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逐渐渗入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其学习和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使其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也极大的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但是众多的信息充斥其中,对于价值观念尚未形成的大学生群体有着深远的影响。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要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并加以运用,以便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到了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运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舆论,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2016年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思政工业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些文件明确的指出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意义,也对新形式下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涉入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内,但是仍保留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如:鲜明的目的性、实践性、超越性等本质属性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这一界定肯定了网络等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我们现代所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仅单单只将网络界定为传统意义的互联网以及人人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还应该涉及现代大学生使用较为广泛的微信、QQ、微博等交互性网络终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单纯涉及正面信息的发布,更应该注重双向性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覆盖面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7年6月,我国网民总量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3亿,占网民总数的96.3%。针对此项调查所显示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网民之庞大。在校大学生拥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支配,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源已經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特别是手机普及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几乎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手机的现状。针对此种现状,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覆盖面网络极大的整合了各种媒介的资源,实现媒介融合,从内容和形式上客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乏味、形式单一的缺点,运用及时更新的信息、立体生动的形式,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交互式交流
网络手机端的涉入,微信、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这种交流打破了传统交流的壁垒,在网络特有属性——虚拟性的空间中实现“对话式”的交流,更容易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网络的虚拟化使得在网络中各交往主体并不以真面目示人,这种身份设定也使得交互式的平等交流成为主流。在虚拟的网络里,被数字符号所取代的老师,不在以居高临下的身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而是站在平等主体的角度,对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实现双方的交流与讨论,在其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获取各种资讯。信息获取的便捷更容易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蛊惑。往往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情绪容易有波动。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掌握网络信息的更新、了解时事,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通过网络发布正面言论,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在学生日常交流中做好“主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避免不良言论的发布,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育,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思想觉悟。
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
(一)加强队伍建设 坚定政治导向
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辨别是非善恶。使学生具有科学的视野,能在政治理论的指导下,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青年,使其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青年。为此,要大力加强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同时培养其网络意识以及运用网络的能力,辅之以必要的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扎实培养,真正训练出一支政治理论扎实、思想觉悟高、立场坚定、反应灵敏的教育队伍。
(二)树立服务意识 转变教育观念
网络特有的虚拟性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被符号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平等交流;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处于信息主导的地位逐渐消失;高等学校要求辅导员从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转变,基于此,传统单项式的灌输教育将得到转变,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得到创新与发展。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势必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式教育。作为辅导员,要有服务学生的思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寻找到大学生需要的资源,并且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优化网络平台 加强监督管理
优化网络平台首先要做到提供资源供给。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紧跟时事要把握最新的时代动向,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问题的引导上,要大力发挥网络的舆论导向功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加大资源供给的针对性,分版块协调内容,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号召学生签订文明上网公约。再次,建设专业的网络监督队伍,及时检查网络动态,对上传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网络平台的健康运行。
(四)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转变思政引导方式
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实践平台。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融入学生生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形式。在重要会议召开之际或是关键的时间节点,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以微信或微博平台推送相关内容的图解信息,并在推送之后进行知识问答打卡活动,并给予连续打卡者以一定的奖励。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了解时事、关注政治的好习惯。也可以在传统节日开展“一封家书”弘扬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家庭传统美德。以及“至未来的自己”大学生未来人生规划与励志教育等。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传播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成长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要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要求,我们必须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去,用其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辅导员面对的群体大部分是90后,甚至是00后。基于此要求辅导员必须转变教育思路,在教育引导方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必要时予以帮助,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展现其自我意识。对此,高校辅导员只需运用网络技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良性特质,更好地实现其成长、成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树祥,谢玉进.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3.
[2]李凡,李德才.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3]宋元林.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到了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运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舆论,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2016年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思政工业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些文件明确的指出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意义,也对新形式下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涉入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内,但是仍保留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如:鲜明的目的性、实践性、超越性等本质属性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这一界定肯定了网络等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我们现代所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仅单单只将网络界定为传统意义的互联网以及人人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还应该涉及现代大学生使用较为广泛的微信、QQ、微博等交互性网络终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单纯涉及正面信息的发布,更应该注重双向性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覆盖面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7年6月,我国网民总量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3亿,占网民总数的96.3%。针对此项调查所显示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网民之庞大。在校大学生拥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支配,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源已經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特别是手机普及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几乎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手机的现状。针对此种现状,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覆盖面网络极大的整合了各种媒介的资源,实现媒介融合,从内容和形式上客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乏味、形式单一的缺点,运用及时更新的信息、立体生动的形式,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交互式交流
网络手机端的涉入,微信、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这种交流打破了传统交流的壁垒,在网络特有属性——虚拟性的空间中实现“对话式”的交流,更容易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网络的虚拟化使得在网络中各交往主体并不以真面目示人,这种身份设定也使得交互式的平等交流成为主流。在虚拟的网络里,被数字符号所取代的老师,不在以居高临下的身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而是站在平等主体的角度,对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实现双方的交流与讨论,在其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获取各种资讯。信息获取的便捷更容易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蛊惑。往往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情绪容易有波动。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掌握网络信息的更新、了解时事,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通过网络发布正面言论,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在学生日常交流中做好“主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避免不良言论的发布,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育,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思想觉悟。
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
(一)加强队伍建设 坚定政治导向
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辨别是非善恶。使学生具有科学的视野,能在政治理论的指导下,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青年,使其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青年。为此,要大力加强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同时培养其网络意识以及运用网络的能力,辅之以必要的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扎实培养,真正训练出一支政治理论扎实、思想觉悟高、立场坚定、反应灵敏的教育队伍。
(二)树立服务意识 转变教育观念
网络特有的虚拟性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被符号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平等交流;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处于信息主导的地位逐渐消失;高等学校要求辅导员从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转变,基于此,传统单项式的灌输教育将得到转变,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得到创新与发展。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势必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式教育。作为辅导员,要有服务学生的思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寻找到大学生需要的资源,并且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优化网络平台 加强监督管理
优化网络平台首先要做到提供资源供给。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紧跟时事要把握最新的时代动向,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问题的引导上,要大力发挥网络的舆论导向功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加大资源供给的针对性,分版块协调内容,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号召学生签订文明上网公约。再次,建设专业的网络监督队伍,及时检查网络动态,对上传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网络平台的健康运行。
(四)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转变思政引导方式
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实践平台。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融入学生生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形式。在重要会议召开之际或是关键的时间节点,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以微信或微博平台推送相关内容的图解信息,并在推送之后进行知识问答打卡活动,并给予连续打卡者以一定的奖励。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了解时事、关注政治的好习惯。也可以在传统节日开展“一封家书”弘扬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家庭传统美德。以及“至未来的自己”大学生未来人生规划与励志教育等。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传播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成长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要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要求,我们必须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去,用其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辅导员面对的群体大部分是90后,甚至是00后。基于此要求辅导员必须转变教育思路,在教育引导方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必要时予以帮助,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展现其自我意识。对此,高校辅导员只需运用网络技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良性特质,更好地实现其成长、成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树祥,谢玉进.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3.
[2]李凡,李德才.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3]宋元林.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