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建立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模式深刻地剖析了人格的组成。他的动力心理学,揭示了能量在人格中的的分布与转变 ,对分析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
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人的深层精神世界进行了心理学的研究,建立起一个以本我、自我、超我为基础的人格模式,并创建了动力心理学,以此研究人格中能量的分布与转变。他开创的心理分析学深深的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每一个方面。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
弗洛伊德三岁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掀起了一场关于人的观念的革命,意味着人不再是区别于动物的万物之灵。进化论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动物的一种,就意味着可以按照研究动物的方式来研究人。
弗洛伊德四岁时,费希纳创立科学的心理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证明人的精神可以被带进实验室进行研究和精确地测量。
十九世纪中叶,对弗洛伊德震动更深刻的是物理学方面赫尔姆霍茨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可以转换形式,但不能被消灭,当能量在系统的某一部分里减少时,必然在该系统的另一部分里增加。这种能量和动力论深深地渗入到每个科学家的思想意识中,包括弗洛伊德。他将此运用于人的人格,创建动力心理学,研究能量在人格中的分布与转变。
二.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概述
他将人的整个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即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本我
本我是先天具有的心理过程,充满了人的各种原始欲望,奉行“快乐原则”,其唯一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1]。它最初的形式是“反射装置”,比如当有强烈的光线照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眼睑立刻闭合,挡住光线,以此来解除因光线引起的神经紧张。然而反射装置并不能解除所有的紧张,比如婴儿因为肚子饿而产生胃部收缩时,收缩并不能解除饥饿。本我因受挫而产生新的发展,即产生“原发过程”。比如上面没有立刻得到食物的婴儿因饥饿紧张会产生食物的记忆意象。这种为了减轻紧张而产生记忆意象过程,就是原发过程。而这种能减轻紧张的事物的意象,称为“愿望满足”,比如梦就是愿望满足的典型例子,我们总是梦见自己欲求的东西。为什么只是在脑中产生记忆意象就可以减轻紧张呐?因为对于本我来说,它不能把我们关于对象的主观记忆意象和关于对象的客观知觉区分开来。即对于本我来说,吃食物和在脑中联想食物食物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原发过程可以消除部分紧张。但是光靠原发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婴儿一直得不到食物,他还是会死去,于是就产生了由自我控制的继发过程。
2.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行政机构”,它控制和管理着本我和超我,并且它是联系人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世界之间的媒介,它为了整个人格的利益与外界进行贸易交往,以满足人格长远的需要。它遵循“现实原则”,即推迟能量的释放,直到合适的时间真正满足需要的对象出现为止,如婴儿肚子饿的时候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他必须发现可吃的食物时才能将能放入口中,否则他将自讨苦吃。设立现实原则并不是要废弃快乐原则,只是迫于现实而暂缓实行快乐原则,现实原则最终还是为本我的快乐原则服务的。自我实现现实原则的方式是继发过程,继发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说原发过程是对可以满足需要的事物在脑中产生对应的意象,那么继发过程就是找到或者制造出该物体,使其存在。继发过程与原发过程最大的区别是它能够区分主观的心理世界和客观的现实世界。它不会像原发过程那样将事物的意象误认为事物的的本身。
3.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内化了的社会价值和道德理想,是儿童受父母的善恶标准和是非观念“同化”的结果。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理想是所有美德标准,与父母的道德观念一致;良心则是对所有的丑恶的定义。在超我的指引下,人为至善至美而奋斗。超我管辖人的方式与父母奖惩儿童的方式一样,当我们的行为符合美德标准时,超我便对自我进行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奖励,如物质性的奖励为一顿美餐,而精神性的奖励则为骄傲自信与欣喜;当我们屈于诱惑做错事时,超我便对自我进行物质性或精神性的惩罚,如物质性的惩罚为出事故或丢东西,而精神性的惩罚则为来自良心的内疚自卑与伤心。通常我们所说的罪恶感就是来自超我的精神性惩罚。超我与本我相同的一点是它无法区分主观与客观。所以不一定在某个行为实施后,自我才受到超我的奖惩,自我可能仅仅因为萌生了想要干某事的想法就会受到超我的奖惩。比如某人萌生创立一番大事业的想法,超我就会对自我进行精神性奖励,人感到振奋;而当我们看见地上的钱萌生将之占为己有的想法时,就会受到超我的批判。
4.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本我是建立人格的基础,终身保持幼儿时期的特点。他不能容忍紧张的状态,希望立刻得到满足。它不断地提出要求;它自私、孤僻、崇尚快乐、非理性、爱冲动。本我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对它少的可怜的一点知识也是通过研究梦和精神病症得到的。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行为时,就是本我在起作用。比如一个人会因为冲动而与人打架、抢劫或性侵犯妇女,这时他就是处于本我的奴役之下。它从不思索,它只是愿望和行动。本我只具有能量发泄作用,即一味追求快乐,解除紧张。
自我则具有思考能力,是理性的代表。起着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作用。一个强大的自我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在世界上生存。它具有能量发泄与发能量发泄作用。它的反能量发泄作用是为了抵抗本我的能量发泄作用,使本我的快乐原则暂缓实行。当自我的反能量发泄作用被本我的能量发泄作用压倒时,本我就会产生冲动性行为,如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因为生气丧失理性而大发雷霆。
超我也具有能量发泄作用与反能量发泄作用。它的反能量发泄作用表现为良心的“禁止作用”,目的是为了阻止本能的能量通过愿望满足或冲动性行为发泄出来。也就是说,良心完全与本我和自我对立,它坚决阻止快乐原则的实行。如果说自我的反能量发泄作用是为了推迟行动的发生,以便制定出一个完美的计划再执行。那么良心的禁止作用就是企图取消任何邪恶行动的念头。自我對本能的命令是“等一等”,良心的命令则是“不准!”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人格的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一个人的行为和本质则由能量在人格中的分布比例决定。如果超我控制了大部分的能量,他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自我控制了大部分的能量,他就是一个实际的人;如果本我控制了大部分的能量,他就是一个冲动和缺少理性的人。当自我协调好三个部分的关系并且能量分布恰当时,人格就处于正常状态。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不安与焦虑,他既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世界。
参考文献:
[1].C.S.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
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人的深层精神世界进行了心理学的研究,建立起一个以本我、自我、超我为基础的人格模式,并创建了动力心理学,以此研究人格中能量的分布与转变。他开创的心理分析学深深的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每一个方面。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
弗洛伊德三岁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掀起了一场关于人的观念的革命,意味着人不再是区别于动物的万物之灵。进化论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动物的一种,就意味着可以按照研究动物的方式来研究人。
弗洛伊德四岁时,费希纳创立科学的心理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证明人的精神可以被带进实验室进行研究和精确地测量。
十九世纪中叶,对弗洛伊德震动更深刻的是物理学方面赫尔姆霍茨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可以转换形式,但不能被消灭,当能量在系统的某一部分里减少时,必然在该系统的另一部分里增加。这种能量和动力论深深地渗入到每个科学家的思想意识中,包括弗洛伊德。他将此运用于人的人格,创建动力心理学,研究能量在人格中的分布与转变。
二.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概述
他将人的整个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即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本我
本我是先天具有的心理过程,充满了人的各种原始欲望,奉行“快乐原则”,其唯一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1]。它最初的形式是“反射装置”,比如当有强烈的光线照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眼睑立刻闭合,挡住光线,以此来解除因光线引起的神经紧张。然而反射装置并不能解除所有的紧张,比如婴儿因为肚子饿而产生胃部收缩时,收缩并不能解除饥饿。本我因受挫而产生新的发展,即产生“原发过程”。比如上面没有立刻得到食物的婴儿因饥饿紧张会产生食物的记忆意象。这种为了减轻紧张而产生记忆意象过程,就是原发过程。而这种能减轻紧张的事物的意象,称为“愿望满足”,比如梦就是愿望满足的典型例子,我们总是梦见自己欲求的东西。为什么只是在脑中产生记忆意象就可以减轻紧张呐?因为对于本我来说,它不能把我们关于对象的主观记忆意象和关于对象的客观知觉区分开来。即对于本我来说,吃食物和在脑中联想食物食物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原发过程可以消除部分紧张。但是光靠原发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婴儿一直得不到食物,他还是会死去,于是就产生了由自我控制的继发过程。
2.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行政机构”,它控制和管理着本我和超我,并且它是联系人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世界之间的媒介,它为了整个人格的利益与外界进行贸易交往,以满足人格长远的需要。它遵循“现实原则”,即推迟能量的释放,直到合适的时间真正满足需要的对象出现为止,如婴儿肚子饿的时候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他必须发现可吃的食物时才能将能放入口中,否则他将自讨苦吃。设立现实原则并不是要废弃快乐原则,只是迫于现实而暂缓实行快乐原则,现实原则最终还是为本我的快乐原则服务的。自我实现现实原则的方式是继发过程,继发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说原发过程是对可以满足需要的事物在脑中产生对应的意象,那么继发过程就是找到或者制造出该物体,使其存在。继发过程与原发过程最大的区别是它能够区分主观的心理世界和客观的现实世界。它不会像原发过程那样将事物的意象误认为事物的的本身。
3.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内化了的社会价值和道德理想,是儿童受父母的善恶标准和是非观念“同化”的结果。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理想是所有美德标准,与父母的道德观念一致;良心则是对所有的丑恶的定义。在超我的指引下,人为至善至美而奋斗。超我管辖人的方式与父母奖惩儿童的方式一样,当我们的行为符合美德标准时,超我便对自我进行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奖励,如物质性的奖励为一顿美餐,而精神性的奖励则为骄傲自信与欣喜;当我们屈于诱惑做错事时,超我便对自我进行物质性或精神性的惩罚,如物质性的惩罚为出事故或丢东西,而精神性的惩罚则为来自良心的内疚自卑与伤心。通常我们所说的罪恶感就是来自超我的精神性惩罚。超我与本我相同的一点是它无法区分主观与客观。所以不一定在某个行为实施后,自我才受到超我的奖惩,自我可能仅仅因为萌生了想要干某事的想法就会受到超我的奖惩。比如某人萌生创立一番大事业的想法,超我就会对自我进行精神性奖励,人感到振奋;而当我们看见地上的钱萌生将之占为己有的想法时,就会受到超我的批判。
4.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本我是建立人格的基础,终身保持幼儿时期的特点。他不能容忍紧张的状态,希望立刻得到满足。它不断地提出要求;它自私、孤僻、崇尚快乐、非理性、爱冲动。本我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对它少的可怜的一点知识也是通过研究梦和精神病症得到的。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行为时,就是本我在起作用。比如一个人会因为冲动而与人打架、抢劫或性侵犯妇女,这时他就是处于本我的奴役之下。它从不思索,它只是愿望和行动。本我只具有能量发泄作用,即一味追求快乐,解除紧张。
自我则具有思考能力,是理性的代表。起着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作用。一个强大的自我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在世界上生存。它具有能量发泄与发能量发泄作用。它的反能量发泄作用是为了抵抗本我的能量发泄作用,使本我的快乐原则暂缓实行。当自我的反能量发泄作用被本我的能量发泄作用压倒时,本我就会产生冲动性行为,如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因为生气丧失理性而大发雷霆。
超我也具有能量发泄作用与反能量发泄作用。它的反能量发泄作用表现为良心的“禁止作用”,目的是为了阻止本能的能量通过愿望满足或冲动性行为发泄出来。也就是说,良心完全与本我和自我对立,它坚决阻止快乐原则的实行。如果说自我的反能量发泄作用是为了推迟行动的发生,以便制定出一个完美的计划再执行。那么良心的禁止作用就是企图取消任何邪恶行动的念头。自我對本能的命令是“等一等”,良心的命令则是“不准!”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人格的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一个人的行为和本质则由能量在人格中的分布比例决定。如果超我控制了大部分的能量,他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自我控制了大部分的能量,他就是一个实际的人;如果本我控制了大部分的能量,他就是一个冲动和缺少理性的人。当自我协调好三个部分的关系并且能量分布恰当时,人格就处于正常状态。当自我失去对本我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不安与焦虑,他既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世界。
参考文献:
[1].C.S.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