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四有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将一节课的“目标、精讲、互动、训练” 四个环节以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连在起来。其中“精讲、互动、训练”三个环节又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四有模式”, 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就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四有教学模式” 思考
所谓“四有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将一节课的“目标、精讲、互动、训练” 四个环节以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连在起来。其中“精讲、互动、训练”三个环节又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当中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又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在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总结和完善。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对师生的教与学起着定向、激励和控制的功能。特别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有目标,而且明确目标。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合力,调控教和学的行为达成的预设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备课前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重点和精髓,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和新践行课程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各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确定精讲内容
所谓“精讲”,是指教师在吃透课标,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讲解重点在“精”字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学效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所以,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对症下药,以提高对话交流的有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因此,教师应该善切入进去深究不放,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
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组织学生把氢气、一氧化碳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如元素及其化合物来,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互动
互动指教师“ 教 ”和学生“ 学 ”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是最好的互动教学课。
如:在学习了双氧水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催化剂的特点,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给出的素材,引导学生自进行了互动:
探究内容:氧化铁(铁锈)能否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3.1 提出问题:氧化铁(铁锈)能否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3.2 查阅资料:氧化铁和二氧化锰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故性质相似。催化剂的特点是:①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③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
3.3 提出猜想:氧化铁(铁锈)能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3.4 设计实验方案:分三个小实验进行。
(1)探究氧化铁是否能改变双氧水的化学反应速率。
(2)探究氧化铁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是否改变。
(3)探究氧化铁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在学生整个探究过程中,本人融入学生之中,不断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结果,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明确,学生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4.设置精练
练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练是在精讲的基础上,精选习题,留给学生时间,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练习,对新学知识,趁热打铁,进行消化吸收,以至于他们完全掌握。重点难点多练,一般少练,做到练有所得,一练多得,触类旁通,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精练的方法灵活多样,不要死板单一,要循序渐进,章节练习突出基础,单元练习突出重点,全面练习突出综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学的知识通过精练得以巩固,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精练得到提高。
“练”要在“稳”、“实”上下功夫,追求题目质量和处理水平。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节骨眼上点拨,在思维方法上交给学生“点金术”。
练要严格,规范,标准,到位。做到“四精四必”即练习要“精挑、精选、精批、精评”,做到“有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当然“精讲、互动、训练”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只是不能机械地重复,不能绝对地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互动不能只形式,讲、练、互动三者要有机地结合,精讲精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贵在得法,重在思维,切忌浪费学生时间与情感的现象发生。
课堂上的“四有模式”, 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就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四有教学模式” 思考
所谓“四有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将一节课的“目标、精讲、互动、训练” 四个环节以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连在起来。其中“精讲、互动、训练”三个环节又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当中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又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在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总结和完善。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对师生的教与学起着定向、激励和控制的功能。特别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有目标,而且明确目标。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合力,调控教和学的行为达成的预设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备课前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重点和精髓,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和新践行课程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各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确定精讲内容
所谓“精讲”,是指教师在吃透课标,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讲解重点在“精”字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学效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所以,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对症下药,以提高对话交流的有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因此,教师应该善切入进去深究不放,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
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组织学生把氢气、一氧化碳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如元素及其化合物来,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互动
互动指教师“ 教 ”和学生“ 学 ”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是最好的互动教学课。
如:在学习了双氧水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催化剂的特点,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给出的素材,引导学生自进行了互动:
探究内容:氧化铁(铁锈)能否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3.1 提出问题:氧化铁(铁锈)能否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3.2 查阅资料:氧化铁和二氧化锰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故性质相似。催化剂的特点是:①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③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
3.3 提出猜想:氧化铁(铁锈)能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3.4 设计实验方案:分三个小实验进行。
(1)探究氧化铁是否能改变双氧水的化学反应速率。
(2)探究氧化铁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是否改变。
(3)探究氧化铁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在学生整个探究过程中,本人融入学生之中,不断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结果,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明确,学生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4.设置精练
练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练是在精讲的基础上,精选习题,留给学生时间,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练习,对新学知识,趁热打铁,进行消化吸收,以至于他们完全掌握。重点难点多练,一般少练,做到练有所得,一练多得,触类旁通,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精练的方法灵活多样,不要死板单一,要循序渐进,章节练习突出基础,单元练习突出重点,全面练习突出综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学的知识通过精练得以巩固,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精练得到提高。
“练”要在“稳”、“实”上下功夫,追求题目质量和处理水平。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节骨眼上点拨,在思维方法上交给学生“点金术”。
练要严格,规范,标准,到位。做到“四精四必”即练习要“精挑、精选、精批、精评”,做到“有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当然“精讲、互动、训练”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只是不能机械地重复,不能绝对地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互动不能只形式,讲、练、互动三者要有机地结合,精讲精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贵在得法,重在思维,切忌浪费学生时间与情感的现象发生。
课堂上的“四有模式”, 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就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