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各科知识的理解、认知和今后学习生活都有重要关系。依托语文要素,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性的重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要素;单元整合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语文学科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从此,结束了各地使用不同教材的局面。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具体特点有:注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立德与树人;教材中课文精读、讲读详略得当;更加具有时代性,紧贴当前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注重课外性阅读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教读——自读——课外导读”的阅读习惯;创新型强,在吸收传统的各版本教材后加以创新。教材统一之后,教师面临的局面将是如何依托语文要素,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 何谓语文要素
从部编版的语文单元中版块来看,具体有识字、阅读、习作和综合性的学习,教材的形式多样,但以閱读方法和策略为主线。自三年级语文课本开始,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作能力发展,加强了习作教学的课时,改变了原来重阅读、轻习作的传统教材内容。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含了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也包含了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说得通俗简单点,就是学什么和怎样学。语文要素要与各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对应,而且更加具体。
二、 单元整合教学的定义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整合的意思是通过整理融合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知识一体化。语文单元整合教学首先需要语文教师对教材有系统概念,依托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内容,以整体作为教学出发点,以单元中的一篇或者两篇课文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习作内容、练习内容、课外阅读资源得到合理重组、有效融合,构建一体化的语文学习体系,关注语文的外在联系与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
三、 单元整合教学的特点
(一)整体性
语文教材单元构成部分有:单元导读、课文(包含精读与讲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中通常又包含字、词、句的学习与运用。听说读写与应用练习紧密,整体性强。
(二)动态性
单元教学就是完整且独立的,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也是语文学习的整体过程。单元导读是对本单元课文学习的计划和准备,按照导读的提示,学习课文,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语文园地则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加深与延伸,拓展知识面,促进能力提升。单元导读带动学生学习情感,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与表达。
(三)综合性
每个单元的课文编排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各个部分相互关联。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都是围绕从动物与植物出发来写,指导学生要在观察中记录大自然中动植物的习性,延伸到口语交际中的“春游去哪儿玩”,开展口语活动,讲解不同景点引人入胜的特点,并耐心听取他人讲完,不随意打断。
四、 单元整合教学重要性
(一)适应当前课改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部编版教材单元整合教学对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花时少效率高,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符合当前新课改的需要。
(二)符合学生发展
新课改提倡提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孤立式学习,使语文教学在整体统一的目标中,从讲读过渡到自读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需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五、 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一)单元整体的感知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从整体入手,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与体验,在较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愿望。
1. 生活体验渗入教学
以经验穿透单元整合教学,铺垫课文底色,从同一个话题作为着手点,说、读、写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学生很自然地就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快乐、有效地投入语文学习中。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进行描写。《蜜蜂》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是通过对蜜蜂的一个生活实验去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学习这篇文章后,要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实验的步骤、过程和结果,学习说明文的表达特点。
2. 形成单元学习目标
在每个单元伊始都有单元导语,这就是学习本单元的指路标。年级越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应该越强,合理利用好单元导语,理解其中的指向,结合学生自己的求知欲,形成单元学习目标,通过自主读、反复读,先读顺课文,再读懂课文,最后感知其中深意,完成学习目标。在三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中,是四篇故事性的文章,本单元需要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后进行故事的复述,进而通过合理的想象,可以进行故事改编。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通过表格梳理其主要内容,开展复述;而《枣核》一文中需要通过了解农户夫妻、枣核、县官、衙役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利用示意图或者表格理清文章内容、复述故事,并可以展开想象续写后续的故事。
3. 课外延伸拓展
除了读课文之外,多读取同类型的课外文章,增加感性体验,也是单元整合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多推荐一些相关书籍,将“多读书、读好书”落实到位。同时,也为习作积累大量素材,不至于在习作中无话可说、无文可写。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拓展学生对祖国魅力河山的了解,增加地理知识;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燕子》《昆虫备忘录》后,可以阅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系列丛书,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书中有个性十足的虫子——蜘蛛、蛾子、萤火虫,有滑稽的秘密演员——壁蜂、芫菁、土蜂,歌唱家与杀手——蟋蟀、蝗虫。蝎子,还有拥有狡猾的超能力的红蚂蚁、狼蛛。 单元整体的感知对整合教学起到了导航作用,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就为最后一课时埋下了伏笔。
(二)单元部分的感悟
每个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精读是主题,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教师指导学生寻找精读和略读之间的契合点,在教学中扶持、放手相结合,让学生在精读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自行运用到略读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水平。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本单元是通过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来开展的,需要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事物进行清楚的阐述。《古诗三首》描绘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日即農历正月初一、清明节即四月四日左右、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纸的发明》通过描写纸的历史、家族并借助思维导图来清楚说明造纸术发明与传承,阅读课文时要抓住文章中心意思,体会语言的精妙;《赵州桥》通过课文二、三自然段描写中国河北赵县洨河赵州桥的美观,然后总结得出文章中心思想:赵州桥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才干的象征。通过精读这3篇文章,引导学生自行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围绕文中插图《清明上河图》的部分内容,将图文对照并可以复述课文。学习了本单元的文章后,布置作文训练——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作,写清节日的起源、过节的过程等内容。
(三)单元整体的回顾
每个单元的学习就像攀登高峰时,学到单元的最后,就如同接近了山顶。教师此时要引领学生纵观全局,发现单元中的新规律,进行单元的整体回顾,把握整体学习的最佳时机。
1. 主题交流
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交流。交流也要讲求方式方法,要通过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交流,而不是生硬地开展座谈会。
2. 总结归纳
在主题交流的基础之上,学会总结归纳单元要点,可以先个人独立思考后畅所欲言,然后通过小组筛选、全班讨论得出最终结果。
3. 口语与写作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这就表现在口语表达与写作中。在单元中的口语园地,就是单元感知的第一环节,当学生围绕主题开始交流时,口语交际就开始了,同时也为习作做好了铺垫。
阅读、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为了写作积累素材,写作是阅读的最终表现形式。体验式阅读和写作与学生的生活最为接近。在学生回忆体验时,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联想,将生活与习作相连,用自己的文字描绘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未来的美好盼望,留下人生的足迹。每当学习完一个主题单元后,就相当于多了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体验。
语文学科的本质在于运用性,其根本任务是需要培养运用能力。语文运用能力包含说和写两大方面。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的整合,使学生从阅读中国汲取表达的养分,有效运用于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中。
六、 结语
单元整合教学使教材知识得以整合,单元内容得以结构化,学生不仅能学到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还能学习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使语文素养得以有效提高,整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单元整合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需要实践探索的方面还有许多,但是,不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具有单元整合意识才是关键所在。只有语文教师拥有教学的系统观,从大的方面、大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把握语文教学规律,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才能打破语文教学局限性,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谢晓利.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2019(36):117-118.
[2]梁誉茜.关于小学语文主体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考[J].新作文,2020(2):259.
[3]杨秋霞.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9(31):52.
[4]姜新华.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5(5):36.
[5]黄海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文存阅刊,2018(3x):107.
作者简介:
林淑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三官堂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要素;单元整合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语文学科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从此,结束了各地使用不同教材的局面。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具体特点有:注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立德与树人;教材中课文精读、讲读详略得当;更加具有时代性,紧贴当前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注重课外性阅读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教读——自读——课外导读”的阅读习惯;创新型强,在吸收传统的各版本教材后加以创新。教材统一之后,教师面临的局面将是如何依托语文要素,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 何谓语文要素
从部编版的语文单元中版块来看,具体有识字、阅读、习作和综合性的学习,教材的形式多样,但以閱读方法和策略为主线。自三年级语文课本开始,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作能力发展,加强了习作教学的课时,改变了原来重阅读、轻习作的传统教材内容。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含了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也包含了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说得通俗简单点,就是学什么和怎样学。语文要素要与各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对应,而且更加具体。
二、 单元整合教学的定义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整合的意思是通过整理融合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知识一体化。语文单元整合教学首先需要语文教师对教材有系统概念,依托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内容,以整体作为教学出发点,以单元中的一篇或者两篇课文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习作内容、练习内容、课外阅读资源得到合理重组、有效融合,构建一体化的语文学习体系,关注语文的外在联系与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能力。
三、 单元整合教学的特点
(一)整体性
语文教材单元构成部分有:单元导读、课文(包含精读与讲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中通常又包含字、词、句的学习与运用。听说读写与应用练习紧密,整体性强。
(二)动态性
单元教学就是完整且独立的,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也是语文学习的整体过程。单元导读是对本单元课文学习的计划和准备,按照导读的提示,学习课文,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语文园地则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加深与延伸,拓展知识面,促进能力提升。单元导读带动学生学习情感,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与表达。
(三)综合性
每个单元的课文编排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各个部分相互关联。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都是围绕从动物与植物出发来写,指导学生要在观察中记录大自然中动植物的习性,延伸到口语交际中的“春游去哪儿玩”,开展口语活动,讲解不同景点引人入胜的特点,并耐心听取他人讲完,不随意打断。
四、 单元整合教学重要性
(一)适应当前课改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部编版教材单元整合教学对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花时少效率高,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符合当前新课改的需要。
(二)符合学生发展
新课改提倡提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孤立式学习,使语文教学在整体统一的目标中,从讲读过渡到自读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需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五、 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一)单元整体的感知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从整体入手,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与体验,在较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愿望。
1. 生活体验渗入教学
以经验穿透单元整合教学,铺垫课文底色,从同一个话题作为着手点,说、读、写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学生很自然地就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快乐、有效地投入语文学习中。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进行描写。《蜜蜂》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是通过对蜜蜂的一个生活实验去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学习这篇文章后,要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实验的步骤、过程和结果,学习说明文的表达特点。
2. 形成单元学习目标
在每个单元伊始都有单元导语,这就是学习本单元的指路标。年级越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应该越强,合理利用好单元导语,理解其中的指向,结合学生自己的求知欲,形成单元学习目标,通过自主读、反复读,先读顺课文,再读懂课文,最后感知其中深意,完成学习目标。在三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中,是四篇故事性的文章,本单元需要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后进行故事的复述,进而通过合理的想象,可以进行故事改编。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通过表格梳理其主要内容,开展复述;而《枣核》一文中需要通过了解农户夫妻、枣核、县官、衙役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利用示意图或者表格理清文章内容、复述故事,并可以展开想象续写后续的故事。
3. 课外延伸拓展
除了读课文之外,多读取同类型的课外文章,增加感性体验,也是单元整合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多推荐一些相关书籍,将“多读书、读好书”落实到位。同时,也为习作积累大量素材,不至于在习作中无话可说、无文可写。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拓展学生对祖国魅力河山的了解,增加地理知识;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燕子》《昆虫备忘录》后,可以阅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系列丛书,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书中有个性十足的虫子——蜘蛛、蛾子、萤火虫,有滑稽的秘密演员——壁蜂、芫菁、土蜂,歌唱家与杀手——蟋蟀、蝗虫。蝎子,还有拥有狡猾的超能力的红蚂蚁、狼蛛。 单元整体的感知对整合教学起到了导航作用,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就为最后一课时埋下了伏笔。
(二)单元部分的感悟
每个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精读是主题,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教师指导学生寻找精读和略读之间的契合点,在教学中扶持、放手相结合,让学生在精读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自行运用到略读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水平。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本单元是通过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来开展的,需要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事物进行清楚的阐述。《古诗三首》描绘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日即農历正月初一、清明节即四月四日左右、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纸的发明》通过描写纸的历史、家族并借助思维导图来清楚说明造纸术发明与传承,阅读课文时要抓住文章中心意思,体会语言的精妙;《赵州桥》通过课文二、三自然段描写中国河北赵县洨河赵州桥的美观,然后总结得出文章中心思想:赵州桥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才干的象征。通过精读这3篇文章,引导学生自行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围绕文中插图《清明上河图》的部分内容,将图文对照并可以复述课文。学习了本单元的文章后,布置作文训练——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作,写清节日的起源、过节的过程等内容。
(三)单元整体的回顾
每个单元的学习就像攀登高峰时,学到单元的最后,就如同接近了山顶。教师此时要引领学生纵观全局,发现单元中的新规律,进行单元的整体回顾,把握整体学习的最佳时机。
1. 主题交流
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交流。交流也要讲求方式方法,要通过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交流,而不是生硬地开展座谈会。
2. 总结归纳
在主题交流的基础之上,学会总结归纳单元要点,可以先个人独立思考后畅所欲言,然后通过小组筛选、全班讨论得出最终结果。
3. 口语与写作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这就表现在口语表达与写作中。在单元中的口语园地,就是单元感知的第一环节,当学生围绕主题开始交流时,口语交际就开始了,同时也为习作做好了铺垫。
阅读、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为了写作积累素材,写作是阅读的最终表现形式。体验式阅读和写作与学生的生活最为接近。在学生回忆体验时,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联想,将生活与习作相连,用自己的文字描绘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未来的美好盼望,留下人生的足迹。每当学习完一个主题单元后,就相当于多了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体验。
语文学科的本质在于运用性,其根本任务是需要培养运用能力。语文运用能力包含说和写两大方面。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的整合,使学生从阅读中国汲取表达的养分,有效运用于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中。
六、 结语
单元整合教学使教材知识得以整合,单元内容得以结构化,学生不仅能学到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还能学习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使语文素养得以有效提高,整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单元整合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需要实践探索的方面还有许多,但是,不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具有单元整合意识才是关键所在。只有语文教师拥有教学的系统观,从大的方面、大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把握语文教学规律,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才能打破语文教学局限性,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谢晓利.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2019(36):117-118.
[2]梁誉茜.关于小学语文主体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考[J].新作文,2020(2):259.
[3]杨秋霞.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9(31):52.
[4]姜新华.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5(5):36.
[5]黄海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文存阅刊,2018(3x):107.
作者简介:
林淑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三官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