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世上,人或多或少,都是会有些恋物的吧。也许你迷恋小区楼下那只姜黄色的猫,也许你喜欢邻居家那只会笑的狗,或者你恋的也许并不是有生命的动物,可能你迷恋纸质泛黄的旧书,书页翻动有脆脆的声响;也许你迷恋丝绸的布料,光光滑像婴儿的皮肤。甚至,你迷恋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味道,一种声音,早起八九点的阳光,下雨后泥土腥咸的芬芳,风吹过梧桐叶子沙沙作响,塔楼上的钟声在每晚八点钟响起。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两件事物会让你特别依恋,这里的依恋不是爱到热烈难舍难分离开了就死去活来无法继续的浓烈炽热,更多的是一种云淡风轻,一些小物在你不知不觉的之后走近你,走进你,在你不自知的时候,他们已像空气一样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说:“缺乏安全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带点儿恋物情结。”在这个越来越功利化的世界里,人们越累月缺乏安全感,小心翼翼地藏起不安、烦躁、焦虑和惶恐,企图在某种既定的事物中寻找安定。于是不知不觉独爱起一种颜色、一阵香味、一个季节……甚至一类人。恋物,恋的却不一定是物,有时只是那一刻的感动。
我们为什么要恋物?帕慕克说:“因为物品承载着回忆。证明我们爱过。”
精神如同梅超风的头发,有四散奔逃的本质。何止四散奔逃,它们灰飞烟灭。这一刻的信念、爱、记忆,都有可能在你不知道的下一秒便偷偷蒸发,你根本注意不到你头顶冒起的袅袅青烟。所以有人拼命保留票根、糖纸、钻石、一切碎片,来尽力把自己归拢,归成多多少少的一堆。否则怎样?我们不能接受自己在蒸发这个事实。
幸亏有物质,他们吊在在我们散漫飘渺、如同鼻涕虫一样漫流的精神之上,叮当作响,它们是锚。需要眷恋的是简单的存在——曾在自己划过人世时留过的足迹,接着便是找到依旧可以抚摸的记忆,简要概括,它们是与你相知相伴的物……肉体干瘪时,再也没气力爬起,再无动力让大脑运转,对着物们的活泼,相较而言的是人世的幸福。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并在意识的玩笑中躲藏时,一些幻象正如故意闯入我的躯壳的魂魄,打破窗纱般无助的眼神,好似品味彼时犯下的过错,除了物,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于是人在寻求自己存在感的途中,将自己沉浸于恋物带来的无尽安全之中,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迫不及待的想要结束拥有,迫不及待的想要体验拥有,迫不及待的想要回避无法拥有……这一切就像一个5岁的小男孩的多动症,或者像猴子偷桃一样……杂乱,繁复,无形,不知饱足
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有忍不住晒生活的冲动,好像只有把自己拥有的晒出来才能证明自己存在过。富足的晒包包,晒裙子,晒化妆品,晒名车、晒豪宅,不那么富足的也把人生乐趣放入无止境的刷新淘宝页面,仿佛世上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快递小哥打电话说包裹到了下楼收件的时候。穿上波西米亚的裙子就觉得自己是卡门了;配一套日系样式简洁细节出彩的各式衣帽就恨不得拍岩井俊二的电影;摆放了各种精巧的家居摆设就觉得自己也是一幸福的美丽家庭小主妇了。。。。
拥有,成为人不想去面对生活中屡屡受挫的现实,以及自我突破的压力时,不由自主的产生的一种替代行为。物与人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一部分物满足了我们肉体上的需要,恋物给人带来甜蜜,如《下妻物语》里的桃子用尽各种心思然后能穿上一件洛可可风格的裙子的那种甜蜜。在超越了肉体的这一部分需要之后,物就不再是物了,这种过于依赖物来托付情感的甜蜜是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不确定、一种怀疑,通过寻物来寻自己,大概是物质时代给这帮关注自我喜欢内省的人开的一个巨大玩笑。
然而世界就像个诡秘游戏,只宣布规则却不告之目的,唯一的选择是玩儿下去。若想逃避规则带来的束缚感,最好方式是麻醉自己,给自己一个堂而皇之的生存理由,比如赚钱。赚钱,然后购买;越赚越多,买的东西也越来越贵,越来越大。把房子、车子、人生里该买的一切都买了,也差不多该拍拍屁股入土了。杜拉斯说,迷恋是一种吞噬。最近看过的另一部科幻电影里,外星人制服人类的手段,就是满大街制造潜意识影像--巨大的“consume”、“obey”等字样出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一再重复的信息接收,一再重复的行为,让人类自然以为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事。身为科幻电影,可原理一点儿也不科幻,就是身边真真切切的规则么。其实用不着银河系外的家伙们,我们自己制造的桎梏已经够多了。譬如消费陷阱--你说得清从为生存而消费,还是为消费而消费?满大街名牌logo,说得上和价格等值的少之又少。购买已成了建立身份的一种手段,你开哪种车?穿哪个牌的衫?用的手机什么档次?物质成了我们本末倒置的生活追求。。。。。。
这些看法缠绕于身,而它与我们关系之深,就算抵触,也无法否认。很喜欢《搏击俱乐部》里的一段情节:爱德华诺顿以肥皂为原料制作了一枚土炸弹。随着一声震彻天际的巨响,他把自己辛苦赚得的房屋,连同屋内精心挑选的家具付之一炬。在焚毁一切的同时,他也寻得了真正的自己--不再依附物质,不再受社会强行植入人心中的欲望与空虚控制。抛弃一切,却得到生命最原始的鲜活自由。
的确,人生在世,肉身是有限的,但承载的灵魂是无限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太过迷恋于肉身以及能够触碰到的物质,那么灵魂也就会囿于这样的范围无法自由。然而这道理谁都懂,恐怕除了电影中的爱德华诺顿,我们这些信誓旦旦的观众,即便大有感触,也只能隔着银幕兴叹一番,按下关机键,怀抱着我们恋以生存的猫,扑上熟悉味道的香水,拎上给我们以无尽安全感的钱包,屁颠颠出门购物去了么?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两件事物会让你特别依恋,这里的依恋不是爱到热烈难舍难分离开了就死去活来无法继续的浓烈炽热,更多的是一种云淡风轻,一些小物在你不知不觉的之后走近你,走进你,在你不自知的时候,他们已像空气一样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说:“缺乏安全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带点儿恋物情结。”在这个越来越功利化的世界里,人们越累月缺乏安全感,小心翼翼地藏起不安、烦躁、焦虑和惶恐,企图在某种既定的事物中寻找安定。于是不知不觉独爱起一种颜色、一阵香味、一个季节……甚至一类人。恋物,恋的却不一定是物,有时只是那一刻的感动。
我们为什么要恋物?帕慕克说:“因为物品承载着回忆。证明我们爱过。”
精神如同梅超风的头发,有四散奔逃的本质。何止四散奔逃,它们灰飞烟灭。这一刻的信念、爱、记忆,都有可能在你不知道的下一秒便偷偷蒸发,你根本注意不到你头顶冒起的袅袅青烟。所以有人拼命保留票根、糖纸、钻石、一切碎片,来尽力把自己归拢,归成多多少少的一堆。否则怎样?我们不能接受自己在蒸发这个事实。
幸亏有物质,他们吊在在我们散漫飘渺、如同鼻涕虫一样漫流的精神之上,叮当作响,它们是锚。需要眷恋的是简单的存在——曾在自己划过人世时留过的足迹,接着便是找到依旧可以抚摸的记忆,简要概括,它们是与你相知相伴的物……肉体干瘪时,再也没气力爬起,再无动力让大脑运转,对着物们的活泼,相较而言的是人世的幸福。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并在意识的玩笑中躲藏时,一些幻象正如故意闯入我的躯壳的魂魄,打破窗纱般无助的眼神,好似品味彼时犯下的过错,除了物,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于是人在寻求自己存在感的途中,将自己沉浸于恋物带来的无尽安全之中,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迫不及待的想要结束拥有,迫不及待的想要体验拥有,迫不及待的想要回避无法拥有……这一切就像一个5岁的小男孩的多动症,或者像猴子偷桃一样……杂乱,繁复,无形,不知饱足
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有忍不住晒生活的冲动,好像只有把自己拥有的晒出来才能证明自己存在过。富足的晒包包,晒裙子,晒化妆品,晒名车、晒豪宅,不那么富足的也把人生乐趣放入无止境的刷新淘宝页面,仿佛世上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快递小哥打电话说包裹到了下楼收件的时候。穿上波西米亚的裙子就觉得自己是卡门了;配一套日系样式简洁细节出彩的各式衣帽就恨不得拍岩井俊二的电影;摆放了各种精巧的家居摆设就觉得自己也是一幸福的美丽家庭小主妇了。。。。
拥有,成为人不想去面对生活中屡屡受挫的现实,以及自我突破的压力时,不由自主的产生的一种替代行为。物与人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一部分物满足了我们肉体上的需要,恋物给人带来甜蜜,如《下妻物语》里的桃子用尽各种心思然后能穿上一件洛可可风格的裙子的那种甜蜜。在超越了肉体的这一部分需要之后,物就不再是物了,这种过于依赖物来托付情感的甜蜜是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不确定、一种怀疑,通过寻物来寻自己,大概是物质时代给这帮关注自我喜欢内省的人开的一个巨大玩笑。
然而世界就像个诡秘游戏,只宣布规则却不告之目的,唯一的选择是玩儿下去。若想逃避规则带来的束缚感,最好方式是麻醉自己,给自己一个堂而皇之的生存理由,比如赚钱。赚钱,然后购买;越赚越多,买的东西也越来越贵,越来越大。把房子、车子、人生里该买的一切都买了,也差不多该拍拍屁股入土了。杜拉斯说,迷恋是一种吞噬。最近看过的另一部科幻电影里,外星人制服人类的手段,就是满大街制造潜意识影像--巨大的“consume”、“obey”等字样出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一再重复的信息接收,一再重复的行为,让人类自然以为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事。身为科幻电影,可原理一点儿也不科幻,就是身边真真切切的规则么。其实用不着银河系外的家伙们,我们自己制造的桎梏已经够多了。譬如消费陷阱--你说得清从为生存而消费,还是为消费而消费?满大街名牌logo,说得上和价格等值的少之又少。购买已成了建立身份的一种手段,你开哪种车?穿哪个牌的衫?用的手机什么档次?物质成了我们本末倒置的生活追求。。。。。。
这些看法缠绕于身,而它与我们关系之深,就算抵触,也无法否认。很喜欢《搏击俱乐部》里的一段情节:爱德华诺顿以肥皂为原料制作了一枚土炸弹。随着一声震彻天际的巨响,他把自己辛苦赚得的房屋,连同屋内精心挑选的家具付之一炬。在焚毁一切的同时,他也寻得了真正的自己--不再依附物质,不再受社会强行植入人心中的欲望与空虚控制。抛弃一切,却得到生命最原始的鲜活自由。
的确,人生在世,肉身是有限的,但承载的灵魂是无限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太过迷恋于肉身以及能够触碰到的物质,那么灵魂也就会囿于这样的范围无法自由。然而这道理谁都懂,恐怕除了电影中的爱德华诺顿,我们这些信誓旦旦的观众,即便大有感触,也只能隔着银幕兴叹一番,按下关机键,怀抱着我们恋以生存的猫,扑上熟悉味道的香水,拎上给我们以无尽安全感的钱包,屁颠颠出门购物去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