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培养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了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学习成绩,同时也更加强调新课程的革新,提倡小学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使教学更加具有创新性,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依据开展建构性学习,这也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可以从数学教学生活化入手,将学生关心、感兴趣的内容添加到数学教学中来,同时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以便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1、2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虽然小,但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是一味地灌输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散,久而久之,数学思想也就被制约了。
一、灵活使用教材,在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元素
当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越贴切,学生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反之如果与生活差距太大,他们则会感到陌生,接受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变,引入一些现实的生活元素,删减一些与生活无关的内容。尤其是在例题的选择上,可以将枯燥的题目,改编为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题目,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解答,从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掌握。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角,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角组合起来,构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优美的鱼,或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当教师讲解完角的学习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角,这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创新,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最后,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字母“AKMNW”中有几个角,这也是极好的发散性思维练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不能脱离教材独立存在的,但也不能完全照搬,灵活地使用教材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现实生活的元素,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中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与灵活使用教材的目的大致相同,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对后期数学的学习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引入生活情境,最好能使例题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生活化,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数学的思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学生刚开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如果采用不停做题的方法教学,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而如果教师让他们进行生活情景化学习,他们就会兴趣十足。将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可以邀请别的同学加入或是去别的小组,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比如第一小组原来有4人,有5人受到邀请加入,有1人选择去别的小组,那么第一小组现在有多少人呢,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轻松得出结果。这个情境实践,不仅让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好的了解,对后期的两步加减,超过10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创新理念。
创设生活情境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可行性与真实性,其目的是为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解题。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这些数学问题都是可以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我们可以让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充实数学文本。
三、体验生活应用,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真正价值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脱离公式和数字,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习分米和毫米时,教师可以将其与二年级上册中米和厘米的概念一起讲解。简单的告诉学生1分米等于10厘米是不够的,要通过活动让他们树立概念。最好的工具是直尺,直尺上的刻度是非常准确的,学生可以利用直尺的刻度将分米和厘米在纸上划出来,先感知1个单位到底是多长。然后用尺子进行测量,如量一个文具盒,发现文具盒大约有20厘米长,也就是2分米。关于毫米,学生可能觉得太短了,很陌生,教师可以先举一些用毫米做单位的例子,比如硬币、电话卡,或是10张纸叠在一起就是1毫米。还可以用手势进行比划,然后在直尺上验证,然后再修正,再验证,最终准确无误地将其用手势比划出来。之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以分米或是毫米为单位的,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生活课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1、2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将生活融入数学,同时又让数学回归生活,正是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教学,能够让数学真正被学生所喜欢和接受,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创新。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课堂才会更有生命的气息。
总之,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创新,充满乐趣,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进行生活化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灵活运用教材,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蒋谦.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4(20)
[2]管智宇.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
[3]杨官凤.不断创新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3(12)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可以从数学教学生活化入手,将学生关心、感兴趣的内容添加到数学教学中来,同时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以便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1、2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虽然小,但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是一味地灌输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散,久而久之,数学思想也就被制约了。
一、灵活使用教材,在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元素
当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越贴切,学生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反之如果与生活差距太大,他们则会感到陌生,接受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变,引入一些现实的生活元素,删减一些与生活无关的内容。尤其是在例题的选择上,可以将枯燥的题目,改编为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题目,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解答,从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掌握。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角,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角组合起来,构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优美的鱼,或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当教师讲解完角的学习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角,这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创新,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最后,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字母“AKMNW”中有几个角,这也是极好的发散性思维练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不能脱离教材独立存在的,但也不能完全照搬,灵活地使用教材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现实生活的元素,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中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与灵活使用教材的目的大致相同,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对后期数学的学习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引入生活情境,最好能使例题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生活化,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数学的思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学生刚开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如果采用不停做题的方法教学,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而如果教师让他们进行生活情景化学习,他们就会兴趣十足。将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可以邀请别的同学加入或是去别的小组,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比如第一小组原来有4人,有5人受到邀请加入,有1人选择去别的小组,那么第一小组现在有多少人呢,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轻松得出结果。这个情境实践,不仅让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好的了解,对后期的两步加减,超过10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创新理念。
创设生活情境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可行性与真实性,其目的是为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解题。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这些数学问题都是可以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我们可以让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充实数学文本。
三、体验生活应用,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真正价值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脱离公式和数字,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习分米和毫米时,教师可以将其与二年级上册中米和厘米的概念一起讲解。简单的告诉学生1分米等于10厘米是不够的,要通过活动让他们树立概念。最好的工具是直尺,直尺上的刻度是非常准确的,学生可以利用直尺的刻度将分米和厘米在纸上划出来,先感知1个单位到底是多长。然后用尺子进行测量,如量一个文具盒,发现文具盒大约有20厘米长,也就是2分米。关于毫米,学生可能觉得太短了,很陌生,教师可以先举一些用毫米做单位的例子,比如硬币、电话卡,或是10张纸叠在一起就是1毫米。还可以用手势进行比划,然后在直尺上验证,然后再修正,再验证,最终准确无误地将其用手势比划出来。之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以分米或是毫米为单位的,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生活课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1、2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将生活融入数学,同时又让数学回归生活,正是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教学,能够让数学真正被学生所喜欢和接受,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创新。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课堂才会更有生命的气息。
总之,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创新,充满乐趣,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进行生活化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灵活运用教材,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蒋谦.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4(20)
[2]管智宇.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
[3]杨官凤.不断创新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