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关键词】急诊 发热 惊厥 小儿
1 资料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发热的表现大致相似,,根据发热程度分为:低热(37.5~38.0℃)、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发热是机体正常应对性、防卫性反应,保持适度的发热是必要的。但同时发热使新陈代谢加快,消耗增多,不适感,甚至脱水和热性惊厥,故发热小儿须监测体温变化,以便及时适当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出现相应并发症。我们主张,小儿低热时不必采用降温措施。中等度热时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不再继续升高,不适感较轻时不必使用药物降温;若体温升高很快、末梢发凉伴寒战时应使用退热药物,有过热性惊厥史的小儿亦应及早使用退热药,高热的患儿应使用退热药或是联合手段降温,惊厥是小儿发热的常见的急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阵挛性或强直性的不随意收缩,可由许多原因引起,以发热患儿多见,如急救不当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对小儿危害很大,故应积极地预防与护理。
2临床观察
(1) 体温变化: 小儿体温变化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症侯群,体温的观察对疾病的确诊非常重要,如惊厥伴有高热,大多由脑炎、上呼吸道感染,中毒性苗痢等疾病引起,如惊厥不伴有发热,大多由颅内出血、脑肿瘤、新生儿破伤风、婴幼儿手足抽搐症等引起。必须认真观察体温的变化,每2h测量1次.
(2)意识状态:患儿意识丧失,如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如持续或反复多次发作或两次发作间歇意识不能恢复者,提示严重感染,病情危重。
(3)惊厥状态的观察:仔细观察抽搐状态是否是全身性强直,或局限性,或阵挛性抽搐,并详细记录时间、次数,为确诊提供依据。
(4)瞳孔的观察:瞳孔的变化是颅内疾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仔细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及其灵敏度,如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提示早期脑疝的发生。
(5)其他: 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观察全身有无皮疹或出血点,前囟是否膨隆,颈部是否抵抗,若出现面色苍白、紫绀,即给吸氧。
2 护理
(1) 高热护理:对高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正确合理采用各种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温敷,亦可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放置冰袋;对单纯高热惊厥的发热可用冷盐水灌肠,并观察降温程度及大便情况并及时记录。如物理降温效果差,可以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
(2) 饮食护理:惊厥缓解后,应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并应注意防止呛咳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嘱患儿少食多餐,对不能进食的患儿要鼻饲营养物质,高热后补足液体量,防止低血糖发生,从而预防惊厥的发生。
(3) 心理护理:应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特点而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儿适应环境,解除恐惧与不安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尽量满足患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促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惊厥发作时,家长十分焦急,惊恐不安不知所措,甚至大呼小叫。医务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患儿身旁,给患儿家长以安全感。随着惊厥逐渐停止,家长情绪亦逐渐稳定,此时应根据患儿及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及精神安慰。必要时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等。
(4) 发作时紧急处置及护理
一旦发现热性惊厥患儿应使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解开衣领,上托下颌,保持环境安静。切忌搂抱、摆动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口鼻分泌物,从而维持充分的通气。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必要时用筷子放在上、下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呼吸道梗阻严重者,紧急时可用粗针头从环甲膜处刺入气道,后再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患儿无论有无紫绀,惊厥发作时应及时吸氧。缺氧严重者,行面罩吸氧,必要时采用高压吸氧,因为惊厥时,氧耗增加,缺血缺氧时可加重及损害引起脑水肿。同时保持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要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设有专人守护。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各种抢救药及时应用。输液针头应固定牢固,尽可能不在肢体关节静脉穿刺,以免抽搐时影响输液。亦可选用10%水合氯醛以蒸馏水稀释1倍灌肠,并保持1 h以上,加强监护:每2h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1次,仔细观察患儿肤色、肢温、瞳孔、神智和尿量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5)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由于热性惊厥发作时,双眼上翻,四肢强直甚者出现呼吸暂停,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内心非常恐惧,常把症状与死亡先兆联系在一起,容易失去治疗信心,甚至放弃治療。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其进行安慰和解释,并介绍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说明此病的死亡率不高,要注童在患儿出现异常和惊厥发作时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是能够转危为安的。
【关键词】急诊 发热 惊厥 小儿
1 资料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发热的表现大致相似,,根据发热程度分为:低热(37.5~38.0℃)、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发热是机体正常应对性、防卫性反应,保持适度的发热是必要的。但同时发热使新陈代谢加快,消耗增多,不适感,甚至脱水和热性惊厥,故发热小儿须监测体温变化,以便及时适当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出现相应并发症。我们主张,小儿低热时不必采用降温措施。中等度热时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不再继续升高,不适感较轻时不必使用药物降温;若体温升高很快、末梢发凉伴寒战时应使用退热药物,有过热性惊厥史的小儿亦应及早使用退热药,高热的患儿应使用退热药或是联合手段降温,惊厥是小儿发热的常见的急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阵挛性或强直性的不随意收缩,可由许多原因引起,以发热患儿多见,如急救不当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对小儿危害很大,故应积极地预防与护理。
2临床观察
(1) 体温变化: 小儿体温变化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症侯群,体温的观察对疾病的确诊非常重要,如惊厥伴有高热,大多由脑炎、上呼吸道感染,中毒性苗痢等疾病引起,如惊厥不伴有发热,大多由颅内出血、脑肿瘤、新生儿破伤风、婴幼儿手足抽搐症等引起。必须认真观察体温的变化,每2h测量1次.
(2)意识状态:患儿意识丧失,如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如持续或反复多次发作或两次发作间歇意识不能恢复者,提示严重感染,病情危重。
(3)惊厥状态的观察:仔细观察抽搐状态是否是全身性强直,或局限性,或阵挛性抽搐,并详细记录时间、次数,为确诊提供依据。
(4)瞳孔的观察:瞳孔的变化是颅内疾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仔细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及其灵敏度,如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提示早期脑疝的发生。
(5)其他: 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观察全身有无皮疹或出血点,前囟是否膨隆,颈部是否抵抗,若出现面色苍白、紫绀,即给吸氧。
2 护理
(1) 高热护理:对高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正确合理采用各种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温敷,亦可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放置冰袋;对单纯高热惊厥的发热可用冷盐水灌肠,并观察降温程度及大便情况并及时记录。如物理降温效果差,可以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
(2) 饮食护理:惊厥缓解后,应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并应注意防止呛咳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嘱患儿少食多餐,对不能进食的患儿要鼻饲营养物质,高热后补足液体量,防止低血糖发生,从而预防惊厥的发生。
(3) 心理护理:应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特点而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儿适应环境,解除恐惧与不安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尽量满足患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促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惊厥发作时,家长十分焦急,惊恐不安不知所措,甚至大呼小叫。医务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患儿身旁,给患儿家长以安全感。随着惊厥逐渐停止,家长情绪亦逐渐稳定,此时应根据患儿及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及精神安慰。必要时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等。
(4) 发作时紧急处置及护理
一旦发现热性惊厥患儿应使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解开衣领,上托下颌,保持环境安静。切忌搂抱、摆动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口鼻分泌物,从而维持充分的通气。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必要时用筷子放在上、下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呼吸道梗阻严重者,紧急时可用粗针头从环甲膜处刺入气道,后再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患儿无论有无紫绀,惊厥发作时应及时吸氧。缺氧严重者,行面罩吸氧,必要时采用高压吸氧,因为惊厥时,氧耗增加,缺血缺氧时可加重及损害引起脑水肿。同时保持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要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设有专人守护。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各种抢救药及时应用。输液针头应固定牢固,尽可能不在肢体关节静脉穿刺,以免抽搐时影响输液。亦可选用10%水合氯醛以蒸馏水稀释1倍灌肠,并保持1 h以上,加强监护:每2h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1次,仔细观察患儿肤色、肢温、瞳孔、神智和尿量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5)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由于热性惊厥发作时,双眼上翻,四肢强直甚者出现呼吸暂停,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内心非常恐惧,常把症状与死亡先兆联系在一起,容易失去治疗信心,甚至放弃治療。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其进行安慰和解释,并介绍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说明此病的死亡率不高,要注童在患儿出现异常和惊厥发作时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是能够转危为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