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鹊巢》诗义小考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经·召南·鹊巢》这首诗歌中“鸠”鸟的形象历来受到学者的争议,因而,引出了对该诗诗义的不同理解。本文首先从“鸠占鹊巢”这个成语的发展演化入手,例举了古今学者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加以质疑。最终本文的出结论,理解诗歌要从作者最初的本义出发,这首诗中“鹊”就代表“君子之德”,“鸠”则代表“夫人之德”,整首诗就是写结两姓之好的婚礼诗歌。
  【关键词】《诗经》;鹊;鸠;鸠占鹊巢
  《诗经·召南·鹊巢》中诗文如下: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一、“鸠占鹊巢”词义的发展
  读罢此诗,让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首与婚嫁有关的诗歌。作者用了重章叠句的方式,用“鹊”与“鸠”起兴,描写了盛大的婚礼场面。不过,用我们今天的视角一看,立刻就会产生一种疑问,那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鸠占鹊巢”是一个明显的贬义词,为何在两千多年的周代描写婚礼的场面却要用“鹊”和尤其是“鸠”来起兴呢?
  关于“鸠”的记载,《毛诗传》中曰:“鸠, 釾鸠,秸鞠也。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禽经》上是这样说: “鸠, 蜀谓之拙鸟,不善营巢, 取鸟巢居之, 虽拙而安处也。”所以我们认为 “鸠”是一个不劳而获的意象, 在生存竞争中, 它不仅占有鹊巢, 而且将鹊卵推到地下摔碎, 而将自己的卵生在新占据的巢里, 自己逍遥自在, 而让鹊为自己养育后代。因而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成为一个贬义词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发展的具体的过程。我们从汉代到明国的文学作品中找出关于这个成语的使用:
  1、鹊巢柳树,鸠夺其处,任力德薄,天命不佑。——《焦氏易林》
  2、辽东太守公孙康,本襄平人,武威将军公孙度之子也。当日知袁熙、袁尚来投,遂聚本部属官商议此事。公孙恭曰:“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三国演义》
  3、跖犬吠尧,吠非其主;鸠居鹊巢,安享其成。——《幼学琼林》
  4、张孝基说道:“多蒙岳父大恩,但岳父现有子在,万无财产反归外姓之理。以小婿愚见,当差人四面访觅大舅回来,将家业付之,以全父子之情。小婿夫妻自当归宗。设或大舅身已不幸,尚有舅嫂守节,当交与掌管,然后访族中之子,立为后嗣,此乃正理。若是小婿承受,外人必有逐子爱婿之谤。鸠僭鹊巢,小婿亦被人谈论,这决不敢奉命!”——《醒世恒言》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组合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但鹊巢鸠居这个事实表达的贬义色彩自汉代就开始了。人们常以“鸠”占据“鹊巢”比喻得不当得之利或者居不当居之处,其意义差别不大,只是结构尚未固定。[1]
  但在古代的文献记载中关于“鸠占鹊巢”的记载也不完全都是贬义的。《毛诗序》云:“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鸠乃可以配焉。”郑玄《毛诗笺》言:“起家而居有之,谓嫁于诸侯也。夫人有均壹之德如鸠然,而后可配国君。”未熹《诗集传》谓:“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能正心修身以齐其家,其子女亦被后妃之化,而有专静纯一之德,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
  因此,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鸠占鹊巢”这个成语经历了由褒义向贬义的变化过程,突变的转折点是在汉代。发展至今日,这个成语已经完全失去褒义的含义。
  二、古今学者对这首诗的诗义的见解
  对于这首诗诗义的理解古今学者见仁见智。整理一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
  1、颂德说。这种观点受《毛诗序》的影响最大。皆因《毛诗序》中云:“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鸠乃可以配焉。”后世学者如宋代朱熹,清代陈奂皆是持这种观点,期观点前文已引用,在这里不再赘引。这种观点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唯一不足之处在于对“鸠”这种鸟究竟有何种之德,为何有这种之德没有解释的很清楚,只是一味强调有德。
  2、抢婚说。此说是郭晋稀先生提出的。郭先生在所著《诗经蠡测》一书的首篇辨析《鹊巢》之诗义说:“我以为《鹊巢》一篇明明是写的统治者对妇女的掠夺,是写的抢婚。不过抢婚的时候,强盗饰以盛装罢了。每章诗的前两句,是用‘鹊巢鸠占’的寓言,比喻统治阶级对妇女的掠夺。每章诗的后两句是写抢婚的时候强盗饰以盛装。”对于郭晋稀先生的观点,是对传统颂德说的一种质疑。抢婚是我国上古时代曾经存在的一种婚姻风俗那是一群男子仗持暴力抢劫女性为配偶的野蛮婚姻。到了周代已经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固定形式。诗经中很多诗篇都有提到这种形式,例如《诗经·卫风·氓》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诗句。
  3、弃妇诗说。这是一个弃妇怨恨她的丈夫遗弃前妻而别娶新妇别宠新欢的诗。诗作者不但抒发了对鸠一样占居自己家室的新妇的愤恨,尤其对丈夫用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的行为,表示出强烈的嫉妒和憾恨,同时,这实际上也是对男权社会里,“痴心女子负心汉”婚姻现象的一种沉痛控诉,获得了强烈的社会意义。[2]可是,《诗经·曹风·釾鸠》中的另一篇诗歌却又是这样说的:“釾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这首诗的含义也就是说,“鸠”这种鸟有一很重要的品性就是在喂养其众多子女时能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厚。所以在同一部文学作品中不可能出现一个本体喻体,尤其不可能是一个本体对应着褒贬不同的两个喻体。
  三、本文的观点
  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古代的文学作品,我们今天品鉴时很多时候是带着今天的视角和价值观念去评判的,这样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往往会走进死胡同,而无法真正的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所以站在作者当时的立场上理解就会豁然开朗。
  有证据说“鸠”是有德之鸟。《续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这则记载说明:除了如《毛诗传》中说鸠鸟养育子女平均如一,它的另一条美德就是反哺老鸟。如果说“抚幼哺老”是古代女子应当具备的美德的话,那么,《毛诗序》中说“德如鸠”也就不为过了。
  还有《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风俗通》曰:“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草□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后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故作鸠杖以抚老。”这则引语虽有汉代谶纬学说之嫌,但是,至少能说明在汉代初年“鸠”是一种吉祥的鸟。汉代出土的鸠杖也可以说明这点。汉代朝廷颁行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养国老”的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明确定为尊老重孝的标志。[3]
  回到本诗中,我们在来看。作者用“鹊”起兴,“鹊”代表君子“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后作者又用“鸠”起兴,“鸠”代表有“抚幼哺老”之德的妇女。在迎婚时又有“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盛大场面的支持,岂不快哉?
  【参考文献】
  [1]赵立伟.“鸠占鹊巢”词义的发展[J].学语文,2010(1).
  [2]张剑.《鹊巢》诗义辨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1(4).
  [3]傅亮.鸠杖及其起源初考[J].现代交际,2011(7).
其他文献
【摘 要】《雪国》描绘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及其向往、追求梦幻世界的一系列故事,从中可看出日本美的意识。作家川端康成用他敏锐的触觉对日本传统文学进行独特的理解,将日本平安朝“物哀”美表露无遗。《雪国》中对空寂的追求和全文带有的概叹、惨恻、凄切与寂寥等都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在阅读《雪国》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物哀”精神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美的真谛,同时也体会到日本传统文学特有的震撼美
期刊
【摘 要】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倾力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关杜丽娘的形象分析,前人多在故事高潮部分着力下笔,往往突出其反抗性的一面。但人物形象的研究不能过于片面化、简单化,杜丽娘在《牡丹亭》中自始至终地呈现一种潜流成长态势,在与封建礼教的过程中,除了抗争外,也时时表现出顺从、主动妥协,乃至迎合。而这一切正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整体视角;潜流成长
期刊
【摘 要】吉国地区语言文字的形成与沙俄政策息息相关。自沙俄时期开始推行语言俄罗斯化政策,后至苏联时期因领导人更迭而产生不同的语言政策。本文主要以回顾沙俄时期吉国语言政策为基础,重点分析苏联不同时期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吉国;语言政策;苏联  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客观、最大众化、最独立的一种现象。沙俄和苏联时期中亚地区语言发展进程与沙俄统治、苏联政权巩固密不可分。苏联时期,俄语作为“国语”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葫芦”的命名、洪水神话、生殖崇拜、道教四个方面探究了“葫芦”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从“葫芦”的形状和功能角度分析了文化意义形成的内在机制,以期更全面、深刻地解读“葫芦”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葫芦;文化意义;成因机制;表现形式  “葫芦”作为人类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之一,不仅具有多种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可以说,中国的“葫芦”文化,已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
期刊
【摘 要】本文用“她”叙事的角度来分析乔叶的小说《黄金时间》,透过“她”叙事来展现了女性隐秘的心理需求,女性的生存困境及婚姻的异化扭曲,得出物质的丰富和精致并不能填补女性对精神交流的需求,她们渴望着能有一份熨帖的感情,能够引起精神上的共鸣,从而给现代人以启发。  【关键词】“她”叙事;黄金时间;困境;婚姻  一、小说概述  《黄金时间》讲述了一个对婚姻、家庭及丈夫失望的妻子,纵容丈夫纵情声色暴饮暴
期刊
【摘 要】“中国梦”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中国梦”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并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本文就从孔子大同思想延伸到《礼记》勾勒出的“大同梦”,继而对儒家“大同梦”的影响及其评价进行阐述,来探寻儒家“大同”思想对“中国梦”的文化启示。  【关键词】儒家;大同梦;中国梦  大同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两千多年来,它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神魔小说,《西游记》通过九九八十一难讲述了一个从“放心”到“定心”再到“修心”的完整过程,充满了求取真经的庄严使命感和修身养性的严肃精神,与此同时,亦有人将其定义为“滑稽小说”、“游戏之作”甚至“童话奇书”。毫无疑问,这二者都言中了《西游记》某一方面的特征,关于二者如何共存以及为何如此严肃的宗教主旨却反而出以滑稽的笔墨,本文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成书过程中对杂剧中谐
期刊
【摘 要】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而一些历史物件可以很好的反应人们社会生活以及历史文化的见证。笔者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价值  一切具有历史背景的物品,都有着不可小看的历史文化价值,笔者下面从几个历史物品出发名,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1、从隋唐墓志看北部湾宁氏姓氏起源  北部湾隋代宁赞正议大夫墓志被学界誉为“岭南第一墓志”,其是唐
期刊
【摘 要】《荆楚岁时记》是由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魏晋时期风俗的文集,它是中国第一部岁时民俗志,也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岁时节令的专著。全书以岁时节令为线索,较为全面的记载和还原了荆楚地区民众的生活画卷。其中对于春节节俗的介绍十分详尽,包含了那个时代民众在春节期间的饮食、娱乐、信仰,以及祭祀占卜等方面的习俗。  【关键词】《荆楚岁时记》;春节;节俗;饮食;娱乐;信仰;祭祀占卜  《荆
期刊
【摘 要】《寻找家园》是高尔泰撰写的知识分子心灵史。知识分子是时代尊严的象征,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注定孤独的漂泊者。  【关键词】知识分子;寻找家园;高尔泰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鲁迅  “这是在漂泊中写成的书”,高尔泰在《寻找家园》序言中如是说。十几岁离开家乡高淳县赴苏州学艺,前往兰州,发配夹边沟,经香港离境,最终定居美国。冥冥中,是什么使他注定此生漂泊,离开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