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鲜活起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o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文本生命力 《夜晚的实验》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23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依托教材中的课文来推进,“文本”“载体”都说明了课文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把教材视作教学之“本”,又使得很多语文教师把其当做“圣本”来用。也正因如此,使得不少教师对教材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原本鲜活的“文本”变得苍白了、僵死了,课文的本真、本原和本味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那就应该是平凡的,普通的,是可以变化的,可以举一反三的。笔者以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夜晚的实验》为例,谈谈如何使文本变得鲜活起来。
  一、 以“理”解文,彰显课文本真
  “理”者,“道理、事理”也。行文之“理”,集中体现在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之中,作者正是抓住所写事物的特质和内涵,从而选择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学形式。作为老师,要与不同内容、不同体例的课文打交道,必须做到准确地解读课文,真实、客观地把握课文特点,从文道入手,明确课文中心,理清构文层次。
  《夜晚的实验》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严格遵守科学实验的真实性和严密性原则,因而“理性”很强。文章为了凸显科学家斯帕拉捷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并反复实验,探究奥秘这一科学精神,论述层层推进,逻辑顺序十分明晰。课文虽然简短,但是作者注意突出重点,加上语言朴实、简明,不愧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和语言表达的准确等方面的好“例文”。
  由于关注到了课文的特殊性,从“文理”上解读了文本,课文“本真”最具价值的语文元素——层次结构和语言意义得到了彰显,保证了教学前期“铺轨”的准确到位。
  二、 以“语”绘文,凸现课文本原
  语文教学目标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学时应该深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文本,内化课文语言,实现从课文语言向学生个体语言的转换。然而,长期以来,不少语文老师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种固定不变的语言符号,把学生的阅读限制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导致课文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在教学《夜晚的实验》一文时,我力图将课文语言与学生个体语言实现对接,活用课文这一“例子”。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课文第4、5、6小节,写科学家斯帕拉捷在第一次实验失败后——
  师:斯帕拉捷发现,蝙蝠居然不是通过眼睛来辨别方向的,他是多么震惊啊!后面的实验过程虽然写得简略,但实验真的简单吗?
  生:不简单,也许更艰巨。因为他将面临更多的失败,斯帕拉捷内心也许更迷茫,更痛苦。
  ☆出示练习,先读,再思考,最后排序。
  ( )堵住蝙蝠的耳朵 没有影响飞行
  ( )用油漆涂满蝙蝠的全身 飞行还是轻快敏捷
  ( )把蝙蝠的鼻子堵住 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师:提出要求——
  (1)读课文第4、5、6小节,明确实验的顺序。
  (2)将课文中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改成第一人称,叙述课文内容。
  (3)补充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斯帕拉捷内心活动的变化。
  ☆学生完成后交流。师小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语言,活用加创新,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凸现了“课文”的语文本真,让学生真正从“例子”中做到举一反三。
  三、 以“思”落实,体验课文的本味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缺少思维的语言是随意的,缺少情感的语言是苍白的。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把课文当作模板来复制,有的老师把课文作为符号来游戏,还有的老师把课文作为经文来哼读。究其原因,在于教者只见青山,不感娇媚,只看外形,不品其味。
  课文作为“例子”的本味是什么,是所写事物的内涵特质,带给读者的情思感染,是作者在描绘事物的过程中,让读者体验出来的思考和愿望。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轻视了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思绪,缺少与课文内容产生碰撞和共鸣,没有用师生的“思维”去烘托课文的底蕴,语文课还有什么活力可言?
  《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详写了科学家斯帕拉捷第一次实验的过程,但作者采用了“变序”的写法,用“猎奇”的心理激发读者的好奇,达到赞美科学家目光的“敏锐”,科学精神的“奇特”。为了让学生体验这种好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打乱课文中叙述实验过程的顺序,出示练习,学生思考后重新排列。
  4( )夜晚,他放出笼子里的蝙蝠。
  3( )他把蝙蝠蒙上眼睛装进笼子里。
  1( )斯帕拉捷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由地飞翔。
  6( )斯帕拉捷产生了新的疑问。
  5( )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2( )他认为蝙蝠一定有一双特别锐利的眼睛。
  (2)学生认真思考后尝试排序,讨论交流后出示。
  1( )斯帕拉捷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由地飞翔。
  2( )他认为蝙蝠一定有一双特别锐利的眼睛。
  3( )他把蝙蝠蒙上眼睛装进笼子里。
  4( )夜晚,他放出笼子里的蝙蝠。
  5( )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6( )斯帕拉捷产生了新的疑问。
  (3)师:课文是按实验的先后顺序写的吗?
  (4)学生读课文第2、3小节后比较。
  (5)师:作者为什么要变换顺序呢?
  (6)引出“好奇”“奇特”。
  (7)男女生分别读课文第2、3小节,体验“奇”。
  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将学生的思绪带进课文,让学生思考,再对接作者的“文思”,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原有的个性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读出文本的味道,感悟文本的真谛。
  教学课文《夜晚的实验》,打破了长期以来封闭式的、单一式的对教材“课文”的理解,提升了“文本”的教学价值,从而抓住了课文的本真、本原和本味,发挥了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科学地解读教材,以语文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属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文本”变得鲜活起来。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聪慧才智和教学热情,使文本成为有血有肉和生命力强的教学之“本”!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  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比赛活动中,通常很少见到低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为此,许多老师表示非常遗憾和不解,难道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就无法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了吗?难道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就上不出教师的水平?笔者也曾执教低年级语文,虽然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语感不够强,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但这正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正是教学中要努力克服的难点。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难点呢?以下是
期刊
认识她的人,都被她的“拼”劲所感动。“在这样的熔炉里锻炼,想不成钢怕也很难了。”这是家长对她的评价;“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一辈子的福气。”这是学生写给她的毕业留言;“覃老师,你敢跟我打一局羽毛球吗?”这是活泼好动的学生给她下的战书;“覃老师,你看我的教学设计行吗?”这是年轻老师对她的信任……  从教20多年,她一直扎根城郊,在条件艰苦的学校任教,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学校领
期刊
[关键词]第一课时教学片段赏析  目前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对第一课时“避道而驰”,因为他们认为上不出亮点。但最近聆听了朱金华老师执教的《石榴》第一课时教学,我对“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下面我截取朱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提纲挈领。层次分明  在这堂课上,朱老师始终紧扣“石榴娃娃的成长过程”,并以其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研读文本。  
期刊
【关键词】 四大支柱 校园文化精髓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0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家庭收获快乐”是我校坚守的办学理念。我校教育教学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展开,一切校园活动都体现并向社会传递着“家庭拥有健康成长的孩子就拥有快乐的源泉”的教育诉求。为此,我们在定位学校发展方向、教师培养、学生
期刊
语文课的“得”与“失”  张华清在其9月15日的博客上撰文认为,语文课要想有“得”,必须有“失”——失去应试观念、失去细微末梢、失去繁文缛节、失去花里胡哨、失去表面热闹。教师要从教育宗旨出发,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从学生本体出发,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从文本出发,根据课文的特点,选准突破点,有的放矢。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只有达到统一,学生才会真的有“所得”。所以
期刊
【关键词】 语境意识 读写结合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5    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并非被动地接受语境的影响,而是自觉地利用语境,以此来提高自己口语和书面的表达技能,这就是语境意识。读写结合中的语境意识,就是在读写结合中自觉地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读写结合训练,使学生意识到读写结合是一种真实的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从而在语境中确立
期刊
【关键词】 品德 生成 精彩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8    品德课上,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说真话,多调查,有实践才有发言权,因此课堂双边活动增多、密度加大,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变得快乐而自信。同时,活跃的课堂上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弦外之音”——   我在
期刊
[关键词]词语教学精彩  叶圣陶先生的诗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出了品析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品析词语,首先是要弄明白词语的意思。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言语训练。笔者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结合学情,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呈现如下:  一、组一组。组出精彩的教学开端  关键词:荒凉富饶  师:(板
期刊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木兰从军》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16    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由于许多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甚远,导致教学要点与学生的兴趣点难以有机统一,从而出现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联系现实,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实现教与
期刊
【关键词】 《我和祖父的园子》 对比教学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21    在崇尚思想多元、教育形式多样的今天,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个教育本原问题的探讨:“教与学,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对学生成长更有利?”  一、 课堂疑虑  “是教,还是学?”成了近来我校教研的难题。主张“教”的教师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