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高中物理的教学也必须要注重改变其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在革新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和实现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在笔者看来,要想推进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并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首先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注意更新观念,并且注意梳理服务意识.
  1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立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然而学生只是安静地倾听并且“耳提面命”.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学生为从.
  但是,时代在变化,历史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绝对的主体参与者和绝对的主体人物等等观念不断地深入人心.因此,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是教学效率获得提升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意味着教师必然要树立起:以学生的为“主”,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好“服务”等观念.要明确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以学生为重的认识.
  所以,更新观念、梳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大问题,也必须要加以实践好的一个问题.而这也是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2高效备课奠定基础
  任何一堂课的教学实施都离不开备课,而高效的备课也将为有效性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准备,并且力争做到高效备课.唯有如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统筹课堂,并且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例如:在对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运动快慢的描述》这个部分的教学备课中,教师就可以依据教材的特点,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和“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速度”进行联合备课.并且依据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在备课环节中将教学内容的顺序加以调整:
  先用打点计时器演示速度的测量,然后第二节中的“位移”概念引入“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再随后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引导学生对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瞬时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加以学习.最后再进入到“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速度”这一实验的学习之中.
  通过在备课阶段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加以简单化的调整和细致化的衔接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教学蓝本,再加以灵活化的调整就将获得一堂有效性的高中物理课了.
  当然,高效备课不仅包含了对教学的环节和基本的步骤加以设计,还应当包含教师如何导入教学,如何针对每一个具体化的知识点采取各异的呈现手段等.由此可见,一个高效的备课必将为有效性的教学实施准备客观的资本.
  3借助多媒体改进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实施,多媒体进入到课堂的范围越来越广,深入到教学的深度也越来越深.而且这一现代化的技术也为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借助多媒体来改进教学实施.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自身的集合多样化传输、呈现手段为一体的优势来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而更好地开展好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例如:在高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电磁感应》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导入教学,从而在教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做法为:教师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采取一边解说、一边播放上海磁悬浮列车投入使用时的新闻报道以及物理专家解读等视频.通过这一图文、影像、语言等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继而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
  随后,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该部分的内容进行一个课件的展示.且该课件是与教师的板书互补的.例如:在《电磁感应》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该部分包含的主要内容,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的不同表述对应的不同公式、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综合运用等.然后在借助多媒体的课件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再可以将一些细小的内容和相关的例题借助板书来开展教学,如:n匝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的表达式、并对公式中的变量S、B分别进行讨论.
  这样,通过多媒体,整个的教学节奏将更为紧凑,整个的教学进度也能够更加张弛有度,而学生也将愿意融入其中.
  4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师和学生永远是教学过程中两大不变的主体人物,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影响着整个教学效率的绝对参与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当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还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学情,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例如:在高二物理下册第五章的《交变电流》这个部分,特别是对“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学习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以及分析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发现学生还是很难将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之中.因此,教师决定在开展“变压器”、“电能的传输”等内容的教学时均融入该部分的知识点.
  借助这样的方式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盲点,而在教师的带领下和与教师的互动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热情都将获得提升.最终,这些教学努力都将化为提升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动力,从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他文献
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环境下如何实施物理教学,笔者以《磁体与磁场》为例进行了尝试,并有幸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会课
期刊
在对一些动态平衡问题或变力做功问题分析时,某些动点或相关物理量与圆锥曲线的规律相符,在做定性分析的时候如能巧妙运用,对解题能有较大的帮助.下面以我们常见的几道题目为例,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例1如图1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A、B点,玩具小娃娃上面带一个小夹子,开始时用夹子将玩具娃娃固定在图示位置,AO段绳水平,OB段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现将夹子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移动后玩具
1说教材《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八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节,是仪器操作.本节课也是这本书关于探究活动的一个小结.学生第一次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从而找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面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表学习的运用,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与深入,也为下学期电学的学
Hello,boys and girls!今天我们来一起听听when“什么时候”的三部曲吧!  [第一部曲]when的岗位  英语中when作疑问副词“什么时间”讲时,在句中总是站在句子的开头,你们看它的表演:
期刊
题目(2013年辽宁东港二中高一物理竞赛)如图1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的某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B表示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v表示AE段的平均速度,则vB与v的关系式  A.vBv  D.以上三种关系都有可能  解法1位移时间图象求解  由于物体的整个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即满足x=12at2,如图2,位移时间图象是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根据
期刊
“支架”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脚手架,在人们建造房屋时所用的一些暂时性支撑,在房屋完工后又全部撤除的辅助性工具.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将要达到
期刊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追问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适时恰当地追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培植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有效策略之一.1追问——思维困惑时的追索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时常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困惑.这些困惑,正好就是学生需要深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