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高等教育在“四化两型”建设中,如何服务于“四化两型”?如何培养适合“四化两型”建设的优秀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四化两型”建设的科学精髓基础上,提出了湖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四化两型”建设需要而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四化两型;湖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
作者简介:肖华茂(1974~),女,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
彭剑(1974~),男,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109-03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途径,建设湖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四化两型”社会,全面开创湖南省科学发展新局面。不断寻求湖南省建设“四化两型”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高等教育,为“四化两型”建设服务。
一、“四化两型”建设的科学精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体现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改革、谋发展,图创新、促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为了培养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适应社会进步,实现两型社会。
“四化两型”突显出科学发展观。2011年第16期《求是》杂志上发表湖南省委书记周强题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湖南科学发展》的文章,文章突显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十二五”时期湖南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建设“两型”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引导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绿色发展道路。
“四化两型”建设重视整体性。强调人和自然融为一体,促自然资源和人类的和谐共处、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合理配置。这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吻合。在发展过程中,“两型”建设是目标,“四化”建设是途径。既要重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努力利用信息化提升和改造传统工业,使工业化进程以不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前提;既要努力借助信息化进程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又要努力实现城镇化、现代化;既要推进3+5城市群,又要注重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既要注重不断崛起的湘南,还要不断扶持发展大湘西: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推进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可以说,湖南的发展,要坚持“四化两型”的发展,就能形成互促共进、多赢共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是整体性,全局性的发展。
“四化两型”重创新。始终把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摆在重中之重,实现转型升级就是要走创新之路。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逐渐推进体制改革,以“两型”社会建设作为目标,科技创新作为保障。推进重点建设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加大资金、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型产业,建设创新湖南。
二、湖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四化两型”建设
“四化两型”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人才是最珍贵的资源,“四化两型”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湖南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門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在“十二五”期间,湖南高等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湖南“四化两型”建设需要。为“四化两型”建设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11月15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布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年)》,为湖南高等教育未来十年描绘蓝图。湖南教育政务网(www.hnedu.cn)上发表了《湖南十大举措促高等教育创新,保障“四化两型”建设》,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质量优良、保障有力的湖南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推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湖南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创新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为有效地保障“四化两型”建设。采取了十大措施,究其根本,是要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湖南建设。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一)优化专业结构、校企合作
2011年3月,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开出上千岗位满怀盼望地赴长沙几大高校揽才,几天的招聘后被录用者却寥寥无几,因为大部分的应聘者不合乎企业的用工要求。一边是上千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上万的求职者争抢招聘会,冷热两头的现象简直在每次大型的招聘会上重复地重演。“并不是企业不需要人,是高校造就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当下所需的人才不能对接,简略地说,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用不了。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却很少。”这家大型汽车制作企业负责现场招聘的负责人坦言,高校培育人才的方式是到了需要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四化两型”建设需要大批优秀的建设者、管理者,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理当结合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为建设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但现实中存在着上面这家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湖南省高等学校近几年每年培养了30多万左右的大学生,每年有很大比例学生就业与专业无关,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没有找到工作,每年高三毕业生中,有10%左右的学生放弃高考。改革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十分紧迫。
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院校,需要组织力量,积极调研,走向企业,深入工厂,与企业、公司、个体经营者积极交流,了解市场对人才的专业需求。了解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实验实训条件,主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到与社会“零距离”。
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湖南省的中心任务。新型工业化是“四化两型”建设的第一推力。以中南传媒、电广传媒、拓维信息和天舟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湘军;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和天桥起重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湘军;以隆平高科、正虹科技、亚华种业、金健米业、洞庭水殖、万福生科和新五丰为代表的农业湘军,正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姻,实现战略合作。高等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企业可以和学校共商专业培养计划,技能实训实习计划,开展产学研项目,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对高等学校而言,利用企业实训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达到培养适合需求人才的目标。
实现校企合作,实现各自战略目标,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不能走形式,更不能利用学生实训实习顶岗机会,出现剥削工资或收取其它费用等与师德相违背,与企业 史化精神相违背的事件。企业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积极与高校合作。为企业日后招收优秀员工,为企业目标服务。不能短视。高校应积极踏实地落到实处,在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上与企业共同合作,将企业和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共同研讨,共同进步。把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视为己任。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逐步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相关问题,引导企业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教育不能依靠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责任,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投入了资金和政策支撑。德国双元制大学采取“双元制”教学模式,通过两个学习地点:学校和企业。每学期3个月学校理论学习,3个月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
(二)创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把人才留在需要的岗位
“四化两型”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将为湖南省工业、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发展靠创新。创新靠科技,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关键还在于人才,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农村农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现代农民,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业应该逐步向广大的乡镇发展。现阶段,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农村发展,成就自己的事业。这些人将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为广大在农村的创业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服务,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才能留得住、有发展,有效地保证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
创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着力点和主要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给刚走出校門的大学生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二是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实行普惠制的积极就业环境:三是努力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良好的创业平台,给就业者和创业者一个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政府在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方面,可以紧紧围绕创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来展开。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不断强化服务民众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体现“为人民服务”理念。二是全社会推进社会保障,让更多的人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权益,优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环境。三是不断扩大内需,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和社会投入,向就业岗位多的民生项目倾斜。
说到底,就是把人才留在需要的岗位,让人尽其才,发挥其创造力,为自身成功和社会认可以及对社会的服务来回报,不断为湖南地方经济服务。
(三)推进教育、技能考核,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与市场紧密结合,对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与企业合作实训实习顶岗。同时高校及高校主管部門要推进教育、技能考核,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了。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校狠抓教风、学风、考风息息相关,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考试考核不走过场,学生学习自然就能紧锣密鼓。因此,狠抓教风、学风、考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务处一方面为各教学学院做好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检查是其主要职责:要克服重形式、走过场、预设定等不良习惯。比如说,组织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组织开展考风、考纪检查;组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毕业环节检查:抽出相同专业一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织统一考试等等措施。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主管部門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检查。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教学情况,考核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投入挂勾,把教学水平与教师晋级挂勾,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检查的同时,以发现优秀,表彰先进,发现问题,寻求整改为主。高等学校在高校管理中,要突出重视教学一线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切实保证一线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严要求、高标准的同时,应该提供高地位、高待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得以保证。
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检查的同时,开展相同专业的技能考核。技能竞赛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学、钻、研能力。在工科类学生当中,开展毕业技能考核;在医技类专业中,开展毕业技能考核;组织技能鉴定部門开始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毕业时,能做事,做成事!充分提高学生走人社会的自信心。
三、典型案例
湖南高等学校在“十五”期间,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每个地市一所本科学院目标。“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科教兴湘和教育强省战略,全面实施“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高等学校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计划”等举措,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十一五”期间,整合教育资源,专注自身特色,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推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学院地处湘中腹地,由原娄底师专和娄底师范合并,于2004年经过不断努力,整合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升本成功。成为湖南省最后一个地州市升本的学院。升本以后,学校领导在娄底市政府的支持下,将原娄底市农科所合并,成立新的农业科学研究所,由学校党委书记、国家农业科学家兼农业科学所所长,组建生命科学系,着力农业农村发展,前后共取得了12项专利。申报成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0余项省部级研究、应用推广课题。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加大了学科建设力度,注重全校学科总体布局和整合,鼓励各系部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和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拓宽办学领域和服务范围,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特色学科。于2011年10月成功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为学院升层次、提升知名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小结
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湖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保证。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育、重视高等学校与企业结合、重视专业发展方向、重视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是湖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四化两型;湖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
作者简介:肖华茂(1974~),女,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
彭剑(1974~),男,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109-03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途径,建设湖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四化两型”社会,全面开创湖南省科学发展新局面。不断寻求湖南省建设“四化两型”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高等教育,为“四化两型”建设服务。
一、“四化两型”建设的科学精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体现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改革、谋发展,图创新、促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为了培养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适应社会进步,实现两型社会。
“四化两型”突显出科学发展观。2011年第16期《求是》杂志上发表湖南省委书记周强题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湖南科学发展》的文章,文章突显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十二五”时期湖南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建设“两型”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引导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绿色发展道路。
“四化两型”建设重视整体性。强调人和自然融为一体,促自然资源和人类的和谐共处、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合理配置。这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吻合。在发展过程中,“两型”建设是目标,“四化”建设是途径。既要重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努力利用信息化提升和改造传统工业,使工业化进程以不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前提;既要努力借助信息化进程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又要努力实现城镇化、现代化;既要推进3+5城市群,又要注重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既要注重不断崛起的湘南,还要不断扶持发展大湘西: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推进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可以说,湖南的发展,要坚持“四化两型”的发展,就能形成互促共进、多赢共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是整体性,全局性的发展。
“四化两型”重创新。始终把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摆在重中之重,实现转型升级就是要走创新之路。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逐渐推进体制改革,以“两型”社会建设作为目标,科技创新作为保障。推进重点建设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加大资金、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型产业,建设创新湖南。
二、湖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四化两型”建设
“四化两型”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人才是最珍贵的资源,“四化两型”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湖南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門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在“十二五”期间,湖南高等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湖南“四化两型”建设需要。为“四化两型”建设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11月15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布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水平专项规划(2010~2020年)》,为湖南高等教育未来十年描绘蓝图。湖南教育政务网(www.hnedu.cn)上发表了《湖南十大举措促高等教育创新,保障“四化两型”建设》,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质量优良、保障有力的湖南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推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湖南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创新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为有效地保障“四化两型”建设。采取了十大措施,究其根本,是要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湖南建设。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一)优化专业结构、校企合作
2011年3月,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开出上千岗位满怀盼望地赴长沙几大高校揽才,几天的招聘后被录用者却寥寥无几,因为大部分的应聘者不合乎企业的用工要求。一边是上千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上万的求职者争抢招聘会,冷热两头的现象简直在每次大型的招聘会上重复地重演。“并不是企业不需要人,是高校造就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当下所需的人才不能对接,简略地说,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用不了。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却很少。”这家大型汽车制作企业负责现场招聘的负责人坦言,高校培育人才的方式是到了需要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四化两型”建设需要大批优秀的建设者、管理者,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理当结合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为建设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但现实中存在着上面这家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湖南省高等学校近几年每年培养了30多万左右的大学生,每年有很大比例学生就业与专业无关,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没有找到工作,每年高三毕业生中,有10%左右的学生放弃高考。改革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十分紧迫。
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院校,需要组织力量,积极调研,走向企业,深入工厂,与企业、公司、个体经营者积极交流,了解市场对人才的专业需求。了解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实验实训条件,主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到与社会“零距离”。
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湖南省的中心任务。新型工业化是“四化两型”建设的第一推力。以中南传媒、电广传媒、拓维信息和天舟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湘军;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和天桥起重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湘军;以隆平高科、正虹科技、亚华种业、金健米业、洞庭水殖、万福生科和新五丰为代表的农业湘军,正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姻,实现战略合作。高等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企业可以和学校共商专业培养计划,技能实训实习计划,开展产学研项目,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对高等学校而言,利用企业实训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达到培养适合需求人才的目标。
实现校企合作,实现各自战略目标,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不能走形式,更不能利用学生实训实习顶岗机会,出现剥削工资或收取其它费用等与师德相违背,与企业 史化精神相违背的事件。企业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积极与高校合作。为企业日后招收优秀员工,为企业目标服务。不能短视。高校应积极踏实地落到实处,在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上与企业共同合作,将企业和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共同研讨,共同进步。把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视为己任。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逐步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相关问题,引导企业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教育不能依靠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责任,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投入了资金和政策支撑。德国双元制大学采取“双元制”教学模式,通过两个学习地点:学校和企业。每学期3个月学校理论学习,3个月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
(二)创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把人才留在需要的岗位
“四化两型”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将为湖南省工业、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发展靠创新。创新靠科技,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关键还在于人才,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农村农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现代农民,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业应该逐步向广大的乡镇发展。现阶段,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农村发展,成就自己的事业。这些人将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为广大在农村的创业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服务,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才能留得住、有发展,有效地保证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
创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着力点和主要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给刚走出校門的大学生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二是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实行普惠制的积极就业环境:三是努力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良好的创业平台,给就业者和创业者一个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政府在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方面,可以紧紧围绕创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来展开。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不断强化服务民众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体现“为人民服务”理念。二是全社会推进社会保障,让更多的人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权益,优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环境。三是不断扩大内需,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和社会投入,向就业岗位多的民生项目倾斜。
说到底,就是把人才留在需要的岗位,让人尽其才,发挥其创造力,为自身成功和社会认可以及对社会的服务来回报,不断为湖南地方经济服务。
(三)推进教育、技能考核,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与市场紧密结合,对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与企业合作实训实习顶岗。同时高校及高校主管部門要推进教育、技能考核,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了。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校狠抓教风、学风、考风息息相关,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考试考核不走过场,学生学习自然就能紧锣密鼓。因此,狠抓教风、学风、考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务处一方面为各教学学院做好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检查是其主要职责:要克服重形式、走过场、预设定等不良习惯。比如说,组织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组织开展考风、考纪检查;组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毕业环节检查:抽出相同专业一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织统一考试等等措施。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主管部門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检查。不定期组织人员抽查教学情况,考核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投入挂勾,把教学水平与教师晋级挂勾,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检查的同时,以发现优秀,表彰先进,发现问题,寻求整改为主。高等学校在高校管理中,要突出重视教学一线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切实保证一线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严要求、高标准的同时,应该提供高地位、高待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得以保证。
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检查的同时,开展相同专业的技能考核。技能竞赛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学、钻、研能力。在工科类学生当中,开展毕业技能考核;在医技类专业中,开展毕业技能考核;组织技能鉴定部門开始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毕业时,能做事,做成事!充分提高学生走人社会的自信心。
三、典型案例
湖南高等学校在“十五”期间,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每个地市一所本科学院目标。“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科教兴湘和教育强省战略,全面实施“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高等学校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计划”等举措,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十一五”期间,整合教育资源,专注自身特色,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推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学院地处湘中腹地,由原娄底师专和娄底师范合并,于2004年经过不断努力,整合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升本成功。成为湖南省最后一个地州市升本的学院。升本以后,学校领导在娄底市政府的支持下,将原娄底市农科所合并,成立新的农业科学研究所,由学校党委书记、国家农业科学家兼农业科学所所长,组建生命科学系,着力农业农村发展,前后共取得了12项专利。申报成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0余项省部级研究、应用推广课题。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加大了学科建设力度,注重全校学科总体布局和整合,鼓励各系部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和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拓宽办学领域和服务范围,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特色学科。于2011年10月成功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为学院升层次、提升知名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小结
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湖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保证。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育、重视高等学校与企业结合、重视专业发展方向、重视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是湖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