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成了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成了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实际问题。
人类获取信息80%依靠阅读,信息的激增便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阅读量的大幅度增加、阅读目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在这信息激增的时代,我们传统的效率低下的阅读法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它成了制约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大障碍。
放眼国际,中国学生在阅读能力评估中榜上无名。据2000年公布的国际中学生评量计划(PISA)研究报告: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排第一,依次是加拿大、新西兰、韩国、英国、日本等。2003年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比较组织实施的一项对34个国家的4年级学生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4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比许多外国的同龄孩子要强得多。两次评估中,我国均为落后者。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整体感知而一味追求细枝末节,以老师的“讲”替代学生的“读”,把阅读课上成以解词、分段、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为模式的纯技术训练课之类的不良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结果是学生望阅读而生畏,身心发展也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即使是新教材推广使用的第二年,语文学科的“重技能训练,轻个性体验”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第一线上依然没有重大的转变。尤其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停留在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上,停留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序列训练”上,而没有认识到“个性体验”在语文学习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将它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
此外,学生处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每天上课、做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即使有时间,因为偏低的阅读速度,也使他们能看的东西相当有限,知识面非常狭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不良,也是由于其阅读速度较慢的缘故。考试时,如果理解力差,加上读题目的速度慢,答题速度就会受影响。
于是,新课标蹒跚而坚定地来了。它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第一次把“速读”和“精读”、“略读”相提并论,摆到了和它们同等的位置。
新课标特别强调高中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既能“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阅读效率”;并且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指初中生,高中生要求更高)”,“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五部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如何消除阅读教学的弊端,改变阅读教学落后的局面,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这些问题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
于是,高效速读法来了,它的还并不为许多人熟悉的身影会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清晰。
在借鉴国外快速阅读法并吸收我国传统的优秀的读书方法的基础上,我国速读的先行者之一程汉杰先生创建了我们自己的高效速读法。它不同于传统“阅读二分法”的精读和略读。传统的“阅读二分法”,强化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意识,却弱化了阅读的时间和效率观念,因而是有局限性的。
如果我们从阅读的时间和效率着眼,同时兼顾阅读的摄取详略和发音明暗度,即应坚持三个维度划分,那么阅读技法可简要地划分为精读、略读、速读三大类:
1. 精读法,即狭义上的传统阅读。采用发声的诵读方式,阅读速度每分钟在250字以下,理解记忆率在90%以上;
2. 略读法,属广义的传统阅读中的一种。采用内听的默读方式,阅读速度每分钟在250—500字之间,理解记忆率在80%左右;
3.速读法。采用无声的视读方式,阅读速度每分钟在500字以上,理解记忆率在70%左右。
精读、略读、速读三大技法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一位阅读能手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这“三度”从不同侧面表现出阅读的三种“效度”。从阅读深度看,精读是最高效度;从阅读广度和速度看,速读是最高效度;略读介乎精读、速读之间,属于读法变迁的过渡桥梁。
正因为如此,高效速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加速器。把高效速读论引进中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高效速读法的指导,给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加大课堂阅读教学的容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迅速提高。它可以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成为时代的姣姣者。而这,正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
首先,高效速读法本身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据有关方面研究:从人的视觉感受器官来看,一个正常视力的人不需经任何训练就本能地具有一眼至少分辨7—13行、每行12—13个文字和符号的功能,只是由于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障碍,这种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阅读和思维的关系来看,阅读和思维完全可能同步,但是,如果不懂得阅读技巧,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其视觉器官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就远远低于其自身的思维速度;从心理因素来看,青少年上进心强,求知欲旺盛,竞争意识较强,快速阅读的潜力很大。因此,只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技法,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挖掘视觉感受器官的潜力,实现快速高效阅读并非难事。
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广运用高效速读法,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高效速读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外阅读总量,提前并超额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指标;同时,高效速读训练也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基本素质:
高效速读法的速读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意识的加强、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学习完全一致;
高效速读法的“变速阅读”中的“质疑问难”一项,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学习完全一致;
高效速读法的“变速阅读”中的“疑难讨论”一项,与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完全一致;
高效速读法中的“程序阅读”,与新课标中反复强调的“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的要求完全一致。
例如,南海一中余世宽老师在教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文时,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各自记下所用时间,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然后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10道疑解难题,各自算出自己的理解率和阅读效率,最后老师公布、分析、评价训练结果,表扬优秀,指明不足。为了强化训练结果,他又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质疑题,点名要求学生或老师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不少颇具水平的问题。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最后,高效速读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高效速读法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文章,然后完成相关的题目;老师只以仲裁者的姿态明确要求、公布时间、评价结果。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
高效速读法,根据阅读规律和学生的阅读实际,指导学生按照七个基本点进行固定程序阅读,经历“定向(七向)→阅读→思考→解难”四阶段,促使学生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能力快速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计时、限时等量化训练,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大大增强竞争意识,从而树立力争上游、锐意进取的精神,“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效速读法大胆质疑问难的要求,则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
物理学家居里曾说,当他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快读也就犹如快速旋转的“陀螺”,给大脑以快速的、多方面的刺激,使大脑中许多闲置细胞被激活,从而使大脑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慢读时,大脑传递的信息是慢镜头,阅读速度落后于大脑的思维速度;于是思维便“走神”、“开小差”,或受到干扰。这不仅使阅读效率降低,还会使脑功能闲置,使大脑变得懒散起来。从这个角度讲,快速阅读有利于学生活化大脑,激发大脑的潜能。
高效速读法的一整套训练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活动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训练时,学生犹如进入竞赛场地,全方位地被调动起来,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创设了一个热烈、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个体特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无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还是情感、意志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挖掘和拓展。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个性必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先进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在互动中关于生命的对话。将高效速读法引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节约学生的生命、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效率,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效速读法的开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申士昌)
《语文课程标准与快速高效阅读》?摇(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定远)
《高效速读锦囊》?摇(山东文艺出版社 程汉杰)
《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摇(教育科学出版社 沈德立)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观亟待改变》?摇(广西南海一中 余世宽)
《快速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摇(北京快学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摇(教育部编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达国家纷纷推广快速阅读,中国却是落后者》?摇(《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12日第5版)
人类获取信息80%依靠阅读,信息的激增便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阅读量的大幅度增加、阅读目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在这信息激增的时代,我们传统的效率低下的阅读法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它成了制约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大障碍。
放眼国际,中国学生在阅读能力评估中榜上无名。据2000年公布的国际中学生评量计划(PISA)研究报告: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排第一,依次是加拿大、新西兰、韩国、英国、日本等。2003年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比较组织实施的一项对34个国家的4年级学生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4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比许多外国的同龄孩子要强得多。两次评估中,我国均为落后者。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整体感知而一味追求细枝末节,以老师的“讲”替代学生的“读”,把阅读课上成以解词、分段、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为模式的纯技术训练课之类的不良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结果是学生望阅读而生畏,身心发展也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即使是新教材推广使用的第二年,语文学科的“重技能训练,轻个性体验”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第一线上依然没有重大的转变。尤其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停留在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上,停留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序列训练”上,而没有认识到“个性体验”在语文学习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将它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
此外,学生处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每天上课、做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即使有时间,因为偏低的阅读速度,也使他们能看的东西相当有限,知识面非常狭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不良,也是由于其阅读速度较慢的缘故。考试时,如果理解力差,加上读题目的速度慢,答题速度就会受影响。
于是,新课标蹒跚而坚定地来了。它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第一次把“速读”和“精读”、“略读”相提并论,摆到了和它们同等的位置。
新课标特别强调高中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既能“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阅读效率”;并且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指初中生,高中生要求更高)”,“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五部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如何消除阅读教学的弊端,改变阅读教学落后的局面,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这些问题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
于是,高效速读法来了,它的还并不为许多人熟悉的身影会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清晰。
在借鉴国外快速阅读法并吸收我国传统的优秀的读书方法的基础上,我国速读的先行者之一程汉杰先生创建了我们自己的高效速读法。它不同于传统“阅读二分法”的精读和略读。传统的“阅读二分法”,强化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意识,却弱化了阅读的时间和效率观念,因而是有局限性的。
如果我们从阅读的时间和效率着眼,同时兼顾阅读的摄取详略和发音明暗度,即应坚持三个维度划分,那么阅读技法可简要地划分为精读、略读、速读三大类:
1. 精读法,即狭义上的传统阅读。采用发声的诵读方式,阅读速度每分钟在250字以下,理解记忆率在90%以上;
2. 略读法,属广义的传统阅读中的一种。采用内听的默读方式,阅读速度每分钟在250—500字之间,理解记忆率在80%左右;
3.速读法。采用无声的视读方式,阅读速度每分钟在500字以上,理解记忆率在70%左右。
精读、略读、速读三大技法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一位阅读能手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这“三度”从不同侧面表现出阅读的三种“效度”。从阅读深度看,精读是最高效度;从阅读广度和速度看,速读是最高效度;略读介乎精读、速读之间,属于读法变迁的过渡桥梁。
正因为如此,高效速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加速器。把高效速读论引进中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高效速读法的指导,给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加大课堂阅读教学的容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迅速提高。它可以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成为时代的姣姣者。而这,正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
首先,高效速读法本身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据有关方面研究:从人的视觉感受器官来看,一个正常视力的人不需经任何训练就本能地具有一眼至少分辨7—13行、每行12—13个文字和符号的功能,只是由于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障碍,这种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阅读和思维的关系来看,阅读和思维完全可能同步,但是,如果不懂得阅读技巧,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其视觉器官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就远远低于其自身的思维速度;从心理因素来看,青少年上进心强,求知欲旺盛,竞争意识较强,快速阅读的潜力很大。因此,只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技法,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地挖掘视觉感受器官的潜力,实现快速高效阅读并非难事。
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广运用高效速读法,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高效速读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外阅读总量,提前并超额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指标;同时,高效速读训练也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基本素质:
高效速读法的速读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意识的加强、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学习完全一致;
高效速读法的“变速阅读”中的“质疑问难”一项,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学习完全一致;
高效速读法的“变速阅读”中的“疑难讨论”一项,与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完全一致;
高效速读法中的“程序阅读”,与新课标中反复强调的“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的要求完全一致。
例如,南海一中余世宽老师在教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文时,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各自记下所用时间,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然后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10道疑解难题,各自算出自己的理解率和阅读效率,最后老师公布、分析、评价训练结果,表扬优秀,指明不足。为了强化训练结果,他又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质疑题,点名要求学生或老师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不少颇具水平的问题。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最后,高效速读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高效速读法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文章,然后完成相关的题目;老师只以仲裁者的姿态明确要求、公布时间、评价结果。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
高效速读法,根据阅读规律和学生的阅读实际,指导学生按照七个基本点进行固定程序阅读,经历“定向(七向)→阅读→思考→解难”四阶段,促使学生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能力快速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计时、限时等量化训练,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大大增强竞争意识,从而树立力争上游、锐意进取的精神,“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效速读法大胆质疑问难的要求,则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
物理学家居里曾说,当他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快读也就犹如快速旋转的“陀螺”,给大脑以快速的、多方面的刺激,使大脑中许多闲置细胞被激活,从而使大脑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慢读时,大脑传递的信息是慢镜头,阅读速度落后于大脑的思维速度;于是思维便“走神”、“开小差”,或受到干扰。这不仅使阅读效率降低,还会使脑功能闲置,使大脑变得懒散起来。从这个角度讲,快速阅读有利于学生活化大脑,激发大脑的潜能。
高效速读法的一整套训练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活动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训练时,学生犹如进入竞赛场地,全方位地被调动起来,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创设了一个热烈、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个体特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无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还是情感、意志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挖掘和拓展。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个性必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先进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在互动中关于生命的对话。将高效速读法引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节约学生的生命、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效率,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效速读法的开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申士昌)
《语文课程标准与快速高效阅读》?摇(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定远)
《高效速读锦囊》?摇(山东文艺出版社 程汉杰)
《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摇(教育科学出版社 沈德立)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观亟待改变》?摇(广西南海一中 余世宽)
《快速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摇(北京快学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摇(教育部编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达国家纷纷推广快速阅读,中国却是落后者》?摇(《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1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