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本市2009—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为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提供保证。方法:采用对流行病学描述的方法,主要分析了该市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类型和原因,并对不同的人群的发病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结果:2009—2011年,本市总共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591起,发病15800例,死亡35例。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中的发病率为74.11%,集中月份有3月、4月、6月、9月、11月,主要的病症有水痘、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等。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本市人口密集,城乡人口流动的幅度比较大,社会人口管理工作方面比较地松散,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员密集的场所,潜伏着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隐患。为了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笔者主要对2009—2011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做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市2009—2011年间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了搜集与整理,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进行比对和确认,证实资料中涉及到的公共卫生事件都可以用来分析与研究流行病学特征。
采用对流行病学进行描述的方法,对本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按照特定的时间、区域、人群进一步划分与研究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所具有的客观与主观的原因。
同时还应用到了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本市2009—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共发生了591起,发病率15800例,其中,死亡35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涉及到的人口是1345951人。按照比例来看,传染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为87.65%,食物中毒事件为7.78%,由于环境的污染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为0.86%。
从具体的时间分布上看,3月、4月、6月、9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期,特定的人群的发病几率也明显不同。本市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情况最为频繁的是学生群体,不同的学生阶段都出现了病例,具体统计如下:
其中,有518起都是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涉及到的人口非常多,有1312122人,总共的发病例有13514例,其中已经有20例已经死亡。这20例中有15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2例死于狂犬病,2例死于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死于手足口病。
对事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显示,2009—2011该本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总共有46起,有1496例发病,6例死亡,总共波及到的人口多达25865人。
3 讨论
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次数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甲型H1N1流感的大范围传染而造成的,如果的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共安全。
本市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情况最多,在调查和分析中显示,由于这两个原因发生的病例占总数的95.43%,其中,乙类和丙类的传染病疫情以及非法定的传染病疫情又占整个传染病疫情的91.12%左右。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没有充分重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和预防适宜,卫生部门也没有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疫情来临的时候,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疫情不断蔓延和持续扩大,最终演变成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与生活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要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要从大众的宣传做起,尤其是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卫生事件的敏感程度。
第二点,在调查报告中显示,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有一些地区的人们对报告的结果还存在诸多的疑问,这也与地方的各个项目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不重视卫生习惯的养成,肠道炎的发病几率就比较大,同时还有一些并发症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不容忽视。学校是人员密集的主要地方,特别是小学。小学的卫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小学生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差,在公共场合的防病意识差,对食品的安全问题意识不明确,学校对卫生防病的知识宣传的力度不足,很容易导致疫情在学校中的迅速传播和扩散。
第三点,受季节的影响较为明显,从调查中可以得知,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3月、4月同时也是水痘的高发期,而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6月正是H1N1流感的高发期,9月份是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同时也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的高发期,而11月份又是水痘的高发期,从时间上来看,这些高峰期的重合,加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
为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要加大预防和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卫生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充足的事实根据,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准确性、还要建立主动预警的机制,扩大信息来源的渠道,及时将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反映到上级部门,用科学的方式将疫情控制在稳定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刘北燕.广州市2006-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6)
[2]武晶祖.江苏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3)
[3]邓洪林.2004-2009年南充市高坪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1)
[4]袁树华.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7(5)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本市人口密集,城乡人口流动的幅度比较大,社会人口管理工作方面比较地松散,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员密集的场所,潜伏着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隐患。为了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笔者主要对2009—2011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做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市2009—2011年间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了搜集与整理,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进行比对和确认,证实资料中涉及到的公共卫生事件都可以用来分析与研究流行病学特征。
采用对流行病学进行描述的方法,对本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按照特定的时间、区域、人群进一步划分与研究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所具有的客观与主观的原因。
同时还应用到了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本市2009—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共发生了591起,发病率15800例,其中,死亡35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涉及到的人口是1345951人。按照比例来看,传染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为87.65%,食物中毒事件为7.78%,由于环境的污染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为0.86%。
从具体的时间分布上看,3月、4月、6月、9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期,特定的人群的发病几率也明显不同。本市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情况最为频繁的是学生群体,不同的学生阶段都出现了病例,具体统计如下:
其中,有518起都是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涉及到的人口非常多,有1312122人,总共的发病例有13514例,其中已经有20例已经死亡。这20例中有15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2例死于狂犬病,2例死于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死于手足口病。
对事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显示,2009—2011该本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总共有46起,有1496例发病,6例死亡,总共波及到的人口多达25865人。
3 讨论
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次数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甲型H1N1流感的大范围传染而造成的,如果的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共安全。
本市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情况最多,在调查和分析中显示,由于这两个原因发生的病例占总数的95.43%,其中,乙类和丙类的传染病疫情以及非法定的传染病疫情又占整个传染病疫情的91.12%左右。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没有充分重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和预防适宜,卫生部门也没有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疫情来临的时候,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疫情不断蔓延和持续扩大,最终演变成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与生活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要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要从大众的宣传做起,尤其是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卫生事件的敏感程度。
第二点,在调查报告中显示,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有一些地区的人们对报告的结果还存在诸多的疑问,这也与地方的各个项目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不重视卫生习惯的养成,肠道炎的发病几率就比较大,同时还有一些并发症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不容忽视。学校是人员密集的主要地方,特别是小学。小学的卫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小学生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差,在公共场合的防病意识差,对食品的安全问题意识不明确,学校对卫生防病的知识宣传的力度不足,很容易导致疫情在学校中的迅速传播和扩散。
第三点,受季节的影响较为明显,从调查中可以得知,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3月、4月同时也是水痘的高发期,而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6月正是H1N1流感的高发期,9月份是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同时也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的高发期,而11月份又是水痘的高发期,从时间上来看,这些高峰期的重合,加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
为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要加大预防和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卫生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充足的事实根据,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准确性、还要建立主动预警的机制,扩大信息来源的渠道,及时将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反映到上级部门,用科学的方式将疫情控制在稳定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刘北燕.广州市2006-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6)
[2]武晶祖.江苏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3)
[3]邓洪林.2004-2009年南充市高坪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1)
[4]袁树华.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