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特的人生阶段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期,大致是指10岁到15岁这个阶段,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期。不过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由于信息丰富、人际交往频繁和营养增加等原因,少年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提前到来的趋势。
  人们眼中的少年期
  人们对少年期的认识,最普遍的提法是逆反期,最耸人听闻的评价是人生的危险期。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有时候竟然会出现谈“少”色变的情况,可见,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一种莫名的压力。其实,这些认识是片面的,反映了大众对少年期的认识并不科学、不准确的现状。把少年期概括为逆反期,是因为人们只看到少年期出现爱和成人顶撞的这种表面现象;把少年期定性为危险期,更是把一种错误教育导致的结果夸大为所有少年期的共同特征。
  大家对少年期认识不正确,客观上是由于少年期界于儿童期和青年期之间,时间不长,特点不显著,容易被忽视。有些少年虽然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面孔上仍然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表情。主观上,我们对少年期专门的研究的确比较少。以中国知网近期的统计为例:对儿童期的研究文章共有55696篇,对青年期的研究文章共有25811篇,而对少年期的研究文章仅仅有12159篇。也就是对少年期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及青年期研究的一半,几乎相当于儿童期研究的1/5。
  现在,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少年期的时候了。少年期不仅是内心世界出现深刻变化的时期,而且是心理最复杂、冲突最多的时期。本来,少年期应该是可塑性最强的人生最佳塑造期。遗憾的是,多数家庭、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少年期这个特殊阶段,教育跟不上,因此,少年期反而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少年期是内心世界出现深刻变化的时期
  一个人,从儿童期过渡到少年期,尽管外部变化不大,内心世界却悄悄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少年的种种表现,让人感到“似乎有人给孩子注入了新的灵魂”。在少年这个阶段,人的精神生活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他的认知能力、脑力劳动、行为、与同学的相互关系、情感和审美以及道德的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实际表现,都使教师感到不可思议和迷惑不解。有经验的教师也经常抱怨少年工作难做。他们身上常常出现某种神秘莫测、难以理解的现象。
  这些深刻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概括的思考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少年的思维处在形式运算阶段。也就是说,少年出现了思维方式的变换,从具体事物中逐渐解放出来,这有利于把兴趣朝着不在当前、而在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少年的思维已经从儿童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由于这个特点,少年和儿童期不同,在少年面前,不仅有一个物质世界,而且展现了一个观念的世界。少年已经开始通过一些事件看到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他心目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和情绪,都取决于他的信念、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的看法。少年期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和大脑,重新观察和分析自己及他人,开始运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重新看待世界,这对少年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时他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既可能和儿童时代基本相同,又可能有了区别,甚至相反。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是他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之前,他嘴里说出来的往往是重复成人的看法。
  最值得重视的是:少年的道德品质,已经从儿童时期的行为习惯上升为更加深刻的思想意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此他将用自己的这些看法自觉地指导他的一切行动了。正确的看法当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而错误的看法必将导致错误的行为。例如,我认识的一个初二学生,有一天突然宣布拒绝学外语。老师、家长软硬兼施,多次做工作也没有用。原来是他和自己的同龄朋友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学习外语没有用处”的结论。
  2.认识世界同时认识自己
  少年喜欢照镜子,喜欢观察别人,重视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认真、秘密地记自己的日记,喜欢和别人争论,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都说明少年已具有本质意义上的自我意识,从自发阶段开始进入真正自觉的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与对内部自我的认识是相辅相成的。认识世界越深刻、越丰富,越有助于更深刻、透彻地认识自我。反之亦然。少年是在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
  在这个时期,少年逐渐进入“大社会”,原来的特殊保护、扶持消失了,自己必须以本来的状态与客体、他人发生联系和作用,这个时期他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少年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十分迅速,逐渐进入社会,随着所充当角色的增多,少年一时难以将自己整合为一个一致的、同一的、稳定的“我”,甚至感到自我丢失了。有一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这样的心态:我,16岁,4岁的娃娃管我叫阿姨,40岁的阿姨管我叫娃娃。/老师说:你不稳重,像夏天一样狂躁。/同学说:你成熟,像秋天一样深思熟虑。∕妈妈说:你爱消极,像冬天那样消沉。∕朋友说:你有激情,像春天一样生命力顽强。∕于是,我陷入迷惘,我不知道我是怎样?也不知道我应该怎样?
  3.独特的观察与思考
  一个人敏锐而又鲜明地用心去认识世界,是从少年开始的。少年对世界的观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唯一的、独一无二的、特殊的状态。少年看到了儿童还看不到的东西,还看到了成人常常没看到,确切地说没发现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了。
  只有少年似乎开始对真理的公正性表示怀疑,从各方面对其进行仔细观察、检验并按照教师的建议,独立地得出结论时,真理才能变成他的信念。少年不仅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而且也研究道德真理,研究人。他们特别注意研究教师。初中生常常这样评价老师:“我观察某某老师,他每讲一个内容、一个道理,都是有根据的,从不随便说。”“我发现某某老师常常说话不算数,一个要求,说的时候特别严格,过几天,连他自己都忘了。”“我们老师太偏心。成绩不好的学生趴在书上睡着了,老师说:你们看看,一沾书就睡觉;而成绩好的学生趴在书上睡着了,老师则说:你们看看,多爱学习,睡觉还不离开书。”   当然,由于不成熟,少年有着独特的自我视角。比如少年开始抽烟,并不是生理的需要,而是独特的心理需要,他们主观地认为“抽烟能够使自己高大”,在他们的脑海中,好像自己叼上一支烟,就成为了电影中貌似威风的黑老大。不管别人是不是这样看,反正他自己这样相信。
  儿童期决定了少年期
  当前少年期发生的问题,多数属于“回炉”再教育性质。所以,当务之急,首先应该树立一种认识:少年期并不是必然成为危险期,是儿童期决定了少年期;其次,在行动上,不要消极、被动地等待少年期的到来,要主动、积极地在儿童期开展工作。工作的关键是,儿童期是不是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1.做好事
  儿童所处的环境应该是道德财富具体化了的环境,意思是:学生每跨出一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他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每一个行动,都能在别人身上得到反映,能够给别人带来好处,帮助克服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不亲自去做好事,那么他就不能在意识中积淀、确立善的观念。生活千百次地向我们证明:训练儿童向少年期和青年期过渡的工作,离开劳动是不行的,但这应当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应能使心灵最细微的活动具体化。
  2.阅读
  在低年级我们很重视培养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期未能得到发展和强化,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困难。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求知欲旺盛,而到了少年时期,自己的智能发展却很有限,对知识不感兴趣,惰性十足?这是因为他不会阅读。
  3.丰富的精神生活
  人生的根基是在儿童时期扎下的。这首先是,儿童要学会为别人创造欢乐,并由此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自豪。其次,培养和发展对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东西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如果在儿童期没有纯朴的爱心、善心,到少年期再培养,由于缺少自身的情感体验,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回忆说,他研究了有违法犯罪少年的460个家庭的生活,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家庭中的知识、美育、道德爱好和要求越贫乏,孩子犯罪的程度就越重,缺少人性、残忍、愚昧的程度就越重。在这些违法犯罪的少年的家里,没有一家有家庭藏书,哪怕是少量的。
  4.慎重地对待惩罚
  惩罚并不是什么不可避免的手段。哪里充满了相互信任和热诚的气氛,哪里能够使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觉到他与周围人的同思想、同甘苦。哪里能够使儿童刚一懂事就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欲望,哪里就没有进行惩罚的必要。一个人具备了高度的修养,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惩罚的必要前提。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濮阳市的教育质量一直在河南省位居前列。这两年,濮阳市教育局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工作,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什么要搞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给濮阳市的教育带来了什么?本刊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濮阳采访,在一所所学校,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在一次次的座谈会上,我们被教育局长、校长、老师们的充满激情而又生动翔实的讲述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濮阳市的教育内涵
【摘 要】《看见》作为一档由纪实和人物访谈构成的专题节目,因其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看见》栏目的周末版为例,从栏目定位、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等角度出发解析其栏目特征。  【关键词】《看见》 叙事风格 人文情怀  《看见》作为一档记录现实的专题节目,它用镜头向我们描述剧烈变化的现实生活,刻画新闻背后的人,感知世间的人情冷暖,了解世界,认识彼此,审视自我。  《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学校美育从课程建设上来说是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而美育又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离不开美育,都可以实施美育。  令人欣
这次研讨会间隙,我们在奥伦堡市区散步,无意间走到了“致敬,胜利!”公园。  这是一座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主题公园,占地上千亩,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入口通道是布满红五星的绿色长廊,中心广场屹立着燃烧长明火种的纪念碑,四周以各式兵器展示为主,分为战争起因、主要战役、进攻防御场景、战车布阵、后勤保障、战地救护等单元,围墙外栏杆上有序地排列着卫国战争勋章图案及其说明。每一单元都有文字介绍和“向法西斯进攻!”
创新与担当同行  当前,许多教科室和教研员工作虽然繁重,却并不被看好。一些地方的教科室往往是按照上级的指标性或任务性要求去制定和落实某些措施,存在着过浓的功利属性和短期效应。这其实并不利于优化教科室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底,教科室的工作应该接地气,也就是要与教师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要与教师的精神需求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衔接起来。要知道,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闻名全国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似一条玉带飞绕太行。林州市下辖4区16个乡镇,有公办学校400多所,在校学生10余万人。2011年秋季,林州市启动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变语文教学模式,推动课内大量阅读。三年乐读,三年耕耘。如今,琅琅书声响林涧,浓浓书香飘太行。教育,让林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变化;阅读,让林州市千万家庭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寻找语文教育之根  201
追问写评语的目的  岁岁年年“事”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每到期末,自然又是班主任的评语季。  每年这个时候,我总能想起一位教师朋友写给她班孩子的一则评语:  你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大大的眼睛,让我感觉到你是多么机灵!读课文时你表情丰富;讲故事时你绘声绘色;参加集体劳动你也总是一马当先,赢得了不少人的喜欢。只是,我多么希望你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下来啊,那样你将会更好!  这是一则在很多人看来再正常
所谓养成教育,主要指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及良好习惯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考量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前时期要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内容,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积极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是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  幼儿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幼儿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编者按: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印发,宣告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完成了本次修订,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本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其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更加重视德育”“更加关注能力”“更加体现时代特
高一新生开学后的第一节课上,我请学生逐一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学生们开始都有点害羞,经过我的鼓励,大家按照座次顺序纷纷上台展示自己。但是,当轮到王明明时,他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头也埋得很低。  这时候,班上的学生开始起哄了,有几个人高呼:“上去!上去!”我赶忙制止,并快步走到王明明的座位前,提醒道:“王明明同学,该你上去作自我介绍啦!”,他还是默不做声。我关切地问,“你能告诉老师你不愿意上台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