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心理学双语课程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必修的一门教育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合格少数民族师资的重要任务,是高师少数民族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形成中不可替代的基础课程。作者论证了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且从双语言的运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材的使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师资,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等方面论述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学校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既能配合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观需求,使其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
【关键词】公共心理学 双语教学
1.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新疆是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并存的地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新疆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疆各少数民族迫切需要掌握汉语、汉文,学习汉语已蔚然成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1984年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学校加强汉语教学工作,实现‘民汉兼通’”的目标,1984年自治区教育厅正式要求把汉语课列为民族中小学的一门主课,并从1985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5]可见,开展双语教学在新疆民族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新疆高校开展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吸收不同民族的先进文化,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汉双语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以及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能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1.2 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学课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双语课堂-双语互译、双语交替、板书汉语口头双语;包括学生模仿教师的词句进行课堂讨论,也包括师生双语夹杂问答等,也可采用了更为广泛、活泼的形式。如指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学参考书;鼓励学生用汉文完成作业,课外用汉语与教师讨论学业问题;采用汉文版的试卷;从网上下载汉文心理学资料给学生参考,包括课程笔记、练习题、试题以及心理学专业讲座录音等。[4]
2.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从语言的运用比例来看,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缺乏规范的参考标准。实际应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全汉文授课。主要汉文水平较高的教师,包括汉族教师;二是母语和汉语比例大致相当。[3]比如教材是汉文,讲授以母语为主,或者20%以母语、80%以汉语授课,是汉文比例较小。主要用于教学组织用语或对母语教材作简单的翻译。
我们认为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考虑到逻辑思维的养成和稳定性,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应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中的母语使用应当遵循适时原则、适度原则、双语并重原则。[1]
2.1 遵循适时原则。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中母语的适时原则是指在解释教学重点、难点时,适当的母语解释心理学专业内容既省时又到位,以后碰到类似现象学生就会迎刃而解,例如,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对“隐型记忆”概念不太理解,用母语解释其含义加深理解。
2.2 遵循适度原则。尽管近年来编写的公共心理学新教材在汉文练习上加大了力度,但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陈旧习惯,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很少有进行汉语交际的机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双语教师要把握好母语使用的“度”,不把两种语言混合在一起讲课,即讲一句汉语,马上翻译成母语,又讲一次。因为研究证明,这种“同时翻译”的双语教学方法,学生会选择听得懂的语言来听,而排斥听不懂的第二语言,结果是永远学不会第二语言。[1]
2.3 双语并重原则。所谓“双语并重”,就是在进行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时候,既提供给学生有关心理技能方面的母语教育,也提供给学生有关心理学综合知识方面的汉语教育,并尽量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一个人一生只需要学一次怎么学习,母语教育就是用最容易的方式把学习的技能教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把从母语中学到的方法转移到其他语言的学习中,使其他语言的学习更容易进步。[1]
从使用的教材来看,适合中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学双语教材不多,相关的教学辅导用书和参考资料也比较缺乏。双语教学应尽量使用专用的心理学双语教学教材或汉文版教材,否则很容易使心理学双语教学变成翻译教学。现行公共心理学双语课程内容以原汉版教材为基础,因此内容较陈旧,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给双语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大量的心理学的概念、术语和基本原理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这无疑弱化了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习兴趣低迷,认为心理学对将来的职业帮助甚微。所以公共心理学双语课程以培养少数民族师范生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加强课程中有关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从普通心理学体系向教育心理学体系的转变。普通心理学体系是目前公共心理学基本取向。[2]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材建设中,应突出教育化和问题化,从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双语教材内容要学以致用,突出主题。因此,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更能适应师范类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职业特点。改革教材体系,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增加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的内容,使公共心理学双语教育真正体现“人本性”和“应用性”。[2]
从双语教学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首先表现在授课内容的减少,即较之母语教学,同样的内容使用双语教学时需要的学时更长,这主要是师生使用汉语交流不可能达到信息交流如直接传递的母语交流状态,因而教学内容从量上打了折扣。另外,公共课心理学双语教学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相比,学生的关注与重视程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应采取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合的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2]其次,汉语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对研究内容的深入探讨,导公共心理学致双语教学介绍性多、描述性多而研究性少的弊端,也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考与发展,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停留在听懂阶段,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从教专业导向上教语言,大有本末倒置之嫌。因此,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举措。多媒体技术可将文本、图像、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友好界面,深受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这不仅能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智力潜能,同时还有利于调动他们的所有感官功能。[6]除了涵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外,还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形式,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一般是心理学教材的扩展或延伸,甚至可以是某些社会性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齐玉龙.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母语的地位和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 赵碧玫.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3] 张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09(4).
[4] 张龙涛.浅析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9(8).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03]20号[A].
[6] 董良飞,李艳.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J].2009(3).
【关键词】公共心理学 双语教学
1.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新疆是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并存的地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新疆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疆各少数民族迫切需要掌握汉语、汉文,学习汉语已蔚然成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1984年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学校加强汉语教学工作,实现‘民汉兼通’”的目标,1984年自治区教育厅正式要求把汉语课列为民族中小学的一门主课,并从1985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5]可见,开展双语教学在新疆民族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新疆高校开展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吸收不同民族的先进文化,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汉双语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以及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能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1.2 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学课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双语课堂-双语互译、双语交替、板书汉语口头双语;包括学生模仿教师的词句进行课堂讨论,也包括师生双语夹杂问答等,也可采用了更为广泛、活泼的形式。如指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学参考书;鼓励学生用汉文完成作业,课外用汉语与教师讨论学业问题;采用汉文版的试卷;从网上下载汉文心理学资料给学生参考,包括课程笔记、练习题、试题以及心理学专业讲座录音等。[4]
2.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从语言的运用比例来看,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缺乏规范的参考标准。实际应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全汉文授课。主要汉文水平较高的教师,包括汉族教师;二是母语和汉语比例大致相当。[3]比如教材是汉文,讲授以母语为主,或者20%以母语、80%以汉语授课,是汉文比例较小。主要用于教学组织用语或对母语教材作简单的翻译。
我们认为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考虑到逻辑思维的养成和稳定性,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应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中的母语使用应当遵循适时原则、适度原则、双语并重原则。[1]
2.1 遵循适时原则。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中母语的适时原则是指在解释教学重点、难点时,适当的母语解释心理学专业内容既省时又到位,以后碰到类似现象学生就会迎刃而解,例如,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对“隐型记忆”概念不太理解,用母语解释其含义加深理解。
2.2 遵循适度原则。尽管近年来编写的公共心理学新教材在汉文练习上加大了力度,但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陈旧习惯,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很少有进行汉语交际的机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双语教师要把握好母语使用的“度”,不把两种语言混合在一起讲课,即讲一句汉语,马上翻译成母语,又讲一次。因为研究证明,这种“同时翻译”的双语教学方法,学生会选择听得懂的语言来听,而排斥听不懂的第二语言,结果是永远学不会第二语言。[1]
2.3 双语并重原则。所谓“双语并重”,就是在进行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的时候,既提供给学生有关心理技能方面的母语教育,也提供给学生有关心理学综合知识方面的汉语教育,并尽量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一个人一生只需要学一次怎么学习,母语教育就是用最容易的方式把学习的技能教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把从母语中学到的方法转移到其他语言的学习中,使其他语言的学习更容易进步。[1]
从使用的教材来看,适合中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学双语教材不多,相关的教学辅导用书和参考资料也比较缺乏。双语教学应尽量使用专用的心理学双语教学教材或汉文版教材,否则很容易使心理学双语教学变成翻译教学。现行公共心理学双语课程内容以原汉版教材为基础,因此内容较陈旧,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给双语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大量的心理学的概念、术语和基本原理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这无疑弱化了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习兴趣低迷,认为心理学对将来的职业帮助甚微。所以公共心理学双语课程以培养少数民族师范生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加强课程中有关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从普通心理学体系向教育心理学体系的转变。普通心理学体系是目前公共心理学基本取向。[2]在公共心理学双语教材建设中,应突出教育化和问题化,从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双语教材内容要学以致用,突出主题。因此,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更能适应师范类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职业特点。改革教材体系,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增加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的内容,使公共心理学双语教育真正体现“人本性”和“应用性”。[2]
从双语教学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首先表现在授课内容的减少,即较之母语教学,同样的内容使用双语教学时需要的学时更长,这主要是师生使用汉语交流不可能达到信息交流如直接传递的母语交流状态,因而教学内容从量上打了折扣。另外,公共课心理学双语教学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相比,学生的关注与重视程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应采取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合的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2]其次,汉语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对研究内容的深入探讨,导公共心理学致双语教学介绍性多、描述性多而研究性少的弊端,也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考与发展,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停留在听懂阶段,公共心理学双语教学从教专业导向上教语言,大有本末倒置之嫌。因此,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举措。多媒体技术可将文本、图像、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友好界面,深受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这不仅能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智力潜能,同时还有利于调动他们的所有感官功能。[6]除了涵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外,还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形式,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一般是心理学教材的扩展或延伸,甚至可以是某些社会性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齐玉龙.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母语的地位和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 赵碧玫.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3] 张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09(4).
[4] 张龙涛.浅析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9(8).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03]20号[A].
[6] 董良飞,李艳.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J].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