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作业是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历史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历史作业布置的方法必须转变。
关键词:历史作业的重要性 历史问题设计的原则 历史作业布置方法的转变
历史作业是检验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历史作业与新课改的理念一致,使其更具人文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是每位历史教师所要思考的课题。有人认为初中历史作业可有可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从目前看布置历史作业还是重要的,一是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有利于目前的中考、高考。全国有不少的地级市已经把历史学科纳入中考的范围,更何况有些省是文科必考历史,所以适当的作业、练习、考试还是需要的。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既达到目的又不增加学生负担。本文就这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历史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随机应变,不为习惯性思维束缚的能力。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设计问题时应注意:(1)设问的角度要灵活。(2)问题要含有多个答案或有多种解决方法。(3)问题具有迁移价值。具体可设计“发散式”“辐集式”“变换式”等。例如:在复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设计问题: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什么;能反映生产关系变化的措施是什么;能让平民子弟当官升官的措施是什么。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二、历史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用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和方法来学习历史,对未知历史事件进行有创见的思索。在历史教学中设计带有创造性思维问题时应注意:(1)学生需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2)设计问题必须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境之中。(3)必须以探索性的问题为切入点。具体可运用联想与综合法、分析与比较法、归纳与推理法。例如:从古今中外战例中探索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一般规律:战争中往往正义者、得人心者胜,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优越者胜,经济与技术先进者胜,智者勇者胜,反之则败。根据这一规律,进一步设计问题:“比较1894年甲午战争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分析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为何一败一胜?”让学生从历史背景、两国国情、领导集团态度、抗战路线、人心向背……等角度探索。又比如我讲完新航路开辟后,设计如下问题:请同学们从原因、航程、规模、人物等方面比较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你还想到哪些不同?经过小组、全班讨论后,有些同学就想到了影响不同。这样就达到了拓展思维的效果。
三、新课改下历史作业布置方法的转变
1.变重“量”为重“质”
过去讲求“题海战术”,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的强化”;现在作业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须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精心设计,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例如我在讲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设计了一个填表作业,分成革命爆发的原因、领袖人物、革命爆发的标志、重要法律文献、革命的历史影响等方面。接着讲完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后,学生自己都能完成作业了,而且效果很好。
2.变求“同”为求“质”
过去作业布置,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强调整齐划一。现在要求作业布置时必须有层次性,适合因素各异的每个学生。老师布置作业时,将作业分成基础题、中等题、拓宽拔高题。班级四分之一的学生全做就行了。这样做既达到了拔优,又照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既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了整体质量。
3.变封闭为开放
传统的历史作业强调答案的标准和接近标准,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束缚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封闭的作业。现在的作业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还可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当今世界越来越开放,地球是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紧密。各科作业尤其是历史学科的作业必须更开放,强调古今中外。我在讲完日本明治维新一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道拓展思维的开放题:有人说,正是因为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所以日本才走上了一条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且不断对外扩张,才有了近代史中日本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假如当年的明治维新失败了,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争论得很厉害。这道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他们言之有理,我都给予肯定表扬。这样他们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效果非常好。
4.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
传统作业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的退化。《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建立起交流机制。例如,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学习伙伴、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等。例如复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节时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个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自己走访亲友、社区,自己整理资料,自己撰写解说词,小组再讨论好中选优,全班一起看展览。可以说学生的身心都投入进去了,效果岂能不好?
作者单位: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
关键词:历史作业的重要性 历史问题设计的原则 历史作业布置方法的转变
历史作业是检验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历史作业与新课改的理念一致,使其更具人文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是每位历史教师所要思考的课题。有人认为初中历史作业可有可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从目前看布置历史作业还是重要的,一是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有利于目前的中考、高考。全国有不少的地级市已经把历史学科纳入中考的范围,更何况有些省是文科必考历史,所以适当的作业、练习、考试还是需要的。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既达到目的又不增加学生负担。本文就这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历史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随机应变,不为习惯性思维束缚的能力。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设计问题时应注意:(1)设问的角度要灵活。(2)问题要含有多个答案或有多种解决方法。(3)问题具有迁移价值。具体可设计“发散式”“辐集式”“变换式”等。例如:在复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设计问题: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什么;能反映生产关系变化的措施是什么;能让平民子弟当官升官的措施是什么。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二、历史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用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和方法来学习历史,对未知历史事件进行有创见的思索。在历史教学中设计带有创造性思维问题时应注意:(1)学生需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2)设计问题必须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境之中。(3)必须以探索性的问题为切入点。具体可运用联想与综合法、分析与比较法、归纳与推理法。例如:从古今中外战例中探索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一般规律:战争中往往正义者、得人心者胜,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优越者胜,经济与技术先进者胜,智者勇者胜,反之则败。根据这一规律,进一步设计问题:“比较1894年甲午战争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分析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为何一败一胜?”让学生从历史背景、两国国情、领导集团态度、抗战路线、人心向背……等角度探索。又比如我讲完新航路开辟后,设计如下问题:请同学们从原因、航程、规模、人物等方面比较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你还想到哪些不同?经过小组、全班讨论后,有些同学就想到了影响不同。这样就达到了拓展思维的效果。
三、新课改下历史作业布置方法的转变
1.变重“量”为重“质”
过去讲求“题海战术”,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的强化”;现在作业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须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精心设计,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例如我在讲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设计了一个填表作业,分成革命爆发的原因、领袖人物、革命爆发的标志、重要法律文献、革命的历史影响等方面。接着讲完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后,学生自己都能完成作业了,而且效果很好。
2.变求“同”为求“质”
过去作业布置,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强调整齐划一。现在要求作业布置时必须有层次性,适合因素各异的每个学生。老师布置作业时,将作业分成基础题、中等题、拓宽拔高题。班级四分之一的学生全做就行了。这样做既达到了拔优,又照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既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了整体质量。
3.变封闭为开放
传统的历史作业强调答案的标准和接近标准,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束缚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封闭的作业。现在的作业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还可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当今世界越来越开放,地球是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紧密。各科作业尤其是历史学科的作业必须更开放,强调古今中外。我在讲完日本明治维新一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道拓展思维的开放题:有人说,正是因为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所以日本才走上了一条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且不断对外扩张,才有了近代史中日本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假如当年的明治维新失败了,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争论得很厉害。这道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他们言之有理,我都给予肯定表扬。这样他们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效果非常好。
4.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
传统作业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的退化。《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建立起交流机制。例如,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学习伙伴、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等。例如复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节时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个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自己走访亲友、社区,自己整理资料,自己撰写解说词,小组再讨论好中选优,全班一起看展览。可以说学生的身心都投入进去了,效果岂能不好?
作者单位: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