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就是要求初中物理教师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式。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主要阐述了新形势新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改进可以采取的方式和办法。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
新课标形式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那些不善于提出问题及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他们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才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碰到冷场时,教师应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第一,可以从课本插图中提出问题。新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的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从大自然中提出问题。大自然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第三,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了解物理现象的入门和启蒙阶段,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富于幻想和好奇心的初中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为他们以后更深入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展示有趣、奇异的物理现象,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物理实验应尽量做到:奇 (神奇) 、险 (惊险) 、趣 (有趣) 、美 (美化 ) 、显 (放大) 。比如,在讲解“摩擦起电”一节时,通过实验来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在讲台上竖起一块泡沫板,上面用彩色水笔绘画青草和鲜花 (课前准备好) ,再把一只用塑料纸剪成的“蝴蝶”放在“鲜花”上,结果“蝴蝶”飞落下来。教师用绸带与泡沫板摩擦几次后,再把“蝴蝶”放到“鲜花”上,结果“蝴蝶”牢牢吸在上面。原本简单的实验经过改变,做到了“趣”“美 ”,达到了激起悬念、布设疑问的效果。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
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昧性。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多媒体的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十分广阔的和宝贵教学资源,丰富的课件形象而有趣 ,把实验现象、实验过程清楚地展现给学生,克服了我们教学仪器上的不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课堂上,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上不能演示或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通过逼真的动画形象,动听的声音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不再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兴趣的激发之中进行的,让学生逐渐体验成功,体悟知识的内在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有持久的兴趣,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善用小实验、小制作等实验形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同时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小实验、小制作作为一种新的实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大有益处,可以说重视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就是中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物理新课程就非常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小实验、小制作,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在八年级的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以后.让其做“会发声的气球”的小实验,加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在观察水的沸腾后做家庭小实验“纸盒烧开水”可温故水沸腾的特点;在气体的压强的教学之后.安排学生做课本中的小实验“纸片托杯”来巩固对大气存在压强的知识,等等。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又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语
“教”与“学”主体能动性之间存在互动效应,教师的主体能动性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教师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也有拉动作用。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善于利用小实验、小制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并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从增强学习能动性和沟通能动性两个方面来拉动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二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必然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海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让初中物理课堂充满活力之策略[J].学科教育,2011.
[2]张彦.如何上好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
[3]吴琳.实施物理新课标,促进学生思想转变[J].素质教育论坛,2009.(10 )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
新课标形式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那些不善于提出问题及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他们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才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碰到冷场时,教师应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第一,可以从课本插图中提出问题。新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的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从大自然中提出问题。大自然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第三,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了解物理现象的入门和启蒙阶段,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富于幻想和好奇心的初中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为他们以后更深入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展示有趣、奇异的物理现象,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物理实验应尽量做到:奇 (神奇) 、险 (惊险) 、趣 (有趣) 、美 (美化 ) 、显 (放大) 。比如,在讲解“摩擦起电”一节时,通过实验来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在讲台上竖起一块泡沫板,上面用彩色水笔绘画青草和鲜花 (课前准备好) ,再把一只用塑料纸剪成的“蝴蝶”放在“鲜花”上,结果“蝴蝶”飞落下来。教师用绸带与泡沫板摩擦几次后,再把“蝴蝶”放到“鲜花”上,结果“蝴蝶”牢牢吸在上面。原本简单的实验经过改变,做到了“趣”“美 ”,达到了激起悬念、布设疑问的效果。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
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昧性。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多媒体的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十分广阔的和宝贵教学资源,丰富的课件形象而有趣 ,把实验现象、实验过程清楚地展现给学生,克服了我们教学仪器上的不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课堂上,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上不能演示或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通过逼真的动画形象,动听的声音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不再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兴趣的激发之中进行的,让学生逐渐体验成功,体悟知识的内在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物理学习有持久的兴趣,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善用小实验、小制作等实验形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同时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小实验、小制作作为一种新的实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大有益处,可以说重视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就是中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物理新课程就非常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小实验、小制作,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在八年级的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以后.让其做“会发声的气球”的小实验,加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在观察水的沸腾后做家庭小实验“纸盒烧开水”可温故水沸腾的特点;在气体的压强的教学之后.安排学生做课本中的小实验“纸片托杯”来巩固对大气存在压强的知识,等等。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又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语
“教”与“学”主体能动性之间存在互动效应,教师的主体能动性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教师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也有拉动作用。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善于利用小实验、小制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并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从增强学习能动性和沟通能动性两个方面来拉动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二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必然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海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让初中物理课堂充满活力之策略[J].学科教育,2011.
[2]张彦.如何上好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
[3]吴琳.实施物理新课标,促进学生思想转变[J].素质教育论坛,2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