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传递、技能训练,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内化吸收。“翻转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这种模式,重新设计规划学生的学习流程,借助教师在课前提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让学生进行内化吸收,而后通过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的互动对话,达成教学目标。这一颠覆性的变革对于高年级习作教学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基于目标要求,精心制作视频微课资源
  要实现课堂翻转,第一阶段就是要借助鲜活直观的视频资源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制作的就是微课视频。一般而言,“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凸显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当下,学生进行习作最大的障碍莫过于两处:一处是对习作有畏惧心理导致的兴趣不浓,另一处是不能发现生活中的选材。这就要求“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必须要在生动性、资源性上下功夫,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认知动力。其次,“翻转课堂”要能够准确把握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将视频资源聚焦在具体过程中,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接受最核心的指导,为后续的课中交流、习作表达奠定基础。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为例,要求学生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进行习作。这样的习作命题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资源,而在具体实践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能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鉴于此,笔者制作了这样的视频资源:首先,出示几幅生动的图片,将学生在假期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生活经历罗列出来:与自己的家人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在自己的家中享受静谧的时光,安心阅读;与自己的好友一起观看体育赛事、活动游戏……这样做旨在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其次,为学生提供了多篇学生范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组织学生对范文的选择、习作策略的运用进行了问卷分析,让学生以理性的视角对作者的习作方法进行感知,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視频内容,科学制订学习任务单
  在践行“翻转课堂”时,教师不能将关注力全部集中在视频制作上,更需要考量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因此,“翻转课堂”课前的准备绝不是让学生看一下视频就直接了事,而要依托视频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任务单。借助这些任务单达成教学目标,深化对视频资源的学习效果,更好地达成习作教学目标。
  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明确学习指南。主要向学生清晰地阐明视频的主要内容,学生应该怎样来观看视频,要达成怎样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带着鲜明的目标和任务展开学习。在学习指南中,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有方法可循。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向父母表达爱”时,笔者在精心制作了“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指南:(1)激发情感,唤醒体验。从小到大,我们沐浴着父母多少爱?你对自己的父母表达过爱吗?今天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2)关注重点,明确要求。看看视频中小刚的母亲在小刚表达爱之后,有怎样的表现,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3)联系实际,对比感知。在自己表达的过程中,父母有怎样的表现?与小刚的母亲有着怎样的异同?带着这样的学习指南,学生再次观看视频,学习更加具有鲜明的体验,为习作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紧扣核心问题。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能够完成一篇中规中矩的习作,但最大的缺失就是难以捕捉本次习作的重点,更难以将重点进行细化,这就造成了很多习作重点不够突出。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时,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审清题,选择恰当的素材资源,但完成的习作总是显得干瘪单薄。因此,在视频制作完毕之后,笔者利用任务单提出了紧扣学情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突出描写人物的“能”呢?你所选择的事例,如果要进行细化表达,可以尝试将其划分为怎样的层次?这样的核心问题,直接击中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为后续习作表达实践中紧扣典型事例、把握核心重点奠定了基础。
  最后,补充适当的资源。“翻转课堂”的价值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诸多教材中所不具备的资源,帮助学生建构全新的学习资源体系,在构建的认知过程中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种资源是一种能够辅助学生深入感知、激发内在意识的资源。如若反之,以结果直接替代学生的思考,就会使学生逐步丧失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由于视频呈现方式的有限性,教师还可提供一些纸质资源(如名人自传或名人事迹等),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对象进行资料的搜集,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提供或者搜集的资料与视频进行有机整合,提升课前自主学习的效益。
  视频资源和任务单的融合能为学生的认知表达提供明确的方向,更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基于学情反馈,合理构建课内研讨体系
  1.确定思维研讨方向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视频之后填写的反馈单,搜集整理成第一手学情资料,将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困惑作为动态生成的资源,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其研制成为核心的主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本次习作的质量。
  以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1》“写一位自己的老师”为例,编者要求学生从教过自己的教师中选择一位印象深刻的来写,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的特点,也可以写这位教师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情。在视频学习中,学生已经成功选择了较为典型的事例,但究竟该如何写好这件事情,尤其是要突出这位教师的特点,究竟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是很多学生还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在整合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将其作为课堂的交流点,以教材中提供的范文片段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明确两个习作方向:首先,要善于把握整个事件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细节表现,对教师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展开正面描写;其次,要善于根据教师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自己的认知,形成人物刻画的立体化层次。
  2.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知识信息的获取是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之下,通过人际关系与交流互动意义的构建过程。因此,“翻转课堂”的课堂交流就应该避免学生个人的单独交流,借助生生之间的合作,采用协同的方式进行,以最大程度达成对习作方法的内化。以高年级常用的材料习作的审题为例,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视频中,在认知层面产生了困惑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协同合作的小组,组织学生紧扣教师梳理出来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沉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表达、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并选择最佳的契合点,对学生现有的认知进行适当的点拨与调控,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翻转课堂”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传授与讲解的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翻转课堂”的每一步程序,从制作视频、研制学习单和选择内容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宗作校长不断地对她说着的一句话。正是这样一些闪烁着无限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1 “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  (小豆豆刚上一年级就被勒令退学了。因为她上课时不停地开关书桌盖子,站在窗口与街上的宣传艺人、教室屋檐下的小燕子大声说话;因为美术课上画图漫过绘图纸在书桌上留下了擦不掉的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存三种现状:(1)教师直接将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作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教文本”而不是“用文本教”;(2)课堂呈现“擦地板”的情形,轻松快乐,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止步不前;(3)拓展无度,课堂上东拉西扯,貌似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  备课时,发现文本特点、把握拓展尺度、多元解读文本至关重要。以《莫高窟》为例,我解读文本时“望、闻、问、切”,“四两拨千斤”,为课堂“穿针引线”。 
走进纸盒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纸盒的身影,你发现了吗?喜糖盒子有心形的、圆形的,并且色彩很丰富;化妆品盒子颜色淡雅,造型基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大纸箱子一般都是瓦楞纸做成的,撕掉外面一层就会露出一楞一楞的纹路……  让我们走进纸盒的神奇世界,探索纸盒的奥秘,和它来一次亲密对话吧!  纸盒创意变身  当各种不同肌理和形体的纸盒相互结合,就会变成非常可爱的作品。  准备好这些:餐巾纸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习作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导致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评价的实质性功能,调整习作评价的方式。  一、巧用分层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1.目标分层  习作评价要以“学段目标”为导向,做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在学段习作目标的统领下,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 写什么就评什么”,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其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浅谈本人在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抓写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示范引路  我巧妙利用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
在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素材搜集及习作构思的指导上,而对“成文”之后的评改,一般都是自己包办。久而久之,批改习作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噩梦”,每一篇都要修改,写眉批和总批……一个班四五十册习作本断断续续要评改一个星期。可是教师付出的辛苦劳动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功效呢?  全班的习作由一个人当裁判,用同一把尺子来“评判”,势必会使得评改千篇一律,造成评价标准单一、模式固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伟人”篇比较常见。这类题材内容丰富,不仅涵盖古今中外,还能折射出伟人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进而感知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笔者以《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来感知伟人形象。  【教学片段】  (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找一找,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赋予了哪些景物情感?  生:浪花。  师:在大海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更新、更直观的教学素材,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是关键。只有在 “迫切需要”处,才能凸显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全面的特点。而要找准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点,就需要教师潜心研讨教材,把握教学难点,将信息技术这把利刃放在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大放异彩,教学效果显著。  一、巧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在学生亲身实践中迎刃而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凭学生课后自觉,在当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似乎效果不大,因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把课文教“厚”。很多教师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资料拓展,但由于拓展缺乏相应的方法,导致其课堂看似“热闹”,效果却不太明显。对此笔者认为,资料拓展应有明确目的,懂得取舍,并在恰当的时机呈现,以便真正给阅读教学增添色彩。以下是笔者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确定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作为“梯度目标”,一是明确了语文学习要素的培养和训练,二是人文主题的落实,它是语文学习要素的整体提升。直白了说就是既要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又要围绕课文的人文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教材的呈现先是人文主题,再是安排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因此这样的安排也会给执教者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