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大学生中漠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其对生命缺少敬畏之心。针对某些高校存在大学生杀人现象,笔者试图以信仰为切入点,从“药家鑫案”所引出的理性思考去探求生命信仰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如何构建大学生生命信仰,以引起教育者对大学生生命信仰教育的关注。
关键词:生命;信念;生命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02
生命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但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杀人,让我们看到某些大学生漠视生命,也提醒我们关注大学生命信仰教育。著名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生命信仰教育主张关怀生命这一最高要求和神圣原则,而“药家鑫案”证实了在某些高校对生命信仰教育的缺失。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首先是一位有信仰、敬畏生命的人。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法说,信仰是一种复合的心态,本身包含有认知、逻辑、理性的成份以及情感、生命、感伤、非理性的成份。
一、信仰及信仰教育的作用
信仰是源于对原始生命的理性态度,它是人内心深处对终极真理的无限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永恒信念。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终极价值目标,支撑着人们精彩的生命。在高校有些大学生自称什么都不信,一些学者曾郑重指出,最可怕的是大学生没有信仰。无信则无畏,无畏则无法形成自我约束。于是,大学生践踏生命的现象就不足为奇。面对信仰危机,德育作为关照人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理应承担起唤醒人的精神追求,安顿人的精神家园。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对生命的崇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命的信仰,是人超越实体的存在获得生命永恒意义的基石。”信仰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解决人的生命存在依托,也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为人指引生存的方向,它使人生活得更具有生命的意义感和充实感。信仰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核心,德育的使命“就在于使每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1]信仰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终极关怀价值,“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依赖于信仰教育和信仰的确立,使其以对社会需求的坚定信任为基础,强化主体对自身人格的建构”[2]。
二、生命教育与生命信仰的内涵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类社会迎来了极大繁荣。然而,在人内心因找不到心灵乐园的现象在高校有所蔓延。特别在物质主义和工具理性的驱动下,现存的教育忽视生命教育及其意义的提升,使受教育者体验不到生命的价值,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没有坚定、执著、纯正的信仰。生命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人的生命、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的教育,它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使其能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他人,而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注人、理解人的思想情怀。生命信仰是对生命珍视的执着,是对待生命冷静的思考,是对生命存在的笃信,凭借它能把握时代脉搏,在纷繁的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生命信仰教育就是从人性角度出发,对人施加影响,使其领会生命的意义,自觉寻找保持生命、丰富人生的活动。它是一种智性的、灵性的、悟性的、情性的、德性的教育。因此,生命信仰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才会成为灵魂的金律。因此,我们要树立起生命平等、尊重他人生命的潜在意识,并在尊重他人生命的基础上,开放自我,走进他人,使之成为公认的、普遍的公理,建起真正关爱、融洽的校园人际环境。
三、生命信仰的理性思考
作为生命主体,人应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在众多的发展机遇面前,大学生也存在着生命的困境。下面从“药家鑫案”中思考大学生在生命信仰中的问题。
(一)过于关注自我、忽视他人价值
大学生崇尚个性和独立,强调自我,这无可非议,但过于关注自我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对事无动于衷。通过对药家鑫就读过的学校进行走访发现,大家对他的反映很好,是位懂事的学生。当撞人发生后,他猜出对方是农民,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认为她很难缠。为摆脱纠缠,他捅了八刀。究其原因是其自幼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父母为其付出的一切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常以我为中心,只看到自己利益,很少考虑别人感受,由于担心受害者记住其车牌找麻烦,便对受害者下毒手。
(二)无法正视挫折、缺少正规家教
困难和挫折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成熟,面对挫折,大学生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药家鑫的父亲是位军人,对其要求过于严格,经常打骂他,而母亲却一味的偏袒、保护他,造成其对待某些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撞人后,他表现为恐惧,杀人后选择逃避。主要原因是其生活阅历和经验缺乏,对突如其来的车祸难以形成深刻的正确认识。
(三)奋斗目标不明确、缺少对生命的敬畏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想,没有明确目标,意识不到自身价值。缺乏终极关怀、藐视生命。当药家鑫考上西安音乐学院后,他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为了挣更多钱,他接了几份家教,父母感觉其辛苦,为其购买了汽车。那天夜里他开车接女朋友,由于路灯昏暗,撞人后,药家鑫本本应救助受害者或报警。但由于其认识肤浅,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缺乏应有的常识,此时也许想到女朋友的等待、父亲的责骂,见四周无人,内心深处的邪念得以释放,做出残忍的行动。
(四)心理承受能力低、缺少社会责任感
传统社会的竞争多基于体力,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基于智力,这种竞争使大学生生存压力加重,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疑惑。当心理承受力无法忍受由竞争带来的压力时,药家鑫采取错误的方式来逃脱责任。同时,由于部分家长给予太多的关爱,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感也比较低。药家鑫由于对生命信仰缺乏深刻地认识,对自我存在缺乏深刻的体验和控制,意识不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意识不到生命意义的所在和社会责任。在慌乱中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
四、生命信仰的构建
生命信仰教育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召唤,这种召唤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温柔的冲撞。它使得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每一个人都会无比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3]。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信仰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
(一)正确看待生命和挫折
应加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很多与之相伴的生命,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生命的形成经历了母亲怀胎的辛苦,在生命的成长中,可能有疾病和意外对生命的伤害,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值得我们去珍惜、爱护。大学生在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困难和挫折,一般都是不利的,要一分为二的辩证看待挫折和困难,正确的给予评价和定位,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提高受挫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断地磨练意志和毅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坚持生命信仰原则
人除了有物质追求,还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就是信仰。信仰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人的生活,没有它,人就会失去精神寄托。真正的信仰使人克服偏激、狭隘和私心,使人公正、宽容和同情。如果大学生提升生命信仰,就应坚持生命信仰原则:(1)积累原则。信仰一般来说是稳定的、持久的。生命信仰的生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对生命精神的膜拜要靠对生命信仰的积累;(2)实践原则。要体验生命,超越生命,就要有信仰。亚里士多德主张人要有一个安宁的灵魂,才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实践生命信仰会给自己的生活、心态带来宁静和惬意。
(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受遗传、家庭环境、童年经验、社会因素等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尚未达到成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缺陷的个性是导致自杀、杀人的基础,不健康的心理会成为极端行为的导火索。大学生主要面临学习、情感、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困扰着他们。有些问题可通过自己或在朋友、家人、老师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也可通过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得以疏导。因此,大学生应认识到个性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之日趋完善,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
(四)积极面对生活
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相对来说较宽松,这种宽松的管理方式能促进个性发展,但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养成不良或懒散的生活习惯。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使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和活力。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平等、宽容、互助、诚信等原则,真诚待人,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要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同样事情,不同的态度所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能让人对生命更加热爱。
(五)加强生命信仰教育
教育是以生命存在为前提的育人活动,它应遵循生命优先的原则,高等教育尤为如此。生命信仰由生命教育思想体系内化而成,这种内化过程是主体关注、选择、整合、理解、践行信仰,最终在自我意识之中形成。生命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在实践中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形成,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为此,建立以学校为依托的生命教育中心,以信仰生命为价值取向重建教育目标[4]。让大学生对生命有足够了解,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重复性,同时,认识到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使自己的生命走向成熟。
(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与学生生命链接最为紧密的地方,父母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孩子信仰的养成。有些学者认为家庭是生命信仰教育的主体,争取父母对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许多家长习惯于以权威的姿态教育子女,忽略大学生的主体性。面对父母的不理解,许多大学生有逆反心理,又加上远离父母,在沟通上存在不便,造成与父母关系疏远。因此,家庭关系的融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拥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模式。为此父母应尊重孩子,最好以朋友身份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听取他们意见,尊重他们观点,从而构建融洽的家庭氛围。
总之,在药家鑫身上存在的生命信仰缺失问题,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哪怕有极少的大学生有偏执错误的思想行为,所带来的危害都不可估量。为此,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生命信仰的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社会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才能找到生命价值,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内涵和心灵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9.
[2]王颖.高校德育与信仰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4,(4):8.
[3]肖川.建基于信仰的教育[J].师道,2002,(9):24.
[4]肖美超.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信仰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08,(6):76.
关键词:生命;信念;生命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02
生命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但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杀人,让我们看到某些大学生漠视生命,也提醒我们关注大学生命信仰教育。著名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生命信仰教育主张关怀生命这一最高要求和神圣原则,而“药家鑫案”证实了在某些高校对生命信仰教育的缺失。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首先是一位有信仰、敬畏生命的人。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法说,信仰是一种复合的心态,本身包含有认知、逻辑、理性的成份以及情感、生命、感伤、非理性的成份。
一、信仰及信仰教育的作用
信仰是源于对原始生命的理性态度,它是人内心深处对终极真理的无限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永恒信念。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终极价值目标,支撑着人们精彩的生命。在高校有些大学生自称什么都不信,一些学者曾郑重指出,最可怕的是大学生没有信仰。无信则无畏,无畏则无法形成自我约束。于是,大学生践踏生命的现象就不足为奇。面对信仰危机,德育作为关照人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理应承担起唤醒人的精神追求,安顿人的精神家园。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对生命的崇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命的信仰,是人超越实体的存在获得生命永恒意义的基石。”信仰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解决人的生命存在依托,也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为人指引生存的方向,它使人生活得更具有生命的意义感和充实感。信仰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核心,德育的使命“就在于使每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1]信仰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终极关怀价值,“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依赖于信仰教育和信仰的确立,使其以对社会需求的坚定信任为基础,强化主体对自身人格的建构”[2]。
二、生命教育与生命信仰的内涵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类社会迎来了极大繁荣。然而,在人内心因找不到心灵乐园的现象在高校有所蔓延。特别在物质主义和工具理性的驱动下,现存的教育忽视生命教育及其意义的提升,使受教育者体验不到生命的价值,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没有坚定、执著、纯正的信仰。生命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人的生命、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的教育,它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使其能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他人,而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注人、理解人的思想情怀。生命信仰是对生命珍视的执着,是对待生命冷静的思考,是对生命存在的笃信,凭借它能把握时代脉搏,在纷繁的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生命信仰教育就是从人性角度出发,对人施加影响,使其领会生命的意义,自觉寻找保持生命、丰富人生的活动。它是一种智性的、灵性的、悟性的、情性的、德性的教育。因此,生命信仰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才会成为灵魂的金律。因此,我们要树立起生命平等、尊重他人生命的潜在意识,并在尊重他人生命的基础上,开放自我,走进他人,使之成为公认的、普遍的公理,建起真正关爱、融洽的校园人际环境。
三、生命信仰的理性思考
作为生命主体,人应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在众多的发展机遇面前,大学生也存在着生命的困境。下面从“药家鑫案”中思考大学生在生命信仰中的问题。
(一)过于关注自我、忽视他人价值
大学生崇尚个性和独立,强调自我,这无可非议,但过于关注自我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对事无动于衷。通过对药家鑫就读过的学校进行走访发现,大家对他的反映很好,是位懂事的学生。当撞人发生后,他猜出对方是农民,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认为她很难缠。为摆脱纠缠,他捅了八刀。究其原因是其自幼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父母为其付出的一切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常以我为中心,只看到自己利益,很少考虑别人感受,由于担心受害者记住其车牌找麻烦,便对受害者下毒手。
(二)无法正视挫折、缺少正规家教
困难和挫折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成熟,面对挫折,大学生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药家鑫的父亲是位军人,对其要求过于严格,经常打骂他,而母亲却一味的偏袒、保护他,造成其对待某些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撞人后,他表现为恐惧,杀人后选择逃避。主要原因是其生活阅历和经验缺乏,对突如其来的车祸难以形成深刻的正确认识。
(三)奋斗目标不明确、缺少对生命的敬畏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想,没有明确目标,意识不到自身价值。缺乏终极关怀、藐视生命。当药家鑫考上西安音乐学院后,他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为了挣更多钱,他接了几份家教,父母感觉其辛苦,为其购买了汽车。那天夜里他开车接女朋友,由于路灯昏暗,撞人后,药家鑫本本应救助受害者或报警。但由于其认识肤浅,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缺乏应有的常识,此时也许想到女朋友的等待、父亲的责骂,见四周无人,内心深处的邪念得以释放,做出残忍的行动。
(四)心理承受能力低、缺少社会责任感
传统社会的竞争多基于体力,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基于智力,这种竞争使大学生生存压力加重,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疑惑。当心理承受力无法忍受由竞争带来的压力时,药家鑫采取错误的方式来逃脱责任。同时,由于部分家长给予太多的关爱,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感也比较低。药家鑫由于对生命信仰缺乏深刻地认识,对自我存在缺乏深刻的体验和控制,意识不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意识不到生命意义的所在和社会责任。在慌乱中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
四、生命信仰的构建
生命信仰教育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召唤,这种召唤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温柔的冲撞。它使得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每一个人都会无比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3]。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信仰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
(一)正确看待生命和挫折
应加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很多与之相伴的生命,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生命的形成经历了母亲怀胎的辛苦,在生命的成长中,可能有疾病和意外对生命的伤害,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值得我们去珍惜、爱护。大学生在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困难和挫折,一般都是不利的,要一分为二的辩证看待挫折和困难,正确的给予评价和定位,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提高受挫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断地磨练意志和毅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坚持生命信仰原则
人除了有物质追求,还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就是信仰。信仰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人的生活,没有它,人就会失去精神寄托。真正的信仰使人克服偏激、狭隘和私心,使人公正、宽容和同情。如果大学生提升生命信仰,就应坚持生命信仰原则:(1)积累原则。信仰一般来说是稳定的、持久的。生命信仰的生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对生命精神的膜拜要靠对生命信仰的积累;(2)实践原则。要体验生命,超越生命,就要有信仰。亚里士多德主张人要有一个安宁的灵魂,才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实践生命信仰会给自己的生活、心态带来宁静和惬意。
(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受遗传、家庭环境、童年经验、社会因素等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尚未达到成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缺陷的个性是导致自杀、杀人的基础,不健康的心理会成为极端行为的导火索。大学生主要面临学习、情感、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困扰着他们。有些问题可通过自己或在朋友、家人、老师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也可通过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得以疏导。因此,大学生应认识到个性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之日趋完善,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
(四)积极面对生活
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相对来说较宽松,这种宽松的管理方式能促进个性发展,但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养成不良或懒散的生活习惯。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使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和活力。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平等、宽容、互助、诚信等原则,真诚待人,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要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同样事情,不同的态度所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能让人对生命更加热爱。
(五)加强生命信仰教育
教育是以生命存在为前提的育人活动,它应遵循生命优先的原则,高等教育尤为如此。生命信仰由生命教育思想体系内化而成,这种内化过程是主体关注、选择、整合、理解、践行信仰,最终在自我意识之中形成。生命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在实践中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形成,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为此,建立以学校为依托的生命教育中心,以信仰生命为价值取向重建教育目标[4]。让大学生对生命有足够了解,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重复性,同时,认识到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使自己的生命走向成熟。
(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与学生生命链接最为紧密的地方,父母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孩子信仰的养成。有些学者认为家庭是生命信仰教育的主体,争取父母对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许多家长习惯于以权威的姿态教育子女,忽略大学生的主体性。面对父母的不理解,许多大学生有逆反心理,又加上远离父母,在沟通上存在不便,造成与父母关系疏远。因此,家庭关系的融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拥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模式。为此父母应尊重孩子,最好以朋友身份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听取他们意见,尊重他们观点,从而构建融洽的家庭氛围。
总之,在药家鑫身上存在的生命信仰缺失问题,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哪怕有极少的大学生有偏执错误的思想行为,所带来的危害都不可估量。为此,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生命信仰的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社会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才能找到生命价值,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内涵和心灵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9.
[2]王颖.高校德育与信仰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4,(4):8.
[3]肖川.建基于信仰的教育[J].师道,2002,(9):24.
[4]肖美超.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信仰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0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