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教师更需要懂得采取逆反期孩子能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来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使得师生之间更加和谐融洽。
【关键词】 情感斗争 快乐 爱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叛逆心理最强烈的应该是处于12—15岁的青春期的孩子们,也就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因为他们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初中阶段的老师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遵循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另样的沟通方式和学生们进行情感“斗争”,就会有别样的快乐。那如何“斗”呢?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做示范。给学生一种感觉:老师可以做到,我们当然也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和老师一样。
开学初,杨晖老师看到教师里非常的脏,她没有让学生打扫,而是在放学后一个人默默地将整个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学生来了,她问:“同学们,今天的教室变了吗?”学生看了看四周说:“今天的教室十分干净呢。”杨晖老师又说:“昨天放学后,我一个人就把教室打扫成了这样,我们班有近50个人,我相信以后的教室也会保持的和今天一样干净的,是吗?”杨晖老师就是以这种身教,感染了学生,她让学生得到一种成人的满足感。所以,她不用每天忙于这些日常琐事了,她很快乐;学生因为感觉自己做的和老师一样好了,也很快乐。
第二,我们可以用一种调侃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师生之间不产生冲突,也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学生口出秽语,是一种坏的习惯,他是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而不是有意的。这种坏的习惯是他小时候就形成的,和家庭教育、成长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让他改变,所以,我们如果很生气地处理这样的事情,一则我们自己伤身,二则可能会使师生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而事情还处理不好。与其这样,还不如暂时放下老师的身份,在调侃学生的过程中解决冲突。
第三,我们可以采用避其锋芒的方式来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是“叛逆”的代名词。和正处于“叛逆”状态的孩子有什么道理可讲呢?如果我们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甚至两败俱伤之下,问题也解决不好。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冲动、暴躁、不肯轻易低头,因为他们要“面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要和他们斤斤计较,你不退,我退。你不让,我让。我可以“秋后算账”的。
那天,我在教室里布置作业,学生喜欢讲话,我故意说:“听我布置作业,不准讲话,不然,作业翻倍。”我刚开口,一男生讲话了,其他同學纷纷指责他。这男生,平时一直以老大自称,哪受得了同学的指责啊,声音更响了,我就说:“你引起公愤了。再这样,后果自负!”他大声地来了一句:“自负就自负。”其他学生坐着,听着,看着。没有办法了,我只能自找台阶,“好的,我知道了。”我不理他,继续布置作业。这个男生,经常是老师说一句,他顶十句,如果此时教师和他继续纠缠下去,他也肯定不会低头,不如先放一放,然后之后找一个机会再与他沟通,让他认识到问题,改正自己的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感情是多变的,喜怒无常,多愁善感。如果我们和他们斤斤计较,针锋相对的话效果往往不如人意,此时我们可以采用缓冲的方式来处理一些问题。因为学生们在事后也会去思考,也会去比较。
与叛逆“斗”,“斗”在其中,乐在其中!此“斗”非彼“斗”,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学生的爱,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说:“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时甚至是令人发笑的机智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青春逆反期的孩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满足他们青春期的心理需求,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明白,这也是老师和他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种另样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 情感斗争 快乐 爱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叛逆心理最强烈的应该是处于12—15岁的青春期的孩子们,也就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因为他们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初中阶段的老师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遵循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另样的沟通方式和学生们进行情感“斗争”,就会有别样的快乐。那如何“斗”呢?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做示范。给学生一种感觉:老师可以做到,我们当然也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和老师一样。
开学初,杨晖老师看到教师里非常的脏,她没有让学生打扫,而是在放学后一个人默默地将整个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学生来了,她问:“同学们,今天的教室变了吗?”学生看了看四周说:“今天的教室十分干净呢。”杨晖老师又说:“昨天放学后,我一个人就把教室打扫成了这样,我们班有近50个人,我相信以后的教室也会保持的和今天一样干净的,是吗?”杨晖老师就是以这种身教,感染了学生,她让学生得到一种成人的满足感。所以,她不用每天忙于这些日常琐事了,她很快乐;学生因为感觉自己做的和老师一样好了,也很快乐。
第二,我们可以用一种调侃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师生之间不产生冲突,也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学生口出秽语,是一种坏的习惯,他是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而不是有意的。这种坏的习惯是他小时候就形成的,和家庭教育、成长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让他改变,所以,我们如果很生气地处理这样的事情,一则我们自己伤身,二则可能会使师生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而事情还处理不好。与其这样,还不如暂时放下老师的身份,在调侃学生的过程中解决冲突。
第三,我们可以采用避其锋芒的方式来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是“叛逆”的代名词。和正处于“叛逆”状态的孩子有什么道理可讲呢?如果我们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甚至两败俱伤之下,问题也解决不好。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冲动、暴躁、不肯轻易低头,因为他们要“面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要和他们斤斤计较,你不退,我退。你不让,我让。我可以“秋后算账”的。
那天,我在教室里布置作业,学生喜欢讲话,我故意说:“听我布置作业,不准讲话,不然,作业翻倍。”我刚开口,一男生讲话了,其他同學纷纷指责他。这男生,平时一直以老大自称,哪受得了同学的指责啊,声音更响了,我就说:“你引起公愤了。再这样,后果自负!”他大声地来了一句:“自负就自负。”其他学生坐着,听着,看着。没有办法了,我只能自找台阶,“好的,我知道了。”我不理他,继续布置作业。这个男生,经常是老师说一句,他顶十句,如果此时教师和他继续纠缠下去,他也肯定不会低头,不如先放一放,然后之后找一个机会再与他沟通,让他认识到问题,改正自己的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感情是多变的,喜怒无常,多愁善感。如果我们和他们斤斤计较,针锋相对的话效果往往不如人意,此时我们可以采用缓冲的方式来处理一些问题。因为学生们在事后也会去思考,也会去比较。
与叛逆“斗”,“斗”在其中,乐在其中!此“斗”非彼“斗”,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学生的爱,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说:“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时甚至是令人发笑的机智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青春逆反期的孩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满足他们青春期的心理需求,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明白,这也是老师和他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种另样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