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汉语中,借代辞格是十分常见的修辞文本模式。借代的修辞文本建立在关系联想的基础上,将所说之物和想表达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形成突破常规的表达。借代的修辞文本中也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民族思维方式,本文从借代文本的分析入手,研究借代文本体现的民族思维方式,共为两部分内容:一、借代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定义;二、借代的修辞文本中体现的民族思维方式。
【关键词】:借代 民族思维方式 具象思维 意象思维 整体思维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一样,语言与思维两者在人类生存发展史中,始终相伴相随,互为影响。汉民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专属于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民族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也处处体现着各民族特有的民族思维方式。汉语的借代修辞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修辞格,也是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
一、借代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定义
(一)借代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给借代下的定义是:“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文本模式,是表达者利用一种事物代替所要说的事物,两事物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借代还可分为旁借和对代两种。“旁借”是指用伴随事物代替主干事物。“对代”是指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借代的修辞文本的建构大多基于关系联想的心理机制。修辞者在表达时,因为所说之物和想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存在种属关系或因果关系或主宾关系等,所以用一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从而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有突出性,在接受上能引人思考、回味,提高审美情趣。
(二)民族思维方式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从哲学理论来讲,指的是“在民族的文化行为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势和公认的观点,即可看做是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本质是认知性的符号活动,文化是在活动中形成的符号系统,人类文化的创造是以人类语言思维为前提的,人类的语言思维是人类文化的开创者和推动力。
修辞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其中必然蕴涵着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本文则以汉语修辞格中的借代为例,简析其修辞文本中体现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二、借代的修辞文本中体现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一)意象思维
所谓意象思维,指的是在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来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的思维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在认知世界的方式上特别发展了意象思维,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从整体综合把握的模糊化的意象特征。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不重视物质的具体分析和观念反思,而是企图凭着一种直接透视推究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最深邃的本质。汉语的借代修辞文本中,常有以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③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
④年轻不晒背,老年要拿棍儿。
上述四例中,均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1中,丝竹为乐器,音乐则是抽象的事物,以“丝竹”代指音乐,这样的表达具有形象性和突出性的特点,“案牍”也是以实际存在的文案代国家政事。在古诗中,这样的表达很多,诗人常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思想,读者在阅读时,因为实际的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再造性或创造性想象,使本身没有意义或生命的事物成为意象,赋予其内涵。例2到例4中,“黑发”指代青少年时代;“蚂蚁腿”指代辛勤劳动,“麻雀嘴”指代不劳而获;“晒背”指代参加体力劳动,“拿棍儿”指代讨饭。从这些形象突出地借代文本中可以体现出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意象思维。以意象来代本体,通过意象鲜明的特点来表现本体,重具体形象轻抽象道理,用形象鲜明的事物可以带来真切的美感,使文本富有趣味。
(二)整体和部分的思维
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注重整体性的系统思维,强调对感性经验的整体把握,而不重视逻辑上的分析,素有“大一统”的思想,如中医中的“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来治疗。从这种整体观念出发,也形成了汉民族辩证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强调部分和整体的密切联系。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体现到了修辞方式的运用中,其中借代的修辞文本中就有体现整体和部分的思维的例子。
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晚唐诗人与词作家温庭筠的一首小词,《梦江南》。此词是写一个痴情女子思念久别情人的深切情怀。其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是一个典型的借代修辞文本,,是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作者在感知当前的事物“船”时,想到了在思维活动中与经验中和观念上一把我的旧有的经验过的事物“船帆”联系起来,于是以“帆”代“船”,“帆”作为船上最标志性的事物,是最能代表船的一个象征,从整体角度出发,帆船合一,见帆即见船,使船的形象更加突出,也凸显了痴情女子的痴情与盼望情郎的急切的心情。在接受上也使读者更能展开联想,在脑海描绘一幅画面出来。
(三)具象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重视事物之间的功能联系,总是通过相似事物之间的类比联想来认识事物,即通过一种形象的运动与转换来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1]这就是汉民族传承下来的具象思维,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喜欢运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联想想象,这也体现在修辞方式上,借代的修辞文本中就有许多是通过具象思维的方式形成的。
⑥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莫言《红高粱》) 例5是莫言《红高粱》中的一段对红高粱的描写,“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中的形容词均是用来形容人的,形容红高粱,实际上指的是“奶奶”这样的高密乡的人们生活丰富多彩,整个高密县的人们敢爱敢恨的性格。以红高粱代高密乡的人们,是因为红高粱那永远朝向太阳,昂首挺胸的样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以高粱为生的高密乡的人也是如红高粱一般勇敢无畏,积极向上,作者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找到二者相似点,以此形成借代的修辞文本。从表达上看,既突出了红高粱在这部作品的重要地位,也使高密乡的人们的形象十分生动鲜明,在接受上,读者也被这样的表达深深吸引,展开丰富想象。
《甄嬛传》中的人物对话中,为了委婉含蓄地表达,也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⑦皇上赐玉娆海棠花样式的步摇,奖励她保护熹贵妃,实则也表现出皇上对她的好感,玉娆婉拒,说:“臣女不仅不喜欢金器首饰,而且那步摇上的海棠花是姐姐所钟爱的,姐姐喜爱的,臣女不会沾染毫分。”
表面上看,步摇的样子是姐姐喜欢的,所以玉娆不会拿姐姐喜欢的步摇;实际上,玉娆是在委婉地拒绝皇帝的爱意,步摇就如同皇上,皇上是姐姐的夫君,是姐姐喜爱的男子,作为妹妹不会夺人所爱。这里以“步摇”代“皇上”,是因为皇上和步摇的共同点都是姐姐的喜欢的,凡是姐姐喜欢的,妹妹都不会要,通过这种具象思维方式,既委婉地拒绝了皇上也不会有损皇帝的身份。
⑧沈眉庄:宫外的石榴花若受风雨摧残,大人尽可做一个惜花之人,但是宫内的一花一木,哪怕是一片残叶,都只属皇上所有。大人惜花之情再盛,也只能远观而不可近护。
温实初:贵人之言,微臣明白,微臣自知无福做一个惜花护花之人,只希望远远地看着这些花,开而不败。也算心安了。
沈眉庄表面是指宫内的花全归皇上所有,温实初不能有爱惜之情,实际是以石榴花代甄嬛,将宫里的女人比作一花一木,告诉温实初,宫外的女人他可以随意喜欢和爱护,但是宫内的女人尤指甄嬛已经是皇上的妃嫔,温实初不得有一点非分之想,以此委婉劝戒温实初要和甄嬛保持距离,温实初心领神会,同样以花代人,表示自己不会有非分之想,只是默默守候。例8同样以物代人,以石榴花代甄嬛,因为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都身处宫中,归皇帝所有,且都十分柔弱,禁不起外界的打击。沈眉庄通过类比联想,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委婉地劝诫温实初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过分和甄嬛亲密接触,既符合了她身为女子说话不宜直白的身份,又能十分形象生动地告诫温实初其中的利害关系。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蕴藏在借代中的民族思维方式,不仅是借代修辞文本,所有的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相关,这是汉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入探讨研究。由于本人知识储备量少,阅读文献不全面只能浅显地分析,还望有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来完善。
注释:
[1]引自张苏榕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词汇》[J]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 张苏榕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词汇》[J]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2] 江南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辞[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5年1月
[3] 李军 谈传统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
[4] 陈洁 汉语修辞与汉民族思维方式[J] 修辞学习 2001年第2期
[5] 陈兰香 汉语造词的思维方式及其修辞方法[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1卷第1期
[6] 王丽玲 浅议汉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与汉语[J]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5月第16卷 第3期
[7] 王春磊、颜爱梅 简析比喻所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方式[J] 现在语文 2009年2月
[8] 冯碧瑛 论汉民族思维的整体模糊性对语言的影响[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7月第27卷第7期
[9] 杨红 浅析汉语修辞中折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J] 新闻世界 2011年第6期
[10] 何明 论汉语与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关系[J]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第2期
【关键词】:借代 民族思维方式 具象思维 意象思维 整体思维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一样,语言与思维两者在人类生存发展史中,始终相伴相随,互为影响。汉民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专属于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民族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也处处体现着各民族特有的民族思维方式。汉语的借代修辞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修辞格,也是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
一、借代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定义
(一)借代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给借代下的定义是:“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借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文本模式,是表达者利用一种事物代替所要说的事物,两事物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借代还可分为旁借和对代两种。“旁借”是指用伴随事物代替主干事物。“对代”是指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借代的修辞文本的建构大多基于关系联想的心理机制。修辞者在表达时,因为所说之物和想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存在种属关系或因果关系或主宾关系等,所以用一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从而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有突出性,在接受上能引人思考、回味,提高审美情趣。
(二)民族思维方式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从哲学理论来讲,指的是“在民族的文化行为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势和公认的观点,即可看做是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本质是认知性的符号活动,文化是在活动中形成的符号系统,人类文化的创造是以人类语言思维为前提的,人类的语言思维是人类文化的开创者和推动力。
修辞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其中必然蕴涵着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本文则以汉语修辞格中的借代为例,简析其修辞文本中体现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二、借代的修辞文本中体现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一)意象思维
所谓意象思维,指的是在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来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的思维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在认知世界的方式上特别发展了意象思维,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从整体综合把握的模糊化的意象特征。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不重视物质的具体分析和观念反思,而是企图凭着一种直接透视推究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最深邃的本质。汉语的借代修辞文本中,常有以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③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
④年轻不晒背,老年要拿棍儿。
上述四例中,均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1中,丝竹为乐器,音乐则是抽象的事物,以“丝竹”代指音乐,这样的表达具有形象性和突出性的特点,“案牍”也是以实际存在的文案代国家政事。在古诗中,这样的表达很多,诗人常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思想,读者在阅读时,因为实际的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再造性或创造性想象,使本身没有意义或生命的事物成为意象,赋予其内涵。例2到例4中,“黑发”指代青少年时代;“蚂蚁腿”指代辛勤劳动,“麻雀嘴”指代不劳而获;“晒背”指代参加体力劳动,“拿棍儿”指代讨饭。从这些形象突出地借代文本中可以体现出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意象思维。以意象来代本体,通过意象鲜明的特点来表现本体,重具体形象轻抽象道理,用形象鲜明的事物可以带来真切的美感,使文本富有趣味。
(二)整体和部分的思维
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注重整体性的系统思维,强调对感性经验的整体把握,而不重视逻辑上的分析,素有“大一统”的思想,如中医中的“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来治疗。从这种整体观念出发,也形成了汉民族辩证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强调部分和整体的密切联系。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体现到了修辞方式的运用中,其中借代的修辞文本中就有体现整体和部分的思维的例子。
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晚唐诗人与词作家温庭筠的一首小词,《梦江南》。此词是写一个痴情女子思念久别情人的深切情怀。其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是一个典型的借代修辞文本,,是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作者在感知当前的事物“船”时,想到了在思维活动中与经验中和观念上一把我的旧有的经验过的事物“船帆”联系起来,于是以“帆”代“船”,“帆”作为船上最标志性的事物,是最能代表船的一个象征,从整体角度出发,帆船合一,见帆即见船,使船的形象更加突出,也凸显了痴情女子的痴情与盼望情郎的急切的心情。在接受上也使读者更能展开联想,在脑海描绘一幅画面出来。
(三)具象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重视事物之间的功能联系,总是通过相似事物之间的类比联想来认识事物,即通过一种形象的运动与转换来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1]这就是汉民族传承下来的具象思维,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喜欢运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联想想象,这也体现在修辞方式上,借代的修辞文本中就有许多是通过具象思维的方式形成的。
⑥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莫言《红高粱》) 例5是莫言《红高粱》中的一段对红高粱的描写,“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中的形容词均是用来形容人的,形容红高粱,实际上指的是“奶奶”这样的高密乡的人们生活丰富多彩,整个高密县的人们敢爱敢恨的性格。以红高粱代高密乡的人们,是因为红高粱那永远朝向太阳,昂首挺胸的样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以高粱为生的高密乡的人也是如红高粱一般勇敢无畏,积极向上,作者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找到二者相似点,以此形成借代的修辞文本。从表达上看,既突出了红高粱在这部作品的重要地位,也使高密乡的人们的形象十分生动鲜明,在接受上,读者也被这样的表达深深吸引,展开丰富想象。
《甄嬛传》中的人物对话中,为了委婉含蓄地表达,也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⑦皇上赐玉娆海棠花样式的步摇,奖励她保护熹贵妃,实则也表现出皇上对她的好感,玉娆婉拒,说:“臣女不仅不喜欢金器首饰,而且那步摇上的海棠花是姐姐所钟爱的,姐姐喜爱的,臣女不会沾染毫分。”
表面上看,步摇的样子是姐姐喜欢的,所以玉娆不会拿姐姐喜欢的步摇;实际上,玉娆是在委婉地拒绝皇帝的爱意,步摇就如同皇上,皇上是姐姐的夫君,是姐姐喜爱的男子,作为妹妹不会夺人所爱。这里以“步摇”代“皇上”,是因为皇上和步摇的共同点都是姐姐的喜欢的,凡是姐姐喜欢的,妹妹都不会要,通过这种具象思维方式,既委婉地拒绝了皇上也不会有损皇帝的身份。
⑧沈眉庄:宫外的石榴花若受风雨摧残,大人尽可做一个惜花之人,但是宫内的一花一木,哪怕是一片残叶,都只属皇上所有。大人惜花之情再盛,也只能远观而不可近护。
温实初:贵人之言,微臣明白,微臣自知无福做一个惜花护花之人,只希望远远地看着这些花,开而不败。也算心安了。
沈眉庄表面是指宫内的花全归皇上所有,温实初不能有爱惜之情,实际是以石榴花代甄嬛,将宫里的女人比作一花一木,告诉温实初,宫外的女人他可以随意喜欢和爱护,但是宫内的女人尤指甄嬛已经是皇上的妃嫔,温实初不得有一点非分之想,以此委婉劝戒温实初要和甄嬛保持距离,温实初心领神会,同样以花代人,表示自己不会有非分之想,只是默默守候。例8同样以物代人,以石榴花代甄嬛,因为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都身处宫中,归皇帝所有,且都十分柔弱,禁不起外界的打击。沈眉庄通过类比联想,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委婉地劝诫温实初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过分和甄嬛亲密接触,既符合了她身为女子说话不宜直白的身份,又能十分形象生动地告诫温实初其中的利害关系。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蕴藏在借代中的民族思维方式,不仅是借代修辞文本,所有的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相关,这是汉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入探讨研究。由于本人知识储备量少,阅读文献不全面只能浅显地分析,还望有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来完善。
注释:
[1]引自张苏榕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词汇》[J]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 张苏榕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词汇》[J]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2] 江南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辞[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5年1月
[3] 李军 谈传统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
[4] 陈洁 汉语修辞与汉民族思维方式[J] 修辞学习 2001年第2期
[5] 陈兰香 汉语造词的思维方式及其修辞方法[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1卷第1期
[6] 王丽玲 浅议汉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与汉语[J]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5月第16卷 第3期
[7] 王春磊、颜爱梅 简析比喻所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方式[J] 现在语文 2009年2月
[8] 冯碧瑛 论汉民族思维的整体模糊性对语言的影响[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7月第27卷第7期
[9] 杨红 浅析汉语修辞中折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J] 新闻世界 2011年第6期
[10] 何明 论汉语与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关系[J]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