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纤维树脂桩以其诸多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口腔医生的关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纤维树脂桩成功应用于临床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可靠的固位,因此,学者们对纤维树脂桩的固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纤维树脂桩固位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纤维树脂桩 粘接固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04-03
经过根管治疗后的患牙,常伴有牙冠的大面积缺损。在进行牙体缺损修复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固位和支持,常常要对其进行桩核修复。长期以来,铸造金属桩核及成品金属螺纹根管桩一直在临床上占据主要地位,自纤维桩推出以来以其优良的机械性能,无腐蚀,耐疲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易拆除等优点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以其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这一显著优点,大大降低了根折的发生率,目前尚未见到根折发生的报道,临床成功率的报道也很高[1~3]。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故对此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 纖维桩粘接材料
与传统粘接剂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相比,应用树脂类粘接剂有更好的粘固强度。Sahma等[4]用不同种类的粘结剂粘固碳纤维桩,测其拉伸粘固强度,树脂类粘固组显著高于玻璃离子组。Bachicha等[5]对纤维桩分别用磷酸锌、玻璃离子和树脂类粘结剂时的微渗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树脂类粘结剂的微渗漏显著小于磷酸锌和玻璃离子组。
用于粘接纤维桩的牙本质粘接剂有全酸蚀系统和自酸蚀系统两大类。全酸蚀系统应用磷酸去除牙本质内壁的玷污层,利于树脂与牙本质之间形成微机械锁结结构[6]。目前常用的全酸蚀系统有AllBond 2(Bisco)、Prime&Bond NT(Dentsply)等。自酸蚀粘结系统因为在干燥牙本质表面也可以有效的粘结并且在近根尖三分之一处也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粘结强度[7],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纤维桩的粘结,如:Clearfil Liner Bond(Kuruary)、Clearfil SEBond(Kuruary)等。但是Monticelli F等[8]研究认为低的粘接强度和缺乏临床的长期观察限制了现有市场上出现的自酸蚀系统的应用,相比来说全酸蚀双重固化系统代表了粘接纤维桩的主流方法。
桩道是一个相对封闭而狭小的空间,因此,树脂水门汀的固化会直接影响纤维桩的固位强度。常用的树脂水门汀按照固化方式有光固化、化学固化和双重固化3类。光固化材料不受操作时间的限制,但是Peixoto RT等[9]在半透明桩光线透过实验中发现,在桩道的根1/3光强度已经降低到不足以使光固化树脂完全固化的程度,从而影响了树脂粘接剂的机械性能和粘接强度。化学固化材料在整个桩道内都可以充分固化,但操作时间有限。目前更倾向于使用双重固化型树脂水门汀粘固纤维桩,有较长的操作时间,待纤维桩在桩道内完全就位后再用紫外光光照10~20s以引发整个聚合链反应,达到比较充分的聚合。
2 纤维树脂桩的粘接与固位
纤维树脂桩在根管内的粘接涉及到两个界面,一个是根管壁—粘结剂界面,另一个是粘结剂—纤维树脂桩界面。
2.1 根管壁—粘结剂的粘结
牙本质粘接一直是牙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牙冠牙本质,纤维桩的出现使研究者对根管牙本质粘接产生了兴趣。根管治疗后管壁牙本质的组织学特征及根管本身不良的粘接面形态造成在根管内进行粘接操作时越往根尖的部位越难以保证处理的效果,不同粘接材料的特性等因素亦会影响到根管牙本质粘接,使得纤维桩的粘接成为一种特殊的粘接方式。根管牙本质粘接树脂突的形成与冠部有所不同,冠部牙本质粘接树脂突是从外周向髓腔的方向形成,根管树脂突则是以相反的方向即从根管壁向外周方向形成,树脂突的外形呈现为倒锥状[10]。Bitter等[11]在研究不同牙本质粘接剂和相应的树脂水门汀用于纤维桩和根管牙本质的粘接后发现,使用全酸蚀粘接比自酸蚀粘接形成的树脂含浸层更均匀,树脂突更多。当使用全酸蚀粘接时,根中1/3和冠1/3的树脂含浸层更均匀,树脂突更明显,而使用三步法(第四代粘接系统)的根尖1/3和中1/3的树脂含浸层比两步法更多,三步法可在酸蚀的牙本质内形成更多的微机械锁结[12]。
2.2 粘接剂—纤维树脂桩的粘接
纤维树脂桩在牙根内粘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树脂水门汀与纤维桩的结合,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较少。通常认为喷砂的表面处理会使纤维桩丧失部分体积,导致桩的密合性下降,水门汀的厚度增加,可能会降低固位力,但是有研究表明[13],当使用某种自酸蚀粘接系统时,喷砂处理并没有降低纤维桩的固位力,研究者认为,此种情况下纤维桩的固位可能取决于牙本质—水门汀界面的结合强度,即牙本质—水门汀界面的结合强度相对于水门汀—纤维桩界面的结合强度更弱,粘接破坏最先发生于牙本质—水门汀界面。
3 树脂修复材料与纤维桩的固位
Quintas等[14]研究了光滑碳纤维桩的不同表面处理对树脂核固位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光滑碳纤维桩进行喷砂,用深度切割金刚砂车针打磨表面,桩的冠部加工成部分缩窄的外形这三种处理方式都能增加纤维桩与树脂核的固位,且与预成的锯齿状碳纤维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光滑碳纤维桩冠部的表面形态来增加桩与树脂核的固位。不同的树脂核材料和桩材料对固位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纤维桩的树脂核材料可以有多种选择,从传统的微填料混合型(microhybrids)到流动性树脂(flowables),从光固化组分到化学固化组分,都可以用于制作核。硬度相对高的自凝树脂可能会给外面的牙冠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持,而更具弹性的树脂如流动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则有更好的操作性和与纤维桩良好的密合性。关于采用何种类型的树脂材料做核效果最好目前尚无定论[15],仍需进一步研究。
4 临床操作过程对固位的影响
临床操作过程及使用工具对纤维桩粘接影响的相关研究也有报道。Grandini等[16]研究2种粘接过程对半透明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他们通过把底胶涂布于根管壁光固化20s后,插入纤维桩并注入粘接树脂再光固化20s的过程,与同时涂布底胶和粘接树脂后插入纤维桩一起固化30、60、90s的3组做对比,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粘接界面树脂突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第一种粘接过程界面处树脂突显著多于第二种粘接过程。这表明分次固化的操作有利于粘接固位。Dagostin等[17]研究了树脂粘接过程中涂布底胶所使用的工具对混合层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微型毛刷较普通毛刷在根尖区能更好的形成混合层,因此建议临床行粘接操作时,应使用微型毛刷沾底胶涂布牙本质壁。
5 结束语
目前关于纤维树脂桩核固位的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深入地开展,桩的类型、结构、粘结剂的种类以及临床操作过程等都影响纤维树脂桩核的固位,临床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增加纤维树脂桩核的固位力。随着研究的深入,纤维树脂桩核修复的固位及其他方面都会更加完善,纤维树脂桩核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Myers TD,Riddle JM.L′impact des lasersen sciences odontologiques Paris,1990:Supplement.
[2] Kwon YH,Kwon OW,Kim KH.Dent Mater J,2003,22(3):397~403.
[3] Hess JA.Lasers Surg Med, 1997,21(2):193~197.
[4] Sahmali S,Demirel F,Saygili G.Strengths of luting cement tometallic and tooth-colored posts f.Int J Periodonties Restorative Dent,2004,24(3):256~263.
[5] Bachicha WS,DiFiore PM,Miller DA,et a1.Microleakag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posts.J Endodon,1998,24(l1):703~708.
[6] Bouillaguet S,Krejci I,Wataha JC,el a1.Microtensilebond strengthbetween adhesive cements and root canal dentin.DentMater,2003,19(3):199.
[7] Akgungor G,Akkayan B.Influence of dentin bonding agents and polymerization modes on the bond strength between translucent fiber posts and three dentin regions within a post space.J Prosthet Dent,2006,95(5):368.
[8] Monticelli F,FerrariM,Toledano M.Cement system and surfacetreatment selection for fiber post luting.Med Oral PatolOral CirBucal.2008 Mar 1;13(3):E214~221.
[9] Peixoto RT,de Castro Albuquerque R,et al.Light transmission through a translucent fiber post.J Endod.2008Mar;34(3):299~302.
[10] Tokonabe H,Kouji R,Watanabe H,et al.J Clin Laser Med Surg,1999,17(1):7~12.
[11] Bitter K,Paris S,Martus P,et al.Int Endod J,2004,37(12):840~848.
[12] Vichi A,Grandini S,Davidson CL,et al.Dent Mater,2002,18(7):495~502.
[13] Sahafi A,Peutzfeldt A,Asmussen E,et al.Int JProsthodont,2004, 17(3):307~312.
[14] Quintas AF,Bottino MA,Neisser MP,et al.PesquiOdontol Bras,2001,15(1):64~69.
[15] Monticelli F,Goracci C,Ferrari M.Dent Mater,2004,20(2):176~183.
[16] Grandini S,Sapio S,Goracci C,et al.Int Endod J,2004,37(10):679~686.
[17] Dagostin A,Ferrari M.Dent Mater,2002,18(4):304~310.
关键词:纤维树脂桩 粘接固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04-03
经过根管治疗后的患牙,常伴有牙冠的大面积缺损。在进行牙体缺损修复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固位和支持,常常要对其进行桩核修复。长期以来,铸造金属桩核及成品金属螺纹根管桩一直在临床上占据主要地位,自纤维桩推出以来以其优良的机械性能,无腐蚀,耐疲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易拆除等优点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以其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这一显著优点,大大降低了根折的发生率,目前尚未见到根折发生的报道,临床成功率的报道也很高[1~3]。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故对此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 纖维桩粘接材料
与传统粘接剂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相比,应用树脂类粘接剂有更好的粘固强度。Sahma等[4]用不同种类的粘结剂粘固碳纤维桩,测其拉伸粘固强度,树脂类粘固组显著高于玻璃离子组。Bachicha等[5]对纤维桩分别用磷酸锌、玻璃离子和树脂类粘结剂时的微渗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树脂类粘结剂的微渗漏显著小于磷酸锌和玻璃离子组。
用于粘接纤维桩的牙本质粘接剂有全酸蚀系统和自酸蚀系统两大类。全酸蚀系统应用磷酸去除牙本质内壁的玷污层,利于树脂与牙本质之间形成微机械锁结结构[6]。目前常用的全酸蚀系统有AllBond 2(Bisco)、Prime&Bond NT(Dentsply)等。自酸蚀粘结系统因为在干燥牙本质表面也可以有效的粘结并且在近根尖三分之一处也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粘结强度[7],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纤维桩的粘结,如:Clearfil Liner Bond(Kuruary)、Clearfil SEBond(Kuruary)等。但是Monticelli F等[8]研究认为低的粘接强度和缺乏临床的长期观察限制了现有市场上出现的自酸蚀系统的应用,相比来说全酸蚀双重固化系统代表了粘接纤维桩的主流方法。
桩道是一个相对封闭而狭小的空间,因此,树脂水门汀的固化会直接影响纤维桩的固位强度。常用的树脂水门汀按照固化方式有光固化、化学固化和双重固化3类。光固化材料不受操作时间的限制,但是Peixoto RT等[9]在半透明桩光线透过实验中发现,在桩道的根1/3光强度已经降低到不足以使光固化树脂完全固化的程度,从而影响了树脂粘接剂的机械性能和粘接强度。化学固化材料在整个桩道内都可以充分固化,但操作时间有限。目前更倾向于使用双重固化型树脂水门汀粘固纤维桩,有较长的操作时间,待纤维桩在桩道内完全就位后再用紫外光光照10~20s以引发整个聚合链反应,达到比较充分的聚合。
2 纤维树脂桩的粘接与固位
纤维树脂桩在根管内的粘接涉及到两个界面,一个是根管壁—粘结剂界面,另一个是粘结剂—纤维树脂桩界面。
2.1 根管壁—粘结剂的粘结
牙本质粘接一直是牙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牙冠牙本质,纤维桩的出现使研究者对根管牙本质粘接产生了兴趣。根管治疗后管壁牙本质的组织学特征及根管本身不良的粘接面形态造成在根管内进行粘接操作时越往根尖的部位越难以保证处理的效果,不同粘接材料的特性等因素亦会影响到根管牙本质粘接,使得纤维桩的粘接成为一种特殊的粘接方式。根管牙本质粘接树脂突的形成与冠部有所不同,冠部牙本质粘接树脂突是从外周向髓腔的方向形成,根管树脂突则是以相反的方向即从根管壁向外周方向形成,树脂突的外形呈现为倒锥状[10]。Bitter等[11]在研究不同牙本质粘接剂和相应的树脂水门汀用于纤维桩和根管牙本质的粘接后发现,使用全酸蚀粘接比自酸蚀粘接形成的树脂含浸层更均匀,树脂突更多。当使用全酸蚀粘接时,根中1/3和冠1/3的树脂含浸层更均匀,树脂突更明显,而使用三步法(第四代粘接系统)的根尖1/3和中1/3的树脂含浸层比两步法更多,三步法可在酸蚀的牙本质内形成更多的微机械锁结[12]。
2.2 粘接剂—纤维树脂桩的粘接
纤维树脂桩在牙根内粘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树脂水门汀与纤维桩的结合,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较少。通常认为喷砂的表面处理会使纤维桩丧失部分体积,导致桩的密合性下降,水门汀的厚度增加,可能会降低固位力,但是有研究表明[13],当使用某种自酸蚀粘接系统时,喷砂处理并没有降低纤维桩的固位力,研究者认为,此种情况下纤维桩的固位可能取决于牙本质—水门汀界面的结合强度,即牙本质—水门汀界面的结合强度相对于水门汀—纤维桩界面的结合强度更弱,粘接破坏最先发生于牙本质—水门汀界面。
3 树脂修复材料与纤维桩的固位
Quintas等[14]研究了光滑碳纤维桩的不同表面处理对树脂核固位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光滑碳纤维桩进行喷砂,用深度切割金刚砂车针打磨表面,桩的冠部加工成部分缩窄的外形这三种处理方式都能增加纤维桩与树脂核的固位,且与预成的锯齿状碳纤维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光滑碳纤维桩冠部的表面形态来增加桩与树脂核的固位。不同的树脂核材料和桩材料对固位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纤维桩的树脂核材料可以有多种选择,从传统的微填料混合型(microhybrids)到流动性树脂(flowables),从光固化组分到化学固化组分,都可以用于制作核。硬度相对高的自凝树脂可能会给外面的牙冠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持,而更具弹性的树脂如流动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则有更好的操作性和与纤维桩良好的密合性。关于采用何种类型的树脂材料做核效果最好目前尚无定论[15],仍需进一步研究。
4 临床操作过程对固位的影响
临床操作过程及使用工具对纤维桩粘接影响的相关研究也有报道。Grandini等[16]研究2种粘接过程对半透明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他们通过把底胶涂布于根管壁光固化20s后,插入纤维桩并注入粘接树脂再光固化20s的过程,与同时涂布底胶和粘接树脂后插入纤维桩一起固化30、60、90s的3组做对比,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粘接界面树脂突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第一种粘接过程界面处树脂突显著多于第二种粘接过程。这表明分次固化的操作有利于粘接固位。Dagostin等[17]研究了树脂粘接过程中涂布底胶所使用的工具对混合层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微型毛刷较普通毛刷在根尖区能更好的形成混合层,因此建议临床行粘接操作时,应使用微型毛刷沾底胶涂布牙本质壁。
5 结束语
目前关于纤维树脂桩核固位的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深入地开展,桩的类型、结构、粘结剂的种类以及临床操作过程等都影响纤维树脂桩核的固位,临床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增加纤维树脂桩核的固位力。随着研究的深入,纤维树脂桩核修复的固位及其他方面都会更加完善,纤维树脂桩核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Myers TD,Riddle JM.L′impact des lasersen sciences odontologiques Paris,1990:Supplement.
[2] Kwon YH,Kwon OW,Kim KH.Dent Mater J,2003,22(3):397~403.
[3] Hess JA.Lasers Surg Med, 1997,21(2):193~197.
[4] Sahmali S,Demirel F,Saygili G.Strengths of luting cement tometallic and tooth-colored posts f.Int J Periodonties Restorative Dent,2004,24(3):256~263.
[5] Bachicha WS,DiFiore PM,Miller DA,et a1.Microleakag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posts.J Endodon,1998,24(l1):703~708.
[6] Bouillaguet S,Krejci I,Wataha JC,el a1.Microtensilebond strengthbetween adhesive cements and root canal dentin.DentMater,2003,19(3):199.
[7] Akgungor G,Akkayan B.Influence of dentin bonding agents and polymerization modes on the bond strength between translucent fiber posts and three dentin regions within a post space.J Prosthet Dent,2006,95(5):368.
[8] Monticelli F,FerrariM,Toledano M.Cement system and surfacetreatment selection for fiber post luting.Med Oral PatolOral CirBucal.2008 Mar 1;13(3):E214~221.
[9] Peixoto RT,de Castro Albuquerque R,et al.Light transmission through a translucent fiber post.J Endod.2008Mar;34(3):299~302.
[10] Tokonabe H,Kouji R,Watanabe H,et al.J Clin Laser Med Surg,1999,17(1):7~12.
[11] Bitter K,Paris S,Martus P,et al.Int Endod J,2004,37(12):840~848.
[12] Vichi A,Grandini S,Davidson CL,et al.Dent Mater,2002,18(7):495~502.
[13] Sahafi A,Peutzfeldt A,Asmussen E,et al.Int JProsthodont,2004, 17(3):307~312.
[14] Quintas AF,Bottino MA,Neisser MP,et al.PesquiOdontol Bras,2001,15(1):64~69.
[15] Monticelli F,Goracci C,Ferrari M.Dent Mater,2004,20(2):176~183.
[16] Grandini S,Sapio S,Goracci C,et al.Int Endod J,2004,37(10):679~686.
[17] Dagostin A,Ferrari M.Dent Mater,2002,18(4):30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