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有的人教版教材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体布局,极具科学性。但一套完整的教材很难在各个方面做到完美,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能够灵活处理,进行整体化调整。
【关键词】教材处理;整体意识;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现行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是在不断地改革、修订中逐步完善的,编选的指导思想、体系特征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较以前的教材有很大的突破和进步,因此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称赞与好评。教材的编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了一定标准,可能就会牺牲掉其他的标准,很难有一套教材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一、现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材当中整体布局的问题和瑕疵也在不断地显现。具体表现为:
(一)教材内部的联系不够紧密
现行的教材中,“阅读鉴赏”部分均包含四个单元,而这四个单元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得不够明显,部分老师为了教学进度的需要随意调整,并且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有2至3个训练点,训练点之间也往往缺乏必要的联系。有些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关联性,让学生无法发现选文之间的呈递关系。
(二)教材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1.必修教材之间的整体性不够
人教版高中教材的五本必修的安排是具有科学性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遵循一定的原则而牺牲另一部分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各本教材之间原本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被割裂。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是新诗,必修二第二单元是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必修三的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必修四第二单元是宋词单元。同样的题材却被割裂得这么远,这很难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的体系化极度缺乏
高中语文教学的编排体例,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实际教学中课文的处理,课内与课外教学的衔接,课程目标与现实的教学目标的协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指导性的文件来指 引。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教材没有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他们只能记得学过教材里面部分比较有名的作品或者是需要背诵的作品,至于这些作品教授的是什么知识,属于何种文体,则毫无头绪。甚至在学生看来,教材里面所有的选文就是随机安排的,先上必修几,或者先上哪一个单元,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二、完善教材的几点建议
为了让语文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我们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就一定不能割裂教材内部和教材之间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注重教材处理的体系化
1.将必修教材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五本必修的教材内容涉及四大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其中尤其以诗歌和散文居多。就如上文提到的,五本必修中的诗歌是按照新诗、先秦到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的顺序在不同必修教材中体现的。我们为什么不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将新诗放在最后加以教学呢?或者我们为什么不能大胆地将这些诗歌处理得更为集中一些呢。如果那样的话,学生肯定会在对比中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更为清晰的感知和认识。
2.注重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衔接
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不是重复的关系,更不是游离的关系。很多学生能感知到必修课里面出现的知识点,在选修课中还会有所体现,但具体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又不能明确地说清楚。如果我们能够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的话,那么选修课肯定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换句话说,现阶段对必修课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如果难度太大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对选修课进行一定的改革,让选修课能够更好地与必修课接轨。
(二)注重教材处理的整体意识
1.注重文体知识的介绍
文体知识的介绍对三维目标的贯彻,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贯彻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它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理解教材的内容与情感。如果在某类文体学习之前,能够系统性地介绍该类文体的特点、分类、发展过程或者在一类文体学习之后能够归纳性地总结其特点、发展过程,那么学生肯定会对该文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进而加深对该文体下文本的理解。不管是演绎还是归纳,会让学生提纲挈领地对所有教材有明确的认识。
2.注重宏观整体的概括
高中几本教材学习过后,对教材的整体性概括必不可少。这个过程能够将之前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体系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老师能够注重对知识点的概括的话,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教材的处理必须适应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必须和高中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应。要想真正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使语文成为一门拥有独立学科性质的课程,对教材的整体化处理和挖掘至关重要。没有科学的教材处理,语文老师再怎么优秀,课堂再怎么有新意,学生依旧也是“得到一棵树木而丢失整片森林”,语文教学也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大潮。
参考文献
[1]向选军.论高中语文整体化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13(21).
[2]刘祥.语文教学,呼唤教材体系化[J].语文教学通讯,2009(5A).
作者簡介:涂超球,1986年生,安徽霍邱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
(编辑:张驰)
【关键词】教材处理;整体意识;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现行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是在不断地改革、修订中逐步完善的,编选的指导思想、体系特征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较以前的教材有很大的突破和进步,因此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称赞与好评。教材的编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了一定标准,可能就会牺牲掉其他的标准,很难有一套教材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一、现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材当中整体布局的问题和瑕疵也在不断地显现。具体表现为:
(一)教材内部的联系不够紧密
现行的教材中,“阅读鉴赏”部分均包含四个单元,而这四个单元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得不够明显,部分老师为了教学进度的需要随意调整,并且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有2至3个训练点,训练点之间也往往缺乏必要的联系。有些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关联性,让学生无法发现选文之间的呈递关系。
(二)教材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1.必修教材之间的整体性不够
人教版高中教材的五本必修的安排是具有科学性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遵循一定的原则而牺牲另一部分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各本教材之间原本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被割裂。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是新诗,必修二第二单元是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必修三的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必修四第二单元是宋词单元。同样的题材却被割裂得这么远,这很难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的体系化极度缺乏
高中语文教学的编排体例,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实际教学中课文的处理,课内与课外教学的衔接,课程目标与现实的教学目标的协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指导性的文件来指 引。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教材没有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他们只能记得学过教材里面部分比较有名的作品或者是需要背诵的作品,至于这些作品教授的是什么知识,属于何种文体,则毫无头绪。甚至在学生看来,教材里面所有的选文就是随机安排的,先上必修几,或者先上哪一个单元,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二、完善教材的几点建议
为了让语文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我们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就一定不能割裂教材内部和教材之间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注重教材处理的体系化
1.将必修教材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五本必修的教材内容涉及四大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其中尤其以诗歌和散文居多。就如上文提到的,五本必修中的诗歌是按照新诗、先秦到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的顺序在不同必修教材中体现的。我们为什么不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将新诗放在最后加以教学呢?或者我们为什么不能大胆地将这些诗歌处理得更为集中一些呢。如果那样的话,学生肯定会在对比中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更为清晰的感知和认识。
2.注重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衔接
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不是重复的关系,更不是游离的关系。很多学生能感知到必修课里面出现的知识点,在选修课中还会有所体现,但具体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又不能明确地说清楚。如果我们能够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的话,那么选修课肯定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换句话说,现阶段对必修课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如果难度太大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对选修课进行一定的改革,让选修课能够更好地与必修课接轨。
(二)注重教材处理的整体意识
1.注重文体知识的介绍
文体知识的介绍对三维目标的贯彻,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贯彻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它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理解教材的内容与情感。如果在某类文体学习之前,能够系统性地介绍该类文体的特点、分类、发展过程或者在一类文体学习之后能够归纳性地总结其特点、发展过程,那么学生肯定会对该文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进而加深对该文体下文本的理解。不管是演绎还是归纳,会让学生提纲挈领地对所有教材有明确的认识。
2.注重宏观整体的概括
高中几本教材学习过后,对教材的整体性概括必不可少。这个过程能够将之前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体系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老师能够注重对知识点的概括的话,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教材的处理必须适应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必须和高中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应。要想真正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使语文成为一门拥有独立学科性质的课程,对教材的整体化处理和挖掘至关重要。没有科学的教材处理,语文老师再怎么优秀,课堂再怎么有新意,学生依旧也是“得到一棵树木而丢失整片森林”,语文教学也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大潮。
参考文献
[1]向选军.论高中语文整体化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13(21).
[2]刘祥.语文教学,呼唤教材体系化[J].语文教学通讯,2009(5A).
作者簡介:涂超球,1986年生,安徽霍邱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