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为研究主旨,以创建图书角、成立读书小组——开设活动周——完善评价机制为研究主线,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主动性,促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开放性、灵活性与时代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学生创设书香萦绕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化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一、创建图书角,成立小组共成长
在班级授课制度下的教学模式中,班级不仅是实现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基础阵地,更是学生课后休息、交流讨论以及开展相关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笔者经过思考,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平台与必要条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班级角落创建图书广角,组织学生通过向校图书馆集体借阅书籍、学生自愿交换书籍的形式,定期更换图书广角的书籍,丰富读物的种类,让图书广角变成学生课余生活的精神园地。
另外,笔者以为,在建立班级图书广角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与有效性,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合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与学生阅读兴趣的指向性,进行合理化的分组,成立班级读书小组,并选出一名小组长。通过读书小组的形式,能够激发小组成员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组织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在一起阅读、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收获知识的精髓,并相互影响养成自主阅读、共同进步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开设活动周,注重指导促创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此要求,在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外活动的开放性特征,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发展需求的读书实践活动,充分激活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实践性强”的心理特征,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科学阅读、有效探究的方法,如速读、精读、选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还能够有创造性的独特见解与体会。
例如在教授完四年级小学《语文》下册《走,我们去植树》这课后,笔者考虑到,本节课以现代诗为载体,形式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却又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为了让学生们接触更多的现代诗,更加深入地了解现代诗,笔者引导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可以根据小组实践的成果以手抄报、诗歌配乐朗诵、阅读知识竞赛、讨论会或者故事会的形式展开。在活动周开展前,笔者引导学生做好实践准备,撰写本小组的实践活动计划与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分工,明确自身的阅读任务。通过这种活动周的阅读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加自由、宽广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现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潜能与才华,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各自的爱好。
三、评价发展性,丰富内容扬个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同于课内活动,它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创造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创新,一方面要实现评价的模糊性与过程性,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从大致方向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另一方面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在评价过程中体现激励,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并引导学生把这份热情投入到阅读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笔者在课外阅读评价过程中,开展了每周“班级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组织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对自己的阅读情况、阅读心得以及阅读所得(好词、好句或者好段)等及时进行记录与整理,通过对学生读书笔记的反馈情况,评选出每周的“阅读之星”,并奖励一颗手工制作的小星星。同时,笔者还开展了两周一次的“最佳阅读小组”评选活动,通过对小组阅读量、阅读活动的完成情况,评选出“最佳阅读小组”,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阅读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荣誉感,鼓励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创造。
总之,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其教学分量能开启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大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是成就梦想的翅膀。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根据社会文化主流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深入探究,不断丰富语文课外阅读的形式与内容,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让阅读实践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让学生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奔跑在探索的大路上,让课外阅读变成孩子们成长与进步的乐园。(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创建图书角,成立小组共成长
在班级授课制度下的教学模式中,班级不仅是实现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基础阵地,更是学生课后休息、交流讨论以及开展相关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笔者经过思考,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平台与必要条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班级角落创建图书广角,组织学生通过向校图书馆集体借阅书籍、学生自愿交换书籍的形式,定期更换图书广角的书籍,丰富读物的种类,让图书广角变成学生课余生活的精神园地。
另外,笔者以为,在建立班级图书广角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与有效性,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合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与学生阅读兴趣的指向性,进行合理化的分组,成立班级读书小组,并选出一名小组长。通过读书小组的形式,能够激发小组成员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组织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在一起阅读、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收获知识的精髓,并相互影响养成自主阅读、共同进步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开设活动周,注重指导促创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此要求,在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外活动的开放性特征,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发展需求的读书实践活动,充分激活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实践性强”的心理特征,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科学阅读、有效探究的方法,如速读、精读、选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还能够有创造性的独特见解与体会。
例如在教授完四年级小学《语文》下册《走,我们去植树》这课后,笔者考虑到,本节课以现代诗为载体,形式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却又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为了让学生们接触更多的现代诗,更加深入地了解现代诗,笔者引导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可以根据小组实践的成果以手抄报、诗歌配乐朗诵、阅读知识竞赛、讨论会或者故事会的形式展开。在活动周开展前,笔者引导学生做好实践准备,撰写本小组的实践活动计划与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分工,明确自身的阅读任务。通过这种活动周的阅读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加自由、宽广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现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潜能与才华,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各自的爱好。
三、评价发展性,丰富内容扬个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同于课内活动,它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创造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创新,一方面要实现评价的模糊性与过程性,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从大致方向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另一方面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在评价过程中体现激励,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并引导学生把这份热情投入到阅读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笔者在课外阅读评价过程中,开展了每周“班级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组织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对自己的阅读情况、阅读心得以及阅读所得(好词、好句或者好段)等及时进行记录与整理,通过对学生读书笔记的反馈情况,评选出每周的“阅读之星”,并奖励一颗手工制作的小星星。同时,笔者还开展了两周一次的“最佳阅读小组”评选活动,通过对小组阅读量、阅读活动的完成情况,评选出“最佳阅读小组”,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阅读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荣誉感,鼓励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创造。
总之,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其教学分量能开启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大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是成就梦想的翅膀。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根据社会文化主流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深入探究,不断丰富语文课外阅读的形式与内容,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让阅读实践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让学生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奔跑在探索的大路上,让课外阅读变成孩子们成长与进步的乐园。(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