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也应当做出合理优化与改进。本文对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立足素养,以分数提升为指向;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优化模式,适当落实群文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399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也应做出合理的优化与改进。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此谈一些原则性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立足素养,以分数提升为指向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已成教学的基本导向,高考的考查倾向也更侧重于素养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想通过冲刺和刷题来提高成绩已不太现实,最终决定成绩的还是语文素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新形势下的语文不论是理念还是模式都不能因循守旧,而应与时俱进,以夯实基础知识为前提,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为着眼点,在此基础上则以分数提升为指向,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这既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焦点所在。
例如虚词的用法,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此难点,应从最基本的词汇入手,引导学生探微发幽,研究和体会语言深层奥秘。具体来说,可以辨析虚词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词法(词性、词义、语境词)和句法关系(逻辑关系)两方面入手,对如何区分近义虚词进行细致、精准的剖析和探究,然后运用大量经典的高考例题向同学们强调解题时要综合运用筛选、归纳、质疑、批判、综合等多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这是见效较快的教学途径。再如高考的最大难关作文,笔者通过整合高考作文阅卷的实践经历及心得体会,向学生提出了掌握高考作文备考的“七要”和“六策略”的要求。“七要”是指結构模式要“简”,列提纲要“快”(可列简单提纲),内容要“新”,立意要“深”,感情要“真”,语言要“靓”,文面要“洁”;“六策略”是指工整的书写,鲜亮的标题,精彩的开头,响亮的结尾,新颖典型的材料,优美的语言。学生切实掌握了这些,并在平时多加练习和体会,自然有助于在考试中得高分。
二、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教学设计某种意义上属于教学校教育的核心议题。就语文学科而言很多教师常常会有一种困惑,即“学习一篇文章到底学习什么,什么对学生来讲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课堂是一节有效的课堂”。笔者的看法是,应该把了解到的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点,这是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的;同时,除了具体知识的传授外,在教学中更须注重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也构成了素养的基础。
在上述两项原则的基础上,则应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通过精心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减弱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灌输色彩,注重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切实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比如,在平时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同时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很多时候,语文课堂中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单其实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对此应当善于适时创设情景,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使他们获得想、做、说的机会。特别是要注意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些条件具备了,学生往往就会产生一种上课的兴奋感,思维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也会随之而高起来,这就为课堂效果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优化模式,适当落实群文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这种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主体的模式控制性强,局限性显而易见。新的形势下,语文任务学习群和语文群文阅读逐渐走入人们视野,新教材的单元阅读便较好地突出了这一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这种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文、前置学习、课堂推进,建构模式等方面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尤其要对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积极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努力提升自己驾驭群文阅读课堂的能力,从而加快与统编新教材的有效衔接,快速跟上语文新课改的步伐。
笔者曾在某次群文阅读展示课上以“多情自古伤离别”为议题,以大家熟知的歌曲《送别》为导入,带领学生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南浦别》、《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十四之江南》五首诗歌,共同体会了古代送别诗的别样风味。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离愁别恨”的理解和感悟,有质疑、有生成,展示了师生在群文阅读中共生共长的乐趣和价值。该次课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此外,笔者还曾尝试以议题解读、议题探究、议题传承的建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集中体现思辨性;以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建构思路对相关问题进行层层剖析,从而集中体现逻辑性。这是两种比较重要的建构模式,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发展有着显著作用。
如上所述,本文对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立足素养,以分数提升为指向;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优化模式,适当落实群文阅读。当然,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些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牛云云.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 读书文摘, 2014, 000(011):194-194.
[2]张明文. 试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学周刊, 2012(02):135-135.
[3]刘玉林. 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4(1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399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也应做出合理的优化与改进。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此谈一些原则性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立足素养,以分数提升为指向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已成教学的基本导向,高考的考查倾向也更侧重于素养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想通过冲刺和刷题来提高成绩已不太现实,最终决定成绩的还是语文素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新形势下的语文不论是理念还是模式都不能因循守旧,而应与时俱进,以夯实基础知识为前提,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为着眼点,在此基础上则以分数提升为指向,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这既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焦点所在。
例如虚词的用法,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此难点,应从最基本的词汇入手,引导学生探微发幽,研究和体会语言深层奥秘。具体来说,可以辨析虚词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词法(词性、词义、语境词)和句法关系(逻辑关系)两方面入手,对如何区分近义虚词进行细致、精准的剖析和探究,然后运用大量经典的高考例题向同学们强调解题时要综合运用筛选、归纳、质疑、批判、综合等多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这是见效较快的教学途径。再如高考的最大难关作文,笔者通过整合高考作文阅卷的实践经历及心得体会,向学生提出了掌握高考作文备考的“七要”和“六策略”的要求。“七要”是指結构模式要“简”,列提纲要“快”(可列简单提纲),内容要“新”,立意要“深”,感情要“真”,语言要“靓”,文面要“洁”;“六策略”是指工整的书写,鲜亮的标题,精彩的开头,响亮的结尾,新颖典型的材料,优美的语言。学生切实掌握了这些,并在平时多加练习和体会,自然有助于在考试中得高分。
二、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教学设计某种意义上属于教学校教育的核心议题。就语文学科而言很多教师常常会有一种困惑,即“学习一篇文章到底学习什么,什么对学生来讲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课堂是一节有效的课堂”。笔者的看法是,应该把了解到的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点,这是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的;同时,除了具体知识的传授外,在教学中更须注重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也构成了素养的基础。
在上述两项原则的基础上,则应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通过精心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减弱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灌输色彩,注重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切实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比如,在平时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同时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很多时候,语文课堂中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单其实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对此应当善于适时创设情景,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使他们获得想、做、说的机会。特别是要注意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些条件具备了,学生往往就会产生一种上课的兴奋感,思维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也会随之而高起来,这就为课堂效果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优化模式,适当落实群文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这种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主体的模式控制性强,局限性显而易见。新的形势下,语文任务学习群和语文群文阅读逐渐走入人们视野,新教材的单元阅读便较好地突出了这一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这种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文、前置学习、课堂推进,建构模式等方面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尤其要对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积极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努力提升自己驾驭群文阅读课堂的能力,从而加快与统编新教材的有效衔接,快速跟上语文新课改的步伐。
笔者曾在某次群文阅读展示课上以“多情自古伤离别”为议题,以大家熟知的歌曲《送别》为导入,带领学生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南浦别》、《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十四之江南》五首诗歌,共同体会了古代送别诗的别样风味。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离愁别恨”的理解和感悟,有质疑、有生成,展示了师生在群文阅读中共生共长的乐趣和价值。该次课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此外,笔者还曾尝试以议题解读、议题探究、议题传承的建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集中体现思辨性;以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建构思路对相关问题进行层层剖析,从而集中体现逻辑性。这是两种比较重要的建构模式,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发展有着显著作用。
如上所述,本文对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立足素养,以分数提升为指向;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优化模式,适当落实群文阅读。当然,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些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牛云云.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 读书文摘, 2014, 000(011):194-194.
[2]张明文. 试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学周刊, 2012(02):135-135.
[3]刘玉林. 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4(11).