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慧的澄明,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具有前瞻性与基础性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经常阅读的习惯,对人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着重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他们参与更多的课内外阅读,增加阅读量,在阅读过程中善于质疑思考,勤于动笔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力求讲授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学作品能够形成初步理解和鉴赏,从而实现发展个性与丰富精神世界的目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至关重要,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唯有如此才能调动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启发小学生大脑,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纵观当今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发现他们不仅没有形成经常阅读的习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则是少之又少,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层次较浅。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得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简要阐述。
一、 激发阅读兴趣,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更多需要兴趣作为原动力,所以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爱上阅读,首先要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与欲望,唯有如此才会对阅读产生自觉行为。现在的小学生群体在阅读习惯方面表现并不好,甚至对读书有所抗拒,原因也大多是对阅读毫无兴趣。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兴趣培养着手去促进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讲,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教师可每星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故事大王”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分享,从而让爱阅读的学生带动不爱阅读的学生,实现整体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要提高孩子的读书成效,最明智的方法是找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突破口。比如,重视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校园宣传栏内张贴优秀文章刊物、在教室可设置“读书角”、在走廊张贴名人名言、在黑板报上留下“读书天地”……通过营造书香四溢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整天沉浸其中,自然而然阅读兴趣能够有所提升,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之后,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合理安排时间,加大学生阅读量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只有坚持长期且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水平才有可能逐步提高。从这点来讲,如何确保小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使之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无疑是一个重要基础与前提。然而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惜将学生的课外时间剥夺,导致就算有学生喜欢阅读,也没有了阅读时间,那么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自然沦为空谈。所以,身为教育工作者,要清醒认识这一点,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合理安排。比如,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初期阶段,教师需要每星期安排2~3节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而低年级的学生则推荐他们阅读带拼音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方面能够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巩固拼音知识,提高识字量。此外,教师也应告诉学生,时间需要一点一滴挤出来,不能够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留出的时间去阅读,还应把握住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去好好利用,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时间表,才能够在时间的沉淀之下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 做好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其一,将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相结合。从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文章由于篇幅所限,会节选出原作的其中一章,对其背景并未作详细介绍,而这种脱离背景的阅读,会让小学生感到理解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去助力对课文的理解,其二,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书籍。教师推荐的课堂阅读书籍需要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并且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把握好课外读物的深度、类型、数量及质量等,其三,形成家校合作去拓展課外阅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单纯依靠学校力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构建起长效的沟通机制,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达成共识,每天能够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才能够真正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鼓励质疑思考,要求学生动笔阅读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动笔,更能准确把握其中重点,并且能够深刻理解,通过做好阅读标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大大提高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通过这一方式去研读文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增长,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当然,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认识到动笔方法各有不同,面对小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去进行训练,促使其能够养成这一动笔阅读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多多少少都会心生一定的感悟,倘若能够将其记录下来,必定对今后的写作有所帮助,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可以是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精彩语句,而对文章评价的书写不用要求字数,一两句话即可,要多给学生鼓励。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动笔阅读,写下“摘抄”和“体会”,而教师则应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而在学生“记笔记”的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无形中还能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将会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采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通过各种能够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以及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且有所收获,进而逐步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金凤.“趣”与“法”的融合: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实践路径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0):19.
[2]徐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3]杨一梅.以活动为载体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以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蓝惠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力求讲授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学作品能够形成初步理解和鉴赏,从而实现发展个性与丰富精神世界的目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至关重要,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唯有如此才能调动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启发小学生大脑,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纵观当今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发现他们不仅没有形成经常阅读的习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则是少之又少,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层次较浅。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得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简要阐述。
一、 激发阅读兴趣,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更多需要兴趣作为原动力,所以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爱上阅读,首先要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与欲望,唯有如此才会对阅读产生自觉行为。现在的小学生群体在阅读习惯方面表现并不好,甚至对读书有所抗拒,原因也大多是对阅读毫无兴趣。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兴趣培养着手去促进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讲,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教师可每星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故事大王”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分享,从而让爱阅读的学生带动不爱阅读的学生,实现整体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要提高孩子的读书成效,最明智的方法是找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突破口。比如,重视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校园宣传栏内张贴优秀文章刊物、在教室可设置“读书角”、在走廊张贴名人名言、在黑板报上留下“读书天地”……通过营造书香四溢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整天沉浸其中,自然而然阅读兴趣能够有所提升,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之后,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合理安排时间,加大学生阅读量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过程。只有坚持长期且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水平才有可能逐步提高。从这点来讲,如何确保小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使之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无疑是一个重要基础与前提。然而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惜将学生的课外时间剥夺,导致就算有学生喜欢阅读,也没有了阅读时间,那么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自然沦为空谈。所以,身为教育工作者,要清醒认识这一点,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合理安排。比如,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初期阶段,教师需要每星期安排2~3节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而低年级的学生则推荐他们阅读带拼音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方面能够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巩固拼音知识,提高识字量。此外,教师也应告诉学生,时间需要一点一滴挤出来,不能够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留出的时间去阅读,还应把握住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去好好利用,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时间表,才能够在时间的沉淀之下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 做好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其一,将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相结合。从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文章由于篇幅所限,会节选出原作的其中一章,对其背景并未作详细介绍,而这种脱离背景的阅读,会让小学生感到理解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去助力对课文的理解,其二,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书籍。教师推荐的课堂阅读书籍需要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并且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把握好课外读物的深度、类型、数量及质量等,其三,形成家校合作去拓展課外阅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单纯依靠学校力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构建起长效的沟通机制,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达成共识,每天能够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才能够真正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鼓励质疑思考,要求学生动笔阅读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动笔,更能准确把握其中重点,并且能够深刻理解,通过做好阅读标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大大提高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通过这一方式去研读文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增长,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当然,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认识到动笔方法各有不同,面对小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去进行训练,促使其能够养成这一动笔阅读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多多少少都会心生一定的感悟,倘若能够将其记录下来,必定对今后的写作有所帮助,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可以是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精彩语句,而对文章评价的书写不用要求字数,一两句话即可,要多给学生鼓励。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动笔阅读,写下“摘抄”和“体会”,而教师则应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而在学生“记笔记”的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无形中还能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将会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采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通过各种能够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以及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且有所收获,进而逐步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金凤.“趣”与“法”的融合: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实践路径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0):19.
[2]徐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3]杨一梅.以活动为载体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以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蓝惠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