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集成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过程的集成管理理论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理论,作为一个具有高度集成化特征的复杂系统的IC,从规划、实施到运行服务,在功能与服务的设置、信息资源的配备、技术的运用和系统的设计、人才智力资源的配置等多个方面,均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集成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集成管理的思想是其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IC构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集成管理理论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 集成管理理论 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4-0027-04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LuBaoyi (Library of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yi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modern management, in which integrated idea and method are creatively applied to management practice process. As a complex system with highly integrated characteristics, from planning, implementing to oper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Commons uses integrated idea, method and technique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 the setting of function and service, the equipp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using of technique, the designing of system, and the deploying of human intelligence resources and so on. Integrated idea is the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is included in every seg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to different ext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mmons;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digital library
CLC number: G258.2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4-0026-05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其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思想和理念。Information Commons(下文简称IC)作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式和一站式服务方式,其产生和发展同样受到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在IC构建中或明或暗地蕴含着相关的科学理论与思想。有学者曾指出,IC“以战略联盟、功能集成、协同论和知识管理等理论为基础” [1 ],其产生的学科理念环境包括系统的协同与功能集成理论、信息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理论、图书馆学的相关理论等,而且其中“系统的协同与功能集成理论”“是一种使系统的组成要素有机融合、最佳组合, 并使之整体功能最大化的理论”。[2 ]可见,集成管理理论在IC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际上,IC本身就是一个把各种类型资源集合起来的“聚合体”/“集成体”[3 ],其实质就是一个和谐的物理空间、功能强大的虚拟空间和有着丰富人力资源的有机集成系统。集成管理理论对IC的意义非同一般。
1 集成管理理论的主要内涵
所谓“集成”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要素、系统)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过程。所集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集成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进行的构造和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以更加有效地实现集成体(系统)的目标”。[4 ]它是“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5 ]集成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行为,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在科学研究领域和一些社会重大工程项目中,综合化、集成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人类面临的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都越来越借助于集成的方法,将各方面力量和优势集成起来,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集成的本质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即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不断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集成是含有人的创造性思维内在的动态过程,它能够成倍地提升整体的效果、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助于实现动态平衡,[6 ]具有整体功能倍增性、非线性动态性、全方位开放性、主体行为创造性、优胜劣汰竞争性等特点。[7 ] [8 ]而所谓“集成管理”,就是将集成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的过程,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思想及其基本原理为指导,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的行为机制(方式)为核心,在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将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各种资源要素纳入到管理的范围,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不同的手段、方法和工具,使各种资源要素高度融合,在功能与优势互补、匹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效用而达到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体优势放大的效果。它是在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精华,以集成作为管理行为运作理念的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管理新模式,既“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方法”,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9 ],其本质是要素的创造性融合,具有管理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边界不确定的模糊性、非线性相干性、动态开放性、和谐有序性、柔性化[10 ]以及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管理内容的知识性、管理方式的人本性、管理过程灵活性等特点。[11 ]
2 集成管理理论在IC构建中的实用分析
集成管理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使图书情报界也逐渐认识到“集成是信息管理中的普遍现象,……应用集成的理论与方法也许是解决现代信息环境下信息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集成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深化和发展信息管理理论体系,解决现代信息管理中出现的大量复杂性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 ]有学者曾指出,随着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集成管理作为现代图书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一个高效能、多元化的平台,无疑应成为现代图书馆适应信息环境、追求卓越管理的新方法”[13 ],这种“能对发展变化作出快速响应的新型管理方式,它的管理目标与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十分吻合,很值得图书馆引进”。[14 ]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型存在形态和服务模式的IC,其规划和建设者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IC建设过程中,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行服务,在多方面均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集成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集成管理的思想是IC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应用主要体现在功能与服务、信息资源、技术系统、人才智力等几个方面。
2.1 集成管理理论在IC功能与服务设置中的应用
在国外,大部分IC 采用Donald Beagle 提出的“功能集成”与“战略联盟”理论架构,“实践证明该架构是有效的”。[15 ]可见,功能集成是实现IC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集成管理理论在IC建设中可以显著地作用于其功能的配置与发挥过程中。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反映和体现”。[16 ]IC功能的集成,首先体现在空间结构的集成方面,在IC中集中了多种具有不同服务功能的空间或区域,虽然从整体来讲,IC可能是图书馆一个楼层中的某一片区域或是图书馆的一、二个楼层,也可能是独立的IC大楼,但是内部构成均包含有开放获取区、交流区、灵活可变的电子教室、促进小组研究的讨论室、指导用户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指导室、帮助用户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体验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实验室、网络咖啡吧和休闲区等。[17 ]在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中,这些空间区域往往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是互不相连、互不干扰的。而在IC中,这些类型的空间区域被有机地集聚在一起,共同为读者营造着一个“一站式”、全方位、无缝的集成化服务环境。
IC功能的集成,更大程度上也体现在IC服务的集成与整合上。服务整合与功能整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服务整合是面向用户、让用户直接感受到的;功能整合则是面向图书馆管理的,需要在组织层面进行调整。[18 ]“在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环境中,信息服务必然由集中服务或分散服务转向集成服务”[19 ],“集成服务是当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前沿阵地的‘制高点’”[20 ],这正是IC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追求的目标。IC不同于图书馆传统的一个空间区域基本上只提供一种主要服务项目的模式,而是同时提供多种服务内容。理论上来说,IC的服务功能一般包括为用户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和相关的软硬件上的技术支持、为其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提供适当的物理空间、配备充足而适当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以保证IC功能和服务项目的实现、提供一个鼓励、指导及支持不断改进的文化环境和机制[21 ] [22 ] 等几个方面。在实践中,每一个IC提供的服务都是丰富多样的,如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IC的主要服务内容就有小组学习预约服务、参考咨询服务、ResNet服务、技术顾问服务、写作中心服务、PEGASUS在线目录服务、电子资源利用服务、特藏文献利用服务、Teamspot合作软件提供服务、数字地图服务等;其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就包括赞助研究和发展奖学金、主办专业展览会、讨论会、系列演讲和工作会、出版时事通讯和定期刊物、主办公民教育和公众谈论话题方面的公众节目、帮助毕业生参与实习和制订职业生涯计划等。[23 ]有的还提供心理咨询、助残服务等特种服务[24 ],体现了服务的高度整合与集成。
2.2 集成管理理论在IC文献信息资源配备中的应用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对一个国家、企业的核心竞争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战略性重要资源。因此,对信息资源进行集成管理与利用成为企业和组织提高决策水平与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优势和效益倍增作用,包括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聚集经济性、网络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知识经济性[25 ] 等方面。IC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成为其最愿意去的场所,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因为其集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得读者能够简便快捷地一站式地获得几乎所有的所需信息。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是IC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实现了信息资源集成环境,其所集成的资源既包括传统载体类型的文献资源,也包括现代电子虚拟型的信息资源。此外,它还把传统上图书馆基本不收藏和不提供借阅的信息资料纳入其中,如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SMILE”共享空间把包括英文能力课程、信息素养课程、图书资源利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与教材制作课程等四大领域的支持与辅助性数字学习课程及语言学习类、计算机暨信息能力学习类、教学资源利用暨教材制作类、电子化图书信息资源类、古籍数字典藏类等五大类型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进来。[26 ]一些社区图书馆IC也把生活信息、知识信息、公共信息等纳入为市民提供的信息服务的范围。特别是IC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不仅是简单地把大众化的信息资源集聚到一起,而是进一步根据读者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进行学科化的整合。如东南大学图书馆结合本校工科较强的专业特色与学科建设特点构建学科IC,集成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搜集到的校内外工学专业数据库资源、工学学科资源导航、教学与学习帮助参考资源等。[27 ]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成功开展IC的基础,而信息资源的有机集成与整合则是IC成功的关键。实践表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整合不充分”将导致“信息共享空间功能与服务的割裂和不完整”[28 ],IC的各项服务及功能的实现,均是建立在对各种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充分而有效的集成基础之上的。
2.3 集成管理理论在IC技术设备配置上的应用
根据集成管理理论,“集成体现了系统思想指导,但集成管理又不仅仅是系统思想的简单运用,它和技术发展的背景紧密相关”。[29 ]也就是说,集成管理理论的应用始终是和技术分不开的。在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阶段,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已经拥有了集成化的特征。发展到IC阶段,技术系统的集成则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从软件到硬件均走向高度的集成化。无论哪种类型的IC,其建成运行都综合应用了多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设备设施,如大学IC不仅运用了传统图书馆及其电子阅览室建设中使用的局域网技术及计算机各种办公软件技术,为了支持对多来源、多类型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要与服务需求,还大量采用了信息自动搜索、处理、存储检索与远程信息交流、传递技术,以及多种学习、研讨与用户培训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比如美国南加州大学Leavey图书馆IC的电脑上安装的软件有上百种,除操作系统外还包括教学用软件、生产性软件、网络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等[30 ];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IC还在专门为残障人士配备的电脑上安装了Zoomtext、Kurzweil 1000等屏幕阅读软件。[31 ]在硬件方面,除了互联网络设施和各种用途的计算机外,IC一般还配备有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刻录机、照相机、录像机以及音响、麦克风等一些消遣娱乐性的仪器设备等,能够一站式满足读者学习、研究、交流、讨论、休闲等各种需要。
IC正是因为有了集成化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各种专业、专门性软件的应用以及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设施的配置,才具有了超越图书馆历史传统的强大功能和对读者/用户的强大吸引力。
2.4 集成管理理论在IC的智力支持方面的应用
智力集成也是集成管理理论在IC建设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智力集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集成和由人所组成的组织机构的集成两个方面。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人”的集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众多高新技术的出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影响技术系统发挥效益的因素绝大部分还是与“人”有关,“人的集成是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问题”。[32 ]“人”的集成,不仅表现在外在的个体单元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人的内在素质的集成。高层次集成管理人才需具有驾御集成服务体系暨服务系统的能力、协同组织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能力、实施人脑与电脑的综合运作能力、把握科学与艺术关联度的能力、行为柔性化能力等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自觉提高的竞争意识和整体优化的惯性理念等素质。而组织集成则是提高组织决策水平、运行效率和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组织的集成不仅是构筑组织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促进组织的分工与协调、实现组织高效运作的基础,更是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增强组织柔性的最佳途径。对组织实行集成,能够将不同组织的相关人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利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互补、竞争、和谐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实现能力的整合,构建相应的能力系统,从而促进组织核心能力的形成,同时,通过组员之间能力的共享与交流,促进能力的学习与创新,利用集成的整体效能倍增作用,从而实现组织能力水平的整体突破和提升,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33 ]因此,IC建设中表现出比图书馆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对“人”与“组织”等智力因素的集成与整合。
国外的IC建设经验表明,IC人力资源一般由三大类人员构成:负责宏观规划与设计、评估与监督的规划委员会;具体负责筹建、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制定、筹集资金、制定相关制度政策的管理者;面对用户的各种服务人员等。按照IC三层结构来说,IC实体层主要包括图书管理员、建筑师、设施设计与建筑顾问、内部装潢设计者、设备挑选员、系统设计师、网络专家、IT支持助手等;虚拟层主要有参考咨询馆员、软件供应者、学院教师、同辈导师和教练、数字化处理与操作专家、多媒体专家等;支持层则由参考咨询馆员、学院教师、导师、知识产权专家、使用和授权组、访问学者、研究员等组成。[34 ]从来源来说,IC涉及的人员既有图书馆内部的,也有图书馆外部学校内部的院系、科研中心、IT中心、教学与设备管理等部门,还有学校外部、乃至网上专家等。可见,IC的人力/智力资源的配备,完全打破了图书馆传统上部门限界分明的用人原则,而跨部门灵活地组织和调集人才,集中了来自多个不同部门的各种类型和学科专业背景人才的聪明才智,从而形成了超强的智力优势。可以说,IC就是一个高效率的、人性化的人力资源集成环境。
在组织集成方面,对于高校IC来说,它存在着建在图书馆属图书馆管理、建在图书馆不属图书馆管理、建在图书馆由图书馆与别的部门共同管理、不建在图书馆也不属图书馆管理等四种管理模式[35 ] 及计算机室型、图书馆整合型和IC大楼型等三种建设类型。[36 ]无论是哪一种建设模式类型或哪一种管理机制,IC建设都不再只是图书馆或其内部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涉及图书馆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和图书馆外许多机构、组织。这意味着IC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更是众多机构、单位与部门之间人才智力资源的整合与集成。
3 结语
“综合集成既是一门工程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我们面临复杂工程系统挑战的工具,是方法论,也是实现工程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37 ]对于图书馆和IC来说,“集成意味着集成后的服务总效益大于集成前的服务分效益之算术和”。[38 ]在IC的未来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集成管理理论的价值研究和运用,对照“集成单元、集成模式、集成界面、集成条件、集成环境”等集成管理理论五要素,深入分析IC的要素构成及其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努力追求和实现资源优势的综合集成,突出组合效应,不仅要把IC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分离部分物理地集合在一起,更要将这些分离部分在本质上、逻辑上融合到一起,使之彼此协调、互为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唯此,才能保证IC建设达到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15]任树怀,盛兴军.论信息共享空间体系结构与实施策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9-160.
[2]焦运立等.基于哲学分析的信息共享空间理念体系的建构[J].图书馆学研究,2010,(6):6-9,13.
[3][17][34]盛兴军,任树怀.论信息共享空间人力资源的组织与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90-95.
[4]海峰等.集成论的基本范畴[J].中国软科学,2001,(1):114-117.
[5][7][9][10][29]李宝山,刘志伟.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4,34-38,10,76-79,13.
[6]霍国庆,杨英.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J].情报学报,2001,(2):2-9.
[8][15][33]黄杰.信息管理集成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5-26,57-66,129.
[11]王伟军,黄杰.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38.
[12]王伟军等.信息管理集成的研究与应用探讨[J].情报学报,2003,(5):526-531.
[13]钱刚,毕强.集成管理: 21世纪图书馆追求卓越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1):33-37.
[14]吴怡青.试论现代图书馆的集成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2000,(5):30-33.
[16]胡玉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及其应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8.
[18]邹婉芬.北卡罗莱纳大学Charlotte分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解读[J].图书馆论坛,2009,(2):92-94.
[19]邓胜利.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集成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1,(6):109-111,143.
[20]史振立.基于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集成体系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07,(2):90-93.
[21]Martin Halbert.Lessons from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Frontier[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9,(25):90-91.
[22]Philip J.Tramdack.Reaction to Beagle[J].Journal of Academic Libmfianship,1999,(25):92-93.
[23]Richard J. Klarchek Information Commons,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6501 N.Kenmore Ave, Chicago,IL 60626[EB/OL].[2008-03-04].http://www.luc.edu/ic/index.shtml.
[24]Indiana University.The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Information Commons[EB/OL].[2008-06-29].http://ic. indiana.edu.
[26]尚建翠等.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SMILE”共享空间解读[J].图书与情报,2008,(1):43-46,62.
[27]冯慧瑛,袁曦临.构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09,(7):57-60.
[28][30]邹婉芬.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7-11,35.
[31]郝群.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7,(5):81-84,65.
[32][37]刘晓强.集成论初探[J].中国软科学,1997,(10):103-106.
[35]章云兰.北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区的调研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78-81.
[36]Susan Beatty,Peggy White.Information Commons:Models for eLiterac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White[J].Journal of Eliteracy,2005,(2):4-14.
[38]霍忠文.信息集成服务管理论要[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1):1-4.
作者简介:陆宝益(1966-),男,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 集成管理理论 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4-0027-04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LuBaoyi (Library of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yi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modern management, in which integrated idea and method are creatively applied to management practice process. As a complex system with highly integrated characteristics, from planning, implementing to oper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Commons uses integrated idea, method and technique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 the setting of function and service, the equipp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using of technique, the designing of system, and the deploying of human intelligence resources and so on. Integrated idea is the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is included in every seg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ons to different ext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mmons;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digital library
CLC number: G258.2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4-0026-05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其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思想和理念。Information Commons(下文简称IC)作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资源组织模式和一站式服务方式,其产生和发展同样受到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在IC构建中或明或暗地蕴含着相关的科学理论与思想。有学者曾指出,IC“以战略联盟、功能集成、协同论和知识管理等理论为基础” [1 ],其产生的学科理念环境包括系统的协同与功能集成理论、信息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理论、图书馆学的相关理论等,而且其中“系统的协同与功能集成理论”“是一种使系统的组成要素有机融合、最佳组合, 并使之整体功能最大化的理论”。[2 ]可见,集成管理理论在IC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际上,IC本身就是一个把各种类型资源集合起来的“聚合体”/“集成体”[3 ],其实质就是一个和谐的物理空间、功能强大的虚拟空间和有着丰富人力资源的有机集成系统。集成管理理论对IC的意义非同一般。
1 集成管理理论的主要内涵
所谓“集成”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要素、系统)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过程。所集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集成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进行的构造和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以更加有效地实现集成体(系统)的目标”。[4 ]它是“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5 ]集成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行为,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在科学研究领域和一些社会重大工程项目中,综合化、集成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人类面临的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都越来越借助于集成的方法,将各方面力量和优势集成起来,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集成的本质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即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不断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集成是含有人的创造性思维内在的动态过程,它能够成倍地提升整体的效果、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助于实现动态平衡,[6 ]具有整体功能倍增性、非线性动态性、全方位开放性、主体行为创造性、优胜劣汰竞争性等特点。[7 ] [8 ]而所谓“集成管理”,就是将集成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的过程,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思想及其基本原理为指导,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的行为机制(方式)为核心,在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将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各种资源要素纳入到管理的范围,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不同的手段、方法和工具,使各种资源要素高度融合,在功能与优势互补、匹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效用而达到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体优势放大的效果。它是在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精华,以集成作为管理行为运作理念的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管理新模式,既“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方法”,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9 ],其本质是要素的创造性融合,具有管理系统内部要素和外部边界不确定的模糊性、非线性相干性、动态开放性、和谐有序性、柔性化[10 ]以及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管理内容的知识性、管理方式的人本性、管理过程灵活性等特点。[11 ]
2 集成管理理论在IC构建中的实用分析
集成管理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使图书情报界也逐渐认识到“集成是信息管理中的普遍现象,……应用集成的理论与方法也许是解决现代信息环境下信息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集成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深化和发展信息管理理论体系,解决现代信息管理中出现的大量复杂性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 ]有学者曾指出,随着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集成管理作为现代图书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一个高效能、多元化的平台,无疑应成为现代图书馆适应信息环境、追求卓越管理的新方法”[13 ],这种“能对发展变化作出快速响应的新型管理方式,它的管理目标与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十分吻合,很值得图书馆引进”。[14 ]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型存在形态和服务模式的IC,其规划和建设者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IC建设过程中,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行服务,在多方面均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集成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集成管理的思想是IC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应用主要体现在功能与服务、信息资源、技术系统、人才智力等几个方面。
2.1 集成管理理论在IC功能与服务设置中的应用
在国外,大部分IC 采用Donald Beagle 提出的“功能集成”与“战略联盟”理论架构,“实践证明该架构是有效的”。[15 ]可见,功能集成是实现IC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集成管理理论在IC建设中可以显著地作用于其功能的配置与发挥过程中。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反映和体现”。[16 ]IC功能的集成,首先体现在空间结构的集成方面,在IC中集中了多种具有不同服务功能的空间或区域,虽然从整体来讲,IC可能是图书馆一个楼层中的某一片区域或是图书馆的一、二个楼层,也可能是独立的IC大楼,但是内部构成均包含有开放获取区、交流区、灵活可变的电子教室、促进小组研究的讨论室、指导用户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指导室、帮助用户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体验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实验室、网络咖啡吧和休闲区等。[17 ]在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中,这些空间区域往往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是互不相连、互不干扰的。而在IC中,这些类型的空间区域被有机地集聚在一起,共同为读者营造着一个“一站式”、全方位、无缝的集成化服务环境。
IC功能的集成,更大程度上也体现在IC服务的集成与整合上。服务整合与功能整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服务整合是面向用户、让用户直接感受到的;功能整合则是面向图书馆管理的,需要在组织层面进行调整。[18 ]“在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环境中,信息服务必然由集中服务或分散服务转向集成服务”[19 ],“集成服务是当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前沿阵地的‘制高点’”[20 ],这正是IC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追求的目标。IC不同于图书馆传统的一个空间区域基本上只提供一种主要服务项目的模式,而是同时提供多种服务内容。理论上来说,IC的服务功能一般包括为用户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和相关的软硬件上的技术支持、为其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提供适当的物理空间、配备充足而适当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以保证IC功能和服务项目的实现、提供一个鼓励、指导及支持不断改进的文化环境和机制[21 ] [22 ] 等几个方面。在实践中,每一个IC提供的服务都是丰富多样的,如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IC的主要服务内容就有小组学习预约服务、参考咨询服务、ResNet服务、技术顾问服务、写作中心服务、PEGASUS在线目录服务、电子资源利用服务、特藏文献利用服务、Teamspot合作软件提供服务、数字地图服务等;其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就包括赞助研究和发展奖学金、主办专业展览会、讨论会、系列演讲和工作会、出版时事通讯和定期刊物、主办公民教育和公众谈论话题方面的公众节目、帮助毕业生参与实习和制订职业生涯计划等。[23 ]有的还提供心理咨询、助残服务等特种服务[24 ],体现了服务的高度整合与集成。
2.2 集成管理理论在IC文献信息资源配备中的应用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对一个国家、企业的核心竞争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战略性重要资源。因此,对信息资源进行集成管理与利用成为企业和组织提高决策水平与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优势和效益倍增作用,包括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聚集经济性、网络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知识经济性[25 ] 等方面。IC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成为其最愿意去的场所,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因为其集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得读者能够简便快捷地一站式地获得几乎所有的所需信息。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是IC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实现了信息资源集成环境,其所集成的资源既包括传统载体类型的文献资源,也包括现代电子虚拟型的信息资源。此外,它还把传统上图书馆基本不收藏和不提供借阅的信息资料纳入其中,如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SMILE”共享空间把包括英文能力课程、信息素养课程、图书资源利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与教材制作课程等四大领域的支持与辅助性数字学习课程及语言学习类、计算机暨信息能力学习类、教学资源利用暨教材制作类、电子化图书信息资源类、古籍数字典藏类等五大类型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进来。[26 ]一些社区图书馆IC也把生活信息、知识信息、公共信息等纳入为市民提供的信息服务的范围。特别是IC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不仅是简单地把大众化的信息资源集聚到一起,而是进一步根据读者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进行学科化的整合。如东南大学图书馆结合本校工科较强的专业特色与学科建设特点构建学科IC,集成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搜集到的校内外工学专业数据库资源、工学学科资源导航、教学与学习帮助参考资源等。[27 ]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成功开展IC的基础,而信息资源的有机集成与整合则是IC成功的关键。实践表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整合不充分”将导致“信息共享空间功能与服务的割裂和不完整”[28 ],IC的各项服务及功能的实现,均是建立在对各种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充分而有效的集成基础之上的。
2.3 集成管理理论在IC技术设备配置上的应用
根据集成管理理论,“集成体现了系统思想指导,但集成管理又不仅仅是系统思想的简单运用,它和技术发展的背景紧密相关”。[29 ]也就是说,集成管理理论的应用始终是和技术分不开的。在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阶段,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已经拥有了集成化的特征。发展到IC阶段,技术系统的集成则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从软件到硬件均走向高度的集成化。无论哪种类型的IC,其建成运行都综合应用了多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设备设施,如大学IC不仅运用了传统图书馆及其电子阅览室建设中使用的局域网技术及计算机各种办公软件技术,为了支持对多来源、多类型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要与服务需求,还大量采用了信息自动搜索、处理、存储检索与远程信息交流、传递技术,以及多种学习、研讨与用户培训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比如美国南加州大学Leavey图书馆IC的电脑上安装的软件有上百种,除操作系统外还包括教学用软件、生产性软件、网络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等[30 ];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IC还在专门为残障人士配备的电脑上安装了Zoomtext、Kurzweil 1000等屏幕阅读软件。[31 ]在硬件方面,除了互联网络设施和各种用途的计算机外,IC一般还配备有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刻录机、照相机、录像机以及音响、麦克风等一些消遣娱乐性的仪器设备等,能够一站式满足读者学习、研究、交流、讨论、休闲等各种需要。
IC正是因为有了集成化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各种专业、专门性软件的应用以及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设施的配置,才具有了超越图书馆历史传统的强大功能和对读者/用户的强大吸引力。
2.4 集成管理理论在IC的智力支持方面的应用
智力集成也是集成管理理论在IC建设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智力集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集成和由人所组成的组织机构的集成两个方面。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人”的集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众多高新技术的出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影响技术系统发挥效益的因素绝大部分还是与“人”有关,“人的集成是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问题”。[32 ]“人”的集成,不仅表现在外在的个体单元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人的内在素质的集成。高层次集成管理人才需具有驾御集成服务体系暨服务系统的能力、协同组织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能力、实施人脑与电脑的综合运作能力、把握科学与艺术关联度的能力、行为柔性化能力等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自觉提高的竞争意识和整体优化的惯性理念等素质。而组织集成则是提高组织决策水平、运行效率和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组织的集成不仅是构筑组织核心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促进组织的分工与协调、实现组织高效运作的基础,更是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增强组织柔性的最佳途径。对组织实行集成,能够将不同组织的相关人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利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互补、竞争、和谐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实现能力的整合,构建相应的能力系统,从而促进组织核心能力的形成,同时,通过组员之间能力的共享与交流,促进能力的学习与创新,利用集成的整体效能倍增作用,从而实现组织能力水平的整体突破和提升,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33 ]因此,IC建设中表现出比图书馆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对“人”与“组织”等智力因素的集成与整合。
国外的IC建设经验表明,IC人力资源一般由三大类人员构成:负责宏观规划与设计、评估与监督的规划委员会;具体负责筹建、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制定、筹集资金、制定相关制度政策的管理者;面对用户的各种服务人员等。按照IC三层结构来说,IC实体层主要包括图书管理员、建筑师、设施设计与建筑顾问、内部装潢设计者、设备挑选员、系统设计师、网络专家、IT支持助手等;虚拟层主要有参考咨询馆员、软件供应者、学院教师、同辈导师和教练、数字化处理与操作专家、多媒体专家等;支持层则由参考咨询馆员、学院教师、导师、知识产权专家、使用和授权组、访问学者、研究员等组成。[34 ]从来源来说,IC涉及的人员既有图书馆内部的,也有图书馆外部学校内部的院系、科研中心、IT中心、教学与设备管理等部门,还有学校外部、乃至网上专家等。可见,IC的人力/智力资源的配备,完全打破了图书馆传统上部门限界分明的用人原则,而跨部门灵活地组织和调集人才,集中了来自多个不同部门的各种类型和学科专业背景人才的聪明才智,从而形成了超强的智力优势。可以说,IC就是一个高效率的、人性化的人力资源集成环境。
在组织集成方面,对于高校IC来说,它存在着建在图书馆属图书馆管理、建在图书馆不属图书馆管理、建在图书馆由图书馆与别的部门共同管理、不建在图书馆也不属图书馆管理等四种管理模式[35 ] 及计算机室型、图书馆整合型和IC大楼型等三种建设类型。[36 ]无论是哪一种建设模式类型或哪一种管理机制,IC建设都不再只是图书馆或其内部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涉及图书馆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和图书馆外许多机构、组织。这意味着IC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更是众多机构、单位与部门之间人才智力资源的整合与集成。
3 结语
“综合集成既是一门工程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我们面临复杂工程系统挑战的工具,是方法论,也是实现工程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37 ]对于图书馆和IC来说,“集成意味着集成后的服务总效益大于集成前的服务分效益之算术和”。[38 ]在IC的未来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集成管理理论的价值研究和运用,对照“集成单元、集成模式、集成界面、集成条件、集成环境”等集成管理理论五要素,深入分析IC的要素构成及其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努力追求和实现资源优势的综合集成,突出组合效应,不仅要把IC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分离部分物理地集合在一起,更要将这些分离部分在本质上、逻辑上融合到一起,使之彼此协调、互为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唯此,才能保证IC建设达到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15]任树怀,盛兴军.论信息共享空间体系结构与实施策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9-160.
[2]焦运立等.基于哲学分析的信息共享空间理念体系的建构[J].图书馆学研究,2010,(6):6-9,13.
[3][17][34]盛兴军,任树怀.论信息共享空间人力资源的组织与管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90-95.
[4]海峰等.集成论的基本范畴[J].中国软科学,2001,(1):114-117.
[5][7][9][10][29]李宝山,刘志伟.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4,34-38,10,76-79,13.
[6]霍国庆,杨英.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J].情报学报,2001,(2):2-9.
[8][15][33]黄杰.信息管理集成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5-26,57-66,129.
[11]王伟军,黄杰.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38.
[12]王伟军等.信息管理集成的研究与应用探讨[J].情报学报,2003,(5):526-531.
[13]钱刚,毕强.集成管理: 21世纪图书馆追求卓越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1):33-37.
[14]吴怡青.试论现代图书馆的集成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2000,(5):30-33.
[16]胡玉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及其应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8.
[18]邹婉芬.北卡罗莱纳大学Charlotte分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解读[J].图书馆论坛,2009,(2):92-94.
[19]邓胜利.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集成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1,(6):109-111,143.
[20]史振立.基于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集成体系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07,(2):90-93.
[21]Martin Halbert.Lessons from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Frontier[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9,(25):90-91.
[22]Philip J.Tramdack.Reaction to Beagle[J].Journal of Academic Libmfianship,1999,(25):92-93.
[23]Richard J. Klarchek Information Commons,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6501 N.Kenmore Ave, Chicago,IL 60626[EB/OL].[2008-03-04].http://www.luc.edu/ic/index.shtml.
[24]Indiana University.The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Information Commons[EB/OL].[2008-06-29].http://ic. indiana.edu.
[26]尚建翠等.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SMILE”共享空间解读[J].图书与情报,2008,(1):43-46,62.
[27]冯慧瑛,袁曦临.构建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以东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09,(7):57-60.
[28][30]邹婉芬.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7-11,35.
[31]郝群.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7,(5):81-84,65.
[32][37]刘晓强.集成论初探[J].中国软科学,1997,(10):103-106.
[35]章云兰.北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区的调研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78-81.
[36]Susan Beatty,Peggy White.Information Commons:Models for eLiterac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White[J].Journal of Eliteracy,2005,(2):4-14.
[38]霍忠文.信息集成服务管理论要[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1):1-4.
作者简介:陆宝益(1966-),男,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