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既学习于学校,也生活在社会中,班级工作面向学校,面向学生、面向家庭、面向社会,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层次及生源复杂,采用普通中学的“从严治学,高压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职业学校的实际,因此笔者认为,引入柔性管理势在必行。
柔性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识内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喚醒激发人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因而柔性管理较之刚性管理更具有人文性。
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它以管理的柔性化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刚性竞争”的需要。海尔公司根据市场个性化需求,提出企业“流程再造”,从市场、生产、技术到营销、物流等进行全面创新,以柔性化经营管理全方位提高国际化市场竞争力。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罗深帕斯公司,在其出版的《顾客第二》一书中响亮的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新原则。它认为,员工的态度和情绪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效益,只有把员工当上帝,员工才能把顾客当上帝,它的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概念和重视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的做法,正体现了未来全球企业管理的柔性化的价值取向。
与柔性管理对应的刚性管理,即传统的泰勒管理。早在20世纪之初。现代管理学之父泰勒就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他有一句名言“制度第一,管理者第二”。刚性理论强调制度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以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直线式的决策方式、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不容质疑的命令为依托,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
从教育以外来审视教育,我们会发现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的管理还停留在重视刚性管理,忽视柔性管理的阶段。以笔者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以来的实践来看,重视柔性管理,刚柔结合的管理模式应该值得职业学校研究与使用。因为班集体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和实施对象,故本文仅就班级管理谈一下对柔性管理的理解。
一、班级刚性管理的弊端,具体的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师为中心,我国的班级管理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作为权威,学生只能服从,例如教师管理的职业用语中常带有强制性色彩的用语如“不准,严禁”等。
2、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学生除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外,还须遵守许多学校甚至是教师制定的土政策。
3、以层级化管理为中心,班级管理中有鲜明的层级:核心层(班干部)、紧密层(优秀生)、松散层(中等生)、疏远层(”差”生),这种层级分明的管理结构,正是集权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集中反映。
4、以学习为中心,班级管理中教师过于注重成绩,成绩成了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这样,在刚性化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没有张扬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一个个如同标准生产线上生产的标准件。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刚性管理不完全适合职业学校的管理。进入职校的学生往往是普通学校中成绩与纪律性都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中学可能没有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因而往往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进入职校后,对刚性管理可能有天然的逆反心理。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种叛逆精神,因为时代背景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家庭条件变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有时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事方式,但是管理者若能变换角色融入他们当中,也能达到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二、班级柔性管理的运行机制
1、班级柔性管理的概念。
它是指以班级社会组织结构为依托,以“自我实现”的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注重师生互动,并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情感发展,它是在透视班级刚性管理的弊端上提出的旨在弥补现行班级管理体制不足的一种管理形式。它要求班主任在研究班级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后,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班集体意志变为学生自觉行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掘学生个性中深层次的动力因素,利用爱来感化和引导学生。
班级柔性管理的显性目标是为了达到班级作为一个组织正常运行的目标。内在目标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弥补教育管理中对于情感特质以及学生情感发展的长期忽视,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
2、柔性管理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柔性管理中,教师要成为有魅力的象征性管理者,教师应该塑造一种不失亲和力的象征性形象,更多的做一个间接的管理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即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是权威型向对话型的转变,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多和学生接触对话,塑造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由限制型向发展型的转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要善待学生,对学生多理解宽容,少批评指责。(2)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班级环境主要是通过教室的布置来体现柔性管理的理念,在传统刚性管理思想的布置中教室应该是清一色的:四壁名言警句,黑板上方高悬校风标语,后墙统一的竞赛栏,如是而已。这样整齐划一的布置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还容易使学生从上学起就学会做表面文章,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柔性管理中应该允许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比方说允许学生对人生的正确感悟出现在班级的宣传栏内。或者某位爱好绘画的同学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四壁。当然允许学生个性张扬并不是让学生在教室乱涂乱画,而是使看似随意中处处可见教育的本性。在我所带的班级教室中,就有“个人论坛”、“个人才艺展”及班级活动图片展、摄影展等,浓浓的充满人文气息。
3、评价体系。
评价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被评价者更有特殊的意义,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影响被评价者以后的行为。传统刚性管理中推崇定量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的判断学生的表现及班级管理的效果,但过分追求量化,难以促进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过于细节化的量化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在柔性管理中应实行模糊评价体系,正体现了对人本身模糊性的尊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班级管理的效果不要过于枝节化的定量评价,而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并且注重自我评估和过程评估的作用。同时注重过程的动态评估,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随时纠正学生的言行偏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可能由于刚度过学生时代不久,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所以我能时时以当年做学生时的体验来理解他们、宽容他们,爱护有加,放任有度。有时我们会为学生诸如吃饭穿衣打架逃课这样的琐事而烦恼,当您逐渐不再为这些琐事操心了的时候,他们成熟了,我们也完成了家长的叮咛、学校的嘱托、社会的责任。而这一切我想,仅仅靠“严师出高徒”的“刚性管理”是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们教师何尝不可以俯下身来站在与学生同一高度上思考呢?
上述是笔者对柔性管理的一点体会,笔者提倡柔性管理并不是否定刚性管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均不完美,柔性管理也离不开刚性管理的班级组织结构,未来管理的潮流应该是以人为本、刚柔结合的班级管理体制。如果仅用刚性管理来管理人才,难免会有僵化之处而抑制人才的创新能力。而仅用柔性管理,会造成组织管理松散,完不成组织目标。只有恰当地应用刚性和柔性管理,才能既完成组织目标,又使组织成员认可组织,从而使成员的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因而尽管班级柔性管理的利弊尚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采用柔性化的班级管理也的确有相当难度,但班级柔性管理的引入仍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柔性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识内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喚醒激发人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因而柔性管理较之刚性管理更具有人文性。
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它以管理的柔性化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刚性竞争”的需要。海尔公司根据市场个性化需求,提出企业“流程再造”,从市场、生产、技术到营销、物流等进行全面创新,以柔性化经营管理全方位提高国际化市场竞争力。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罗深帕斯公司,在其出版的《顾客第二》一书中响亮的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新原则。它认为,员工的态度和情绪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效益,只有把员工当上帝,员工才能把顾客当上帝,它的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概念和重视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的做法,正体现了未来全球企业管理的柔性化的价值取向。
与柔性管理对应的刚性管理,即传统的泰勒管理。早在20世纪之初。现代管理学之父泰勒就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他有一句名言“制度第一,管理者第二”。刚性理论强调制度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以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直线式的决策方式、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不容质疑的命令为依托,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
从教育以外来审视教育,我们会发现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的管理还停留在重视刚性管理,忽视柔性管理的阶段。以笔者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以来的实践来看,重视柔性管理,刚柔结合的管理模式应该值得职业学校研究与使用。因为班集体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和实施对象,故本文仅就班级管理谈一下对柔性管理的理解。
一、班级刚性管理的弊端,具体的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师为中心,我国的班级管理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作为权威,学生只能服从,例如教师管理的职业用语中常带有强制性色彩的用语如“不准,严禁”等。
2、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学生除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外,还须遵守许多学校甚至是教师制定的土政策。
3、以层级化管理为中心,班级管理中有鲜明的层级:核心层(班干部)、紧密层(优秀生)、松散层(中等生)、疏远层(”差”生),这种层级分明的管理结构,正是集权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集中反映。
4、以学习为中心,班级管理中教师过于注重成绩,成绩成了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这样,在刚性化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没有张扬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一个个如同标准生产线上生产的标准件。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刚性管理不完全适合职业学校的管理。进入职校的学生往往是普通学校中成绩与纪律性都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中学可能没有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因而往往对教师有抵触情绪。进入职校后,对刚性管理可能有天然的逆反心理。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种叛逆精神,因为时代背景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家庭条件变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有时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事方式,但是管理者若能变换角色融入他们当中,也能达到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二、班级柔性管理的运行机制
1、班级柔性管理的概念。
它是指以班级社会组织结构为依托,以“自我实现”的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注重师生互动,并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情感发展,它是在透视班级刚性管理的弊端上提出的旨在弥补现行班级管理体制不足的一种管理形式。它要求班主任在研究班级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后,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班集体意志变为学生自觉行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掘学生个性中深层次的动力因素,利用爱来感化和引导学生。
班级柔性管理的显性目标是为了达到班级作为一个组织正常运行的目标。内在目标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弥补教育管理中对于情感特质以及学生情感发展的长期忽视,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
2、柔性管理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柔性管理中,教师要成为有魅力的象征性管理者,教师应该塑造一种不失亲和力的象征性形象,更多的做一个间接的管理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即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是权威型向对话型的转变,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多和学生接触对话,塑造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由限制型向发展型的转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要善待学生,对学生多理解宽容,少批评指责。(2)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班级环境主要是通过教室的布置来体现柔性管理的理念,在传统刚性管理思想的布置中教室应该是清一色的:四壁名言警句,黑板上方高悬校风标语,后墙统一的竞赛栏,如是而已。这样整齐划一的布置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还容易使学生从上学起就学会做表面文章,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柔性管理中应该允许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比方说允许学生对人生的正确感悟出现在班级的宣传栏内。或者某位爱好绘画的同学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四壁。当然允许学生个性张扬并不是让学生在教室乱涂乱画,而是使看似随意中处处可见教育的本性。在我所带的班级教室中,就有“个人论坛”、“个人才艺展”及班级活动图片展、摄影展等,浓浓的充满人文气息。
3、评价体系。
评价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被评价者更有特殊的意义,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影响被评价者以后的行为。传统刚性管理中推崇定量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的判断学生的表现及班级管理的效果,但过分追求量化,难以促进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过于细节化的量化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在柔性管理中应实行模糊评价体系,正体现了对人本身模糊性的尊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班级管理的效果不要过于枝节化的定量评价,而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并且注重自我评估和过程评估的作用。同时注重过程的动态评估,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随时纠正学生的言行偏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可能由于刚度过学生时代不久,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所以我能时时以当年做学生时的体验来理解他们、宽容他们,爱护有加,放任有度。有时我们会为学生诸如吃饭穿衣打架逃课这样的琐事而烦恼,当您逐渐不再为这些琐事操心了的时候,他们成熟了,我们也完成了家长的叮咛、学校的嘱托、社会的责任。而这一切我想,仅仅靠“严师出高徒”的“刚性管理”是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们教师何尝不可以俯下身来站在与学生同一高度上思考呢?
上述是笔者对柔性管理的一点体会,笔者提倡柔性管理并不是否定刚性管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均不完美,柔性管理也离不开刚性管理的班级组织结构,未来管理的潮流应该是以人为本、刚柔结合的班级管理体制。如果仅用刚性管理来管理人才,难免会有僵化之处而抑制人才的创新能力。而仅用柔性管理,会造成组织管理松散,完不成组织目标。只有恰当地应用刚性和柔性管理,才能既完成组织目标,又使组织成员认可组织,从而使成员的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因而尽管班级柔性管理的利弊尚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采用柔性化的班级管理也的确有相当难度,但班级柔性管理的引入仍具有现实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