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和护理。
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治疗组在手术后的1-2星期内进行高压氧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
结果:在治疗30天之后,治疗组中共37例患者存活,有3例患者死亡,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中共有31例存活,9例患者死亡,有效率为52.5%。两组有效率相比较均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同时对治疗后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水肿面积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压氧用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在临床上有很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并且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神经功能恢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2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16-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它有很高的死亡率。文章以本院在2007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选择80例患者,根据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确诊病情。所有患者出血量都超过30毫升,并将抗凝剂、血液病、瘤卒中导致的脑出血、外伤后脑出血、溶栓猴脑出血、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导致的脑出血情况排除在外。出现全身衰竭状态、体温过低或者心肾功能严重不全者都不适宜进行高压氧的治疗,均不纳入研究。将参与研究的案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高压氧治疗组共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3岁-82岁,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共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在39岁-81岁,平均年龄为52.8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数据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骨瓣开颅共12例,小骨窗开颅共20例,后颅窝开颅共1例,脑室引流共7例。对照组综合治疗包括脱水降低脑水肿、脑保护剂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等。
1.2.2 治疗组。治疗组40例患者中,骨瓣开颅共13例,小骨窗开颅共19例,后颅窝开颅共2例,脑室引流共6例。对照组除了采用对照组所进行综合治疗之外,在手术后的1-2星期内增加了高压氧的治疗,大型氧舱产自山东烟台,初始设定0.2mPa压力,加压持续20分钟,稳压吸氧8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左右,减压持续20分钟,疗程一个10次,每天进行一次,共要持续2-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时,采用的是欧洲卒中量表(E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开始30天后进行评价。显效标准:基本痊愈/病残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9%-4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足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 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水肿面积相比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进行血肿清除或者引流之后,出血灶将会对脑组织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其带来的缺血缺氧会使脑组织软化或者坏死,从而产生脑水肿,使得颅内压增大,最终导致脑疝等反应,这也是脑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原因[1]。通过高压氧可以使脑组织内的氧含量和氧储量迅速增加,是脑组织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有所增加,从而减少缺氧的区域,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2]。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要注意患者必须在手术后6-7天内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一下,没有严重的感染或者新的出血症状;在经过试验性高压氧治疗1-2次后,患者的症状未加重或CT显示脑血肿未见增大即可继续进行治疗。在手术后今早使用高压氧只来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并且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巧芬,毛丽,王蜀,姜兰,乐晖.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9,08:1032-1034
[2]宋振林.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146-147
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治疗组在手术后的1-2星期内进行高压氧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
结果:在治疗30天之后,治疗组中共37例患者存活,有3例患者死亡,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中共有31例存活,9例患者死亡,有效率为52.5%。两组有效率相比较均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同时对治疗后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水肿面积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压氧用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在临床上有很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并且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神经功能恢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2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16-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它有很高的死亡率。文章以本院在2007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选择80例患者,根据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确诊病情。所有患者出血量都超过30毫升,并将抗凝剂、血液病、瘤卒中导致的脑出血、外伤后脑出血、溶栓猴脑出血、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导致的脑出血情况排除在外。出现全身衰竭状态、体温过低或者心肾功能严重不全者都不适宜进行高压氧的治疗,均不纳入研究。将参与研究的案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高压氧治疗组共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3岁-82岁,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共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在39岁-81岁,平均年龄为52.8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数据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骨瓣开颅共12例,小骨窗开颅共20例,后颅窝开颅共1例,脑室引流共7例。对照组综合治疗包括脱水降低脑水肿、脑保护剂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等。
1.2.2 治疗组。治疗组40例患者中,骨瓣开颅共13例,小骨窗开颅共19例,后颅窝开颅共2例,脑室引流共6例。对照组除了采用对照组所进行综合治疗之外,在手术后的1-2星期内增加了高压氧的治疗,大型氧舱产自山东烟台,初始设定0.2mPa压力,加压持续20分钟,稳压吸氧8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左右,减压持续20分钟,疗程一个10次,每天进行一次,共要持续2-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时,采用的是欧洲卒中量表(E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开始30天后进行评价。显效标准:基本痊愈/病残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9%-4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足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 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水肿面积相比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进行血肿清除或者引流之后,出血灶将会对脑组织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其带来的缺血缺氧会使脑组织软化或者坏死,从而产生脑水肿,使得颅内压增大,最终导致脑疝等反应,这也是脑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原因[1]。通过高压氧可以使脑组织内的氧含量和氧储量迅速增加,是脑组织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有所增加,从而减少缺氧的区域,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2]。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要注意患者必须在手术后6-7天内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一下,没有严重的感染或者新的出血症状;在经过试验性高压氧治疗1-2次后,患者的症状未加重或CT显示脑血肿未见增大即可继续进行治疗。在手术后今早使用高压氧只来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并且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巧芬,毛丽,王蜀,姜兰,乐晖.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9,08:1032-1034
[2]宋振林.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