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思想变化出现了新特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采取切实有力的相应对策,加强和改进高职德育工作,开创高职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德育 新局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学生思想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认真研究这些新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德育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职学生思想新特点
1、在思想意识方面,思想意识多样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主体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增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矛盾和斗争日益复杂化,思想文化的世界化进程迅速发展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加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高职学生面临着多元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显增强。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激发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高职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以“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负责”为核心的个体人生价值观正被一部分大学生接受,他们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淡漠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2、在政治倾向方面,政治取向主流积极,政治关注度参差不齐,政治进步动机多样化。当代高职生政治取向主流是积极的。他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有理想和抱负。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评价很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念,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进一步增强,政治稳定性日益提高,政治关注意识较强。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关心政治,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认识模糊,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较弱,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往往表现出迷惘。现阶段由于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特别是高职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高职生政治进步动机多样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抱着各种各样的不正确或不纯正的动机申请加入党组织。
3、在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观念多样化,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知行背反。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道德观念的多元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单一性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西方道德观念的强烈冲击,多元道德观念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多重道德价值标准。处于成长期的高职生是受多元化道德观念冲击最大的群体,文明与落后、高尚与平凡、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等相反的道德观念完全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学生的头脑里。多数高职生既遵从传统道德,又吸收西方部分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即有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又有对传统道德的某种反叛。而且对待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道德评价标准不再单一,往往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双重的价值评判标准,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的现象,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道德要求存在二重性,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较高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评判别人,而用个人主义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
4、在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层次性明显,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受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层次性明显表现出来。一方面,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高职生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崇尚竞争意识和自我实现,绝大部分高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自幼成长在家长和老师营造的“温室”里的大学生,在生活和心理各方面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依赖性,对心理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表现在当生活、学习或情感问题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同时,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也给高职生带来了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望,承担着多重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学业、就业、感情、人际关系、深造等各种压力。调查表明,目前有22%左右的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明显表现出心理矛盾多、压力大、心理问题多发等特点。
二、高职德育创新
必须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特征和高职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德育工作,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的标准衡量高职生德育的质量。既要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又要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促进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强化德育育人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德育工作不断前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从当前看,在学校层面需要从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德育队伍、德育研究、德育评估等多方面解决高职德育发展中的问题。这里只就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生的突出特点,提出三点主要对策。
1、坚持和谐发展,完善和加强贴进实际的高职德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针对学生目前的思想心理新特点,培养学生具有结构科学合理、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道德品质。强调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内容,如:深入开展“;社会先锋”教育,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所搭建的多种平台,进行人生理想教育、诚信品质教育、团队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合作意识;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进行学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对自我发展负责的意识,提高自我科学规划和科学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将艰苦奋斗、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珍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挫折应对教育,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价值和定义,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2、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和改进大学生德育的体系和模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使德育方法的变革显得非常迫切。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越来越频繁,德育方法亟待创新。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丰富和改进高职德育的体系和模式,构建综合发展的网络教育体系,搭建多层次网络德育平台,建立指导网络教育工作的机构和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网站、网络监督体制和机制,把握信息传播途径的流行前沿,以现代科学手段不断丰富德育模式,保持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穿透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教育模式,扶持重点社团成长,加强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不断完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同伴教育的互动机制,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使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与时俱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德育队伍。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学生成长要求的多样化,对大学生德育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我国还处在初始阶段,必须继续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德育对象必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跟上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向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者偏重于处理应急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当前,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已成为高校德育最紧迫的任务。德育工作要树立新的职业观念,做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把德育工作作为事业追求。作为学校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上确保落实党和政府为德育工作者制定的关于职称评定、学历学位进修、评优奖励、住房提职等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建设多层次培训基地,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国内外研修项目和计划等,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善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着力抓好的几个问题[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1).
[2]龚海泉:走向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德育 新局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学生思想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认真研究这些新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德育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职学生思想新特点
1、在思想意识方面,思想意识多样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主体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增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矛盾和斗争日益复杂化,思想文化的世界化进程迅速发展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加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高职学生面临着多元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显增强。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激发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高职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以“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负责”为核心的个体人生价值观正被一部分大学生接受,他们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淡漠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2、在政治倾向方面,政治取向主流积极,政治关注度参差不齐,政治进步动机多样化。当代高职生政治取向主流是积极的。他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有理想和抱负。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评价很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念,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进一步增强,政治稳定性日益提高,政治关注意识较强。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关心政治,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认识模糊,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较弱,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往往表现出迷惘。现阶段由于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特别是高职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高职生政治进步动机多样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抱着各种各样的不正确或不纯正的动机申请加入党组织。
3、在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观念多样化,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知行背反。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道德观念的多元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单一性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西方道德观念的强烈冲击,多元道德观念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多重道德价值标准。处于成长期的高职生是受多元化道德观念冲击最大的群体,文明与落后、高尚与平凡、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等相反的道德观念完全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学生的头脑里。多数高职生既遵从传统道德,又吸收西方部分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即有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又有对传统道德的某种反叛。而且对待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道德评价标准不再单一,往往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双重的价值评判标准,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的现象,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道德要求存在二重性,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较高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评判别人,而用个人主义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
4、在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层次性明显,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受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层次性明显表现出来。一方面,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高职生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崇尚竞争意识和自我实现,绝大部分高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自幼成长在家长和老师营造的“温室”里的大学生,在生活和心理各方面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依赖性,对心理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表现在当生活、学习或情感问题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同时,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也给高职生带来了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望,承担着多重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学业、就业、感情、人际关系、深造等各种压力。调查表明,目前有22%左右的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明显表现出心理矛盾多、压力大、心理问题多发等特点。
二、高职德育创新
必须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特征和高职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德育工作,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的标准衡量高职生德育的质量。既要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又要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促进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强化德育育人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德育工作不断前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从当前看,在学校层面需要从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德育队伍、德育研究、德育评估等多方面解决高职德育发展中的问题。这里只就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生的突出特点,提出三点主要对策。
1、坚持和谐发展,完善和加强贴进实际的高职德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针对学生目前的思想心理新特点,培养学生具有结构科学合理、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道德品质。强调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内容,如:深入开展“;社会先锋”教育,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所搭建的多种平台,进行人生理想教育、诚信品质教育、团队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合作意识;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进行学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对自我发展负责的意识,提高自我科学规划和科学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将艰苦奋斗、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珍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挫折应对教育,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价值和定义,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2、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和改进大学生德育的体系和模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使德育方法的变革显得非常迫切。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越来越频繁,德育方法亟待创新。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丰富和改进高职德育的体系和模式,构建综合发展的网络教育体系,搭建多层次网络德育平台,建立指导网络教育工作的机构和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网站、网络监督体制和机制,把握信息传播途径的流行前沿,以现代科学手段不断丰富德育模式,保持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穿透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教育模式,扶持重点社团成长,加强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不断完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同伴教育的互动机制,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使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与时俱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德育队伍。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学生成长要求的多样化,对大学生德育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我国还处在初始阶段,必须继续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德育对象必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跟上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向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者偏重于处理应急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当前,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已成为高校德育最紧迫的任务。德育工作要树立新的职业观念,做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把德育工作作为事业追求。作为学校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上确保落实党和政府为德育工作者制定的关于职称评定、学历学位进修、评优奖励、住房提职等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建设多层次培训基地,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国内外研修项目和计划等,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善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着力抓好的几个问题[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1).
[2]龚海泉:走向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