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也在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体验式数学学习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本文从情境创设、数学活动、反思内化、感受成功等途径,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体验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体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1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体验”、“感受”,倡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体验,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激励和促进学生进行新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有效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在有效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和感悟,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有效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引导学生乐于体验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要让学生乐于体验,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数学课中可以尝试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产生乐于体验的想法,这样就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我在教学 “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教师谈话:从四月一日起,小丽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小丽的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小丽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出示:四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同学们,你们会帮小丽家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日历)上找一找,圈一圈,然后想一想、议一议。在整堂课中,我紧紧扣住这个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让学生体验把难点突破,自然而有效。
二、结合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有效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教师在新课开始应该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铺地面》这一节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一节数学活动课。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较大的面积单位很难理解,虽然暂时记住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但是学生很容易忘记,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直观的认识公顷的大小,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发给每组一个卷尺,带领学生到校外的乡蔬菜基地,去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实践感知1公顷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反思内化整合延伸,让学生升华体验
在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中,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反思,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自己得出有关结论,在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都要设计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内化学得的新知,整合引申新知,发展自己的思维。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设计了以下的题目理解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判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图略)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后,先说一说判断的依据,然后对折相应图形的纸片验证,最后找一找各个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种对折方法,即有几条对称轴。(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两边完全一样”与“对折后能重合”进行比较。)
(2)先判断后操作:下图是童话里七个小矮人住的小房子,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请把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与验证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已形成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直指学生的思维“误区”,让学生通过思辨、交流,折纸验证等活动,明辨“两边完全一样”与“对折后重合”的区别,深入理解“对折后重合”这一轴对称的本质因素;对正五边形多角度的观察与对折,能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非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方位也不全是水平或垂直的;对小矮人的房子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让学生明白“差不多重合”與“完全重合”的不同。
通过以上环节,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激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感受成功,增强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体验成果,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体验,显现体验的成效。让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成功。为他们将来的成功树立坚定的理念。
例如:我在执教《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小组带着“用同样长的线段怎样拼剪出不同的长方形”的问题亲自动手操作,孩子们想出了不同的拼剪方法,在孩子们寻找规律的同时,我再次给了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孩子们找到规律和体会到周长和面积的联系,让他们在尝试、探索、交流中寻找乐趣、增长见识,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孩子们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获得欢乐和成功的喜悦。在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该越来越多的珍视“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日积月累,悟得终身学习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总之,课堂教学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发现,使数学学习少了几分枯燥,多了几分鲜活,在生活化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因此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我相信,在新课改的春光里,我们小学数学的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会更加充满生命的智慧,定能在课堂中轻舞飞扬。
参考文献
[1]刘兼等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
[3]《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
[4]丁双六等主编:《有效教学的理论探索与行动研究》地质出版社2004.12
[5]《有效体验,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小学数学教育)作者:郑如2012年第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体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1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体验”、“感受”,倡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体验,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激励和促进学生进行新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有效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在有效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和感悟,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有效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引导学生乐于体验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要让学生乐于体验,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数学课中可以尝试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产生乐于体验的想法,这样就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我在教学 “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教师谈话:从四月一日起,小丽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小丽的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小丽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出示:四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同学们,你们会帮小丽家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日历)上找一找,圈一圈,然后想一想、议一议。在整堂课中,我紧紧扣住这个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让学生体验把难点突破,自然而有效。
二、结合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有效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教师在新课开始应该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铺地面》这一节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一节数学活动课。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较大的面积单位很难理解,虽然暂时记住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但是学生很容易忘记,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直观的认识公顷的大小,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发给每组一个卷尺,带领学生到校外的乡蔬菜基地,去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实践感知1公顷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反思内化整合延伸,让学生升华体验
在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中,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反思,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自己得出有关结论,在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都要设计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内化学得的新知,整合引申新知,发展自己的思维。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设计了以下的题目理解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判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图略)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后,先说一说判断的依据,然后对折相应图形的纸片验证,最后找一找各个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种对折方法,即有几条对称轴。(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两边完全一样”与“对折后能重合”进行比较。)
(2)先判断后操作:下图是童话里七个小矮人住的小房子,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请把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与验证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已形成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直指学生的思维“误区”,让学生通过思辨、交流,折纸验证等活动,明辨“两边完全一样”与“对折后重合”的区别,深入理解“对折后重合”这一轴对称的本质因素;对正五边形多角度的观察与对折,能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非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方位也不全是水平或垂直的;对小矮人的房子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让学生明白“差不多重合”與“完全重合”的不同。
通过以上环节,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激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感受成功,增强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体验成果,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体验,显现体验的成效。让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成功。为他们将来的成功树立坚定的理念。
例如:我在执教《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小组带着“用同样长的线段怎样拼剪出不同的长方形”的问题亲自动手操作,孩子们想出了不同的拼剪方法,在孩子们寻找规律的同时,我再次给了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孩子们找到规律和体会到周长和面积的联系,让他们在尝试、探索、交流中寻找乐趣、增长见识,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孩子们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获得欢乐和成功的喜悦。在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该越来越多的珍视“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日积月累,悟得终身学习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总之,课堂教学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发现,使数学学习少了几分枯燥,多了几分鲜活,在生活化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因此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我相信,在新课改的春光里,我们小学数学的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会更加充满生命的智慧,定能在课堂中轻舞飞扬。
参考文献
[1]刘兼等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
[3]《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
[4]丁双六等主编:《有效教学的理论探索与行动研究》地质出版社2004.12
[5]《有效体验,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小学数学教育)作者:郑如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