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倡导“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同时,明确要求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建立的知识结构出发,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由此可见,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够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全面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59-01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研究物质结构和物体的运动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对来说,内容也比较抽象、枯燥、难懂,甚至有很多学生因为学不好物理而去选择学文。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室应该立足课堂和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密切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将学生常见的生活元素与物理内容结合起来,使物理知识形象、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充分利用生活案例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述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课堂导入环节,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导入课堂中,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电池电压”的相关内容时,其中涉及以“探究电池电压与容量测量的方法”为主题的实验,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出带有生活性的话题,如“多长时间会更换一次手机?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电池你是如何处理的?”这时学生就会踊跃地参与话题互动,教师就可以将话题直接引入课堂实验,通过实验,带领学生探究手机电池的放电性质,并可以通过数据向学生证明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入生活案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会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若想较好地将生活化与物理教学融合起来,教师就必须要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挖掘,用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去诠释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轻松地学习物理。例如,在教学《超重和失重》的一課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视频展示给学生,再利用网络搜集蜡烛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燃烧情况,对比两个视频中的现象,再加上教师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解读,就能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失重和超重的实质。
三、生活现象与物理实验相结合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物理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启发学生认真分析物理实验原理,并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实验现象的理解,等学生有了一个完全了解后,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物理实验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内化和吸收,也有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高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测定金属电阻率”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将生活内容引入物理实验教学中,电源线、开关等实验器件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将其连接起来并接通电源,用测量电阻的一起测定电源线上的金属电阻率和电压,并要求学生密切观察电压表,并记录相应的电阻数值,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计算,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探究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电压升高,电阻率也会随之升高的物理规律,通过控制开关处的电流稳定电阻率和电压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实验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四、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激发物理思维
物理技术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一直都是命制物理高考试题的主要题材。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坚持题海战术,不但会给学生造成繁重的学习压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烦躁的情绪。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在教学“电功率”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西电东送”这一社会热点与所教内容联系起来。教师就可以将发电厂输出的电功率和输电中的电流和电压等信息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计算公式,求解物理问题,帮助学生内化和吸收所学的内容,进而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
五、结语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引入生活化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遇到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建设成物理模型,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将物理的知识内容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促进物理教学的开展。在日后的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应该积极推广这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球.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浅谈[J].才智,2019(29):126.
[2]程忠汶.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54.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59-01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研究物质结构和物体的运动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对来说,内容也比较抽象、枯燥、难懂,甚至有很多学生因为学不好物理而去选择学文。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室应该立足课堂和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密切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将学生常见的生活元素与物理内容结合起来,使物理知识形象、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充分利用生活案例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述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课堂导入环节,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导入课堂中,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电池电压”的相关内容时,其中涉及以“探究电池电压与容量测量的方法”为主题的实验,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出带有生活性的话题,如“多长时间会更换一次手机?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电池你是如何处理的?”这时学生就会踊跃地参与话题互动,教师就可以将话题直接引入课堂实验,通过实验,带领学生探究手机电池的放电性质,并可以通过数据向学生证明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入生活案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会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若想较好地将生活化与物理教学融合起来,教师就必须要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挖掘,用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去诠释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轻松地学习物理。例如,在教学《超重和失重》的一課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视频展示给学生,再利用网络搜集蜡烛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燃烧情况,对比两个视频中的现象,再加上教师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解读,就能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失重和超重的实质。
三、生活现象与物理实验相结合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物理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启发学生认真分析物理实验原理,并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实验现象的理解,等学生有了一个完全了解后,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物理实验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内化和吸收,也有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高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测定金属电阻率”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将生活内容引入物理实验教学中,电源线、开关等实验器件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将其连接起来并接通电源,用测量电阻的一起测定电源线上的金属电阻率和电压,并要求学生密切观察电压表,并记录相应的电阻数值,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计算,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探究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电压升高,电阻率也会随之升高的物理规律,通过控制开关处的电流稳定电阻率和电压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实验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四、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激发物理思维
物理技术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一直都是命制物理高考试题的主要题材。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坚持题海战术,不但会给学生造成繁重的学习压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烦躁的情绪。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在教学“电功率”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西电东送”这一社会热点与所教内容联系起来。教师就可以将发电厂输出的电功率和输电中的电流和电压等信息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计算公式,求解物理问题,帮助学生内化和吸收所学的内容,进而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
五、结语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引入生活化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遇到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建设成物理模型,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将物理的知识内容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促进物理教学的开展。在日后的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应该积极推广这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球.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浅谈[J].才智,2019(29):126.
[2]程忠汶.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