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化已然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与空间。对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情况,并提出了若干条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识储备较少,很难做到联系已有知识、举一反三,导致小学阶段的教学进程较慢。小学时期,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信息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建多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对课堂教学活动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对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回顾,会发现很多教师对兴趣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地认识,课堂教学中采用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阻碍了学习动机的进一步激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先进的信息技术可将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感官体验的强化,并将学生大脑的记忆功能充分激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趣味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学习知识。
例如,在《百分数》一课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先为学生播放一则这样的新闻: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28块,占金牌总数的9%;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32块,占金牌总数的10.6%。以这则新闻片段引起学生关注,新闻结束后对学生的好奇提出问题:“刚刚新闻里出现的9%、10.6%是什么?大家是不是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这样的数字?”借助一段简短的视频,不仅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上,还能通过问题引出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导入了百分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利用信息技术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难的课程,知识体系庞大,且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学生学起来很困难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学生通常会放弃,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下,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一定程度上会忽略自己对定义的理解是否透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因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还可以带来直观性,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放大分析,将其要点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要点,突破自己阶段性的困惑,从而从心理上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下次遇到困难便可迎难而上。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钟表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找到钟表的照片,让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以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到钟表知识。通过让学生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再对家里的钟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在展开对学生的数学教学时,还应该充分的联系知识教学和日常生活。如此一来,才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数学老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此来通过网络搜集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到数学教學课堂中去,让它们能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这样一来,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有利于他们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除此之外,生活实践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内容时,因为分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而出现的,所以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们做出对分数意义和性质的深刻了解,并充分联系分数知识的讲解和日常生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分数的案例,不过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无法将全部的有关分数的生活案例展现给学生看。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其他教师教学的过程,从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选择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素材,紧接着,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素材来向学生讲解有关分数的知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便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5进行随堂练习,辅助学生复习巩固
随堂小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属于关键环节,一般在新知讲授完成后会利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进行测试,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让学生自己与教师了解实际学情,通过了解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为课后的复习巩固制定计划。当然,黑板的空间有一定限制,再加上板书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将随堂小练习的题目制作为课件,快速让学生进行测试。
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相关内容的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等,以此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实情,然后结合实际表现重点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在随堂练习过后,为了让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巩固效率有所提高,教师应当将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下载微课进行复习,如果有不懂之处可反复观看。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在线与同学、与教师进行交流,进一步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而且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充分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继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天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9):81-82.
[2]张春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83-184.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识储备较少,很难做到联系已有知识、举一反三,导致小学阶段的教学进程较慢。小学时期,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信息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建多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对课堂教学活动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对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回顾,会发现很多教师对兴趣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地认识,课堂教学中采用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阻碍了学习动机的进一步激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先进的信息技术可将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感官体验的强化,并将学生大脑的记忆功能充分激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趣味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学习知识。
例如,在《百分数》一课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先为学生播放一则这样的新闻: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28块,占金牌总数的9%;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32块,占金牌总数的10.6%。以这则新闻片段引起学生关注,新闻结束后对学生的好奇提出问题:“刚刚新闻里出现的9%、10.6%是什么?大家是不是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这样的数字?”借助一段简短的视频,不仅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上,还能通过问题引出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导入了百分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利用信息技术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难的课程,知识体系庞大,且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学生学起来很困难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学生通常会放弃,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下,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一定程度上会忽略自己对定义的理解是否透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因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还可以带来直观性,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放大分析,将其要点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要点,突破自己阶段性的困惑,从而从心理上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下次遇到困难便可迎难而上。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钟表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找到钟表的照片,让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以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到钟表知识。通过让学生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再对家里的钟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在展开对学生的数学教学时,还应该充分的联系知识教学和日常生活。如此一来,才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数学老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此来通过网络搜集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到数学教學课堂中去,让它们能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这样一来,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有利于他们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除此之外,生活实践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内容时,因为分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而出现的,所以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们做出对分数意义和性质的深刻了解,并充分联系分数知识的讲解和日常生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分数的案例,不过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无法将全部的有关分数的生活案例展现给学生看。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其他教师教学的过程,从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选择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素材,紧接着,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素材来向学生讲解有关分数的知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便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5进行随堂练习,辅助学生复习巩固
随堂小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属于关键环节,一般在新知讲授完成后会利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进行测试,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让学生自己与教师了解实际学情,通过了解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为课后的复习巩固制定计划。当然,黑板的空间有一定限制,再加上板书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将随堂小练习的题目制作为课件,快速让学生进行测试。
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相关内容的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等,以此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实情,然后结合实际表现重点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在随堂练习过后,为了让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巩固效率有所提高,教师应当将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下载微课进行复习,如果有不懂之处可反复观看。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在线与同学、与教师进行交流,进一步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而且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充分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继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天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9):81-82.
[2]张春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