源,提高效益。一是组建特殊教育资源网,在提高校内外残障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共享教育优质资源,拓展教育教学的研修渠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学校各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可便于教师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二是组建电子教案网,便于教师用电子教案上课,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在美妙的声、光、电等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三是组建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便于教师交流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55年岁月如歌,55年风雨如磐,55年绘就了石家庄特教独具风采的画卷。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以满腔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默默耕耘,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一朵朵残缺的花朵, 指引着残障学生走上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诠释了塑造心灵的特教事业,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残障孩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