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来说,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外显。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世界的向往。
一、归纳总结,撰写读后感受
阅读是一项思维活动,不论阅读的内容质量如何,读者都会产生一定的感受。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阅读了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后有着怎样的感受。读后感一方面能够反馈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读后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学习《穷人》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分析桑娜的人物形象,重点呈现桑娜面对是否抚养西蒙的孩子时内心深处的纠结。如桑娜的处境,丈夫捕鱼的艰辛、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分析的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此外,对于文本中的重点语句也需要进行细致分析,如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来体现桑娜一家的穷困潦倒的?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假设你是桑娜,你的丈夫需要照顾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面对西蒙的孩子,你会选择抚养吗?”这样的问题直击心灵,尽管大部分学生给出肯定答案,但是依然有学生给出否定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养不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写。比如可以写一下自己对桑娜行为的看法,也可以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穷人的感觉。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学生在进行读后感写作时感觉自然顺畅,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二、增强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对于某些情节性强、趣味性浓厚的课文,教师就需要采取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进而产生写作欲望。课堂活动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因为形式忽略内容。
例如,学习《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将全文进行划分。划分以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详细分析每一部分的内容,尝试写一写剧本。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为大家表演《牛郎织女》。有个学生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他们选择的是文章第一幕,也就是展现牛郎童年生活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集中刻画了牛郎的身世孤苦,哥哥嫂嫂的刻薄无情。在表演过程中,扮演牛郎的学生故意将衣服弄得很乱,头发也乱糟糟的,而扮演牛郎哥哥嫂子的则是光鲜亮丽、派头十足,他们表现的是牛郎和哥哥嫂子吃饭的片段。哥哥将牛郎推倒在地,嫂子则出言讥讽,表现出了极强的戏剧张力。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深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改写《牛郎织女》,让学生自由创作《牛郎织女》。有的学生将结局改变了,牛郎和织女快乐地在一起生活,麻雀变成了他们的样子守在银河两端;还有的学生写织女婚后发现日子太苦了,后来又回到天庭了;还有的学生说牛郎和织女虽然在银河两端,但是他们发明了类似电话一样的东西,每天都可以沟通,等等。
三、扩写训练,鼓励审美创造
与仿写相比,扩写无疑是一项对想象力要求更为细致的写作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的读写结合策略中,扩写无疑是其中最为有效的训练形式。扩写既是对原文的补充,也是对原文的升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享受完全的创作自由,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换言之,学生的扩写不能随心所欲,需要和原文一脉相承。
例如,古诗《望天门山》,整首诗集中呈现了天门山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乐观豪迈的感情。学习以后针对古诗进行扩写时,首先需要确定学生是否掌握诗意。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比如,针对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以风声徐徐、江水滔滔的声音,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诗人此时面对着天门山,他看到了什么呢?又听到了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诗人看到了长江犹如巨斧一般劈开了天门山,他听到了滚滚的江水向东流去,一去不复返。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那么天门山是怎样的景象呢?天气如何?有云雾吗?长江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再次发言:“天门山非常雄浑壮丽,高耸入云。根据诗意可知是一个晴天,所以没有云雾,看得很清楚。山上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和碧绿的长江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结合诗句进行扩写,为大家介绍天门山的景象。经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诗句非常熟稔,扩写时也显得驾轻就熟。
四、续写文本,深化文本理解
除了读后感、仿写、改写以外,续写也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策略。所谓“续”,指的是根据原有的文本进行合理的延伸创作。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作品,这些作品最大的共性是没有结局。尽管这是一种写作技巧,但是為了训练小学生的文笔,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些没有结局的作品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换位思考,想象自己是作者的话,会如何展开情节,故事的走向又是如何的。
例如,学习《桥》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针对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续写。当山洪降临村庄,恐惧笼罩了村里的每一个人。老支书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其他的村民,却和儿子排在了队伍的后面,最终被洪水吞噬。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却没有一个结局,故事最后一段写的是:“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文没有写老太太的心情,故事戛然而止。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续写:“面对丈夫和儿子的不幸离世,请发挥你的想象,看看老太太祭奠时会想些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太太肯定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村民能够获救而丧命,她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但也会为自己的亲人骄傲。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可能死的人更多。”还有的学生表示:“老太太此时已经悲痛欲绝,完全说不出话来。我想她肯定很恨那些获救的人,如果他们走得快一点,她的丈夫和儿子就不会死。”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续写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续写无疑是非常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续写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展开合理想象,将原文中作者没有交代的内容补充说明,为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案例中教师启发学生深入角色内心,有助于学生的写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既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写作功底。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深入语文世界一探究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一、归纳总结,撰写读后感受
阅读是一项思维活动,不论阅读的内容质量如何,读者都会产生一定的感受。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阅读了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后有着怎样的感受。读后感一方面能够反馈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读后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学习《穷人》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分析桑娜的人物形象,重点呈现桑娜面对是否抚养西蒙的孩子时内心深处的纠结。如桑娜的处境,丈夫捕鱼的艰辛、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分析的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此外,对于文本中的重点语句也需要进行细致分析,如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来体现桑娜一家的穷困潦倒的?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假设你是桑娜,你的丈夫需要照顾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面对西蒙的孩子,你会选择抚养吗?”这样的问题直击心灵,尽管大部分学生给出肯定答案,但是依然有学生给出否定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养不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写。比如可以写一下自己对桑娜行为的看法,也可以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穷人的感觉。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学生在进行读后感写作时感觉自然顺畅,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二、增强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对于某些情节性强、趣味性浓厚的课文,教师就需要采取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进而产生写作欲望。课堂活动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因为形式忽略内容。
例如,学习《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将全文进行划分。划分以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详细分析每一部分的内容,尝试写一写剧本。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为大家表演《牛郎织女》。有个学生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他们选择的是文章第一幕,也就是展现牛郎童年生活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集中刻画了牛郎的身世孤苦,哥哥嫂嫂的刻薄无情。在表演过程中,扮演牛郎的学生故意将衣服弄得很乱,头发也乱糟糟的,而扮演牛郎哥哥嫂子的则是光鲜亮丽、派头十足,他们表现的是牛郎和哥哥嫂子吃饭的片段。哥哥将牛郎推倒在地,嫂子则出言讥讽,表现出了极强的戏剧张力。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深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改写《牛郎织女》,让学生自由创作《牛郎织女》。有的学生将结局改变了,牛郎和织女快乐地在一起生活,麻雀变成了他们的样子守在银河两端;还有的学生写织女婚后发现日子太苦了,后来又回到天庭了;还有的学生说牛郎和织女虽然在银河两端,但是他们发明了类似电话一样的东西,每天都可以沟通,等等。
三、扩写训练,鼓励审美创造
与仿写相比,扩写无疑是一项对想象力要求更为细致的写作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的读写结合策略中,扩写无疑是其中最为有效的训练形式。扩写既是对原文的补充,也是对原文的升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享受完全的创作自由,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换言之,学生的扩写不能随心所欲,需要和原文一脉相承。
例如,古诗《望天门山》,整首诗集中呈现了天门山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乐观豪迈的感情。学习以后针对古诗进行扩写时,首先需要确定学生是否掌握诗意。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比如,针对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以风声徐徐、江水滔滔的声音,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诗人此时面对着天门山,他看到了什么呢?又听到了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诗人看到了长江犹如巨斧一般劈开了天门山,他听到了滚滚的江水向东流去,一去不复返。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那么天门山是怎样的景象呢?天气如何?有云雾吗?长江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再次发言:“天门山非常雄浑壮丽,高耸入云。根据诗意可知是一个晴天,所以没有云雾,看得很清楚。山上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和碧绿的长江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结合诗句进行扩写,为大家介绍天门山的景象。经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诗句非常熟稔,扩写时也显得驾轻就熟。
四、续写文本,深化文本理解
除了读后感、仿写、改写以外,续写也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策略。所谓“续”,指的是根据原有的文本进行合理的延伸创作。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作品,这些作品最大的共性是没有结局。尽管这是一种写作技巧,但是為了训练小学生的文笔,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些没有结局的作品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换位思考,想象自己是作者的话,会如何展开情节,故事的走向又是如何的。
例如,学习《桥》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针对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续写。当山洪降临村庄,恐惧笼罩了村里的每一个人。老支书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其他的村民,却和儿子排在了队伍的后面,最终被洪水吞噬。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却没有一个结局,故事最后一段写的是:“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文没有写老太太的心情,故事戛然而止。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续写:“面对丈夫和儿子的不幸离世,请发挥你的想象,看看老太太祭奠时会想些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太太肯定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村民能够获救而丧命,她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但也会为自己的亲人骄傲。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可能死的人更多。”还有的学生表示:“老太太此时已经悲痛欲绝,完全说不出话来。我想她肯定很恨那些获救的人,如果他们走得快一点,她的丈夫和儿子就不会死。”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续写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续写无疑是非常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续写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展开合理想象,将原文中作者没有交代的内容补充说明,为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案例中教师启发学生深入角色内心,有助于学生的写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既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写作功底。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深入语文世界一探究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