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对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核心素养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之下,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索尝试,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接受到与自身实际相贴合的教学内容,获得健康的成长。
一、教学导入设计
1.趣味性
趣味性的教学实施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也是需要教师坚持的一项原则。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快地吸引并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对未知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教师后续的教学行为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结合实际学情来为学生选择和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可以讲故事,也可以看一段动画片等等。
2.针对性
无论是何种体裁或形式的教学导入都应该保证针对性,即为了完成某项目标而选择设计相关内容。此外,教学导入环节的内容要与教材文本中的具体内容相联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实际学情出发,切忌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进行喧宾夺主的教学设计,不仅使教学脱离主题,而且也与课程标准要求和核心素养培养原则相悖。
3.真实性
小学生不具备过多复杂的思维逻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比如通过故事来进行导入,也一定要在一些客观因素上体现出实际性原则,避免“假大空”,学生只有认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才能够使自身情感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将所学的新知与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相联系,完成建构。
4.哲理性
课堂导入环节的哲理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导入环节结束后不仅收获了某些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所感悟,从而影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念和行为。例如,在《青蛙卖泥塘》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很久以前,森林里的青蛙们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场地是一座高塔,重点就是这座塔的顶端。森林中其他动物们都不相信有哪只青蛙能够爬到高塔的顶端,所以在观看比赛时便议论纷纷,听到周围嘈杂议论声的“参赛者们”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有很多青蛙选择了放弃,最后只有一只青蛙始终坚持不懈,爬上了塔顶。最终大家一拥而上,去采访这位获胜者,却发现它的耳朵听不见。通过与课文中主要角色相关的故事来进行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一些哲理。
5.多样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宜集中,而且持久性较差,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总采用一种导入方式,很明显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教师应当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并且有助于教学推进的导入方式。例如,在《春夏秋冬》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春夏秋冬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一叶知秋”“冰花玉树”“春暖花开”等;也可以通过神话传说,如“祝融与共工”等神话故事来让学生了解四季是怎么来的。培养学生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这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理念。
二、教学方法的选用
1.插图辅助
图画的生动形象与直观等特征是广受儿童喜爱的原因,相比于文字,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会将注意力集中到为数不多的图画上。为此,教师也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插图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与教学。例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中,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表现了小鸭子捉不到虫子后急得哭了起来,而小公鸡看见之后便把捉到的虫子送给了小鸭子。第二幅图,小鸭子在听到水中有呼喊救命的声音,便飞快地游到了落水者(小公鸡)身边,让它坐在了背上。通过呈现插图并配合讲解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图画中的信息,对于培养其独立自主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2.表演文本
低年级虽然不涉及内容和含义较为复杂的文本,但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一些人物进行分析,结合文本情境体悟其内心世界,这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文本感知能力和情感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分饰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以课文为剧本,上演一场舞台剧。例如,在《要下雨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饰小白兔、小鱼、大蚂蚁和小燕子等角色,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直观印象和对文本的理解来进行演绎表达,类似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与性格特点,既可以寓教于乐,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的。
3.合理运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在课程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更高,而且也为教师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便捷。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此时的小学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和自主能力,所以在理解一些文字信息时需要依靠直观的图示来作为辅助,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恰好就体现在其呈现内容的多样性上。例如,在《“贝”的故事》中,通过多媒体来引入各种漂亮的备课,再为学生演示“贝”字的演变过程。在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时也可以通过课件来展示“财、钱、甲、骨、貝、壳、坏、币、关”等字。
综上所述,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语文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那么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去初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无疑能够使其领略到语文这门课程的魅力,这不仅对于培养其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也对其日后的成长发展有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饶攀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探究[J].读写算,2018(31):134-135.
[2]张环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1):20.
[3]龙光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读写算,2018(29):11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之下,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索尝试,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接受到与自身实际相贴合的教学内容,获得健康的成长。
一、教学导入设计
1.趣味性
趣味性的教学实施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也是需要教师坚持的一项原则。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快地吸引并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对未知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教师后续的教学行为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结合实际学情来为学生选择和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可以讲故事,也可以看一段动画片等等。
2.针对性
无论是何种体裁或形式的教学导入都应该保证针对性,即为了完成某项目标而选择设计相关内容。此外,教学导入环节的内容要与教材文本中的具体内容相联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实际学情出发,切忌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进行喧宾夺主的教学设计,不仅使教学脱离主题,而且也与课程标准要求和核心素养培养原则相悖。
3.真实性
小学生不具备过多复杂的思维逻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比如通过故事来进行导入,也一定要在一些客观因素上体现出实际性原则,避免“假大空”,学生只有认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才能够使自身情感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将所学的新知与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相联系,完成建构。
4.哲理性
课堂导入环节的哲理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导入环节结束后不仅收获了某些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所感悟,从而影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念和行为。例如,在《青蛙卖泥塘》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很久以前,森林里的青蛙们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场地是一座高塔,重点就是这座塔的顶端。森林中其他动物们都不相信有哪只青蛙能够爬到高塔的顶端,所以在观看比赛时便议论纷纷,听到周围嘈杂议论声的“参赛者们”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有很多青蛙选择了放弃,最后只有一只青蛙始终坚持不懈,爬上了塔顶。最终大家一拥而上,去采访这位获胜者,却发现它的耳朵听不见。通过与课文中主要角色相关的故事来进行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一些哲理。
5.多样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宜集中,而且持久性较差,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总采用一种导入方式,很明显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教师应当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并且有助于教学推进的导入方式。例如,在《春夏秋冬》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春夏秋冬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一叶知秋”“冰花玉树”“春暖花开”等;也可以通过神话传说,如“祝融与共工”等神话故事来让学生了解四季是怎么来的。培养学生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这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理念。
二、教学方法的选用
1.插图辅助
图画的生动形象与直观等特征是广受儿童喜爱的原因,相比于文字,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会将注意力集中到为数不多的图画上。为此,教师也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插图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与教学。例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中,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表现了小鸭子捉不到虫子后急得哭了起来,而小公鸡看见之后便把捉到的虫子送给了小鸭子。第二幅图,小鸭子在听到水中有呼喊救命的声音,便飞快地游到了落水者(小公鸡)身边,让它坐在了背上。通过呈现插图并配合讲解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图画中的信息,对于培养其独立自主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2.表演文本
低年级虽然不涉及内容和含义较为复杂的文本,但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一些人物进行分析,结合文本情境体悟其内心世界,这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文本感知能力和情感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分饰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以课文为剧本,上演一场舞台剧。例如,在《要下雨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饰小白兔、小鱼、大蚂蚁和小燕子等角色,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直观印象和对文本的理解来进行演绎表达,类似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与性格特点,既可以寓教于乐,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的。
3.合理运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在课程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更高,而且也为教师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便捷。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此时的小学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和自主能力,所以在理解一些文字信息时需要依靠直观的图示来作为辅助,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恰好就体现在其呈现内容的多样性上。例如,在《“贝”的故事》中,通过多媒体来引入各种漂亮的备课,再为学生演示“贝”字的演变过程。在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时也可以通过课件来展示“财、钱、甲、骨、貝、壳、坏、币、关”等字。
综上所述,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语文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那么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去初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无疑能够使其领略到语文这门课程的魅力,这不仅对于培养其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也对其日后的成长发展有奠基作用。
参考文献:
[1]饶攀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探究[J].读写算,2018(31):134-135.
[2]张环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1):20.
[3]龙光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读写算,2018(2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