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驱动探究,分享回归课标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浮力是初三物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自制简易的浮沉子进行演示实验,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学生课程中心论出发,大胆开放设问,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开发总结了这一来自生活的简单演示实验的物理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课;课程标准;沉浮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15-3
  在初三物理复习教学中,由于知识量大、综合性问题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很少涉及演示实验的探究。浮力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为课题,课堂中引入自制的简易浮沉子为模型,展开讨论。
  1 问题提出
  初三课堂由于容量大,注重知识的归纳、迁移和应用,加之课时有限,在课堂设计及课堂实施中存在重知识和方法,轻实验和探究的现象,学生参与知识和方法的讨论多,但实验的探究开发讨论少。同时,重庆市中考物理中每年都有一道信息开放的题目,要求学生仿照示例,表达出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学原理。浮沉子是探究沉浮条件常见的简易实验模型。
  2 教具准备
  很多器材来源于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上课前,筆者去化学实验室寻求帮助,希望能找到一个小的透明的玻璃瓶,找遍了所有玻璃瓶,没有一个符合要求,于是调整标准,寻找小的玻璃试管。最后确定为一个15 cm长的玻璃试管,在实验室的一个水桶中简单地演示感受了一下,随后买来一瓶矿泉水,实验仪器准备就绪。
  3 演示实验
  3.1 调整情绪,组织课堂
  上课时,笔者向同学们交代了今天课堂的研究主题,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笔者拿出刚买的矿泉水,课堂就以这个瓶子开始。笔者将矿泉水分给几位同学后接自来水进行实验。这样很好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氛围。
  3.2 组装器材,观察现象
  在空的矿泉水瓶里装满自来水,将玻璃试管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这时候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瓶中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
  3.3 分析原因,寻找规律
  学生对现象观察仔细。现象一:水从瓶口溢出。原因是试管排开水,本质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试管在水中的体积;现象二:试管静止。原因是受力平衡,浮力等于试管的重力,而且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3.4 因势利导,深入分析
  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及试管下沉是因为重力作用,但不能继续下沉,是因为被卡住了。针对学生的这一猜想,笔者这时候对平衡的试管施加一个扰动的外力,学生发现试管在震动。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原因:(1)试管向下运动,是因为受到外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试管继续往下运动,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3)试管往下减速运动,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浮力之所以增大,是因为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增大;(4)试管运动到了最低处不能停下来保持静止,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合力不为零;(5)试管向上运动,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试管运动到扰动前的位置时,浮力等于重力,但不能立马停下来,继续向上运动,因为惯性的存在;(7)试管不能上下一直振动下去,是因为液体阻力的存在。说明机械能在向内能转化。通过现象观察及其分析,学生顺利地回顾了沉浮条件及其相应的运动学、动力学、能量等相关知识。
  4 拓展深化,探究本质
  这时候,笔者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学生观察到瓶中倒立放置的试管开始向下运动,松手不挤压矿泉水瓶,试管向上运动。请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原因:(1)挤压矿泉水瓶,部分水被挤压到倒立的试管内,试管内的空气被压缩,相当于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减少,所以试管受到的浮力减少,当浮力小于重力时,试管开始下沉;(2)当松手不挤压矿泉水瓶时,被挤压的空气又将部分水从试管中挤出,空气体积增大,相当于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试管上浮。
  5 合作分享、表达交流
  为了拓展复习课堂的容量,笔者继续提问,这一简单的实验涉及哪些初中物理知识呢?请描述现象并找到对应的物理规律。请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讨论后的小组发言让老师很惊讶,几乎涵盖除电与磁的所有内容,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归纳起来如表1。
  6 教学反思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以往的复习教学,教师们总是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记忆和结论的应用上,加之课时的限制,复习课上很少引入实验的探究和资源开发,所以复习课相对沉闷,学生容易疲惫,课堂效率有待提高。而物理实验的引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全面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实验的器材来自生活,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 全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曾湖贤.实验引入复习课课堂活跃又高效[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3):51—53.
  (栏目编辑 赵保钢)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向以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主的过程性评价转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从传统的注重数理逻辑能力向偏重于操作能力转变。促使教师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并发展其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操作能力;学业成绩;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3-0022
摘要:Web前端开发技术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技术,调研该新技术的专业开设情况,结合1 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对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提出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对课程模块内容进行重构、通过基于“三教”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开展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及融合,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1 X证书制度;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摘 要:实验教学凸显了物理学科教学的特色,文章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浅谈了物理实验的情境性、体验性、探究性和应用性等教学功能,以期引起同仁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功能;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58-3  我校正在推进的校本教研活动,以达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关注智慧生成的教学目标。中学物理实验所具备的教学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探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设计;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0(S)-0013-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方式受到物理教师们的普遍关注。探究式教学要求高中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探究如何巧妙利用外推处理高中物理问题,同时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  关键词:图像;外推;规律;求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52-2  物理在其早期的发展史上,曾作为哲学的内容之一,物理思维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最一般的认识
直尺、三角板、圆规等是学生的常用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在一堂探究活动课上,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习工具,积极动脑,交流合作来探究利用学习工具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了十几种:    1 测圆的直径    利用两块三角板和直尺可迅速测出硬币、铅笔等圆的直径。    2 测量平均速度    用刻度尺(或文具盒面)作斜面,(较短的)铅笔作小车,加上橡皮擦和手表测铅笔从斜面滚下的平均速
摘要:为提高高考评价的效度,加强实验教学,香港物理高考评价改革中出现了教师评审制(TAS)。本文从TAS的实施概况、课堂表现评价以及实施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得出相应的启示和结论。  关键词:TAS;实施;评价;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5(S)-0011-3    自2002年香港正式的课程改革以来,高考物理科评价改革由原
摘 要:学生学习《光的反射》后再学习《光的折射》,对光的传播路径探究方法有一定的基础。本设计合理分析学生学情,将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把握本节课重、难点,对演示教具、学生学具进行创造性改进和设计,使课堂探究更加直观和生动。设计“点赞台”对分组实验中表现好的小组予以点赞评价,既迎合学生现代生活特点,又起了很好的课堂激励作用。整节课的有效探究基于教师的引导,而运用类比法学习新概念则使学习过程变得简易明了
摘要:伽利略通过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他创立的科学方法彻底修改了亚里士多德以思辨为主、单纯观察为辅的方法,把经典力学理论大厦建立在牢固可靠的“假设-演绎-实验”基础之上,实现了“知识的理性因素与经验因素的幸运的结合”。  关键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理性因素;经验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5(S)-0001-3
摘 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电路部分的核心内容,这一定律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相关题目的类型又比较多,从教学实际看,不少同学对该定律理解不到位,运用时感到困难。本文将2个变量间的关系用图像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定律,达到熟练运用该定律的目的。  关键词:电动势;电压;电流;电阻;功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