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台湾来信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赵政民、穆雯瑛主任大鉴:
  接李蓼源先生函,嘱以《山西文献》与《文史月刊》交换,至为欣感。自元月1日出刊之《山西文献》起,按期陆续寄上。本社地址“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256号12楼”。
  兹先寄上第59和60期《文献》各一册。另包付邮。
  《山西文献》每年二期,今已30年,由同乡义务供稿,编后发行,印刷等费由同乡乐捐,为寓台及海外同乡之精神食粮,青年乡亲藉以认识三晋,不忘故乡。谨先申谢,敬祝
  新年迪吉
  山西文献发行人原馥庭
  社长兼总编席涵静
  2003年元旦
  席涵静现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台湾孔庙、关公庙均有,关庙较多,香火最盛。台湾省宜兰县有女娲庙,已与赵城女娲陵庙有联系。台湾佛教界旅游团体,每年赴五台山者有数百人。
  
  二
  
  原馥庭、席涵静先生:
  二位先生的来信春节前已经收到,遵嘱将《文史月刊》2003年之第一期和第二期各两册当即寄出,估计近日你们便会收到。今后将照此数,陆续寄出。
  


  台湾同乡所出版的《山西文献》,我们是经常能够看到的。该刊所发表的各类史料、文章及回忆,该刊所包容和散发出来的浓浓乡情,不仅补充了山西的史料宝库,给史学研究和山西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和镜鉴,而且对于加强旅台同乡及旅居国外同乡与故土山西的联系,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乡情是酒,是诗,是甘霖,每逢阅读《山西文献》,我们都被这馥郁浓烈的乡情所陶醉,所振奋,并萌发出填平海峡永久团聚的诚挚热望。
  《文史月刊》是在原《山西文史资料》双月刊基础上创办出来的,2001年更用此名,每月一日出版,刊发国内百余年来的各类史料、回忆和文章,是所有山西同乡心系三晋、倾诉衷肠、畅想忆事、交流史料及情感的一块园地。如今,我们两刊已建立了交换关系,必将会在共用史料、交流情感、畅叙乡情、增进了解和友谊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盼《文史月刊》和《山西文献》在相互支持中得到发展!
  文史办公室主任穆雯瑛女士向你们问好!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文史月刊》杂志主编赵政民
  2003年2月5日晨于太原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位于上党盆地北端,沁县西乡,距城约20华里的白山脚下,名曰开村,全村共有400多户,2000多口人,耕地面积约4800余亩。民国初年,农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生活。   开村在沁县是一个大村,村里最高的统治者是村长。据说那时候村长是义务职,不支薪水。进入20世纪30年代,风气渐变,村里一些想过官瘾的头面人物,为谋取村长这个类乎明清时代乡约地保式的小官,都
期刊
四处打听,终于在天津蓟县某干休所找到了董来扶老人的家。整洁的“绿色”院落里,一位老人正在给花浇水,脚上的军用胶鞋沾满了泥土。怎么也看不出眼前这位质朴的老人,就是共和国第一辆坦克“功臣”号的驾驶员,就是曾经驰骋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场,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钢铁英雄”董来扶。老人很好客,热情地把我们领进那间四周挂满字画的简陋客厅,激动地述说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凭几句半生不熟的日语,从国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及解放前的山西教育界名流时,少不了要提及郭象升的名字。已故史学家、原山西大学历史系郝树侯教授,以他的亲身经历在《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概况》一文中写道:“抗战前的山西省立教育学院从开办到结束(1925—1937),前后共12年……赵丕廉和郭象升(赵早年参加同盟会,和郭象升是山西大学堂中斋同学,宣统已酉科拔贡同年)是最有关系的主持者”,“赵、郭办这个学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对社会有所贡献
期刊
1934年10月16日,全军的前卫团——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涉过于都河,迈出了战略转移的第一步。因此,10月16日就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个纪念日。  红四团前身为北伐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曾参加过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湘南暴动。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四团团长耿飙,政委杨成武、参谋长李英华、党总支书记林子钦。    奔
期刊
悠悠万载,人们不断发问,我们的远古祖先走过了怎样的坎坷历程?最早的祭祖之地又在哪里?本文试图找回中断湮没千年的祭祖圣地———万荣后土祠,恢复它昔日辉煌的本来面目,倘能如此,此乃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黄帝建“坛”开创祭祖之先河     大约在5000多年前,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片土地的部落首领黄帝,在古冀洲涿鹿一带(今运城市盐湖周边地区),和另一部落的首领蚩尤展开大战,历时三年有余,“执蚩
期刊
天下名山僧占多。  游历名山,寻访古刹,是许多人的乐趣。但仅仅止于一般的观赏,“游于目而未人于心”,时日既久,便会如过眼烟云,无复忆念。但世上之事偏偏也有例外。一次不经意间的游玩、一个不为人知的偏僻地方、一座被人遗忘的古寺庙,竟能让人流连忘返,以至事情过去许久仍记忆犹新。就在荒疏、僻陋的原平市长梁沟镇贾庄村,在苍老废弃的洪福寺,我像考古学家那样找古碑、寻古迹、访老人,眼观耳录,笔抄心记,留下了几页
期刊
山西商人在张家口贸易活动,历经明、清到民国,达二百余年,先后开设大小店铺千余家,除经营大宗商品的店铺外,还有多家当铺。如榆次车辋村常家在张家口开的店铺有50多家,经销的商品上至茶叶和绸缎,下至油盐和葱蒜,几乎无所不包。开当铺也是晋商生财之道。  旧社会的当铺,也称“典当”、“质库”、“长生库”、“解库”、“质肆”、“押店”等。它专以“济民”为招牌,行牟利之实。  过去有句俗语:穷人离不开当铺。老百
期刊
无论是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的和平环境里,被誉为山西省“将军县”的原平市(旧称崞县),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人民群众卫国参军蔚然成风,这已是我国现代史上千真万确的事实。最近,当地又有这方面的珍贵文物证件被发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山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挥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王震、赵尔陆等将领分别在山西崞县(今原平市)
期刊
刘伯承元帅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九死一生,其中最危险、最艰苦的一次,莫过于1942年夏季太行区的反“扫荡”作战——1.5万日军将我700余人合围于太行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方圆不足10公里的石城、和峪、黄花、黄贝坪、黄岩、杨家庄、王家庄地域,夜间敌我相距几十米,连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巧妙地跳出敌人合围圈,粉碎了日军“C号作战计划”。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中国
期刊
万泉者,旧万泉县也。解放后万泉、荣河两县合并,称万荣县,万泉遂专指旧城关一带,即万泉乡,旧县治亦可称万泉村矣。按《通志》:后魏(北魏)道武天锡元年(公元404年),赫连勃勃东侵河外,里人薛通率族人千人筑堡自固,周围五里十三步,因名薛通城。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因之创为县治,历代沿之无改。1951年,迁县治于新城(今称解店镇)城内村,为与新城对应,故将旧县治所在之万泉村定名为古城。在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