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的投入力度有了质的飞跃。本文着重研究四川民族学院升本前后对姑咱镇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改善交通,影响国家扶持力度,带动城镇人气等。作者希望通过分析四川民族学院对地方区域的测算,分析民族高校对地方区域综合发展的影响,为未来国家推进民族地区大学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民族高校;经济影响;国家政策;地方教育事业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很快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扩招计划。从微观方面看,高校的建设对当地村名的收入结构,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教育意识及文化氛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5]。作者通过简述学院升本对区域影响的变化,得出城镇高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如何带动区域综合发展,同时对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区域概况
2009年5月,教育部批准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四川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学院。学院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康定,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同时,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学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师范性、地方性。2009年5月,学院成功升本,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442人,其中本专科学生7921人,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四川民族学院逐步建成一所极具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校区,位于镇区,发挥着自己的区域优势,对周边尤其是姑咱镇的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民族高校对区域经济影响
(一)拉动内需,促进就业
在西方,曾有经济学家把人才,教育,科技形象的比喻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同样的,人才匮乏,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将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势必要依靠这三驾马车,人才、科技、教育缺一不可。高校建设为地区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发展教育事业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必然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地区经济联动发展。在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大学促进当地城镇的各方面经济发展[3]。
影响最明显的当属于零售业,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采用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发现姑咱镇店铺数量增加,消费者增多,店铺营销形式多样,居民的收入增长。学院将“重道精业、爱我中华、建设康巴”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和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配有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为学生就业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着力提升学生素质,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0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近5000人),其中15000余人扎根在藏区基层,传授现代文明,宣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2000余人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为各族群众服务,已成为维护藏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交通影响
高校的建设为当地地区的硬件设施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高校,国家政府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作为海拔2000多米的民族高校,交通问题更是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学校升本以来,当地的交通设施有了极大地改善。S211线,黑日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情况,并且,省、州政府承诺会在两年以内全面改善交通现状。硬件质量得到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
为了满足高校扩建,当地许多村名将会失掉自耕地。然而,村民可以利用征地补偿,改善生活水平,利用土地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集体、个体经济。通过出租,代建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一方面出租校外商品房,为地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地方经济效益做出贡献。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大大的提升了姑咱镇的土地价值。除此之外,房地产也在不断开发中,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明珠祥砥,商业中心,广场坝子会陆陆续续开始建设,这势必促进姑咱镇经济的进步。
三、民族高校对教育影响
高校作为教育的聚合体,从宏观方面看,其外部正效应表现为它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资源的整合,以及解决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内生增长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1]的研究清楚表明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积累人力资本和加快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也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高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不仅对地方教育事业起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而且高校自身也被有效地带动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最杰出、最为世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但是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农村社会发展的滞后为代价换取的。自2003年6月开始,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4]。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四川民族学院于2006年9月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于2006年11月诞生了支教部。截止2013年志愿者人数增加140名,支教部人数增加120名。高校建设不仅仅对地方教育事业产生推动作用,自身也获得长足的发展。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及图书种类无不体现着姑咱的教育是否走在时代前沿。调查得知:升本后,图书总量增加30万余册,除了纸质、电子图书,还有数据库。涵盖图书教学类、学术和科研领域类等。如今除图书馆资金投入有40%的增幅以外学校的信息资源库也有了很大的增长。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重要的办学资源,是图书馆一切服务工作的基础[2]。自四川民族学院扩招以来,学院近四年来先后建成省级特色专业点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4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承担国家、省、州科研项目146项,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共1252篇(部),无疑为我校的建设是一个机遇。学校重视教育类投资和图书馆建设为姑咱镇的教育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国家政策
随着国家对高校的重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步扩大。学校升本后,各种扶持也在逐步扩大。学院设立了国家奖助学金、省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广州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16项奖学金,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校内助学活动。其次,学校在招生人数和招生分数上也发生着变化。本专科计划总人数不变,但逐步提高本科人数的比例。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大力支持各种实践活动,在学校升本成功后成为16所民族院校之一,并参加民委组织的各种比赛。在四川民族学院升本后,学校加大对学生参加比赛的投资,学校也有了更多的机会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通过与外校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方面展示民族院校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习方面,见习单位数量增加,实习经费的增多,民院升本后更加注重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对学生的就业支持从行动到金钱都有所加大。同时,为了鼓励与培养复合型人才,2013年学校启动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经费全由国家和学校资助,教师项目经费达到5000/个,学生项目达到10000-20000/个,经费远远多于2009年之前。
为营造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2009年后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约为2009年以前的4倍达到4000万/年,国家连续3年拨专项资金建设实验室约600多万。2013年,学校投入约168万来进行教学设施建设。
五、结论
高校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不仅仅促进经济事业的发展,同时推动地方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赢得国家社会更多的关注。由于四川民族学院升本时间并不长,许多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学校地处甘孜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校的发展,因此高校互动和对外开放程度应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高校对区域综合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鑫.中国农村青少年失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03).
[2]杜新中.合并专升本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5(04).
[3]李丽娟.浅谈大学城对其周边城镇区域经济的影响—一西北民族大学为个案[J].消费导刊,2009(19).
[4]向桥,云阿荣.解读大学生西部支教运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1).
[5]张军浦,李燕琴.大学城建设对当地农村社会发展影响研究[J].兰州:新学术,2007(5).
(作者单位:王秋虹/四川天一学院;何小舟/四川民族学院;杨星/四川民族学院)
关键词:民族高校;经济影响;国家政策;地方教育事业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很快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扩招计划。从微观方面看,高校的建设对当地村名的收入结构,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教育意识及文化氛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5]。作者通过简述学院升本对区域影响的变化,得出城镇高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如何带动区域综合发展,同时对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区域概况
2009年5月,教育部批准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四川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学院。学院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康定,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同时,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学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师范性、地方性。2009年5月,学院成功升本,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442人,其中本专科学生7921人,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四川民族学院逐步建成一所极具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校区,位于镇区,发挥着自己的区域优势,对周边尤其是姑咱镇的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民族高校对区域经济影响
(一)拉动内需,促进就业
在西方,曾有经济学家把人才,教育,科技形象的比喻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同样的,人才匮乏,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将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势必要依靠这三驾马车,人才、科技、教育缺一不可。高校建设为地区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发展教育事业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必然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地区经济联动发展。在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大学促进当地城镇的各方面经济发展[3]。
影响最明显的当属于零售业,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采用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发现姑咱镇店铺数量增加,消费者增多,店铺营销形式多样,居民的收入增长。学院将“重道精业、爱我中华、建设康巴”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学校开设了职业规划和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配有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为学生就业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着力提升学生素质,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0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近5000人),其中15000余人扎根在藏区基层,传授现代文明,宣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2000余人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为各族群众服务,已成为维护藏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交通影响
高校的建设为当地地区的硬件设施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高校,国家政府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作为海拔2000多米的民族高校,交通问题更是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学校升本以来,当地的交通设施有了极大地改善。S211线,黑日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情况,并且,省、州政府承诺会在两年以内全面改善交通现状。硬件质量得到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
为了满足高校扩建,当地许多村名将会失掉自耕地。然而,村民可以利用征地补偿,改善生活水平,利用土地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集体、个体经济。通过出租,代建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一方面出租校外商品房,为地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地方经济效益做出贡献。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大大的提升了姑咱镇的土地价值。除此之外,房地产也在不断开发中,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明珠祥砥,商业中心,广场坝子会陆陆续续开始建设,这势必促进姑咱镇经济的进步。
三、民族高校对教育影响
高校作为教育的聚合体,从宏观方面看,其外部正效应表现为它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资源的整合,以及解决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内生增长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1]的研究清楚表明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积累人力资本和加快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也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高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不仅对地方教育事业起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而且高校自身也被有效地带动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最杰出、最为世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但是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农村社会发展的滞后为代价换取的。自2003年6月开始,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4]。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四川民族学院于2006年9月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于2006年11月诞生了支教部。截止2013年志愿者人数增加140名,支教部人数增加120名。高校建设不仅仅对地方教育事业产生推动作用,自身也获得长足的发展。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及图书种类无不体现着姑咱的教育是否走在时代前沿。调查得知:升本后,图书总量增加30万余册,除了纸质、电子图书,还有数据库。涵盖图书教学类、学术和科研领域类等。如今除图书馆资金投入有40%的增幅以外学校的信息资源库也有了很大的增长。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重要的办学资源,是图书馆一切服务工作的基础[2]。自四川民族学院扩招以来,学院近四年来先后建成省级特色专业点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4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承担国家、省、州科研项目146项,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共1252篇(部),无疑为我校的建设是一个机遇。学校重视教育类投资和图书馆建设为姑咱镇的教育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国家政策
随着国家对高校的重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步扩大。学校升本后,各种扶持也在逐步扩大。学院设立了国家奖助学金、省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广州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16项奖学金,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校内助学活动。其次,学校在招生人数和招生分数上也发生着变化。本专科计划总人数不变,但逐步提高本科人数的比例。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大力支持各种实践活动,在学校升本成功后成为16所民族院校之一,并参加民委组织的各种比赛。在四川民族学院升本后,学校加大对学生参加比赛的投资,学校也有了更多的机会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通过与外校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方面展示民族院校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习方面,见习单位数量增加,实习经费的增多,民院升本后更加注重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对学生的就业支持从行动到金钱都有所加大。同时,为了鼓励与培养复合型人才,2013年学校启动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经费全由国家和学校资助,教师项目经费达到5000/个,学生项目达到10000-20000/个,经费远远多于2009年之前。
为营造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2009年后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约为2009年以前的4倍达到4000万/年,国家连续3年拨专项资金建设实验室约600多万。2013年,学校投入约168万来进行教学设施建设。
五、结论
高校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不仅仅促进经济事业的发展,同时推动地方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赢得国家社会更多的关注。由于四川民族学院升本时间并不长,许多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学校地处甘孜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校的发展,因此高校互动和对外开放程度应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高校对区域综合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鑫.中国农村青少年失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03).
[2]杜新中.合并专升本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5(04).
[3]李丽娟.浅谈大学城对其周边城镇区域经济的影响—一西北民族大学为个案[J].消费导刊,2009(19).
[4]向桥,云阿荣.解读大学生西部支教运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1).
[5]张军浦,李燕琴.大学城建设对当地农村社会发展影响研究[J].兰州:新学术,2007(5).
(作者单位:王秋虹/四川天一学院;何小舟/四川民族学院;杨星/四川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