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将阅读方法、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发挥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质量、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课外阅读 能力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中年级不得少于4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那么,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我们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一、导向与激励为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于培养三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趣导读,读给学生听
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我每天会利用朝读课的前十分鐘大声读经典文学或一些中长篇的故事,如《世界为谁存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山中旧事》《丁丁历险记》《海底的秘密》等本年段学生感兴趣、喜欢听的故事。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每次讲故事他们都是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能记住故事的情节,同时也建立起了读书有趣的这样一种观念。
(二)学生每周推荐一篇优秀文章
推荐的优秀文章可以是较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从中长篇故事中选出来的经典段落,起到推荐阅读、诱导阅读的作用。
(三)自由阅读经典文学
以课外阅读推荐为主,如:《父与子》等,以精选符合该年段学生阅读特点的书为辅。
(四)睡前阅读一则小故事
形式自选,可以是家长读,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亲子阅读。
(五)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比如: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等。
二、定量与定性评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语文学习方式,评价起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也不明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仅仅是停留在诸如“读了哪些书?”“读过多少名著?”“你知道有哪些大作家?”“某书中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话?什么人?”等等一类的问题来最终“判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这是片面的、单一的,并不能完全对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因此,我认为,根据一定的目标,设置相应的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开放性和广泛性十分突出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活动的多种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和品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量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星级古诗背诵家”评定活动,古诗的内容可以是《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也可以是其他书籍上的,同时还开展了“星级中外名著讲师”的评定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定性评价
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们班形成了《小小读书卡》《家庭阅读反馈表》,包含了书目名称、作家简介、内容缉要、读后感想等栏目,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作品墙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活动与能力评价,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梯度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评价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中,搞好阅读的反馈、检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采用在读书交流会中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类、动画类、文学类……进行介绍书籍或谈自己阅读感受。在评价中,对较差的学生,多从学生身上挖掘一些优点,提出一些不是很高的建议;对较好的学生,则重点抓住优点予以肯定,提建议时要求高一些,促使各层次学生精益求精。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规定的读物、阅读的量、阅读的时间等进行检查
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达到阅读的要求。这一条属于浅层次评价,一般每分钟300-350个字。
(三)检查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和鉴赏等,用定时定量作文竞赛、精选文章拟定题目定时答卷、定时阅读规定的内容然后说出个人的理解等形式进行检测等。这一条属于深层次评价。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将阅读方法、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 索洛韦伊奇克.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198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课外阅读 能力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中年级不得少于4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那么,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我们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一、导向与激励为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于培养三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趣导读,读给学生听
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我每天会利用朝读课的前十分鐘大声读经典文学或一些中长篇的故事,如《世界为谁存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山中旧事》《丁丁历险记》《海底的秘密》等本年段学生感兴趣、喜欢听的故事。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每次讲故事他们都是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能记住故事的情节,同时也建立起了读书有趣的这样一种观念。
(二)学生每周推荐一篇优秀文章
推荐的优秀文章可以是较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从中长篇故事中选出来的经典段落,起到推荐阅读、诱导阅读的作用。
(三)自由阅读经典文学
以课外阅读推荐为主,如:《父与子》等,以精选符合该年段学生阅读特点的书为辅。
(四)睡前阅读一则小故事
形式自选,可以是家长读,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亲子阅读。
(五)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比如: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等。
二、定量与定性评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语文学习方式,评价起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也不明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仅仅是停留在诸如“读了哪些书?”“读过多少名著?”“你知道有哪些大作家?”“某书中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话?什么人?”等等一类的问题来最终“判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这是片面的、单一的,并不能完全对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因此,我认为,根据一定的目标,设置相应的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开放性和广泛性十分突出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活动的多种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和品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量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星级古诗背诵家”评定活动,古诗的内容可以是《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也可以是其他书籍上的,同时还开展了“星级中外名著讲师”的评定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定性评价
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们班形成了《小小读书卡》《家庭阅读反馈表》,包含了书目名称、作家简介、内容缉要、读后感想等栏目,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作品墙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活动与能力评价,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梯度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评价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中,搞好阅读的反馈、检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采用在读书交流会中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类、动画类、文学类……进行介绍书籍或谈自己阅读感受。在评价中,对较差的学生,多从学生身上挖掘一些优点,提出一些不是很高的建议;对较好的学生,则重点抓住优点予以肯定,提建议时要求高一些,促使各层次学生精益求精。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规定的读物、阅读的量、阅读的时间等进行检查
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达到阅读的要求。这一条属于浅层次评价,一般每分钟300-350个字。
(三)检查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和鉴赏等,用定时定量作文竞赛、精选文章拟定题目定时答卷、定时阅读规定的内容然后说出个人的理解等形式进行检测等。这一条属于深层次评价。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将阅读方法、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 索洛韦伊奇克.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198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