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我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rgdg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建于1933年。该园以严谨实干的教科研风格在广东幼教界闻名,目前是广州市《纲要》试点园、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及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从该园先后走出了广东省幼教界第一位特级教师游丽斯、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位优秀教师潘念恩、全国优秀幼儿教师聂苓等。
  
  刘南,出生于70年代,1993年从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进人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任教。
  从教不久,刘南便在越秀区乃至广州市崭露头角,成为语言教育领域的新秀。1996年被评为广州市普教系统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和区教育系统“巾帼献才建功”先进个人;1997年被评为区教育系统首届“越教十佳青年”;1998年被评为“南粤优秀幼儿教师”;2001年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006年6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幼S7S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科研“优秀教师”。2007年1月开始被广东省教育厅聘为“第一届广东省幼儿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并是委员会中唯一的一线教师。
  刘南从教十五年,拿过数不清的奖项和荣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孩子,也带教过许多年轻教师。当被问及怎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收获时,她想了一想,说:“惟有‘认真’。我喜欢对教育寻根问底,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思考,而当我的思考继续不下去时,我会找到相关人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不仅让我发现事情的不同方面,能够更多角度、深层次地看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于是,我的采访从刘南和她身边人的对话开始。
  李麦浪,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2007年在一次名教师评选活动中,担任评委,对刘南老师进行了半日活动的考察。
  刘南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她对孩子的那种无微不至的细心和关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中,还是个别交流时,她始终用一种很温柔很舒服的声音和孩子对话,而且总是蹲下来和孩子交谈。和许多年轻教师不一样的是,她的保教工作也很到位。当时是在冬季,孩子们衣服穿得多,一些孩子上完厕所后,衣服没有穿好。刘南老师都会很细致地小声单独提醒。这里能体现刘老师对“保教结合”的理解和行动。
  重视对孩子语言行为上的引导,刘南老师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记得在当时,刘南老师在和孩子们讨论昆虫的生长变化问题,孩子们对“虫蛹与幼虫”各有各的看法。刘南老师就对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各有意见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并指导孩子从科教录像片和图书里寻找答案。她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在引导孩子们学会自己去处理遇到的问题。
  当天最感动我的一个镜头来自孩子:在播放完课件后,刘老师引导孩子进行讨论。一名叫昊天的孩子始终坚持着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声音,他的答案也引发了小朋友们自发的反驳。这时刘南老师提示小朋友们要学会尊重同伴的不同意见,同伴间要相互关心。同时鼓励昊天和小朋友们在第二次观看课件时寻找正确答案。就在此时,一名小朋友主动建议昊天和前排的禹希调换一下座位,原因是担心个子矮小的昊天被遮挡看不真切。结果,两个孩子很高兴地换了位置……
  真没想到五六岁的孩子能这么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同伴,而且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了。在我看活动的半天时间里,孩子之间一直非常友好和谐。几乎看不到产生大的矛盾,即使有一些小问题也很快就自行解决了。这应该和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引导和良好的常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此外,我发现刘南老师有一个习惯,在每两个活动之间都留了几分钟的过渡时间,以提示孩子们下一个环节的活动要求。
  但令我们评审组疑惑的又正是当天的常规问题:半日的活动里孩子们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中,每个活动环节过渡,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始终没有“静”下来听下一个活动的规则。尽管刘南老师一直尝试用语言调整和引导孩子,但处于情绪高潮中的孩子似乎没有能够将她说的活动规则听进去,导致后面的活动开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幸而刘南老师有比较娴熟的教育技巧,活动进行时能够及时地扭转局面。这也是我想和刘南老师沟通的问题。
  刘南:
  作为一线教师,我不时反思着自己在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管理中的做法是否合理、如何不断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各个活动环节的过渡等等问题。我认为孩子在过渡环节也应该享有自由、自主的权利。我们尊重幼儿选择活动的权利,同样应该尊重他们选择过渡环节内容的权利。因此,在活动后的过渡环节,如果个别孩子特别兴奋而难以静下来,我会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在那次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大班孩子,他们特别热情,而且孩子之间积极交流的兴致正不断增强。于是会出现在分组学习不同的内容后,孩子间自主地产生迫切的交流愿望,这时如若一定要集中孩子,直接进入下一个活动,就必然会出现孩子表面不专注,内心不“静”的情况。因此,我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先鼓励与支持孩子之间的信息传递,满足孩子自发产生的可贵的沟通愿望与需求。然后再通过师生预先商定好的规则,给孩子发出活动信号,并运用语言情景导入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向下一活动发生转移,最终较为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活动。
  当然我也会依据孩子在不同场合出现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式,比如空间转换或者环境设定、材料提供,以及语言导人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顺理成章地进入下面的活动。
  如果兴奋的孩子比较多,并且引发这种兴奋的兴趣点有教育的价值,那么我将会尽量巧妙地将之生发为一次全班共同参与的活动,用合情的方式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引导孩子做一日活动,包括活动过渡环节的小主人,也是我所追求的工作目标。
  郭健珠,曾担任过中六幼儿园业务园长,1999年调至越秀区教育局,担任越秀区托幼办主任、现为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
  记得那是在1993年夏天,一个胖乎乎、挺可爱的年轻老师进入中六幼儿园,她脸上有一种特别自然生动而富于感召力的笑容,让我一下子记住了她。那就是刘南老师。
  刘南老师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她时而像孩子们的妈妈,时而像孩子们的好朋友,与孩子亲密无间、关系融洽。无论怎样的孩子,她总是像变魔法般地把他们的状态调整好。
  这一切,看似天分,其实是建立在她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刘南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对五大领域的教育技能技巧掌握比较全面,尤其是对语言教育,她有自己比较深入的思考。刘南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和思考的人,爱看书、爱提问、善交流,喜欢琢磨和追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且喜欢将所思所想所做进行总结,并整理成文,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灵活地互相转化。应该说,在幼教界还没有提倡做一名反思型教师之前,刘南就已经在实践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了。
  什么是名教师?我认为不在于这个教师有多少名气和名利,而在于她是否有明智——明确和规划自己的目 标,并睿智地思考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这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在我主持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几年里,刘南老师也是区中心教研组的成员,她总是能非常坦诚、主动地讲述自己对教学的见解,令我记忆犹新。
  但是,刘南和许多年轻的教师一样,在教育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刘南的预设计划质量比较高,能比较全面地考虑到如何让活动有效地促成孩子的发展,但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在处理策略上还有需要商榷之处。记得2005年底的时候,到中六看刘南老师的公开课,活动结束后,紧接着是室外体育游戏。游戏刚开始时,有七八个孩子没有聚集到体育老师身边听规则,而是站在操场边上张望。原来是天空中滴落了几滴小雨点。当时刘南老师并未意识到一些教育契机已经悄悄出现了,而是引导这几个孩子回到体育老师身边参与活动。
  我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有个问题我一直想和刘南老师做进一步的对话:当预设计划和活动现场产生矛盾时,如何处理?
  刘南: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及时教育的问题。我认为及时教育是教师的一种下意识的教育,如果教师能够在下意识的状态下做到有效地关注和引导孩子,而不出现行为偏差,就说明这位教师已经具备了一位优秀教师的素质。而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摸索。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工作初期一次面向全区的教学观摩。那是一个小班活动,活动刚结束,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在场的一些老师不约而同地想弯腰抱起孩子,却被我连声叫停了。我赶到小男孩身边,蹲下身轻声并肯定地告诉孩子:“摔倒了,不怕!试试用我们有本领的小手撑地面,一下就站起来了!”最后这位孩子自己站了起来,并立即看见了我高高竖起的大拇指,听到了我一句由衷地赞扬:“你的小手真有用!”摔了跤的小男孩反而高兴了,而此时站在一旁的听课老师也弄明白了“请不要抱”的含义:我此时的应急教育策略与当日的教学主题“我的小手真有用”相当吻合。那次及时教育,令我亲身体验到了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是超乎预设计划的,不为老师主观意志控制的,关键是遇到突发事件时,老师具有怎样的随机教育意识。
  但对于上面提及的小班体育活动案例,当时我以为不仅仅是一个随机教育意识的问题,还是一个在满足多数需要和少数需要之间如何取舍的问题。当时大多数孩子已经聚集到体育老师身边听活动规则,而在操场一边观雨点的孩子只是少数。我的责任是协助配合体育老师开展教学,于是我上前提醒他们:“徐老师在等我们呢!他的游戏真好玩。”之后孩子们就跟我回到了集体中。
  由此又想起一次类似的教学经历,那时我教大班,与孩子一同经历过一次广州难得一遇的大雨天:一个孩子的呼喊声,引得班内大多数孩子停下游戏,起身望向窗外,于是我和孩子一同走出教室观察,留心倾听孩子间的交谈,回应他们有关雨天安全的问题,但对于“雨是从哪里来的”,我则不轻易给予答案,而是鼓励他们想办法分头查找资料,次日在一起讨论……
  同样是观雨,为何两次我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呢?
  在比较中,我发现自己作为主教老师时,具备比较充足的及时教育意识。可是作为助教老师时,主体引导意识变弱了。为什么呢?追问到这里。我感到是自己片面理解了助教老师的身份与作用。于是我和体育老师就此作了进一步的沟通,由此引发了以下的思考:
  其一,不论是作为主教老师还是助教老师,都应具备及时教育的机智,当意识到及时教育因素出现的时候,主教老师保证大多数孩子参与游戏的需求,而协班教师就应担负起满足少数孩子教育需要的责任。
  其二,应当寻找一种教育策略,既满足幼儿感知的愿望,又能引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比如我可以向孩子抛出这样的问题:“小雨点,滴在手心是什么感觉?小雨点,和我们一起做体育游戏时又是什么感觉呢?”相信孩子一定会很开心地边做游戏边感受小雨滴滴在身上的乐趣。
  和对这一次的反思一样,每一次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和思考,都令我不断突破原有观念,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以孩子为本”,而其中以孩子的什么为本,如何以孩子为本,则是我教学中永恒探究的问题。
  石向东,中六幼儿园现任园长,曾是中六幼儿园教师,后任流水井幼儿园副园长、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幼教干部、云台里幼儿园园长。
  我回到中六的时候,刘南已经成长为一位比较成熟、也比较有见地的老师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孩子的那份爱。这种爱自然而然地从内心生发出来。好像化成了一股温泉,能融化所有的孩子。自己班上的孩子也好,还是到其他幼儿园上公开课借来的孩子也好,几乎没有不被她吸引的,孩子们一看到她亲切和蔼的样子,一听到她温柔舒服的声音,就能自然地把她当作朋友,对她毫无顾虑,对她敞开心扉。我想她天生就具备一种做好老师的素质。
  家长对刘南老师评价都非常高,很多家长来到中六就是要选她的班。不仅是家长,园内教师,乃至外来专家对刘南老师的教育、科研也都非常认可,记得在一次专家检查中,有两位专家一致说:“你们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都不错,但刘南还是显得特别突出,如果要多一些像这样的老师,做园长的就不头疼了。”
  作为园长,我确实很庆幸有这样一位得力的好老师,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有很多的光环罩在年轻的刘南身上,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家长、同行、社会的无形压力。要知道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但过强的压力则会变为负担,怎样正确地面对和转化这些压力,是现在的刘南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南:
  以前班内有一名叫峙琳的女孩子,一天午睡起床后,她走到了我身边,轻轻地依偎在我身上,小嘴儿凑近我的耳朵,甜甜地说了一句:“刘老师,我想跟你说句话,我觉得你像妈妈一样!”我睁大眼睛,不敢肯定自己是否听清楚了,当时真的说不出话来,但那一刻的笑容随即荡漾在我的脸上,也一直荡漾在我的心里……整个下午我带班的感觉都是甜甜的,完全忘记了自己正为腰疼所折磨,整个人也似乎不知疲倦,仿佛变成了一个能量充足的“超人”。快放学的时候,我搂住了峙琳,对她说:“我也想跟你说句话,我觉得你像我的乖女儿。”峙琳一只小手捂着小嘴,很意外,也很高兴。这一幕至今记忆深刻。峙琳的一句话点拨了身为教师的我,尽管我不是孩子们的妈妈,但我愿意给他们妈妈般的爱。孩子给予了我至高无上的赞誉,而我又有什么能回赠他们呢?我只有爱。我愿意用自己全部的尊重和理解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以温暖孩子的心灵,健全孩子的人格。
  坦白地说,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幼儿教师,家长工作是不可回避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我们都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承担和解决,因为你面对的不仅是家长,还有家长后面那个可爱的孩子。
  而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除了关注班内每个孩子的发展动向,及时就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家长交换意见外,尤 其要关注与保护体弱儿。最好通过家访等面谈方式,寻找与家长促膝细谈的机会,以期在了解每个家庭教育观的基础上,帮助家长认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解答家长存在的疑惑。对幼儿园内发生的事件处理完毕后,还要注意弥合家长思想与教师思想的分歧,不遗留问题。
  要做到这些,必须先从内心真正“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子女,把家长当作真心的朋友”,只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也才能设身处地为家长排忧解难,让家长安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自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期望越来越高,这种外在期望值确实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而曾经获得的荣誉称号,也一度成为我的压力。这些压力使我在工作中谨小慎微,尤其是有公开教学任务的时候,特别明显。我要求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希望工作中没有疏漏。在找到差距时,我也有过焦虑、苦恼。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我认识到只有不回避自己的压力,并敢于正视它,才能期望自己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而在挫折与成功的交织中,我看待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了:如果我能把自己成熟的教学经验展示出来,给予他人启迪。固然开心;即使自己不成功,也能给他人提供一个参考案例。自己则可以发现新的问题,进行下一轮的突破,那也是有价值的。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与处理事物,是我目前所寻求到的一种有效的减压方法。而每一次面对并越过压力,都是一次内省的过程。
  吴萍、何子彤、梁燕婷,中六幼儿园的三位骨干教师。
  刘南老师是一个执著于教育思索的人。对任何活动她都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毛毛虫与蝴蝶》的教学内容,是幼儿园传统科学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放到现在来重新组织该内容的教学活动,是否可以有新的突破?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采用新的模式,将会呈现怎样的效果?伴随着这样的思考,刘南老师先后组织了两次教学活动。在第二次的教学实践中,刘南老师将单一的操作学具转变为提供多层次的学具,由蝴蝶生长的单一排图方法到多种排图方式,如:循环式、编号式、单向水平箭头式、句式引导式等。并且采用了“小记者采访录像”的形式切入活动,由片中“蝴蝶特搜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引发“蝴蝶怎样生长”的探讨,一下子调动了当日学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刘南老师是一个能真正为孩子着想,也真正懂得孩子心灵的老师。记得在探讨毛毛虫变蝴蝶的表演游戏时,当讨论到孩子可能会直接拿着黑塑料袋趴在地上学“虫蛹”,刘老师马上想到场地是借来的,没有木地板,孩子们趴在地上可能不舒服,于是她提出将黑塑料袋铺在凳子上,以暗示可以直接在凳子上扮演虫蛹。这出乎我们意料的想法却让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想象力有了展示的空间,他们在凳子上做出了千奇百怪的造型,远远比在地上的想象要有趣、生动得多,之后刘南老师认为这样做还有不足之处,又一次进行调整:为孩子们提供了绿色塑料带,裁剪开后,就变成一片“绿叶”了。道具的有效提供,不但渗透了废物变宝的环境教育内容,也更激发了孩子们幻想与游戏的热情。
  在刘南老师的班上,孩子的民主意识相当浓厚。因为很多关于集体的事情,孩子们都有投票选择的权利,比如,每年确定班级在幼儿园表演节目的内容,就是用全体孩子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的。
  刘南老师也是个快乐幽默的人,她就像是幼儿园的快乐天使,只要看见她那丰富的表情,形象生动又极其准确到位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她精辟而又极具内涵的语言表达,你就会被她的豁达情绪所感染。刘南老师也将这些幽默和快乐赋予了孩子。快乐自信是她班上孩子的一个共同特征。
  刘南:
  中六就像一片成长的沃土,有能够锻炼教科研能力的一系列优质的研究课题,有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团队。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我和团队的其他老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伴关系,我们在共同前进的道路上,彼此是相互扶持与帮助的朋友,我们之间经常进行坦诚的对话,关于教育,也关于成长,在这样的团队里,我是幸运的。
  而对于和我朝夕相处的孩子,我愿意从心灵和精神上去理解并支持他们,我非常注重为班级营造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充分尊重与保护孩子心灵的自由,支持孩子大胆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我力争建立一种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教学形态。在小班,我就开始鼓励孩子按意愿自选游戏,而到了大班,更加突显对孩子选择权与话语权的尊重。在班级内部事务的决策中,经常采取投票等民主决策的方式,这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而看到孩子们在这个“小社会”里能够快乐、自由、自主地全面发展,是我感到最快乐和幸福的事。
  采访后记:
  在采访的进程里,刘南总是用一种十分谦和而温柔的声音和我说话,她的声音里饱含着信任和聆听的愿望,让人禁不住对她敞开心扉、享受和她尽情交流的内心愉悦。她同样用这种声音和孩子、和教师、和所有的人说话,刘南说:“教育就是与人的工作,人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包括孩子,我在完善教育的同时,也是在完善自己。这正是我喜欢对话的原因。在和孩子、和其他教师,甚至包括和自己的对话中,我体验到了生命的丰富和成长的愉悦。然后我会把这样的丰富和愉悦带给孩子。”
  采访到这里结束了,但刘南的对话意识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和刘南的沟通过程中,她从不局限于我给她的问题,她喜欢和我探讨一个个具体的教育场景中出现的一些孩子细微的举动和变化,她喜欢思考孩子的每个举动、每个神情后面的意义,这是被许多教师不经意忽略的地方,从这些细微之处,我体会到了她对孩子深厚绵延的爱;她也不断尝试给我一些新的视角,用更客观、更“孩子气”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和孩子的问题。最终,她放弃了对孩子的掌控,而孩子们又能自觉自愿地在她的“掌控”中快乐地生活。
其他文献
情况分析  关于作品:图画书《小熊快长大》向孩子们讲述了一只小棕熊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语言、图画的表现非常生动。语言以小棕熊为第一人称,如数家珍般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图画则采用遮挡、单页多幅等表现方式,形象、活泼。文字、图画充分表现了小棕熊生活的温馨以及成长的快乐。  关于幼儿:图画书中的最重要角色——棕熊是中班孩子熟悉和喜爱的,幼儿也具有了部分关于棕熊的知识经验,能够有效地支撑对图画书的阅读和理
我手擎半杯水,问自己,它是半空,还是半满?按照张爱玲的说法,悲观者称其为半空,乐观者称其为半满。我是个矛盾体,我可以上一刻称其为半空,下一刻称其为半满。  我对一杯水“全空”的恐惧始于八岁。那时,我跟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那是个寻常的黄昏,姥爷不在家,我家院子里的紫茉莉开得正好。突然,我小脚的姥姥摔了一跤!我目击了她摔倒的整个过程,跑过去拉她,她甩开了我的手,死活不让我拉(后来我才知道,村子里有个讲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始终处于动态环境的活动,对教师教学组织的要求比较高。怎样才能“活而不乱”地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呢?我的策略是:  一、选择“动而不乱”的运动队形  科学合理地运用队列、队形,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因此,在集体性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运动队形,有序开展活动。  1.圆形队形。教师用体育游戏“吹泡泡”将幼儿组织成圆形队形,然后提醒男孩往前走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所展开的平等、专业的对话。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园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策略与方法,力求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整体提高。  “以问题为本的行动教研”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研讨活动,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从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过程。具体做法是:  一、筛选出共性问题,在问题的梳理中明确教研的重点  以
2011年,长期被视为“小儿科”的“学前教育”成了热门话题。无论是“入园贵”“入园难”问题,还是“中长期规划”“国十条”等等……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学前教育”。然而,越是受到“空前重视”的话题,越应该引起人们理性的思考和对待。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论文集《学前课程与童年幸福》一书,带给每一位学前教育从业者一次冷静思考的机会。  全书共分十个部分,收录了虞永平教授近十
幼儿园里的大海  2008年3月18日    今天幼儿园里在浇草皮,送水带是一节节插接在一起的,有的地方插接不太严实。水很大,水带不小心被冲开了一节。浇草皮的老师赶快到水井旁关闭电闸,可是水已经淌了汪洋一片。  孩子们下课了,看到了这一片水域,禁不住驻足观看。一个小班的孩子吆喝起来“看,大海!我们的幼儿园里来了大海!”“大海真好看,还一闪一闪的呢。”“大海里有鱼吗?”我发现孩子们对这片水很感兴趣,
教研组作为离教师最近的组织,其功能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试图通过年级组开展小专题研究的方式,在构建“伙伴共生”式的教师群体的基础上,来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所谓“小专题研究”,是指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但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小现象,甚至小技术、小环节进行剖析和研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是一个群体内
为使数学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往往创设各种情境。一些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的确令人拍案叫绝,但也有些情境只不过是“花架子”,不能较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现象一】情境创设难以调动幼儿生活经验  有些教师为了创设让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而费尽周折,却忽视了情境创设的数学功能,  比如,在执教大班数学“认识钟表”时,为了让幼儿意识到认识钟表的重要性,调动幼儿认识钟表的兴趣,教师A采用了故事导人法:星期天番
我园设计和组织了一个由教师、家长和律师三方人员共同参与的研讨活动:教师和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幼儿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事故。  一、策划缘起  幼儿体育是事故易发的活动。一旦出现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家长总是一味地责怪教师,甚至对体育活动抱有戒备的心态。青年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安全责任意识缺失,忽视安全教育;另一种是过于害怕安全责任,谈事故色变,甚至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消极防范,减少孩子活动。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