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味课件“情”更浓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校随着网络的普及,课件“舶来品”越来越多,语文课堂上的课件越精越美。这些多媒体情境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只是机械式的,对农村孩子来说其价值是微弱的。农村语文教师制作课件不能只在“境”上花功夫,而关键要在“情”上下功夫,让语文课件融入更多的“农”味,拉近课件与学生的距离。“农”味更多“情”更浓,更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课件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一、农家生活情植入多媒体课件
  充满学生自己农村生活情趣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让学生借助课件融入农村生活,为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又借助课件吸收新知识,把生活常识和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知识。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春雨》一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春雨对植物生长有哪些益处,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种树、种花、绿化、美化祖国的活动。如果多媒体的素材来自网络,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会陌生无感情,无从探索和实践。在整册教材备课之始,教师带着学生利用相机、录像机、MP3等媒体设备到学校附近大自然中收集春雨的信息,再把收集回来的雨声、雨中桃花、雨中学生、雨中庄稼、雨中村庄等做成多媒体课件。由于课件里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能从课堂迅速退回到生活,提取生活信息,在探索中更加了解到春雨的美丽、春雨的特征。学生不但兴趣盎然,而且由于课件有了学生生活情趣,更加具体地了解了大自然的伟大,体会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自己的探索建构知识。学生的课后实践也就有的放矢了,知道身边的那些素材能成诗成画。观察起来目的性明确,写作起来取舍就更自如了。
  二、乡野情植入多媒体课件
  充满乡野情的课件制造的情境能给教师留下引领的空间,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建设个性化课堂。如果课件无法植入师生情感的,教师课堂激情就会被多媒体课件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课件束缚,这是不可能建设个性化课堂的。多媒体课件如何实现教师游刃有余激情四溅,学生思维驰骋如何收放自如呢?植入师生的“乡野情”非它莫属。
  人教课标版《语文》第九册《小桥流水人家》教学重点是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与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制作课件所用的音乐素材就是本地的镇歌——《油田镇之歌》。在现代流行音乐充斥学生耳朵的时候,听到用本土方言演唱的歌,都觉得亲切,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个个脸上呈现出了开心的表情。课件中配以学校附近的“茂盛的树木掩映下的玲珑剔透的楼房。春风徐徐,柔柳舒展着腰枝,拂动着细长的手臂撩动水面。幽深的山中走出一条小径,借着一座玲珑的小桥,跨过一小溪……”和谐优美的旋律,感情真挚的歌词,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更勾起了学生美好的回忆,写作激情陡然涌起。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油田镇特色的山区课堂,教师教得自如了,有了个性;学生学得轻松了,学出了个性。
  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取,切不可舍近求远,不能以可望不可及无感情的图片代替学生鲜活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学生鲜活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才是活的多媒体。
  三、农村是非情植入多媒体课件
  身边是非分明的多媒体课件能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说教的公信力,增强同学们爱国爱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心理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枯燥的,从网上下载的课件素材没有说服力,因为这样的素材与学生毫无关联,无感情可言。这时的课件配上几张本校、本镇美德的图片,这些图片学生们熟悉,有的可能学生就是当事者,学生更能明辨是非。
  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课件,用上本校的升旗仪式场景的图片,学生就能回到那雄壮国歌中、那鲜艳的国旗下,自己激情澎湃的情景,爱国思想会油然而生。
  在《鸟的天堂》的课件中,展示的是本地农民在郁郁葱葱的林边架设密密的捕鸟网的图片。学生们通过对比知道了我们这里也能成为鸟的天堂,这里并不缺少“大榕树”,而是缺少爱鸟、护鸟的人。学生意识到建设家乡要从自己做起。
  课件以农村是非事件为背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也起到了赞扬家乡美的作用,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想象”,用学生熟知的美讲述,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悟也达到高潮。
  情感是教学情境的灵魂,因此多媒体课件要用学生有感情的“农”味素材引起学生感悟书写。课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且有感情的素材作为切入点,这样的素材就能使多媒体课件呈现出立体感,对学生来说没有丝毫的强迫意味,而是兴致所至的自然过程,这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农”多媒体课件,以生动、真实的生活情境感染学生,渲染、浓郁课堂气氛,孩子们就会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古人云: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在学习《最佳路径》的课堂上,我得出一条结论:鼓励学生质疑,是通往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路径。  《最佳路径》是一篇很长,却缺少故事性和趣味性的课文,如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难题。考虑到学生们年龄小,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便尝试着把孩子这种质疑的天性融入到教学中来展开质疑型教学,以质疑为主线,课堂教学“三步走”。  一、鼓励提问  提问,这一步骤是整个质疑
期刊
调查方式:我采用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调查与分析进城儿童学困生的教育问题。具体方式包括第一,向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第二,走访农村村委会、进城儿童学困生家庭;第三,走访政府相关机构,了解具体政策。  调查内容与分析: 我集中调查了七、八、九年级的235个在校学生,年龄集中在12~14岁之间,有的父母在家务农,有的父母忙于经商,有的父母外出打工。但都有一个特点,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一、
期刊
“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因为只有真正让孩子们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学到东西,才能学得快乐”(田湘军语)。2013年12月8日,笔者有幸在南昌欣赏到了田湘军老师的“Sports Day ”展示课。通过感受Mr Tian的课堂教学,笔者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生活化的活动  【教学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面临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却将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书”上,而忽略了“育人”,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德育方面的缺失。本文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爱”萦绕学生;尊重学生,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爱”,从这三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怎样用“爱”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德育管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管理  班主任是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Humor的交际手法一直受到人们青睐。教师是否想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Humor手法,同样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呢!事实上,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人在情绪高涨时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初中生思维具有单纯、灵活的特点,结合他们好玩好动的行为特征,配以热情高涨的幽默教法,会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幽默教学的意义与功能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被动性强,缺乏创新理
期刊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富有感染力,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震撼。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距离甚远,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  1.利用课文背景资料,
期刊
自然界原本就是简约的,人们的生活也提倡“简约”,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其实也更应该追求“简约”。数学的公式定理讲究简明,问题解决的思路讲究简单,数学的语言讲究简洁……这都说明数学是遵循“简约而高效”的原则的。笔者试图从“简约教学”的角度来思考,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学目标力求简明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师生的所有活动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它首先确定了对学生应该达到学习效果
期刊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初中《语文》课本《写在前面》),而农村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以及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无不是引入课堂的好素材,让生活的芬芳弥漫语文课堂,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拥抱生活,在品味生活中升华语文。  一、采撷自然社会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婺源的农村,那起伏的青山,金黄的
期刊
摘 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中学各科教学上,并见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历史科学书中的《美国南北战争》为例,探讨了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应用该理论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 历史教学设计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Biggs)提出的一种学习质量评价理论。目前,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在中学各科教学上,尤其是近几年历史高考多省市成功应用。
期刊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为研究主旨,以创建图书角、成立读书小组——开设活动周——完善评价机制为研究主线,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主动性,促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开放性、灵活性与时代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学生创设书香萦绕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化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一、创建图书角,成立小组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