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以迅猛的速度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经过前10年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与社会的融合和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是广大教学从业者和研究者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本文首先对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教学工作发生的变化和展现的新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对如何有效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有效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我国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教育工作的认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各种媒体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成为一种可能,触手可及的庞大资源库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支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通过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摸索来探讨实现良好的现代化教育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长远且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他不仅关系到目前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将来国家建设所需要人才的供给能力。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教育要从基础做起,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和精神通過创新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来,从实践中探索新的方法和知识。
1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工作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所谓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单纯的讲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外部人力或者资源的作用,凭借自身的能力,通过对于资源的有效分析和思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活动。学习具有持久性和自我性的特征,如何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性,使其能够真正地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21世纪发展的突出特点在于“快”,社会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对于各种需求的获得快……。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满足这种对于快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信息化条件下也出现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冗繁杂乱和安全性问题。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多媒体、全媒体等平台作用的发挥,人们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面对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冗杂的问题,教学者和学习者要善于定位教学,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后再去确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及实施。
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教学工作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特点,对于这些新特点的把握能够促进我国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成果的扩大。具体而言,在此种背景下教学工作呈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通过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灵活地向学生展现,用一种简单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的内容,这一方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学生对于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有着独有的感觉,对于教学情境的热爱之前油然而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去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其次,信息化条件下,课堂的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来为学生思维空间的开发提供方法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参与,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锻炼了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同一个情景下, 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于问题的看法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并没有对与错的区分,因为每个学生的头脑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教师不要一味地分出个对错,而是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其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引导,更加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
第三,正如上文所说的,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检索和搜集功能获得大量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资料,然后凭借一定的方式加以分析,摘取其中的重要内容,来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材料。这样一方面弥补了教学资料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对于学习内容和资源获取的路径。
总之,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在发生着一些时代性的变化,通过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2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注重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平台为载体来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教学改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注重对于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等能力。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都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虚拟性场景的设置,通过场景将知识间接地传递到学生的心中。例如在讲授相关传统文化课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简单的剖析和梳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令人赞叹不已的文化,从而联想到当今背景下一些与文化现象想违背的内容,从而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为以后的成才之类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获得足够的教学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处理,围绕某一主题确定资料内容。例如,可以通过远程资源共享的方式,将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通过视频、音频的形式进行传递,将成功的方法扩大到更多的学校,增加受益群体。
同时,课堂和学生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大家表述自己的看法,然后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来提升教学成果的共享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辩论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锻炼学生的团结能力、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
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使用资源的方式确实无限的,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智慧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资源的价值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
2.3 注重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对于教师的相关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课知识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用传统的方式备课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数据库中寻找对应的教学资源,来支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学校和相关的大中专院校在培养相关的教师时要根据信息化的特点来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和不断学习能力,以保持教学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3 结语
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教育改革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如何通过这种先进的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发展的速度和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是需要我们每位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持一颗沉着、冷静、不骄不躁的心情,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本,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将信息化的手段切实应用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参考文献
[1]李欣.浅议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新西部,2008(11).
[2]韩忠月,李振廷,王瑞英,等.教育教学中的表扬艺术[J].中国成人教育,2006(08).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雷锋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教育工作的认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各种媒体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成为一种可能,触手可及的庞大资源库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支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通过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摸索来探讨实现良好的现代化教育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长远且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他不仅关系到目前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将来国家建设所需要人才的供给能力。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教育要从基础做起,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和精神通過创新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来,从实践中探索新的方法和知识。
1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工作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所谓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单纯的讲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外部人力或者资源的作用,凭借自身的能力,通过对于资源的有效分析和思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活动。学习具有持久性和自我性的特征,如何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性,使其能够真正地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21世纪发展的突出特点在于“快”,社会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对于各种需求的获得快……。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满足这种对于快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信息化条件下也出现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冗繁杂乱和安全性问题。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多媒体、全媒体等平台作用的发挥,人们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面对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冗杂的问题,教学者和学习者要善于定位教学,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后再去确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及实施。
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教学工作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特点,对于这些新特点的把握能够促进我国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成果的扩大。具体而言,在此种背景下教学工作呈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通过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灵活地向学生展现,用一种简单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的内容,这一方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学生对于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有着独有的感觉,对于教学情境的热爱之前油然而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去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其次,信息化条件下,课堂的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来为学生思维空间的开发提供方法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参与,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锻炼了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同一个情景下, 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于问题的看法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并没有对与错的区分,因为每个学生的头脑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教师不要一味地分出个对错,而是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其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引导,更加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
第三,正如上文所说的,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检索和搜集功能获得大量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资料,然后凭借一定的方式加以分析,摘取其中的重要内容,来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材料。这样一方面弥补了教学资料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对于学习内容和资源获取的路径。
总之,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在发生着一些时代性的变化,通过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2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注重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平台为载体来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教学改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注重对于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等能力。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都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虚拟性场景的设置,通过场景将知识间接地传递到学生的心中。例如在讲授相关传统文化课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简单的剖析和梳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令人赞叹不已的文化,从而联想到当今背景下一些与文化现象想违背的内容,从而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为以后的成才之类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获得足够的教学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处理,围绕某一主题确定资料内容。例如,可以通过远程资源共享的方式,将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通过视频、音频的形式进行传递,将成功的方法扩大到更多的学校,增加受益群体。
同时,课堂和学生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大家表述自己的看法,然后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来提升教学成果的共享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辩论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锻炼学生的团结能力、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
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使用资源的方式确实无限的,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智慧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资源的价值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
2.3 注重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对于教师的相关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课知识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用传统的方式备课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数据库中寻找对应的教学资源,来支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学校和相关的大中专院校在培养相关的教师时要根据信息化的特点来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和不断学习能力,以保持教学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3 结语
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教育改革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如何通过这种先进的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发展的速度和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是需要我们每位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持一颗沉着、冷静、不骄不躁的心情,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本,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将信息化的手段切实应用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参考文献
[1]李欣.浅议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新西部,2008(11).
[2]韩忠月,李振廷,王瑞英,等.教育教学中的表扬艺术[J].中国成人教育,2006(08).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雷锋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