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得好,一样米养百样人,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之中,各种各样性格、爱好、习惯的人比比皆是,这话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如此。身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品学兼优、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但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如愿,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等因素,学生的素质反而有了很大的起伏,于是,便有了形形色色的学困生。
所谓的学困生,一般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往往是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扶,唤醒学困生的进取意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所在。
如何成功有效地帮扶学困生,是每一个老师都面临的挑战。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中,对如何转化和帮扶学困生的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想要成功有效的帮扶学困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是帮扶学困生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有自己的过往学习经历、思维观念、成长环境等有别于他人的特性,以我多年来以家访、谈话等方式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学困生的形成,有自己的因素。
1.过往的学习成长经历,使得学生的基礎偏差。
随着乡镇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或因为进城务工、或因为在城市购房迁居等原因,把本来在家乡就读的子女带入城市,随迁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可否认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但更多的,却是常年缺乏父母在身边督促,经过爷爷奶奶等老一辈放羊式、宠溺式陪伴下的成长起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缺乏自律性,学科基础差等成为学困生的比比皆是。
2.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无从好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的生存压力导致了许多家长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业,或者是受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等观念的影响,有的家长根本就不在意孩子成绩的好坏,甚至鼓励孩子该玩的时候玩,灌输“读书成绩好,出来社会未必好”等观念。在这般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怎能不“学困”呢?
3.变故、单亲家庭的学生,因心理自卑等原因,导致无心向学。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因事故、离婚等行为而导致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或者是在后亲家庭中成长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多数都会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导致心理上特别的敏感,容易受到外在的影响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负面的心理,学习上自然也就没有了动力,不在意学习成绩的好坏。甚至有的学生会因此走上不良道路,学习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4.社会资讯的发达,使得学生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社会,手机普及到人,电视、电脑普及到家,使得学生接触新事物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书本,相比于课本的枯燥内容,形形色色充满诱惑力的游戏、小说、软件、电影等几乎无处不在。在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辨别力和自控力,抵制学习之外的诱惑,沉迷于网吧、游戏、小说的学生由此日益增多,学习上也因此松懈而跟不上,甚至于,有的学生从小就泡在游戏里,学习基础自然无法牢靠。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许多因素都能导致学生无心向学,从而成为老师眼中的学困生,面对这些拥有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帮扶转化学困生的时候,也要具有针对性。
二、使用合适的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正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每个学生的学困现状都是由一种甚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转化、帮扶学困生的时候,必须找准症结所在,使用恰当的方法。
1.付出真心,帮助学困生找出学困根源,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困扰,或是厌学情绪,或是基础太差无力追赶,或是其他影响因素等,想要转化学困生。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困扰的根本原因,继而帮助他们排除困扰,并使用恰当的方式,重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是家庭因素的,我们需要和家长做更多的沟通,尽量给学生营造更方便的学习环境;如果是学生自身不够自律的,我们需要和学生做必要的、持续的沟通,帮他们纠正错误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监督,由此让他们试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无不需要老师真心的为学生付出,以真诚扣动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有感而自愿取学,而不是老师逼着学生学。
2.付出爱心,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夏丏尊先生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学困生,尤其是如此。在这里,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那便是学困生,也是学生,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真诚、没有偏见的关怀,甚至于学困生往往更迫切的想要从老师身上,得到家里无法得到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付出你的爱心。爱心是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对于家庭成长环境不完整、心理敏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学困生,我们往往要倾注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爱心,平时可以常找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和障碍,并和他们一同分析他们不好的习惯会引发什么后果,帮助他们转变错误的观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等等。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更注意留心观察他们,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之处,就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这样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好学上进之心。
3.付出耐心,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时间。
学困生之所以是学困生,必然有他们在学习上所缺失的地方,不管是因为学科基础差,家庭因素乃至社会因素等,学困生落后于其他学生是不争的事实。身为老师,对学困生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困生所缺失的砖瓦,也需要一点点的去弥补、笃实,希望学困生一蹴而就、一步赶上学优生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学困生的个人情况,以完成小目标积累成大目标的方式,逐步完成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不仅需要给予学困生耐心,更要给予必要鼓励。
首先,我们可以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学困生和学优生终究是有所差别的,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学困生要求,让他们在适合于自己的尺度中去找回自己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可以适当的降低昨夜难度,减少作业量,如此循序渐进,比一视同仁打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要好的多。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适当地给他们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我们的课堂关注的是全体学生,但在提问问题上,可以设定一定的梯度,我们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的简单的问题抛给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对他们多一些关注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我们应该将脚步多停留在他们身边,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无声地提醒他“老师在关注着你”。
最后,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为学困生开“小灶”。学困生由于长期的知识断层、能力断层,上课时很难跟上进度,全部消化课堂知识,所以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失进行辅导;也可以请班上的学优生和学困生组成同帮同扶的学习小组,以优带差,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更可以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找课外辅导班的支援等,以此弥补学困生基础知识的缺失。
4.付出信心,给予学困生最大的期望。
任何人的心里,都是希望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是最好的。对于学困生,尤其是如此,我们要给予他们最大的信心,我们自己首先要相信他们能排除万难迎头赶上,同时也要把这种信心,准确而真实的传递给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之中,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同时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由此激发他们自身的信心所在。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当一个学生拥有了自信,他自身所能迸发出来的能量,会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惊讶。
三、持之以恒的付出,是转化学困生的必要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困生的转化,除了找对症结,找准方法之外,还需要我们老师默默的、持之以恒的付出,如果老师都三心两意半途而废,本来就有厌学、抵触、困惑的学生,又如何能改变自我,实现突破,甚至因为尝试过而失败,反而会让他们在厌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人师者,当尽心尽责,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
所谓的学困生,一般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往往是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扶,唤醒学困生的进取意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所在。
如何成功有效地帮扶学困生,是每一个老师都面临的挑战。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中,对如何转化和帮扶学困生的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想要成功有效的帮扶学困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是帮扶学困生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有自己的过往学习经历、思维观念、成长环境等有别于他人的特性,以我多年来以家访、谈话等方式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学困生的形成,有自己的因素。
1.过往的学习成长经历,使得学生的基礎偏差。
随着乡镇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或因为进城务工、或因为在城市购房迁居等原因,把本来在家乡就读的子女带入城市,随迁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可否认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但更多的,却是常年缺乏父母在身边督促,经过爷爷奶奶等老一辈放羊式、宠溺式陪伴下的成长起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缺乏自律性,学科基础差等成为学困生的比比皆是。
2.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无从好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的生存压力导致了许多家长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业,或者是受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等观念的影响,有的家长根本就不在意孩子成绩的好坏,甚至鼓励孩子该玩的时候玩,灌输“读书成绩好,出来社会未必好”等观念。在这般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怎能不“学困”呢?
3.变故、单亲家庭的学生,因心理自卑等原因,导致无心向学。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因事故、离婚等行为而导致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或者是在后亲家庭中成长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多数都会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导致心理上特别的敏感,容易受到外在的影响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负面的心理,学习上自然也就没有了动力,不在意学习成绩的好坏。甚至有的学生会因此走上不良道路,学习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4.社会资讯的发达,使得学生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社会,手机普及到人,电视、电脑普及到家,使得学生接触新事物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书本,相比于课本的枯燥内容,形形色色充满诱惑力的游戏、小说、软件、电影等几乎无处不在。在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辨别力和自控力,抵制学习之外的诱惑,沉迷于网吧、游戏、小说的学生由此日益增多,学习上也因此松懈而跟不上,甚至于,有的学生从小就泡在游戏里,学习基础自然无法牢靠。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许多因素都能导致学生无心向学,从而成为老师眼中的学困生,面对这些拥有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帮扶转化学困生的时候,也要具有针对性。
二、使用合适的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正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每个学生的学困现状都是由一种甚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转化、帮扶学困生的时候,必须找准症结所在,使用恰当的方法。
1.付出真心,帮助学困生找出学困根源,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困扰,或是厌学情绪,或是基础太差无力追赶,或是其他影响因素等,想要转化学困生。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困扰的根本原因,继而帮助他们排除困扰,并使用恰当的方式,重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是家庭因素的,我们需要和家长做更多的沟通,尽量给学生营造更方便的学习环境;如果是学生自身不够自律的,我们需要和学生做必要的、持续的沟通,帮他们纠正错误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监督,由此让他们试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无不需要老师真心的为学生付出,以真诚扣动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有感而自愿取学,而不是老师逼着学生学。
2.付出爱心,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夏丏尊先生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学困生,尤其是如此。在这里,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那便是学困生,也是学生,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真诚、没有偏见的关怀,甚至于学困生往往更迫切的想要从老师身上,得到家里无法得到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付出你的爱心。爱心是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对于家庭成长环境不完整、心理敏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学困生,我们往往要倾注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爱心,平时可以常找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和障碍,并和他们一同分析他们不好的习惯会引发什么后果,帮助他们转变错误的观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等等。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更注意留心观察他们,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之处,就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这样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好学上进之心。
3.付出耐心,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时间。
学困生之所以是学困生,必然有他们在学习上所缺失的地方,不管是因为学科基础差,家庭因素乃至社会因素等,学困生落后于其他学生是不争的事实。身为老师,对学困生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困生所缺失的砖瓦,也需要一点点的去弥补、笃实,希望学困生一蹴而就、一步赶上学优生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学困生的个人情况,以完成小目标积累成大目标的方式,逐步完成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不仅需要给予学困生耐心,更要给予必要鼓励。
首先,我们可以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学困生和学优生终究是有所差别的,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学困生要求,让他们在适合于自己的尺度中去找回自己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可以适当的降低昨夜难度,减少作业量,如此循序渐进,比一视同仁打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要好的多。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适当地给他们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我们的课堂关注的是全体学生,但在提问问题上,可以设定一定的梯度,我们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的简单的问题抛给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对他们多一些关注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我们应该将脚步多停留在他们身边,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无声地提醒他“老师在关注着你”。
最后,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为学困生开“小灶”。学困生由于长期的知识断层、能力断层,上课时很难跟上进度,全部消化课堂知识,所以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失进行辅导;也可以请班上的学优生和学困生组成同帮同扶的学习小组,以优带差,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更可以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找课外辅导班的支援等,以此弥补学困生基础知识的缺失。
4.付出信心,给予学困生最大的期望。
任何人的心里,都是希望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是最好的。对于学困生,尤其是如此,我们要给予他们最大的信心,我们自己首先要相信他们能排除万难迎头赶上,同时也要把这种信心,准确而真实的传递给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之中,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同时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由此激发他们自身的信心所在。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当一个学生拥有了自信,他自身所能迸发出来的能量,会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惊讶。
三、持之以恒的付出,是转化学困生的必要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困生的转化,除了找对症结,找准方法之外,还需要我们老师默默的、持之以恒的付出,如果老师都三心两意半途而废,本来就有厌学、抵触、困惑的学生,又如何能改变自我,实现突破,甚至因为尝试过而失败,反而会让他们在厌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人师者,当尽心尽责,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